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刷技术空前发达,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远过古人双钩填墨及汇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与缩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现书作的精神风采。这是极方便于书法学习的。鉴于此,本社选编了这套书法经典放大丛帖。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本套丛帖字数远非“古刻数行”可比。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了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散氏盘,西周厉王(公元前九世纪)时铸造。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十九行,共三百五十七字。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凤翔。嘉庆十四年(一八〇九),仁宗五十大寿时,此盘被贡入内府。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一九二四年发现于养心殿库房。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铭文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并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其书法气象宏伟、浑朴雄强,是学习金文的极好范本。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乾嘉时精拓本。
作为一名业余的碑帖爱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那些过度“美化”或“数字化处理”的版本。有些出版商为了追求所谓的“清晰度”,把文字的肌理感全部磨平了,最后出来的效果像是打印出来的印刷体,完全失去了金文那种浑厚、内敛的生命力。这本书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既保证了清晰度,又忠实地保留了“锈斑”和“剥蚀”的质感。这种“适度的保留”,恰恰体现了编者对文物精神的尊重。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青铜器特有的冰冷与沉重,感受到周人那种庄重、一丝不苟的时代精神。它引导着我不仅仅去关注字形结构,更去体悟铭文背后的政治意图和社会语境。阅读体验是流畅且充满启发的,让人在学习书法技艺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系列化”的出版物抱持着审慎的态度,总担心为了凑数而弄出一些不痛不痒的重复工作。但《散氏盘(1)》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用纸的质感和色彩选择,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古朴气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心生敬畏。更让我惊喜的是其版式布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铭文放大平铺,而是巧妙地结合了图版分析和释文对照。我尤其欣赏它对局部细节的特写处理,那些原本在原器上难以辨别的锈蚀痕迹和铸造时的细微瑕疵,在这里都成了研究的重点。这绝非仅仅是一本供人临摹的书,更像是一部立体化的研究资料集。对于那些想要深入理解商周礼器文化与文字载体之间关系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视觉材料的丰富性,是其他任何单一的拓本汇编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给予高度评价。它似乎遵循了一套严谨的考古学或文献学的系统,将散氏盘的铭文从头到尾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和组织。在学习古代文字时,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信息碎片化和参照体系的不统一。而这本《(1)》册,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基准范本。我注意到,它在关键的历史节点或文字形体变化处,似乎还附带了简短的学术注释或对比参考,这极大地降低了自学者在辨识和理解上的门槛。对于希望系统性地掌握周代青铜器铭文书风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比零散的图片收集要高效得多。它让你在“看字”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看”和“如何系统地记录发现”。
评分这本《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散氏盘(1)》的出版,简直是为我这个痴迷于金文书法、却又苦于原碑拓本难以细察的爱好者们送来了一份厚礼。我一直觉得,现代印刷技术在呈现古代青铜器铭文时,总少了一份原汁原味的厚重感和笔触的力度。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沧桑感和清晰度,真的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它采用的“放大”处理,简直是匠心独运。散氏盘上的每一个横、竖、撇、捺,那些精妙的转折和收笔的提按顿挫,现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仿佛我正站在铸造师的工坊里,亲眼目睹墨汁或朱砂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刻印在泥范之上的。这种细节的呈现,对于研究西周晚期文字的书法风格演变,乃至对篆刻家寻找入刀的灵感源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再是模糊的拓片边缘或陈旧的影印本,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近距离的、沉浸式的学术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反映了当前国内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升。我特别想强调的是,这本书的装帧厚度和开本选择,非常适合长时间的研读。它足够大,才能承载放大的细节;它又足够结实,能承受反复翻阅的考验。市面上很多书法用书,不是太小气,无法看清细节,就是太脆弱,一翻就散架。这本《散氏盘(1)》在实用性和收藏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相信,无论是一个专业的古文字研究者,还是一个追求自我提升的书法爱好者,都会从这本书的每一个精美页面中,汲取到宝贵的营养和审美愉悦。它让我对后续的系列更加充满期待。
评分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钟繇荐季直表
评分我非常喜欢书中提到的叶赛宁的一首诗: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 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 下次还来京东,很好的书
评分好大一本书,还是比较清楚的
评分这些感情历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字:重生。时代的变革给了年轻人一个颠覆旧世界的机会,少安到少平再到兰香的前进过程中,颠覆的痕迹越来越重,看似平和却动荡的年月里,新一代的诉求赤裸裸地凸现出来。我们要改变。但是如何改变,并不是一味追求自我就是真谛。杜丽丽和武惠良婚姻的终结或许是一个警示。我们盲目地追求自我精神的满足,沉浸在肉体与精神的对立关系里妄图找出个平衡点,抛弃了责任与家庭,只为满足自我。在这点上,杜丽丽和古铃风的相遇实际上更像新时代的烟花,激烈却迅速燃烧殆尽。但是古铃风的存在也是有他特别的价值的,他所代表的新一代的文人,特别说是诗人,的创作风格与内容的变化,不再着根于土地、更为激烈的抨击、写作技法的另辟蹊径在文革后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调节好急剧变化的社会与自身求变的心态之间的落差是至关重要的。可能这就是作者希望透过古铃风告诫大家的。 下次还来京东,很好的书
评分0条
评分做为年货购买,送货上门货到付款货真假实值得信赖,明年还会买!
评分0条
评分给学生买了6本了,一如既往的好,适合写大字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