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伟鹏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0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602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464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初唐楷则丛刊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页数:56
正文语种:中文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张琮碑》现藏陕西咸阳博物馆,康有为评价此碑“结体必密,运笔必峻,上可临古,下可应制”。此碑端庄俊美,是学习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书法的重要资料,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研习者常用的临习范本。

作者简介

  李伟鹏,男,四川南川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九龙坡区书协副主席,重庆市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现就职于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1987年获全国首届书法知识百题竞赛二等奖,1989年获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书法评展优秀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1年获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同年又获西泠印社第二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1992年被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聘为客座书法篆刻教师,1993年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华当代文化精粹博览会大奖赛二等奖。

目录

一、出版说明
二、图录
三、历代著录辑要

前言/序言

  《张琮碑》,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二月立,于志宁撰文,书者姓名泐缺。
  碑原在咸阳市秦都区双照村,一九四○年移至周陵中学,碑身碑首分两处嵌壁保存。一九六三年碑身移存咸阳博物馆,碑首仍在学校。螭首方趺,碑身下大上小,下宽99厘米,上宽87厘米,高182厘米,碑首残高85厘米,碑座高40厘米,全碑通高307厘米。碑额阳文篆书『唐故□□光禄大□张府君碑』三行十二字。碑文正书三十行,行六十字。
  碑主张琮,字文瑾,武威姑臧人。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二月薨于宋州(今河南商丘)馆舍,贞观十三年二月十一日,迁葬于始平(今陕西兴平)之原。历代著录多以贞观十三年记为立碑之时。也有将立碑之时定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者,不知何据。张琮家世贵显,姻连天家,且有从征之功,官授银青光禄大夫、行睦州刺史。但史书不载,惟藉此碑以传。
  撰文者姓名泐缺,以前尚残存『庶子黎阳公于』六字,前人已考定为于志宁撰。书碑者虽不详,但书风俊朗,结体方正,笔势沉厚,点画刚劲,有北碑之遗韵,兼欧褚之意趣。自雍正年间出土以来,著录不断,不独为补史之阙,其书艺亦多为著录者所褒赏,赵绍祖:正书方整,不减王行满、王知敬之徒。毛凤枝:字迹遒劲,颇近欧虞,唐初佳刻也。康有为:古意未漓,步趋隋碑,工绝,不失六朝矩矱。
  此碑足堪为唐代楷书上品,但不显于世,为此我们特在『初唐楷则丛刊』中辑入,以应学习研究之需。
  本书按拓本原大原色影印。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 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评分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评分

唐碑书法是正楷书,从魏晋南北朝以来,汉隶逐渐演变成楷书,楷书的字形结构,统一于唐代,所以在书法史上有秦篆。嵩山嵩阳书院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刻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二月,碑高9米,宽2.04米,厚1.03米。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我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唐碑。唐碑,是唐朝碑刻的统称。唐代是我国文学艺术最繁荣的时代,碑版石刻,也同样是最繁荣的时代。

评分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评分

做参考是可以的,临习就比较困难

评分

唐碑书法是正楷书,从魏晋南北朝以来,汉隶逐渐演变成楷书,楷书的字形结构,统一于唐代,所以在书法史上有秦篆。嵩山嵩阳书院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刻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二月,碑高9米,宽2.04米,厚1.03米。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我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唐碑。唐碑,是唐朝碑刻的统称。唐代是我国文学艺术最繁荣的时代,碑版石刻,也同样是最繁荣的时代。

评分

唐代,碑版本身,刻碑文的部分,已发展到高200厘米以上,宽140厘米以上的巨型石刻。碑额之上,再加华盖,碑座也愈益高大精工。一座唐碑,本身已成为一件雄伟的石雕艺术品。现在我们还可以在西安碑林看到许多著名的唐碑,不过它们已被集中陈列在屋子里,有些已失去了碑座、碑头,丰碑巨刻的宏大气魄,已大为减色。幸而还有一些丰碑,仍在原地,例如昭陵的《李绩碑》,乾陵的《述圣颂》,嵩山的《圣德感应颂》,都还能使旅游者看了惊叹唐人的雄伟气魄。可惜一块最大的唐碑,已被黄巢烧毁,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写的《华山铭》。华山之神,唐代封为“金天神”,历代帝王祭祀五岳四渎,以华山为最重要,因为近在首都,皇帝便于亲临致祭。华山庙中,有汉代的《西岳华山庙碑》,也是汉碑中最大的一块,有北周赵文渊写的《华岳颂》,也很高大。唐玄宗好大喜功,要刻一块更大的碑,于是亲自写了一篇《华山铭》(或称《华岳庙碑》),刻成一块冠绝古今的大碑,安置在华岳庙中。据说这块碑有四丈多高,后来黄巢起义时烧毁华山庙,这块碑也被烧坏,到现在只剩一小部分,文字几乎全部磨灭,听说只可见四个字了。不过这块碑,虽然号称唐代第一,据唐人的记录,是用几块大石砌起来的,像南京的《天发神谶碑》一样。如果这个记录不误,那么,我以为也不足夸耀,我见到过的整块唐碑,恐怕还应当以嵩山的《圣德感应颂》为最大。唐人讲究书法,以写字著名的人很多。唐碑上都刻有撰文和书丹人名,这是汉碑所没有的。初唐时,写碑文的名家有褚遂良、虞世南、王知敬、欧阳询、通父子、薛稷、曜兄弟。盛唐时,有颜真卿、李邕、蔡有邻、韩择木、梁升卿、徐浩。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裴璘、唐玄度、刘禹锡,他们每人都写过不少碑文。李邕一生写了三十多块碑,颜真卿写的石刻文字有九十多种,史维则的隶书碑有四十多块,柳公权写的碑有六十多种。这几位书法大家的字迹,一向受人珍护,可惜这许多石刻名迹,至今存者无多。

评分

《张琮碑》现藏陕西咸阳博物馆,康有为评价此碑“结体必密,运笔必峻,上可临古,下可应制”。唐诗与唐楷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一对耀眼的奇葩。唐诗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的辉煌,它与先秦散文、汉赋、南北朝骈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成为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标志。与唐诗相比美的是,唐楷书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风貌。初唐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四大家;晚唐有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楷书,不仅有继承,还有创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挺劲峭拔,棱角森然;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正平俊朗,风姿绰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精工秀雅,形瘦实腴;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纤瘦遒丽,婀娜清健;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雄强浑厚,朴茂端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刚劲峻拔,端庄严谨。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张琮碑》,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二月立,于志宁撰文,书者姓名泐缺。碑原在咸阳市秦都区双照村,一九四○年移至周陵中学,碑身碑首分两处嵌壁保存。一九六三年碑身移存咸阳博物馆,碑首仍在学校。螭首方趺,碑身下大上小,下宽99厘米,上宽87厘米,高182厘米,碑首残高85厘米,碑座高40厘米,全碑通高307厘米。碑额阳文篆书『唐故□□光禄大□张府君碑』三行十二字。碑文正书三十行,行六十字。碑主张琮,字文瑾,武威姑臧人。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二月薨于宋州(今河南商丘)馆舍,贞观十三年二月十一日,迁葬于始平(今陕西兴平)之原。历代著录多以贞观十三年记为立碑之时。也有将立碑之时定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者,不知何据。张琮家世贵显,姻连天家,且有从征之功,官授银青光禄大夫、行睦州刺史。但史书不载,惟藉此碑以传。撰文者姓名泐缺,以前尚残存『庶子黎阳公于』六字,前人已考定为于志宁撰。书碑者虽不详,但书风俊朗,结体方正,笔势沉厚,点画刚劲,有北碑之遗韵,兼欧褚之意趣。自雍正年间出土以来,著录不断,不独为补史之阙,其书艺亦多为著录者所褒赏,赵绍祖:正书方整,不减王行满、王知敬之徒。毛凤枝:字迹遒劲,颇近欧虞,唐初佳刻也。康有为:古意未漓,步趋隋碑,工绝,不失六朝矩矱。此碑端庄俊美,是学习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书法的重要资料,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研习者常用的临习范本。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初唐楷则丛刊:张琮碑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