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唐德剛曾謂“近百年中國史上中國隻齣瞭兩個半外交傢,周恩來和李鴻章算兩個,顧維鈞算半個”,何以對李鴻章評價如此之高? 成也外交,敗也外交,梁啓超甚至說甲午戰爭是李鴻章 “以一人而敵一國”,何以會有如此斷言?
《刀鋒下的外交:李鴻章在1870-1901》帶你走進李鴻章刀鋒下的外交。
內容簡介
李鴻章在鎮壓太平軍時,是與“洋將洋兵”打交道的主角,平撚之後又升任直隸總督與北洋大臣,正式開啓瞭他的外交生涯。天津教案、中法和戰,從一個教堂到一堆教案,充分體現瞭李鴻章其憂患意識和防患弭患的策略構想。甲午海戰到“馬關議和”,成為李鴻章政治外交生涯中最大跌落點,“半生名節,被後生輩描畫卻盡”瞭。本書史論結閤,敘事生動,論說獨到,再現瞭起伏跌宕,機謀無奈的晚清外交史上真實的一頁,是單從外交方麵來評價李氏的一部作品。
作者簡介
董叢林,男,1952年生,河北鹽山人。曆史學博士,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以晚清政治史、文化史為主要研究方嚮,發錶論文近百篇,齣版著作多部。
目錄
前導 在“藉師助剿”的事局中
第一章 “北洋王”外交舞颱上的初場戲
一、“善後”津案與論道外交
二、麵對鳥國“新客”
三、與秘魯的交涉
四、由馬嘉理案引齣的外交風波
第二章 在中法和戰的漩渦中
一、戰前的交波
二、戰爭期間的交涉
第三章 從一個教堂到一堆教案
一、關於蠶池口教堂的交涉
二、教案多多看兩例
三、其人的“洋教觀”
第四章 “蕞爾小國”帶來天大麻煩
一、仗是怎樣打起來的
二、臨戰之際和戰爭之中
三、馬關議和
第五章 “曆聘歐美”那些事兒
一、俄國之行與“密約”問題
二、造訪德、法等國
三、在英紀事
四、轉訪北美及全程得失盤點
第六章 庚辛亂局中的最後使命
第七章 “一生功過在和戎”?
主要徵引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李鴻章齣使歐美期間,也留下瞭一些逸事。或許這些並不是每一件都在具體情節上鑿鑿有據,但亦非全屬空穴來風,而多屬有可信記載之事。即使虛實莫辨的傳聞之屬,也不妨作為有助於從“神韻”上去體味李鴻章在特定情境中“文化”錶現的一種素材,並兼可作為“正場之外的花絮”聊供品鑒(盡管有的事情上難以讓人輕鬆起來)。掇拾下列一些事項吧——
一是水煙、“芳齡”及其他。
李鴻章訪俄在彼得堡期間,到財政部大廈拜會維特。賓主在豪華的客廳裏品茗寒暄,維特禮節性地問李鴻章吸不吸煙。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就是由在場的主人憶述的:
這時李鴻章發齣瞭一聲牡馬嘶叫似的聲音,立即有兩名中國人從鄰室裏快步齣來,一個人端著水煙袋,另一個拿著煙絲,然後就是吸煙的儀式:李鴻章端坐不動,隻是用嘴吸煙噴煙,而點煙袋,拿煙袋,往他嘴裏送煙嘴,抽煙嘴,這些完全是由旁邊的中國人十分虔敬地來做。
這在當時算有十足“中國貴族特色”的吸煙方式吧。而用到那樣的外交場閤,似乎已經不單單是個人舉止上不雅的問題,也很丟國傢的麵子呀!
另外,還有問話上的一些不閤當地禮俗之事。譬如問女士的“芳齡”。李鴻章在英國郵電局參觀,問及主人“君夫人芳齡幾何”,對方以本人實不能告,惟請“自問拙荊”作答,顯然,這不過是帶有玩笑甚至寓有諷譏意味的婉拒之詞,問丈夫不宜,問夫人本人更不宜啊!李鴻章卻說:“華人問女之年,甚閤於理,故承其問者,必以實告也。”即使真的如此吧,那畢竟是中國本土,“入鄉隨俗”,何必到這裏觸人之諱呢?可李鴻章卻不隻一次地犯同樣的錯誤。有一天訪問中與一少婦晤談,直截瞭當地問人傢“芳齡幾許”,少婦不免吃驚地用一雙鳳眼注視瞭這位中國老頭好一會兒,仍然沒有告訴,隻是嬌滴滴地用句玩笑話搪塞:“天下隻有一人,許其問儂此語。”李鴻章還當真地問是何人,對方揶揄:“李中堂耳!”還有一次乘火車,李鴻章問身邊的男性乘務員有沒有妻子,人傢說沒有,他又追問“何以無妻”?弄得人傢無法迴答。李鴻章接著又問他要造訪的主人傢有沒有女兒,對方告以“惟知有一女在傢”,李又問嫁人否,對方說沒有,他又追問:“何以不嫁人?”弄得人傢又無法迴答。① 再就是李鴻章還屢屢問起有關人員的薪水數額、股票多少等類問題,這顯然也是不閤西方國傢習俗的。這類事情,憑李鴻章與洋人打交道多年的經曆,該有所瞭解吧?退一步說,他即使不瞭解,齣訪前相關禮賓職能部門也應有必要的“培訓”,作事先告知呀!莫非是李鴻章“明知故犯”,為瞭顯示他的“大老”派頭?若真是這樣,就不但是“無知”,而且更“可恥”瞭。
二是看足球賽的故事。
這則曆史傳聞,在當代作傢的筆下,演繹得比“原始版本”更為妙趣橫生:
李鴻章訪英期問,主人邀請他去看一場足球賽。一百多年前,英式足球,正是革創階段,自然沒有當代足球這樣成熟和精彩。李作為滿清(錄者按:現在還用“滿清”的稱謂似不妥)政府的特使,客隨主便,自然也就穿著盛裝,齣席這次足球比賽;盡管他在清廷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錄者按:李鴻章入總理衙門是在齣訪迴來之後),是搞洋務的,但此公從來不穿夷服。而滿清的朝服,是長袍加禦賜黃馬褂,胸前掛著朝珠和彆的零碎,戴的帽子上綴著寶石頂子,和鮮艷的翎毛。此刻,坐在溫布裏露天體育場邊上,不知足球為何物的天朝大臣,看來看去,不得要領……看瞭半場以後,莫名其妙,又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問陪他一起觀戰,並看得津津有味的英國勛爵、予爵們,“那些漢子,把一隻球踢來踢去,什麼意思?”英國人說:“這是比賽,而且他們不是漢子,他們是紳士,是貴族。”李氏搖搖頭說:“為什麼不雇些傭人去踢?為什麼要自己來?跑得滿頭大汗?謬矣哉,謬矣哉!”主人很窘,麵麵相覷,不知該怎樣迴答這位中國貴賓。
不知道是該“主人”窘還是“客人”窘?不過想來,在那個年代,不懂足球,對於李鴻章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大恥辱,正因為不懂,那些不得體的現場問話和評論,充其量算是齣個洋相。比起上段引文齣處文章中也述及的,李鴻章在俄國彼得堡參觀博覽會時,在大庭廣眾間,在前呼後擁中,“呸”地一聲隨地吐瞭一口痰這樣的行為細節,並不更丟臉。
三是心愛的特彆手杖的由來。
有說李鴻章自齣使迴國後,常自持一手杖,頃刻不釋,或飲食作字,則置之座側,愛護如至寶。此手杖來曆是這樣的:李鴻章任職北洋時,有美前總統某君(當為前邊提及的格蘭特)來華遊曆,李鴻章在衙署設宴招待。客人攜此杖至,主人即接而玩之,反復愛弄不忍釋手。客人見狀由翻譯傳話說:“中堂愛此杖耶?”李鴻章迴答:“然。此杖實可喜。”對方說:“中堂既愛此,我本當舉以奉贈,惟此杖是我卸任時,全國紳商各界,公製見送,作一番紀念者,此齣國民公意,我不便私以授人。待我迴國後,將此事宣布大眾,如大傢都贊同,我隨後即當奉寄緻贈,用副中堂雅意。”李鴻章“委麯謝之”。後來也就擱置多年沒有音信。及至李鴻章遊曆到美,這位前總統已故,其夫人尚在,獨居某處。李鴻章特以舊誼前往訪問,夫人非常高興,為李鴻章設宴招待,邀紳商領袖百餘人列席相陪。席散後,夫人即把此手杖立於颱上,當眾宣告說:“此杖承諸君或其先德,公送先夫之紀念物。先夫後來旅遊中國,即攜此同行。當時李先生與先夫交契,見而喜愛。先夫以齣於諸君公送,未便即時轉贈,擬徵求諸君同意,再行郵寄。未及舉辦,先夫鏇即去世,曾以此事告我,囑成其意。輾轉延擱,已隔多年。今幸李先生來此,我敬承先夫遺囑,請命於諸君,是否贊同此舉,俾得為先夫完此夙願。”於是滿堂賓客,一緻歡呼拍手,錶示贊同,夫人遂當眾以雙手舉杖奉送李鴻章。李鴻章以此更為得意,故愛之獨摯。此杖頂端鑲有巨大鑽石,大逾拇指,旁更以小鑽石環之,周圍如一綫,晶光璀璨,閃閃耀人目。通體裝飾,皆極美麗精緻,木質也是一種非常貴重的材料,據說論價格,至少當值十數萬金。其實李鴻章當時不過視同玩物,根本未辨其價值輕重。而美前總統如此慷慨,亦屬難得。更難得有此夫人,從中玉成。所謂“韆鞦佳話,中外輝映,可喜也”。
此外,還有諸如“李鴻章雜碎”菜的逸聞。說是李鴻章在倫敦作客期間,上頓下頓的兩餐,吃得很不耐煩瞭。那時,倫敦還沒有中國人開的餐館,不像現在,中餐走嚮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開的館子。於是,李鴻章就讓他帶去的廚子,將用來作兩餐的各式原材料,統統燴在一起,給他送上來。當那些陪同他的英國官員,在這位特使的下榻處,聞到從廚房裏飄齣來的撲鼻香味,忍不住饞涎欲滴,忙嚮翻譯打聽,這是給李大人做的一道什麼菜?迴答說,不過是雜碎而已。然後李氏示意,非正式場閤,請他們無妨入座,盡情享用,把這些老外,一個個吃得舔嘴吧舌,稱賞不已。據說,後來英國的飯店菜單上,就有瞭名叫“李鴻章雜碎”的一道菜目。
如此等等。有的屬趣聞,有的屬洋相,有的則屬陋習。幾分真,幾分假,也難確認清楚。無論如何,這類東西起碼可以反映當年中西交往文化認知上一個側麵的意蘊。
……
前言/序言
刀鋒下的外交:李鴻章在1870-1901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書評介紹這個書不錯.想來李鴻章的外交也辛苦
評分
☆☆☆☆☆
所謂“痞子腔”,是李鴻章傢鄉皖中土語,即油腔滑調的意思。曾國藩聽瞭李的話,沉默著以五指捋須,過瞭好半天纔慢慢開口,拉長聲音說:“嗬--‘痞子腔’,‘痞子腔’,我不懂得如何打法,你試打與我聽。”李鴻章聽齣曾國藩是不以為然,趕忙說道:“門生信口鬍說,錯瞭,還求老師指教。”曾國藩眯著眼,又不停地捋起鬍子來,好久纔抬起眼來看著李鴻章說:“以我看來,還是用一個‘誠’字,誠能動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聖人言,忠信可行於蠻貊,這斷不會有錯的。我現在既沒有實在力量,盡你如何虛強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實實,推誠相見,與他平情說理,雖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過於吃虧。無論如何,我的信用身份,總是站得住的。腳踏實地,蹉跌亦不至過遠,想來比‘痞子腔’總靠得住一點。”李鴻章碰瞭釘子,受瞭這一番教訓,臉上著實下不去。但他迴心細想,覺得老師的話實在有理,是“顛撲不破”的,心中頓然有瞭把握,急忙應聲道:“是,是,門生準尊奉老師訓示辦理。”
評分
☆☆☆☆☆
在特定的環境下,在刀鋒上遊走的時候,隻能說是“弱國無外交”,期待中國強大到可以隨便說的程度
評分
☆☆☆☆☆
這時李鴻章發齣瞭一聲牡馬嘶叫似的聲音,立即有兩名中國人從鄰室裏快步齣來,一個人端著水煙袋,另一個拿著煙絲,然後就是吸煙的儀式:李鴻章端坐不動,隻是用嘴吸煙噴煙,而點煙袋,拿煙袋,往他嘴裏送煙嘴,抽煙嘴,這些完全是由旁邊的中國人十分虔敬地來做。
評分
☆☆☆☆☆
另外,還有問話上的一些不閤當地禮俗之事。譬如問女士的“芳齡”。李鴻章在英國郵電局參觀,問及主人“君夫人芳齡幾何”,對方以本人實不能告,惟請“自問拙荊”作答,顯然,這不過是帶有玩笑甚至寓有諷譏意味的婉拒之詞,問丈夫不宜,問夫人本人更不宜啊!李鴻章卻說:“華人問女之年,甚閤於理,故承其問者,必以實告也。”即使真的如此吧,那畢竟是中國本土,“入鄉隨俗”,何必到這裏觸人之諱呢?可李鴻章卻不隻一次地犯同樣的錯誤。有一天訪問中與一少婦晤談,直截瞭當地問人傢“芳齡幾許”,少婦不免吃驚地用一雙鳳眼注視瞭這位中國老頭好一會兒,仍然沒有告訴,隻是嬌滴滴地用句玩笑話搪塞:“天下隻有一人,許其問儂此語。”李鴻章還當真地問是何人,對方揶揄:“李中堂耳!”還有一次乘火車,李鴻章問身邊的男性乘務員有沒有妻子,人傢說沒有,他又追問“何以無妻”?弄得人傢無法迴答。李鴻章接著又問他要造訪的主人傢有沒有女兒,對方告以“惟知有一女在傢”,李又問嫁人否,對方說沒有,他又追問:“何以不嫁人?”弄得人傢又無法迴答。① 再就是李鴻章還屢屢問起有關人員的薪水數額、股票多少等類問題,這顯然也是不閤西方國傢習俗的。這類事情,憑李鴻章與洋人打交道多年的經曆,該有所瞭解吧?退一步說,他即使不瞭解,齣訪前相關禮賓職能部門也應有必要的“培訓”,作事先告知呀!莫非是李鴻章“明知故犯”,為瞭顯示他的“大老”派頭?若真是這樣,就不但是“無知”,而且更“可恥”瞭。
評分
☆☆☆☆☆
三是心愛的特彆手杖的由來。
評分
☆☆☆☆☆
這在當時算有十足“中國貴族特色”的吸煙方式吧。而用到那樣的外交場閤,似乎已經不單單是個人舉止上不雅的問題,也很丟國傢的麵子呀!
評分
☆☆☆☆☆
書評介紹這個書不錯.想來李鴻章的外交也辛苦
評分
☆☆☆☆☆
二是看足球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