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毛泽东家事风云(套装上中下册)》是毛泽东百年家事,是领袖文学创作领域的一大空白,是红色资源题材中最有看点、最值得展示的史诗性篇章。将那些久违的、极其罕见的、许多人不甚了解或者已经忘怀,又确确实实是国人内心深处极为期盼的政治信仰与人生态度还原出来,就是一方高山仰止的精神高地,就是一座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主流价值的历史丰碑。
内容简介
《毛泽东家事风云(套装上中下册)》上中下三卷,共计60章。
上卷(1887—1927):老爷爷分家、毛泽东出世、父亲当兵。私塾课读、拒婚求学、父子矛盾爆发。亲戚朋友说情,毛泽东读书走出韶山。毛泽民辍学、劳动、结婚,毛泽覃订婚、上学,毛泽东求学长沙,积极探索自己和中国的出路。慈母病故,兄弟俩韶山奔丧。父亲去世后举家迁往省城。毛泽民去安源,毛泽覃去水口山,毛泽东去上海,毛泽健去衡阳,王淑兰回韶山,兄弟姑嫂、天各一方。投身革命、身跨两党,沪粤惊变,兄弟妯娌在武汉团聚。毛泽东组织起义,与杨开慧板仓壮别。
中卷(1927—1953):秋收失败,创业井冈,毛泽健、杨开慧先后遇害,毛泽东受到极“左”路线的排挤。反“围剿”失败,舍弃幼子长征转移。贺子珍长征路上生孩子。留守江西的毛泽覃牺牲。岸龙在上海失踪,岸青被打伤致残,岸英、岸青寄人篱下。李敏、李讷在陕北出生,毛远新在新疆出生。毛泽民血洒天山,贺子珍母女在苏联遇到战争。共产党告别陕北,新中国在天安门宣告成立,岸英在中南海结婚,毛泽东送子去朝鲜战场。
《毛泽东家事》下卷(1953—1993):毛远新被送到北京,王淑兰回韶山照看旧居,江青去苏联治病。江青伸手要官,毛泽东给予文化处副处长。匈牙利事件波及中国。毛泽东担心资本主义复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兄弟党聚会莫斯科,迫不得已喊出高指标,比学赶超发动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李讷减少吃粮标准患浮肿。李敏婚后搬出中南海,李讷五七干校恋爱。错选接班人使毛泽东健康每况愈下,病危时召见子女。江青、毛远新被捕、李讷再婚、毛远志去世。毛家后人齐聚韶山,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
目录
序
动乱之年大厦将倾少擎臂
多事之秋巨舰迷航舵手危
第一章
兄弟分家二门高风下迁上屋场
后生主事三伢喜降迎来小太阳
第二章
灾年遇暴敛幼子投亲认干娘
当田还无奈壮父从军离故乡
第三章
三年两地讯隔绝劣绅幸灾乐祸
退伍还乡设家宴毛家吐气扬眉
第四章
务农经商小买卖做成大文章
读书记账老先生错赶小学郎
第五章
"省先生"二年三易师
"百日男"喜订娃娃亲
第六章
抗命拒婚父子矛盾篙飞舞
谈娶论嫁婆媳同心泪飘零
第七章
情冷家暖红颜薄命死无怨
心惭意坚倔男辞父出乡关
第八章
东台山上四顾湘乡天地小
长沙城外放眼寒江去处茫
第九章
投军报国希望而来失望去
离校自读书山学海任邀游
第十章
名师诲徒谈文论世求出路
乱兵劫道暑假探母冒险归
第十一章
兴家置业上屋场上建新居
请缨护校猴子石下俘溃军
第十二章
行期推延勤工俭学滞北京
古都春晓天外异国传雷声
第十三章
长沙求医病转绝症难治愈
上海别友主事易人无处归
第十四章
湘江评论倒海翻江掀巨澜
祭母悼文忍悲吞泪诵高风
第十五章
率团驱张二进京遇恩师病故
哭慈母再哭严君恨未报双亲
第十六章
京沪归来东受聘任校主事
返家侍母菊咬牙做童养媳
第十七章
围炉夜话兄弟共谋前程事
抛家舍业姑嫂同聚在省城
第十八章
主事辞职九哥发怒清水塘
校务易岗临别伙夫话衷肠
第十九章
春华秋实罢工胜利喜添儿一个
夜寒霜冷躲避通缉恨辞月半轮
第二十章
兄弟三分生死不明音信断
姑嫂四散天各一方家难圆
第二十一章
国共合作跨党任职接家眷
政见不一告病请假回韶山
第二十二章
山村播火家乡建党闹平粜
秋水兴怀徒步千里量湘南
第二十三章
痴情传爱真母女"逼婚"下羊城
魔窟赤侣假夫妻"同居"斗浦江
第二十四章
沪穗政变各路精英会武汉
存亡关头领命揭竿辞板仓
第二十五章
秋收起义临阵哗变引兵上井冈
收编袁王会师朱陈猛虎生翅膀
第二十六章
省委代表瞎指挥终致八月失败
民团喽哕梦重赏夫妇遭遇血灾
第二十七章
疟疾缠身山中隐居传噩耗
同陷囹圄妯娌相逢不相识
第二十八章
红军占长沙淑兰出监收"义子
主仆别平江开慧入狱树"骄杨
第二十九章
沉八爱河辣妹子再谱浪漫曲
逃出魔掌小兄弟同去上海滩
第三十章
"左"倾路线统治父亲挨整
白色恐怖加剧儿子转移
第三十一章
身处逆境补台造血挽危局
徒居高位败事毁业弃苏区
第三十二章
长征路上再舍亲骨肉
英雄谱中又添英烈名
第三十三章
救亡图存渡河东征赴国难
化敌为友斡旋西安结同盟
第三十四章
抗战爆发政局突变家计变
赌气出走旧病未治添心伤
第三十五章
向往新生热血青年奔圣地
游戏革命有志女子占高枝
第三十六章
苦妹子盼父不归备受钱妈爱
娇娇女思母难见远行莫斯科
第兰十七章
顾大局留苏任教遇战争
探继母临终送行喊娘亲
第三十八章
盛氏翻脸毛泽民热血洒天山
苏德恶战贺子珍身陷疯人院
第三十九章
岸英回国投师劳模学种田
楚雄从军途经陕南遭暗算
第四十章
革命中心东移毛泽东挥泪辞陕北
精神病人得救贺子珍忐忑回祖国
第四十一章
新主人走进菊香书屋
天安门举行开国盛典
第四十二章
思乡恋土领袖遗子回故乡
念旧讨封亲朋争相去京城
第四十三章
抗美援朝年近花甲失爱子
批评武训岁届中年初峥嵘
第四十四章
争权位执政考验淘高饶
撤大区各路精英汇京都
第四十五章
婆媳、母子不欢而散莫斯科
苏共、波匈政治动乱起连锁
第四十六章
整风鸣放言论过头致反右
访朋会友口号攀比成赶超
第四十七章
穷则思变营风造势促跃进
女大难留随方就圆考乘龙
第四十八章
游子回乡故园三日见深浅
怨妇圆梦旧情一刻知短长
第四十九章
人祸天灾国计民生临绝境
女嫁男婚各有所爱慰高庭
第五十章
反假纠错犹抱琵琶半遮面
重名轻实地上曲子空中弹
第五十-章
困境渐去严父古稀怜孤女
停演鬼戏半老徐娘动春心
第五十二章
整风自查文艺界引火烧身
故地重游卅八年再上井冈
第五十三章
期待数年接二连三遂心愿
离京八月家书一封吐真言
第五十四章
亲自发动八次接见红卫兵
直接领导两届全会除刘邓
第五十五章
初爱非爱碧水青山留遗恨
接班抢班折戟沉沙成笑谈
第五十六章
年老体衰苦谋眼前身后事
选贤任能广用五洲四海人
第五十七章
上海招亲平民淑女重名节
长沙告状高端新贵藏祸心
第五十八章
闲读海谈一语又起千尺澜
深谋远虑船正顺风再更帆
第五十九章
伟人临终念念不忘回故乡
妖孽末日事与愿违入高墙
第六十章
返本还原尘埃落定归民间
处世度日忍悲负重不畏难
尾声
挽歌长在花落水流春不去
余韵永存地久天长警来人
后记
精彩书摘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北纬39.4度、东经181.1度的地区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地震。瞬息之间,32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一片废墟,24万个沉睡中的生命来不及呻吟就惊骇而去。另有16.4万多人被重重叠叠的塌陷废墟压在下面,轻者腿断肢残,重者魂飞魄散。
对于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有关部门未能预报,某些震前征兆也被忽略,可以说这是一场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灭顶之灾。强烈的余震波及100公里外的共和国首都,瓢泼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被雷霆惊醒的首都居民虽然也有震感。也意识到灾害的不同寻常,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天翻地覆。如果不是从塌陷区里逃出来的三个生命,乘坐吉普车冒死去首都报信,共和国的高层人士还都蒙在鼓里。
远在天塌地陷之前,这个自我封闭的国家正在经历长达10年的政治动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一批年逾古稀的领导人相继辞世。一连串的打击让共和国公民措手不及,他们的眼泪往往还没擦干,新的不幸又接踵而来。这一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幸?民间把它归咎于农历的丙辰年,就是旧历法中所指的“龙年”。“龙”是整个民族的图腾,也是这个世界人口大国的精神象征。每遇龙年,那个谁都没见过的怪物都要折腾一番,它不是主“吉”就是主“凶”,有些还是“吉”则大“吉”、“凶”则特“凶”。这么多的领导人相继去世,加上“轮船沉底、火车追尾”的交通事故和这场大地震,看来这个“龙年”又是一个“凶年”了。
天塌了,地陷了,人死了……“凶兆”一个接一个出现,“凶年”还会凶到什么程度?人们都希望到此为止。然而,那个怪物还不罢休,还要继续折腾下去。
已经发生地震的土地,不过是共和国领土的三万分之一。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跳不出共和国的疆域,“龙年”还能再折腾到哪里去?大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要把共和国的“大天”折腾下来。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遥遥相对的那片蓝天,并不是共和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天,首都红墙内那位高龄的政治巨人,才是国人心目中和事实上的大天。地震灾难之后,共和国又将面临塌天巨祸:巨人将殁,大天将倾!
强烈的蓝光闪过之后,首都的建筑物也在倾盆大雨中摇晃起来。许多人没把摇晃与地震联系起来,红墙内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发生了大地震,更没把正在发生的余震当作地震。当余震的摇晃再度来临时,他们只是出于本能的考虑,把处于重病的巨人转移到了一个新的建筑物中。
这个南北狭长并被湖水占去大半的院子,过去是封建王朝皇宫的西苑,房屋都是百十年前或几百年前的古旧建筑。看起来金碧辉煌很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积淀,实际上阴暗潮湿、通风不畅,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从健康的角度这里并不适于人居。尤其不适于老年人居住。为改善巨人的居住办公条件,此前又在红墙内的黄瓦之中,加盖了两幢钢骨水泥结构的新式建筑,一幢取名为201号楼,一幢取名为202号楼。皇苑中所有的建筑物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只有这两幢被后来者冠以干巴巴的数字。当雨越下越大的时候,工作人员才帮助医生护士,把巨人抬上用铝合金改装的活动软床,小心翼翼地推进了202号楼。
共和国的心脏在地震中战栗,共和国的巨舰在风雨中飘摇,83岁高龄的共和国缔造者和领导者,也在经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一辈子没患过大病,也没正式进过医院,就是到了这种时候,他还是拒绝到医院去。202号楼成了他的临时病房,带轮的铝合金软床成了他的活动病床。一个叱咤风云、问鼎天下的政治巨人,就这样被无奈地困在了方寸之地。
几十年里,他一直被一群一流的政治精英拥戴着,同时也被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景仰着。他振臂一呼群起响应,是一面独具特色的时代旗帜,是数亿人口的大国须臾难离的精神偶像。一段历史因他而重写,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命运因他而改变。他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大能兼善天下,小则独善其身。他离不开人民,人民更不能没有他。一人而系天下之安危,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共和国的最高机密。
……
前言/序言
《毛泽东家事风云》上中下三卷,共计60章。
一、内容概要
上卷(1887—1927):老爷爷分家、毛泽东出世、父亲当兵。私塾课读、拒婚求学、父子矛盾爆发。亲戚朋友说情,毛泽东读书走出韶山。毛泽民辍学、劳动、结婚,毛泽覃订婚、上学,毛泽东求学长沙,积极探索自己和中国的出路。慈母病故,兄弟俩韶山奔丧。父亲去世后举家迁往省城。毛泽民去安源,毛泽覃去水口山,毛泽东去上海,毛泽建去衡阳,王淑兰回韶山,兄弟姑嫂天各一方。投身革命、身跨两党,沪粤惊变,兄弟妯娌在武汉团聚。毛泽东组织起义。与杨开慧板仓壮别。
中卷(1927—1953):秋收失败,创业井冈。毛泽建、杨开慧先后遇害,毛泽东受到极“左”路线的排挤。反“围剿”失败,舍弃幼子长征转移。贺子珍长征路上生子。留守江西的毛泽覃牺牲。岸龙在上海失踪,岸青被打伤致残,岸英、岸青寄人篱下。李敏、李讷在陕北出生,毛远新在新疆出生。毛泽民血洒天山,贺子珍母女在苏联遭遇战争。共产党告别陕北,新中国在天安门宣告成立,岸英在中南海结婚,毛泽东送子去朝鲜战场。
下卷(1953—1993):毛远新被送到北京,王淑兰回韶山照看旧居,江青去苏联治病。江青伸手要官,被任命为文化处副处长。匈牙利事件波及中国。毛泽东担心资本主义复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兄弟党聚会莫斯科,迫不得已喊出高指标,比学赶超发动“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李讷减少吃粮标准患病。李敏婚后搬出中南海,李讷五七干校恋爱。错选接班人使毛泽东健康每况愈下,病危时召见子女。江青、毛远新被捕,李讷再婚,毛远志去世。毛家后人齐聚韶山,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
二、内容特点
第一个以毛家五代31位家庭成员为主要人物。以26位近亲和若干与毛泽东交往最为密切的同学、同事、战友、部下为关联人物,逐年展示毛泽东的人格、思想形成轨迹和成长、求学、求职、就业、婚娶、探索革命、定位人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直至最后人生阶段的生命全程。
第一个以毛家五代人的婚、丧、嫁、娶,聚、散、离、合为主要情节,以百余年来国内、党内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素材,以家里家外为主要空间,逐年构筑毛泽东家庭的裂变经过和中国革命艰难前进的历史轨迹。
第一个深入毛泽东的家庭内部和情感深处,客观、理性直面毛泽东三兄弟先后与10位夫人的婚姻事实,展示了每一次聚散离合的前因后果和社会背景。全现毛泽东一家前仆后继、献身革命的悲壮史实。
第一个以家事、心事为主线,以国事、天下事为副线,逐年展现毛泽东在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政治背景、不同家庭背景等多种生活环境、多个社会角色下为子、为徒、为兄、为夫、为父、为家长、为同事战友、为革命领袖的真实生存状态。
第一个突破已有定论,淡化政治色彩,集历史真实、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于一体,把历史事实、历史思维与当代精神、当代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全面展现领袖家族成员的高尚情怀,把不便披露的难点变成动人心魄的亮点,构筑一座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三、出版意义
近年来,反映毛泽东人生片断尤其是反映其作为革命领袖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很多,但真正垒景武重现毛泽东人生轨迹与生命全程的纪实文学尚未见,这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个巨大空白,也是《毛泽东家事风云》的独特之处。《毛泽东家事风云》以毛泽东家族、家事为主线,以国事、天下事为历史背景,在解读毛泽东家史、心史、亲情、真情的同时,真实地反映了1887年至1993年间社会发展的百年风云。是一部感天动地的革命史诗,惊世骇俗的世纪绝唱。
现代的中国人,都是毛泽东奋斗成果的直接或间接受益者。70岁以上的人崇拜毛泽东,60岁以上的人信服毛泽东,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尚能正确评价毛泽东,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不太了解甚至于很难客观地看待毛泽东了。经过过滤、净化的某些人生片断与生活侧面不足以反映毛泽东的精神风貌,而“高大全”、神秘化往往又失之偏颇,有损真实。
毛泽东牺牲个人的小家。缔造了一个新中国的“大家”。“大家”基本上是成功的,甚至曾经是辉煌的,“家长”基本上是胜任的。而小家似乎是失败的,家长也许是不太称职的。毛泽东兄弟三人的十段婚姻,完全可以一一展现在阳光之下。那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哪一个不是撕心裂肺、摧肝裂胆?哪一个不是催人泪下、激人向上呢?刨根问底,正本清源,还原出一个家族中的毛泽东,生活中的毛泽东,有血有肉、有着常人的亲情、真情的毛泽东就尤为重要。让现代的人了解毛泽东当年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要那样干,是构筑中华民族道德圣殿的需要,也是历史文化学者、专业研究工作者、出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从而让一个既平凡鲜活又超凡伟岸的毛泽东的光辉形象成为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家园”的精神动力。
本书文字朴实,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对历史背景的交代基本合乎史实、合乎逻辑,对人物的刻画比较丰满、充实。综观全书,不仅仅是比较翔实地了解毛泽东家人及毛泽东生长环境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也将是一部研究中共发展历程的既有史料价值又兼具文学可读性的不可多得的作品。
……
毛泽东家事风云(套装上中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