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杜维明作品系列·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自序
评分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评分 评分《中华学人丛书·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三联书店),另《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即将出版。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1967-1971)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7-1981);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2010年荣休后继续担任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哈佛期间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0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lP)院士。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评分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1967—1971)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71—1981);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2010年荣休后继续担任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哈佛期间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0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 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 ⅡP)院士。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评分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评分还好好好。。。。。。。。。。。。。。
评分没有人肯坦然承认,我们已经丧失了对超越的终极实在(作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和精神价值的谦卑和敬畏;没有人肯坦然承认,我们是多么容易地受到了这个物质世界的蛊惑和诱导。我们不愿意接受别人即使是善意的劝导,而宁肯在“自我”的固执中,去心甘情愿地接受政客和媒体别有用心的操纵。不必指责这个“不道德的社会”,无须指责那些“道德的人”。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在这个以金钱和“难得之货”为价值表征的当代社会中,那些标榜个性、鼓吹自由的人正显露出十足一副贪婪之相,一副奴相?
评分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一员,杜维明与其前辈相比不同的第三点就是,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等人是出入于儒学与佛学之间,或援佛入儒,或由佛归儒,他们的哲学中虽然有西方哲学的背景,但更多的是中国哲学与文化;冯友兰是借用新实在论、实用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的思想来配合中国传统哲学来进行自己哲学体系的架构;牟宗三的一生正如其自己所言是配合著康德的哲学来进行哲学思考;唐君毅是配合著黑格尔的哲学进行哲学探究。而杜维明在面对世界性的现实经验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的冲突中, 则是广泛地吸纳各种现代思想资源和哲学理念来论证自己的命题和观点,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杜维明作品系列·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