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这套丛书的篇幅会让人望而生畏,但实际阅读下来,发现它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上下两册的划分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册侧重于理论基础和历史溯源,为读者打下坚实的认知框架;而第二册则更偏向于具体的法门探究和哲学升华。这种递进式的阅读体验,使得学习过程有条不紊,不会让人感到知识的碎片化和失重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某些高深境界时,使用了大量类比和象征的手法,这既保护了核心技艺的秘密性(符合传统道藏的特点),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理解的阶梯。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古风的飘逸,又不失现代学术的逻辑支撑。
评分这套书的“增订本”确实名副其实,内容上的丰富度远超我的预期。在某些关键的术语解释上,作者引用了多方典籍进行比对和辨析,使得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我特别留意了它对“精气神”三宝的论述,不同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简化版本,这里的阐释更加细致入微,探讨了其在不同修炼阶段的不同侧重。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医家如何借鉴丹道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的案例,这使得原本偏向“出世”的丹道理论,有了一个与“入世”医学相结合的参照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对于那些对实际操作有兴趣的读者来说,书中对某些基础功法的简要介绍,也提供了入门的方向,但更侧重于理论指导,避免了盲目模仿的风险。这种谨慎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智慧的敬畏。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炼丹术的历史沿革,尤其是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梳理脉络上的功力。它并没有将丹道仅仅视为一种神秘的技术,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考察。比如,书中对魏晋玄学与丹道哲学的交融,以及后世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丹道体系的补充和改造,都有着相当详尽的分析。有些论述的角度非常新颖,让我对一些陈旧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性命双修”理论的深度剖析,它将心性的修持与物质层面的炼化,以一种辩证统一的方式展现出来,而非简单地二元对立。这对于想要全面理解丹道体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助益。它的行文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巧妙地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了纯粹的故纸堆式的枯燥。
评分这本《观虚斋系列丛书:丹道今诠(增订本)(套装上下册)》的封面设计确实很有韵味,那种古朴中带着一丝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追求长生不老与内在和谐的时代。我之前对道家思想和丹药炼制有一些粗浅的了解,但总觉得文字晦涩难懂,像是隔着一层纱。然而,初翻这套书的目录,我就发现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的智慧和现代读者的认知。书中的章节划分显得井井有条,每一个标题都透露出一种深入探讨的意图,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尤其欣赏它在引言部分对“丹道”核心理念的阐述,那种对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深刻体悟,不是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充满了哲学的思辨。装帧的质感也令人满意,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颜色都很考究,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被尊重的仪式感。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不仅仅是在记录知识,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必须称赞这套书在“今诠”上的努力。它没有简单地复述古籍,而是以一种“对话”的姿态,回应了当代人对身心健康、生命意义的追问。比如,书中对“心火”与“肾水”关系的讨论,虽然源于古代的生理模型,但作者巧妙地将其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联系起来,这种跨时代的解读,极大地增强了古籍的现实指导意义。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思考很久,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术法介绍,它更像是一部引导人回归本真、审视自我的哲学指南,值得反复咀嚼、细细品味。
评分内容很好,值得一读。
评分(97%好评)
评分上上妙谛章第十三
评分虚中得实章第七
评分……
评分¥11.20(8折)
评分而我们修道则是要离这个心缘相,把现有心理思想的境界,让它能够不起。离开了心缘,你才能初步地明心,见到自己的心量。他现在依《摩诃衍论》的说法来说明心量,分为十种,这不同于唯识的分法。“一者眼识心、二者耳识心、三者鼻识心、四者舌识心,五者身识心”这个身识心要注意,我们打坐起来感觉到身上气脉的变化,这都是身识心的作用。什么叫做气脉?是你身识心的作用。第六是“意识心”,意识思想的心;第七是“末那识心”,也就是平常我们讲的灵魂,这个生命投胎与出胎的东西,也可以说是那永远不死的生命,死了又去投胎,反反复复。第八是“阿赖耶识心”,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业识的种子。普通的唯识就讲到阿赖耶识。第九是“多一识心”,这是我们普通人都能体会得到,当你的心念一宁静的时候,一个人同时可以做很多的事,在一刹那间当眼睛在看的时候,耳朵还在听声音,手还可以写字,当然还可以边讲话,如果有人抽烟的话,也能闻到烟昧,而身体冷不冷也感觉得到,这就是多可以为一,一也可以为多,这是心的功能的变化,多一识心。有许多同学读书读到,或是修道修得把脑子变得呆呆板板,喂!我正在做一件事,请不要来打扰我!我的话还没讲完,我不听你的回答,就这样把自己搞得笨笨的。他不晓得去发挥心体功能的多一作用。我现在虽然跟你们讲话,但是旁边在做什么都能听得很清楚。这个多一识心就是心体的功能所发出来的作用。这个道理懂了以后,就知道人修持到某种程度就自然有神通,这神通并没有什么稀奇,而是每一个人生命本来具备着这种功能。第十是“一一识心”,这作用就多了,无所不知。因此佛可以智周万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拿《易经》的用语来说即是万物各有一太极,由一当中又产生一,有无穷无尽的一,不可尽、不可说,而作用无限。这是一一识心,总共有这十种心。
评分道教经典著作,值得道教爱好者学习品读,很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朋友买的,他说还可以!就是我没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