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叶澜、张汝伦高端访谈!首倡教育魅力,促进教师教育;尽心尽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一本给教师的通识教育的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主要是研究现代教师教育魅力。本书分为8章,主要谈呼唤教师魅力,并研究中外文献,探索中外教育名家对教师魅力的修炼。也涉及到家长、家庭教育,并探讨了教学方法在教师之间的传承。《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希望教师能发扬时代精神,引领教师发展的方向,帮助教师修炼教学魅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有魅力。
第六章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
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从个体人的发展,到国家的富强,到整个人类的幸福,都与其息息相关。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具有怎样的功能价值呢?本章试图从“培育学生求真精神”、“引领时代教育风范”、“提升时代教育境界”三个方面给予回答。
一、培育学生求真精神
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功能价值,首先指向“培育学生求真精神”。
教师的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积淀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人格等等,都有极大的意义。但与传统教师相比,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最为独特之处则应当是激发他们探求真知的热情,培育他们探求真知的精神。
“求真”是贯穿古今教育的重要内涵。《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虽然不只指“求真”,其中也包含了“领会真知”的意味。《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里的“性”“道”就含有“真”的意思,“修道”也就有“领会真知”的意味在。明代王守仁主张“教育是发展人固有的良知”,这“良知”也有“真知”的意味在。
但把“求真”明确作为培育学生的方向,作为教育目标,还是现代教育的事。从“五四”引入“赛先生”,到1930年代陶行知先生发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这一方向即已明确,这一目标即已确立。此后,虽然中国现代教育时有弯路,但总的看,“培育学生求真精神”始终是现代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其教育魅力也由此焕发。
1.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欲。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要保护、发展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已沉睡,就应唤醒、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现代也只有在现代才普及的。
中国传统教育中,虽也倡导“格物致知”,但总的来说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特别是进入科举时代,只为圣人立言,基本没有了“致知”。现代教育一百年,从学习西方分科教育开始,到今天基础教育要求全面落实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这里就隐含了“激发学生求知热情”这个现代教育主题。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现代教师,他们的课堂都散发着“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育魅力。确实,在今天,即使是一位普通教师的普通课堂,也散发着这样的魅力。
(1)激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
一位地理教师在教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一课时,创设了地球自转的活动情境。全体学生在教室里面向圈里围圈而坐,圆圈中央放一只小圆桌,圆桌上放一盏圆球台灯(相当于太阳)。教室的四面墙上和窗帘上用荧光材料点缀,形成四季星座的图案。讲台撤到教室的一角,黑板前准备一块活动屏幕。这样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立体的活动情境,提出活动问题,引发思考“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假如用我们每个人的头作地球的话,我们应该怎样旋转呢?请每个同学都起立,先想一想,该怎样旋转”。学生兴致很高,一起逆时针旋转。当学生旋转到面向台灯的时候。教师问:“当我们面向太阳的时候,这时候地球上是……”学生边活动边回答“白天”。学生继续转动,当学生背向台灯,面向墙壁的时候,可以看到墙上的星座。教师问:“这时候地球上是……”学生边活动边回答“黑夜”。学生兴趣很高,边活动边思考,探究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案例来自2010年4月《基础教育改革》,文章标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作者毕建凤。
“昼夜和四季成因”是个较抽象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太阳和地球的自转、公转问题也很复杂,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这位地理老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太阳系,同学们身处其中,不仅获得了穿行于星球之间的神秘体验,也在游戏般的快乐中掌握了知识。这位老师可谓亮出了自己的“绝活”,情境的创设充满智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而兴趣是可以激发培养的。一个具有现代理念的教师首先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尊重的实现常常借助于丰富的手段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和调动起来,求知才会成为其自觉的行为,教师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体现。
这种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观念正成为当今教师的自觉追求,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无论是小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
(2)激发学生探求社会奥秘的热情
2012年8月14日,复旦附中人文班暑期集训,萧功秦教授应邀讲授“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大问题”。
“中国近代史的特点有三:矛盾最深刻,内容最丰富,距今时间最近。但我们一直对这段历史有一种歪曲,或者说是遮盖。我们所接受的这一段历史可以说是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没错,是很屈辱。但我们也应挖掘出其中不为人知的真相。历史的存在不就是为了真实吗?现代历史教育对于近代史是以这样一条线来解释的:一根红线(阶级斗争),两个过程(反殖民地、反封建),三大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这种解释,也就是范式,它的目的是革命动员,是为了让我们年轻人不忘那一段历史,并永远拥有着一种革命精神。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它同时也以掩盖了很多事实为代价。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历史学听众永远是弱势群体,这和文学、哲学不同,历史学需要大量的材料,而这种材料是我们这些听众所不具备的,因此历史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目的来进行删减材料,营造出一种有悖于事实真相的历史,这是对历史学的不负责任。历史需要的是一种谨慎的态度。
“那么这种所谓的革命动员,它的本质是求善胜于求真。它所希望达到的好的目的比历史真实性更为重要。但是身处于现在这种改革的时代,就需要改革的历史学。”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萧功秦教授讲到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等近代史上的十大问题,以审慎的史学态度和求真精神让学生窥见历史的一些本来面貌。
在听了讲座后,一个学生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首先我得说上完这堂课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仅仅是因为教授讲课的精彩,还因为一种在经历很长时间蒙蔽后突然收获真相的惊讶。不得不说,这节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我们以前的历史课上从未提及的。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动机、所签订的条约和这对中国的影响。
“现在的历史课对于中国近代这一段历史是以革命动员的方式在进行的,正如教授所言‘革命动员求善胜于求真’。但这种教育会让我们不知道历史的真相从而产生很多误解,甚至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很显然,身为大学资深教授的萧功秦老师在向中学生传授知识、传递观念的时候,也是非常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萧教授选取的是学生一知半解,或貌似知道而实际上似是而非的一段历史;历史的本来面貌对学生的探究欲会产生很大的吸引,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和辨析会带给学生一些认识的反思和观念的矫正,让他们体验发现的快乐。
萧功秦教授的讲座和前面那位地理老师的教学是有区别的,表现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方面,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参与中获得体验感知;一是辨析真相,让学生在对历史本原的思考和发现中,获得辨析和反思能力。这种设计符合文理各自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各自发挥着理想的教学效果。
但这种外在的差异性是以内在的统一性为基础的,他们统一在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上,统一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保护上。差异性是表象,统一性才是内核,并且是所有学科、所有教育行为的共同内核,其驱动功能是为现代教师公认和共同追求的。
这种激发功能向更深的层次掘进,会促使学生对人性的奥秘,对“我之为我”进行思考和探究。
(3)激发学生探求人性奥秘的热情
下面是一节诗歌拓展阅读《远和近》(作者顾城)的部分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带领大家一道诵读诗歌: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师:“我”就在“你”身边,而云在天上,为什么却说“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
生:这应该是指一种心理感觉吧。应该是“你”看“我”时的眼神让我觉得好遥远,而看云时却觉得很亲近,并非是指实际情况。
师:对,有道理。我们讲距离有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物理距离是不变的,而心理距离却会产生“天涯咫尺”和“咫尺天涯”的感觉,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这里诗人的意思却不是“天涯比邻”了,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学生笑)诗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生:因为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呗,人心太险恶了。所以诗人感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遥远。
师:人性是这样的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吗?
生:不全是这样吧,否则岂不是太悲观消极了。
师:是的,在同一个人身上,人性常常是善恶交替并存的;在人群中,表现为良莠不齐的个体差异。但顾城为什么持这种消极的认识?
生:可能和诗人的性格有关吧。
师:有道理,知道顾城之死吗?
(师生共同探讨顾城之死背后的人格原因。)
师:云就指的是天上的云吗?
生:不是的,应该代表着对人类不构成侵犯和伤害的自然吧。人在自然中是放松的,所以人累了总想到自然中休息放松。
师:是的,人是自然之子。《圣经》中说:想想你有多久没读过诗了,有多久没到自然中走走了。
……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存在?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对生命本质意义的探究构成了人类亘古长青的哲学命题。但形而上的哲学思索需要借助具象生动的形而下的平台来展开,否则会流于枯燥空洞,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这位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契机,通过引领学生对诗歌意蕴进行探究,激发了他们叩问人性奥秘的思想火花。
学生的这种思索是不自觉地被老师引领着一步步登堂入室的,课堂上学生沉静的思考或踊跃的讨论都彰显了教育功能的应有之意。至于最后学生的思想认知能达到什么样的境地,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思想触角在老师的激励下沿着生命的哲学之树向上攀援,这已是难能可贵的教育风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说,教育是科学,科学在于求真。教育又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聚焦学生,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在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意识,也是教育应有的价值功能。如此,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
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大有帮助。
评分.以为喝饮料与补钙无关
评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书由于漪主编。《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一本给教师的通识教育的书!
评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书由于漪主编。《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一本给教师的通识教育的书!
评分书不错,包装精美,内容不错
评分内容全面,值得购买!
评分教育的魅力,青年教师成长的钥匙。
评分她就是小豆豆,黑柳彻子,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
评分叶澜、张汝伦高端访谈!首倡教育魅力,促进教师教育;尽心尽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