内容简介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文、史、哲等学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学术最深的历史人物。他活跃于社会政治领域,是中国自由主义最具诠释力的思想家。胡适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长达十八年,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他对北大情有独钟,遗嘱中交代将他留在大陆的书籍和文件捐赠给北大图书馆。为反映这位文化巨人一生博大精深的文化建树,本社在北大百年校庆的1998年曾隆重推出一套大型胡适作品集——《胡适作品系列:胡适自述》(12册),对所收作品均作了文字订正和校勘,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采用了胡适本人后来的校订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因文集早已售缺,多年来,一直有要求重印的呼声。此次重印,此套书的编者欧阳哲生先生又精心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对照已出各种版本的优长,重核胡适本人原始和修订版的文字等,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面貌。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从《胡适作品系列:胡适自述》之中精选部分内容,另外推出“胡适作品系列”。
在胡适看来,传记文学绝不可以小觑,它不仅可以使人看到活的历史,还“可以帮助人格教育”。《四十自述》是胡适为自己写下的一部“自传性前传”。我们可以从书中见识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特别是感受胡适与自己的过去“对话”时所独具的文化眼光。《我的信仰》、《我的歧路》、《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可以让读者对胡适的思想历程有更深一层的体认。
《四十自述》1933年9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书出以前,曾在《新月》杂志分期刊出。1954年台北六艺书局重印《四十自述》,胡适新添一篇《“自由中国”版自记》置于前。
作者简介
胡适(适之,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弘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研院院长。
内页插图
目录
四十自述
自序
“自由中国”版自记
序 幕我的母亲的订婚
一 九年的家乡教育
二 从拜神到无神
三 在上海(一)
四 在上海(二)
五 我怎样到外国去
逼上梁山
我的信仰
我的歧路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精彩书摘
三
我进中国公学不到半年,就得了脚气病,不能不告假医病。我住在上海南市瑞兴泰茶叶店里养病,偶然翻读吴汝纶选的一种古文读本,其中第四册全是古诗歌。这是我第一次读古体诗歌,我忽然感觉很大的兴趣。病中每天读熟几首。不久就把这一册古诗读完了。我小时曾读一本律诗,毫不觉得有兴味,这回看了这些乐府歌辞和五七言诗歌,才知道诗歌原来是这样自由的,才知道做诗原来不必先学对仗。我背熟的第一首诗是《木兰辞》,第二首是《饮马长城窟行》,第三是《古诗十九首》。一路下去,直到陶潜,杜甫,我都喜欢读。读完了吴汝纶的选本,我又在二哥的藏书里寻到了《陶渊明集》和《白香山诗选》,后来又买了一部《杜诗镜诠》。这时期我专读古体歌行,不肯再读律诗;偶然也读一些五七言绝句。
有一天,我回学堂去,路过《竞业旬报》社,我进去看傅君剑,他说不久就要回湖南去了。我回到了宿舍,写了一首送别诗,自己带给君剑,问他像不像诗。这诗我记不得了,只记得开端是“我以何因缘,得交傅君剑”。君剑很夸奖我的送别诗,但我终有点不自信。过了一天,他送了一首《留别适之即和赠别之作》来,用日本卷笺写好,我打开一看,真吓了一跳。他诗中有“天下英雄君与我,文章知已友兼师”两句,在我这刚满十五岁的小孩子眼里,这真是受宠若惊了!“难道他是说谎话哄小孩子吗?”我忍不住这样想。君剑这副诗笺,我赶快藏了,不敢给人看。然而他这两句鼓励小孩子的话可害苦我了,从此以后,我就发愤读诗,想要做个诗人了。有时候,我在课堂上,先生在黑板上解高等代数的算式,我却在斯密司的《大代数学》底下翻《诗韵合璧》,练习簿上写的不是算式,是一首未完的纪游诗。一两年前我半夜里偷点着蜡烛,伏在枕头上演习代数问题,那种算学兴趣现在都被做诗的新兴趣赶跑了!我在脚气病的几个月之中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同时也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我从此走上了文学史学的路,后来几次想矫正回来,想走到自然科学的路上去,但兴趣已深,习惯已成,终无法挽回了。
丁未正月(1907)我游苏州,三月与中国公学全体同学旅行到杭州,我都有诗纪游。我那时全不知道“诗韵”是什么,只依家乡的方音,念起来同韵便算同韵。在西湖上写了一首绝句,只押了两个韵脚,杨千里先生看了大笑,说,一个字在“尤”韵,一个字在“萧”韵。他替我改了两句,意思全不是我的了。我才知道做诗要硬记诗韵,并且不妨牺牲诗的意思来迁就诗的韵脚。
……
前言/序言
胡适作品系列:胡适自述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新文化运动名家自述,值得一读!
评分
☆☆☆☆☆
字迹清晰!印刷的还不错!
评分
☆☆☆☆☆
胡适之,民国时期之大家,值得好好体会其作文!
评分
☆☆☆☆☆
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读期间,师从杜威,使其终生服膺实用主义哲学。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
评分
☆☆☆☆☆
印刷质量不错,值得阅读。
评分
☆☆☆☆☆
这种纯纯的爱,纯纯的感动最动人了,他们牵手的一瞬真是太美好!
评分
☆☆☆☆☆
鉴之用。任何研究都必然会反映其时代的价值、思想和氛围。不只是意识形态,连用字遣词都是时代的产物。相对的,把胡适拿来作为针砭或借鉴之用,就不是在研究胡适,而只是借胡适来抒发个人的政治理念。这种“研究”,不管是影射史学也好,指桑骂槐史学也好,胡适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崇拜胡适的人形容胡适为中国现代化的先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把他作为未来中国的指标——所谓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的说法——则是把历史与未来混淆了。毫无疑问,不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人,不愚即妄。然而,所有想象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的人,都必须先牢记胡适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里所说的话:“凡是有生命的学说,都是时代的产儿。”所有的学说“都只是一种对症下药的药方”。生吞活剥、盲目抓药,是一大忌。换句话说,胡适本人及其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活在20世纪前半叶的胡适,如何可以作为21世纪的领航人呢?这根本就与胡适——其实是杜威——处处对人循循善诱的道理是背道而驰的。 事实上,胡适思想的基调,用我在本部《日正当中》的分析来说,是维多利亚后期的思维。如果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的话,那未来的中国就要回到19、20世纪之交。这是科幻小说里的时光隧道思古的幽情,不属于严肃思考中国的现在与未来的范畴。 胡适不求涅槃,也不盼望天堂。他从杜威那儿所学到的,就是从具体的情境去求取那一点一滴的进步。虽然实验主义是展望未来、以未来作取向的,但那未知的“未来”从来就不是胡适措意的所在。胡适的人生哲学是好好地、努力地活在当下。胡适说:“不作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他拼命做工,一日是三日,因为他要向世人证明:“吾辈已返,尔等且拭目以待!” 一般来说,这本偏学术的人物传记,可能多半会被专业学者、学生或民间历史研究者等等收走,可碰巧也能出现个本人这样偶尔愿读些传记的屌丝。 那么屌丝为啥要读学人传记呢,这里把我的欲望构成闲扯一通。 看传记的一大需求之一,是我喜欢在读书的过程中在脑海里cosplay,把自己想像成传主,读一段意淫一段。另外,我有一些轻微的不知叫什么想像代入症还是什么的,看成功人士(商、政)传记之后我脑袋容易犯抽,抽的过程中各种自以为是、各种觊觎天下、各种牛逼,有极大的毒副作用。读学人传记,前一阵还读了读别的,好像副作用小一些,当然,读到这大爷北大任教月薪280块大洋的时候,也冲动了一下上租房小组租他个一室一厅。这纯属个人残疾,不适用于他人。 看传记的需求之二是装X,那么我认为装X也有几个层级。比如你读到胡适洗澡这一段。 第一层级读到“从记录来看,他不是一个常洗澡的人。平均看起来,半个月到一个月一次。”这一句就够了,不管是酒后吹牛、还是跟老爹叫板,记好了出处也就是书名,然后就直奔下一个点。(当然你都不用,一般来说你学校只要有中文系什么的文科专业且图书馆不是荒废状态,这种近年来的重要作品一般都有,没有你登个记过几天也就有了)。 第
评分
☆☆☆☆☆
赞一下编剧的台词,写得太好了。
评分
☆☆☆☆☆
这种纯纯的爱,纯纯的感动最动人了,他们牵手的一瞬真是太美好!好久都没这么感动了,这段表白真心太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