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新物理學 [The New Physic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作為一切自然學科的基礎,物理學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並且最終影響著生命本身如何運作。本書由中國物理學會組織各領域專傢共同翻譯而成,內容包括:探索近代物理學前沿,從亞原子粒子到恒星構成的星係,揭示物理學如何對我們身邊的事物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介紹各種新技術——從納米工程、大腦研究到高速數據網絡和各種人造材料。本書每章均由國際知名專傢撰寫,體裁生動、可讀性強,吸引各學科的科學傢和想對今天的物理世界瞭解更多的人。
本書主譯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秦剋誠教授,其主要著作《郵票上的物理學史》曾獲2005年榮獲“科學時報讀書杯”科學文化?科學普及佳作“**創意奬”,以及大猷基金會2006年科普著作奬創作類金簽奬。
內容簡介
最近的科學進展使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有重大的改變,這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有巨大影響。物理學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它影響瞭我們的生活情況。
《21世紀新物理學》探討瞭現代物理學的一些關鍵前沿問題,探索瞭我們的宇宙——從亞原子粒子到恒星構成的星係,從大腦研究到高速科研網絡。
《21世紀新物理學》的19章內容都由國際知名專傢寫成,每章內容基本上完整自足,文體生動活潑,易於為讀者接受。它將會吸引各學科的科學傢和想對今天的物理世界瞭解更多的人。
作者簡介
Gordon Fraser,在倫敦的帝國學院學習物理學並得到基本粒子理論方嚮的博士學位。在短暫的研究經曆之後,他轉而從事科學寫作。25年來他在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工作。他是幾本科普書籍的作者、共同作者和編者,並且作為訪問學者在幾所大學教過科學傳播。
內頁插圖
目錄
譯校人員名單
引言:21世紀的新物理學
第一部分 物質和宇宙
第1章 宇宙學
1.1 引言
1.2 熱大爆炸宇宙學
1.2.1 宇宙的膨脹
1.2.2 宇宙的均勻與各嚮同性
1.2.3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1.2.4 輕元素豐度
1.3 宇宙學的現代進展
1.3.1 暗物質
1.3.2 暗能量
1.3.3 暴脹
1.4 再電離後的宇宙
1.4.1 宇宙再電離曆史
1.4.2 星係的形成和演化
1.4.3 活動星係核
1.4.4 射綫暴
1.5 宇宙學的未來
1.5.1 探測暗物質
1.5.2 暗能量與基礎物理學的聯係
1.5.3 暴脹與基礎物理學的聯係
1.5.4 弦宇宙學
1.5.5 新的觀測工具
1.6 總結
進一步閱讀
作者簡介
第2章 引力
2.1 引力的吸引作用
2.2 引力的一些奇特的性質
2.3 廣義相對論和彎麯時空
2.4 弱引力和實驗檢驗
2.5 引力輻射和脈衝雙星
2.6 強引力、中子星和黑洞
2.7 引力和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
2.8 引力和早期宇宙
2.9 引力和量子論、普朗剋尺度
2.10 黑洞和量子理論
2.11 為一無所有費盡心機、宇宙學常數
2.12 量子引力理論
2.13 現在來討論關於時空的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
進一步閱讀
作者簡介
第3章 新天文學
3.1 引言
3.2 觀測天文學進展
3.3 宇宙演化的標準模型
3.4 恒星演化的標準理論
3.5 天體物理學的研究前沿
……
第二部分 量子物質
第三部分 運作中的量子
第四部分 計算物理學
第五部分 行動中的科學
精彩書摘
它們的能譜和組成提供瞭關於宇宙綫源和其路徑上的空間性質的有價值的天體物理信息。然而,盡管對宇宙綫的深入細緻的研究貫穿瞭整個20世紀,對它們的起源仍然不完全瞭解;對其能譜和化學組成也還不完全瞭解。大部分宇宙綫的到達方嚮會被它們所經過的銀河係的磁場和星係際磁場變成各嚮同性,不再指嚮它們的源。對於銀河係內的源産生的宇宙綫,隻有那些能量高於eV的最高能的粒子,其到達方嚮纔指嚮源的方嚮;而對於來自比較近的銀河係外的源的宇宙綫,則隻有能量更高的粒子,其到達方嚮纔能指嚮河外的源。極高能的宇宙綫原子核和電子在電磁背景輻射中的平均自由程,遠遠小於到它們的設想的源,即類星體和活動星係核的距離。地麵的大型廣延大氣簇射探測器陣列,通過探測大氣簇射來探測宇宙綫並測量它們的能量,其初步結果並沒有對宇宙綫是起源於銀河係內還是河外給齣明確的證據。這是由於其統計性極差和在極高能上能量難以校準所造成的。這些問題可能由新的巨型地麵大氣簇射探測器陣列如Auger計劃,或空間望遠鏡如FUSE(它檢測廣延大氣簇射産生的熒光和宇宙綫粒子撞擊地麵産生的切連科夫輻射)來解決。
中微子是弱相互作用粒子,除非在非常高的能量下,其作用截麵非常之小。這使它們有極強的穿透力。從光學厚度很厚的天體中輻射齣的中微子輻射可以用來看天體的內部,而從天體錶麵發射的電磁輻射是無法讓我們看到天體內部的。但是,中微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這使得它們的探測非常睏難,特彆是在由宇宙綫在大氣中的相互作用和地麵的及探測器內部的放射性衰變造成的高背景噪聲環境中。為瞭降低背景噪聲,中微子望遠鏡通常放在很深的地下(超級神崗、SNO),高山下的隧道中(Baksan、Macro),水下(Baikal、Antares、Nestor)或冰下(Amanda)。在高能下,探測器周圍的大量物質也用來將中微子轉變為帶電粒子,後者可以被望遠鏡用電磁波或聲波探測到。至今,中微子望遠鏡已經成功地探測並測量瞭太陽中微子和來自鄰近的處於大麥哲倫雲中的超新星1987A的中微子。這些結果提供給我們極有價值的天體物理信息,宣告瞭中微子天文學的誕生(圖3.3)。
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預言瞭引力波的存在。第一颱探測來自天體物理源的引力波的引力天綫建於20世紀60年代,但是靈敏度不夠。設計和發展更加靈敏的乾涉型引力波探測器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20世紀80年代早期,最終導至大型LIGO和VIRGO計劃和彆的一些較小型的計劃(GEO-600和TAMA),以及未來的空間乾涉天綫LISA計劃。與此同時,低溫共振探測器的設計與建造也在幾個實驗室中進行,到90年代中期,發展瞭超低溫天綫NAU-TILUS、AURIGA、ALLEGRO和NIOBE。盡管有多年的努力,引力波仍然難以捉摸。
……
前言/序言
21世紀新物理學 [The New Physic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21世紀新物理學 [The New Physic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