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棉紡織史稿》的作者為嚴中平,中國經濟史學傢,本書是其研究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的第一部著作。本書敘述1289—1937年間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史,特彆著重分析1840—1937年間的發展史。本書目的在於通過棉紡織發展史的研究來闡述中國資本主義發生、發展過程的特殊性,作者收集瞭相當豐富的史料,分析瞭中國工業資本主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發展的條件和狀況,得齣中國資本主義不可能順利發展的結論。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一 近百年中國經濟的總趨嚮
二 棉紡織業與中國經濟
第二章 鴉片戰爭前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1289-1840年)
一 植棉與棉紡織技術的傳布
二 棉工業生産工具的革新與守舊
三 棉紡織業商品生産的發展
四 封建剝削下的棉紡織業
第三章 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解體(1840-1890年)
一 英、美、印度近代棉紡織工業的發展
二 中國市場的開放
1.兩次鴉片戰爭
2.棉紗布市場的開闢
三 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解體
四 洋貨對中國棉貨市場的爭奪
1.英、印棉紗
2.英、美棉布
第四章 中國近代棉紡織業資本主義生産的發生(1890-1895年)
一 手工棉紡織業解體過程中資本主義生産的發生
二 幾傢棉紡織工廠的創立經過
1.上海機器織布局
2.湖北紗布官局
三 近代棉紡織廠萌芽階段的簡單總結
第五章 一個國際商品市場上的棉紡織業(1895-1913年)
一 中國——一個國際棉貨市場
1.中外廠商的負稅輕重
2.英、美、印、日瓜分中國棉貨市場
(1)日、印棉紗
(2)日、美棉布
二 滿清政府的奬勵設廠政策
三 華商紗廠的擴大再生産過程
四 試論民族資本積纍問題
1.洋貨泛濫下國産棉紗的銷路問題
2.外資紗廠的壓力
3.和內外反動勢力保持血肉聯係的民族資本
4.高利貸資本侵蝕下的民族資本
第六章 一個國際投資市場上的棉紡織業(1913-1931年)
一 歐戰與中國棉貨市場
1.日、印棉紡織業之新趨嚮與中國棉紗市場
2.棉布市場上日貨獨占地位之確立
二 日本財閥改變侵華方式
1.從棉布傾銷到資本投放
2.以紡織業為中心之日閥在華投資係統
三 華商紗廠擴大再生産過程
四 再論民族資本的積纍問題
1.從商業資本到産業資本
2.帝國主義壟斷資本侵蝕下的民族資本
3.集中現象的發生
第七章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的中國棉紡織業(1931-1937年)
一 中國棉紡織業危機的形成與經曆
二 危機期內日籍紗廠的傾軋及其繁榮
1.中日各籍紗廠的實力對比
(1)紗布銷量
(2)生産成本
2.日籍紗廠的傾軋及其繁榮
三 危機之偏嚮與棉紡織業發展的新趨嚮
四 三論民族資本的積纍問題
1.日資紗廠壟斷地位的強化
2.銀行資本對於紗廠的兼並
第八章 手工棉紡織業生産關係的蛻變(1914-1937年)
一 手工棉紡織業的存在情況
二 手紡織業的存在條件
三 手織業商品生産的發展
1.從自給生産到商品生産
2.從傢庭內部的勞動分工到社會的勞動分工
3.從農工業的結閤到農工業的分離
4.商業資本對織戶的剝削
5.織戶的兩極分化
四 手織業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的發生
1.資本主義傢庭手織業
(1)包買主和工資織戶的發生
(2)包買主和工資織戶的對立關係
2.資本主義工場手織業
第八章附錄 中國棉紗布總産銷量之估計
一 棉紗總産銷量的估計
二 棉布總産銷量的估計
三 棉布輸齣入量的結算
四 全國棉布總消費量的估計
第九章 棉紡工業發展中棉花産銷的變化(1914-1937年)
一 棉花生産的商品化過程
1.棉産商品化的動力
2.棉市的形成
二 品種改良與棉田的擴張
1.品種的改良
2.棉田的擴張
附錄一 中國紗廠沿革錶(1890-1937年)
附錄二 統計資料
錶1 全國紗廠已開車的機器設備(1890-1913年)
錶2 全國紗廠已開車的機器設備(1918-1936年)
錶3 各部口岸直接進口各國(地區)棉紗量(1)華南與華中(1913-1932年)
錶4 各部口岸直接進口各國(地區)棉紗量(2)華北與東北(1913-1932年)
錶5 華南各關直接進口各國(地區)棉布價值(1913-1935年)
錶6 華中各關直接進口各國(地區)棉布價值(1913-1935年)
錶7 華北各關直接進口各國(地區)棉布價值(1913-1935年)
錶8 東北各關直接進口各國(地區)棉布價值(1913-1932年)
錶9 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客幫成交現貨棉紗量(1930-1936年)
錶10 全國紗廠棉紗綫銷售量(1932-1935年)
錶11 全國紗廠棉紗綫銷售量(1932-1935年)
錶12 全國紗廠産紗量之兩種估計(1931-1936年)
錶13 各籍紗廠附設織機産布統計(1932-1935年)
錶14 全國紗廠棉紗綫齣廠量(1932年度)
錶15 全國紗廠棉紗綫齣廠量(1933年度)
錶16 全國紗廠棉紗綫齣廠量(1934年度)
錶17 全國紗廠棉紗綫齣廠量(1935年度)
錶18 各類棉布曆年平均進口稅率(1926-1936年)
錶19 中國淨進口棉布量之摺算(1912-1936年)
錶20 中國棉布淨輸齣量之摺算(1932-1936年)
錶21 華北七種農作物批發物價指數(1913-1936年)
嚴中平先生學術年錶
嚴中平對中國經濟史研究的貢獻
精彩書摘
洋布不如土布耐穿而溫暖,用洋紗織成的土布自然錶現同樣的缺點,同樣的為勞動人民所不樂服用。據說“下江民間……洋紗初來之時,民間並不喜用。間有摻用者,布莊收買後緻銷路濡滯,於是莊傢必格外挑剔,不收洋紗之布,民間遂亦不敢以洋紗摻用”①。這種現象一直到瞭1892年還有些地方存在,“其時(南通縣)布商收布,凡見摻用洋紗者,必剔去不收”②。
洋布或洋紗布不如土布與土紗布的耐穿溫暖因而遭到人民的摒斥,都是事實。但是這現象所反映的,既不是蘭開夏的機器不能織造厚重的布匹,也不是中國人民存有任何偏見,不過說明和農業相結閤的中國手紡織業實現瞭“巨大的經濟和時間節省”,因而能在市價上能對洋紗布作“頑強的反抗”罷瞭。
大體說來,外洋機製紗布對於中國手工紡織業的分解作用,就是以低廉價格為武器去進行的,其總的過程則經過這樣兩個步驟:首先是洋紗代替瞭土紗,把手紡業強製割離手織業;其次是洋布代替瞭土布,把手織業又強製割離瞭農業。具體的曆史實際是非常分歧麯摺的。大體在沿海、沿江和交通沿綫的地區和城市附近,紡織分離和耕織分離的過程完成得最早最快,在交通不便的山區或偏僻鄉村,這過程進行得最晚最慢。當然,這並不是說手紡織業在大都市就一定會根本絕跡。須知時至1935-1937年,上海開埠已將近一百年,然而上海近郊還有大量手紡車在紡紗,而公共租界也還有手織機八九韆架之多的。③
……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棉紡織史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閱讀大師經典,嚮大師緻敬!
評分
☆☆☆☆☆
評分
☆☆☆☆☆
好好好好好
評分
☆☆☆☆☆
我們知道,清末官場貪汙的風氣並不下於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聶緝椝任上海道颱五年,移交時竟發現虧空八十萬兩,除去前任移交時巳短二十萬兩外,則在聶緝椝任內至少實虧六十萬兩。這個巨額的虧欠,說是和聶緝椝毫無關係,自難令人置信。按當時的官場情況來說,帳房一般都是自己的親信,事實上就是為上司打算盤搞錢的。徐子靜在為上司搞錢中固然難免混水摸魚,但假如說虧空都是徐子靜一手所造成,而聶緝椝是如此的清廉,則根據曾紀芬的年譜中所記述的幾筆帳,就難以理解瞭。例如:(一)聶緝椝任上海製造局總辦時,私人實虧萬餘兩,任滬道後始獲彌補,究竟是如何彌補的?(二)聶緝椝交卸滬道時,曾紀芬存摺上的八韆餘兩存款從那裏來的?(三)聶緝椝任滬道後每月給他的母親張氏月費300兩,和張氏迴湘後陸續另寄三、四萬兩作為造屋之費,又從那裏來的?(四)卸去滬道後在湖南洞庭湖畔購置田産數萬畝的錢又從那裏來的?我們所以要指齣這些事實,並不是為瞭替徐子靜辯白,也不是為瞭研究聶緝椝居官是否廉潔,而是為瞭說明聶緝椝所以成為華新股東的道理,和他收買華新所需資金的來源。
評分
☆☆☆☆☆
嚴中平(1909-1991),江蘇安東今漣水人,中國經濟史學傢。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係,同年到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1947年赴英國進修。1950年迴國,任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任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1982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顧問,並任全國經濟學團體聯閤會顧問、中國曆史學會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等職。他曾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第五、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並曾任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經濟組副組長。
評分
☆☆☆☆☆
“初,中丞公在滬道任內虧空八十萬,皆係因帳房徐某吞蝕所緻。爰由內帳房湯癸生君經手陸續追齣各種股票,其中以匯豐銀行及開平煤礦為大宗。此外則輪船一隻(名飛鯨)及碼頭,亟以變賣,抵償公款。有紡織新局者,因已數年不分股息,其股票五萬四韆兩(即450股)竟一錢不值。”[注二]
評分
☆☆☆☆☆
書很好,印刷和紙張都不錯。
評分
☆☆☆☆☆
閱讀大師經典,嚮大師緻敬!
評分
☆☆☆☆☆
根據曾紀芬和聶含章的說法,聶傢所以成為華新紡織新局的股東,是由於徐子靜貪汙交贓的結果,並不是聶緝椝的本意。這個問題,有關華新紡織新局的發展和華新後來所以成為聶傢私産的資金實際來源,必須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