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柯律格 著,刘宇珍 等 译
图书标签:
  • 文徵明
  • 明代书画
  • 社交艺术
  • 雅集文化
  • 士人文化
  • 艺术史
  • 文化史
  • 书法
  • 绘画
  • 文人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65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970956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7
字数: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的目标不在于将文徵明所处环境中的礼物往来状况简化为某种模式,而是希望借由深入研究记载详尽的文徵明生平,而对各种人情礼数的纷杂本质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为达此目的,《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读者必须面对许多细节,尤其是众多的人名;因为欲求了解整个人情礼数的运作网络,我们必须避免仅聚焦于某些“重要”的人物。而《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认为,人情礼数的积累本质,方为重点所在。

内容简介

  

  人们对文徵明(1470-1559)基本的认识,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以“明四大家”之一员留名画史。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注重形式分析,柯律格教授于《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中聚焦其作品的制作情境,例如时机与场合,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的文献(特别是诗文)与作品,参合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自人情义务与礼物交换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徵明的生平与作品,探索其如何在各种活动场域中建构主体与自我,从而拓展了世人对这位伟大人物的理解。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共八章,每一章皆以某种场域、某一组特定的关系类型作为参考架构,这两者不仅定义了文徵明的自我认同,同时也是他据以待人接物的出发点。第一部分的三章处理了与文徵明前半生有关的场域,包括家族、师长、同侪;第二部分是通过官场与地缘检视其社交关系,援引的材料横跨其一生;第三部分则着重处理他后半生的场域,包括顾客与弟子。最后一章检视在文徵明死后如何凝聚出一个一贯且鲜明的“伟大艺术家”形象。

作者简介

  柯律格,柯律格教授是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Aberdeen)。1974年曾前往北京学习中文,后分别于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取得学士(1977)与博士学位(1983)。曾担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lbert Museum)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长达十五年,并自1994年起先后任教于萨塞克斯火学(University of Sussex)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他不仅博学多闻,对于中国传统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诣,同时经常关注西方文化史、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两者结合而提出新颖有洞察力的学术论述,学术成就广受国际学界的赞誉。著作丰富,自1991年起陆续出版《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m China,1991)、《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1 996)、《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1997)、《中国艺术》(Artin China,1997)、及《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2004)、《大明帝国:明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视觉传统》(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1368-1644,2007)等书。其中《长物志》更是有关明代晚期文化消费的经典著作,影响深远。刘宇珍,英国牛律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学者。翻译本书第四、五、七章及后记,并审阅修订全书译稿。

目录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致中文读者
引言
第Ⅰ部分
1 家族
2 “友”、师长、庇主
3 “友”、同侪、同辈
第Ⅱ部分
4 官场
5 “吾吴”与在地人的义务
第Ⅲ部分
6 “友”、请托人、顾客
7 弟子、帮手、仆役
8 艺术家、声望、商品
后记
谢辞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版目录
人名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三则轶事是关于文徵明在文林突然过世后拒绝温州百姓集体筹募赙金一事,也是这三则中唯一出现在文嘉《先君行略》的一则。而在黄佐的版本里,这则故事又多了一些间接证据,包括文徵明拒绝赙款之信函的全文引述。就像之前的两则轶事,这个资讯当然只会来自文家内部的文献,以及事发当时并未在场的文家成员。黄佐是在这些故事可能发生的时间二十余年后,才与文徵明相识,而他在撰写时也已事过近六十年了。
  我的重点并非在于试图动摇这些轶闻的真实性,这些轶闻在明清时期的传记中经常被用来彰显人物性格。它们是如何被接受、传承及理解,远比对其真实程度的考证更为重要,更何况许多时候我们也无从考证。因此我希望能通过另外两篇文献来仔细探究这些轶闻,分别为明代与清初作品,当时与文徵明相识且可以口述其生平轶事的人都已经辞世。
  第一篇是王世贞(1526-1590)作于1570年代初期且收录在其文集中的《文先生传》。虽然葛兰佩将本文与文嘉的《先君行略》相提并论,视为“这位书画家生平最早也最可靠的资料”(因此忽略了黄佐的墓志铭),然而文徵明与这位比他年轻五十六岁的作者之间,关系究竟有多密切,值得详细考究。毫无疑问,文徵明生前曾与这位来自太仓一户富裕之家的王世贞有过接触。现存有一首文徵明于1553年为奉使还朝的王世贞所作的诗,可能是两人初次见面的记录。同时,文徵明还为王世贞作了十四首以早朝为题的诗组,这一主题对这个即将前往北京、充满抱负的年轻人来说,真是再贴切不过的礼物。然而他只是文徵明这类诗作的数十位受赠者其中之一。王世贞于16世纪后半成为文坛祭酒,这是文徵明永远无法达成的(尽管其子出于孝道在行状中这么认为),而王世贞显然也因为与受人尊崇的文徵明往来而多少沾了光,只是我们缺乏当时的文献资料可进一步解释两人之间的关系。
  这样看来,很有可能是王世贞日后的文坛声望使其《文先生传》在今日看来较为重要,也使该文成为文徵明名望“去社会性”(de-socializing)过程的开始,因其不再是由文嘉(其子)或黄佐(旧同僚)等亲属同僚操刀之作,而是立于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在一崭新的脉络里以个人创作为主体为题所展开的论述。格的三则轶事则做了一些更动,最终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它们原来的含义。尤其是王世贞在文坛无可比拟的声望使其笔下的版本于数百年来仍是流传最广的文献。他先提到文林逝世一事,并称事件发生在文徵明十六岁时。但这明显是不正确的。文林在1499年时卒于任上。他的长子文奎(不知为何,从未出现在这类史料中)当时虚岁三十一,而次子文徵明则是年三十。一个拒绝大笔赙金的十六岁失怙少年,与同样拒绝赙金但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三十岁男人且又是当朝御史的侄子及礼制上唯一有权为父亲料理后事的长子的弟弟,两者有非常大的不同。而关于文徵明的衣着和屋合的故事,同样也被处理成深具艺术性而引人动容的形式。文中,俞谏见了文徵明简陋的蓝衫后,不由直接问道:“敝乃至此乎?”而他得到的回答是:“雨暂敝吾衣耳。”黄佐版本中流经文徵明庐合门前的“河道”也变成了一条沮洳的渠道,这使文徵明为避免损及邻居而拒绝俞谏替他通渠的行为,显得更加高尚与自制。然故事中强调渠通即能登第的风水作用,以及俞谏后来因没有坚持初衷的懊悔,都被保留下来。文徵明在翰林院任职一段时间后返回苏州,自那时起他的生活形态,套用王世贞的说法,成了“杜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自娱”。
  文徵明退休后只与“文人、故友、亲戚”往来的论点,主要便是源于此说,且持续至今。王世贞具体指出了文徵明不想往来的对象,并详细描述他如何回应周王及徽王的使者,特别是拒绝其赠礼,同时又指出文徵明是清楚地意识到送礼必有所求的道理。王世贞提到,文徵明总是拒绝当时赴京进贡时路经苏州的“四夷”所提出的请求,这点明显与文嘉的《先君行略》有所矛盾。另外,他在传记中又加入一个新话题,表示他十分清楚文徵明作品的商业价值,遂导致伪作广泛流通,文中写道:“以故先生书画遍海内外,往往真不能当赝十二。”随即又生动地描述了苏州地区四十年来皆受到文徵明作品的“润泽”。接着他将注意力转到文徵明的诗文、书画,并首度列出以陈道复和陆师道为首的弟子们。文末,王世贞将文徵明于诗、书、画方面的成就分别比肩于徐祯卿、祝允明及唐寅,但因上述三人都没有文徵明长寿,因此最终还是比不上文徵明的渊博才华。因此,文徵明的文化成就(而非如文嘉所述的道德价值),首次成为其一生最好的总结。在此浮现一个关于16世纪后期文化政治(culturalpolitics)的问题,以及为何文徵明作为隐士的形象能够如此根深蒂固。的确,与文徵明生平同时的一些史料展现了他辞官退隐的形象,但却远比王世贞要我们相信的那个形象更加人世。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引言

评分

凑单买的,内容还可以吧。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喜欢,这套书不错,都购买了

评分

专制制度的运行 必须把老百姓变成 羊 而老百姓为了生存下去 不得不让自己像 羊 一样 这一点和老百姓在个人性格上是否孤僻 是否自卑并没有多大关联 说白了 社会性格就是一种功能 为了政府能够维持秩序 工厂能够生产 商品能够销售 人们被塑造和引导应该这样想这样做而不是那样想那样做他们的心理能量被调动起来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 而不是破坏它 今天中国人的社会性格 有一些是支持这个体制 这个社会的运作的 比如还残存的 羊性 对部分专政机构的盲目认同对体制的艳羡等但有的社会性正在企图让这个社会玩完这就是 狠 的社会性格

评分

开放的艺术史系列,这次又收了几本,快集齐了吧

评分

书很不错,是正版书,价格比书店低,京东物流很快,当天就收到了,给力

评分

当我开始寻找,现今的大师们就陆陆续续向我走来。像个完美的链圈般,发现一位导师之后,就会接连到下一位。若我偏离了路径,就会有其他事物吸引我的注意,也借由这样的转移,再下一位导师又会出现。在网络上找数据时,如果不经意地点到某个错误的链接,也会把我带到极重要的关键信息上。短短几个星期内,我回溯数个世纪的史料追踪这个秘密,并发现了这秘密的当代实践者。所有的文字与照片,始终都温柔笃定,一似在作者写作的那一刻,时光停止,倨傲的神灵隐灭无踪。我由衷地相信,在思考与写作的同时,他重新回到了他足迹曾到过的每一个地方,慢慢地重现,静静地回味。内省着,幸福着,明确着。只有尝过苦,才会有行的欢愉。在看到那梦想的场景之时,你会明白,这不是信手掂来。你是一步步走来的,为了迎接它,为了拥抱它。

评分

(英)柯律格而优雅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达成优雅不是30女人的专利也不是名门望族女子的专利而是每个女人一生的功课每个女人都有过优雅生活的能力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如果上帝没有给你美貌那何不努力做到优雅来超越美貌呢如果你已经幸运地拥有美貌那何不用优雅来超越时光让这美貌历久弥新呢说到优雅再没有比法国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的目标不在于将文徵明所处环境中的礼物往来状况简化为某种模式,而是希望借由深入研究记载详尽的文徵明生平,而对各种人情礼数的纷杂本质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为达此目的,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读者必须面对许多细节,尤其是众多的人名因为欲求了解整个人情礼数的运作网络,我们必须避免仅聚焦于某些&重要&的人物。而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认为,人情礼数的积累本质,方为重点所在。女人尤其是巴黎女人更有资格诠释的而只有深谙法式优雅之道的中国女人人们对文徵明(1470-1559)最基本的认识,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以明四大家之一员留名画史。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注重形式分析,柯律格教授于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中聚焦其作品的制作情境,例如时机与场合,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的文献(特别是诗文)与作品,参合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自人情义务与礼物交换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徵明的生平与作品,探索其如何在各种活动场域中建构主体与自我,从而拓展了世人对这位伟大人物的理解。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共八章,每一章皆以某种场域、某一组特定的关系类型作为参考架构,这两者不仅定义了文徵明的自我认同,同时也是他据以待人接物的出发点。第一部分的三章处理了与文徵明前半生有关的场域,包括家族、师长、同侪第二部分是通过官场与地缘检视其社交关系,援引的材料横跨其一生第三部分则着重处理他后半生的场域,包括顾客与弟子。最后一章检视在文徵明死后如何凝聚出一个一贯且鲜明的伟大艺术家形象。更懂中国女人的内心需求石楠曾在巴黎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前前后后有八年之久所以对法国女人的时尚装扮以及为人处世之道了解得甚为透彻如果你像我一样看过石楠出国之前的照片那么石楠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一定认不出她来完全变了一个人——从略带些婴儿肥的青涩少女一下子蜕变成了一位装扮得体谈吐风趣顾盼生姿的优雅熟女时间的原因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否认漫长的法国生活对她的影响有多深远从外在到人生观幸福观希望每一个看到这本书的人都能通过这本小书一步一步从内到外走向优雅并从此改变自己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生活拥抱完美幸福的人生第三则轶事是关于文徵明在文林突然过世后拒绝温州百姓集体筹募赙金一事,也是这三则中唯一出现在文嘉先君行略的一则。而在黄佐的版本里,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