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笔法与章法》所论著的是书法中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与章法的构成两大问题。笔法是构成书法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艺术的形式的一切都是历史的产物。笔法在长期的发展中演化为今天的形态。
《笔法与章法》共分十二节,分两大部分,详细阐释了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和章法的构成。《笔法与章法》主要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阅读、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
一、对笔法的重新认识
二、楷书形成前笔法的变迁
三、楷书笔法的形成
四、楷书笔法的流弊及补救
五、笔法与章法相对地位的变化
六、笔法的发展与字体的发展
章法的构成
一、轴线与轴线图
二、前轴线时期
三、轴线连缀的发展
四、线条的重新组合
五、分组线构成的演变
六、对章法的一种理解
精彩书摘
笔法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实用的要求与审美的要求。自从人们意识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以来,这两种要求便始终同时存在。前者要求简单、便捷,后者却要求变化丰富,这种矛盾伴随着整个书法史的进程,只是不同时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要求不同。
由于讨论涉及字体变迁,我们可以根据字体的进化把书法史分为两个时期:楷书确立以前为字体变化期,楷书确立以后为字体稳定期。从时间上来说,前后两期约略相等,各占一千余年。但是,字体变化期中,字体的变化集中在后一阶段,即战国至东晋,这一时期,大约每隔三四百年,字体便发生一次重大的改变;字体稳定期与此恰成鲜明对照,楷书确立后的十几个世纪中,字体不曾发生任何变化。仅仅这一事实,便提醒我们,前后两个时期可能存在某种极为重要的区别。
字体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结构的变化与笔法的变化。字体变化期中,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结构不断趋于简化。这无疑是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对作为交流工具的文字施加影响的结果。笔法的变化与结构的变化虽然始终互为依存,此时结构的简化毕竟是事态的主要方面。实用的要求左右了字体结构的发展,而字体结构的发展又成为从形式内部推动笔法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笔法的发展从属于字体的变迁,审美的要求服从于实用的要求。但是,当汉字字体发展趋于稳定之后,也就是说楷书的地位确立之后,字体结构不再发展,从形式内部推动笔法发展的原因消失,笔法最本质的一个方面——空间运动形式,由于缺少变化的内因,再也无法向前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字体变化期中,笔法从摆动发展到绞转,并完成了绞转向提按的转移;字体稳定期中,笔法便“稳定”在提按范围之内。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绞转变为提按,由点画自始至终的变化变为端部与折点的变化,是一种简化,是一种进步,但是从审美的要求来说,却是非常不利的一面。不过,这迫使笔法从空间运动形式之外去寻求发展,迫使书法艺术从笔法之外去寻求发展,这对丰富书法艺术表现形式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更有意味的是,由实用要求促成的字体变化停止后,尽管社会的发展仍然不断对文字提出简化的要求,但得不到丝毫反响。失去反响的要求,必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于是对于笔法的发展,实用的要求不得不让位于审美的要求。这样,楷书确立后,笔法的发展有了崭新的含义:它不再受制于实用的要求,而主要是一定时代审美理想的产物。
……
前言/序言
笔法与章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包括了《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内容,我买重了???
评分
☆☆☆☆☆
本书质感很好,物流很快
评分
☆☆☆☆☆
自幼便喜欢书法,但学习也不得法,故看看大书家的著作,学习研究,以提高。
评分
☆☆☆☆☆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它由此而成为解说中国书法技法全面的一部著作。《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循序渐进、解说详明、便于检核的书法训练体系,运用于国内外的书法教学,成效卓著。《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不仅是一部教材,还是一部读物。曰文版译者前田秀雄博士称此书为“一部改变人们眼睛的书”。《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的学术价值在于,它同时是一部“以特殊方式编排”的“书法形态学”。《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有韩文版和台湾繁体字版行世,日文版正在编辑中。《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得到来自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划时代”的著作。
评分
☆☆☆☆☆
书很好加入群高效和快速阅读群 182166669 讨论下吧。
评分
☆☆☆☆☆
邱老师的书,讲解独到,分析通彻,用笔千古不易,徐疾之余多读读此书,必然受益非浅。
评分
☆☆☆☆☆
别的地方推荐的,买来很薄一本,但应该可读性较强
评分
☆☆☆☆☆
还没看,一时兴起买的
评分
☆☆☆☆☆
用心之作,刚刚读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