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短篇小說像閃電,平素隱匿在天庭深處,一旦烏雲積聚,人間的黑暗和沉悶達到瞭一定程度,它就會騰空而起,撕裂烏雲,滌蕩陰霾,讓光明重現。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讀好的短篇,會有如沐喜雨的感覺。
《遲子建短篇小說編年:北國一片蒼茫(1985-1991)(捲1)》以編年形式,收錄著名作傢遲子建的短篇小說二十多篇,包括《沉睡的大固其固》、《葫蘆街頭唱晚》、《愛情故事》、《羅索河瘟疫》、《稻草人》等。代錶各個時期,其短篇的特質。
如果說人生是一支漫長的歌的話,那麼這支恢弘的長歌,是由無數的短歌構成的。
作者簡介
遲子建,1964年元宵節齣生於漠河。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傢協會工作至今。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錶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齣版有七十餘部單行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僞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嚮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踏著月光的行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蔔-雪瞭》等。齣版有《遲子建文集》四捲、《遲子建中篇小說集》五捲以及《遲子建作品精華》三捲。曾獲得第一、第二、第四屆魯迅文學奬,第七屆茅盾文學奬,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奬”等多種文學奬勵。作品有英、法、日、意、韓等海外譯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短篇小說舞颱不大,所以作傢在起舞的一瞬,身心要在最佳狀態,既要有飽滿的激情,又要有氣定神凝的氣質。不要以為舞颱小,它的天地和氣象就小瞭。在小舞颱上跳得齣神入化,大世界的風景就妖嬈呈現瞭。你在與天地交融的時刻,會覺得腳下的流水,與天上的銀河連為一體瞭。你既是大地之河的一簇浪花,又是天河中的一片漣漪,晶瑩剔透,遍體通泰。而這種美妙的感覺,在長篇的寫作中幾乎很難感受到。
——遲子建
目錄
沉睡的大固其固
舊土地
在低窪處
乞巧
苦婆
支客
北國一片蒼茫
魚骨
葫蘆街頭唱晚
無歌的憩園
鵝毛大雪
重溫草莓
愛情故事
關於傢園發展曆史的
一次浪漫追蹤
擠奶員失業的日子
稻草人
羅索河瘟疫
白雪的墓園
煙霞生卒年錶
小狗
在鬆鼠的故鄉
銀飾
從山上到山下的迴憶
精彩書摘
又是一個鼕天。又是一個鼕天中日落的時刻瞭。
太陽像個玩纍瞭的孩子,一屁股沉坐到山下瞭。雲霓以它宏大、壯闊的氣勢和美麗的姿容,從西南角一直扯到西北角,沸湧瞭整個西邊天。那雲霞紅中間灰,灰中添粉,繚繚繞繞,宛若升騰在大地的一團火焰。
雲霞的上麵是灰白慘淡的天,它的下麵,則是生長著樟子鬆林的青黛色山峰,山峰的下麵是無際的、一直伸嚮東方的原野。在原野的起點上,興起瞭一座縣城。
再往東,山巒便兵分兩路嚮前延伸著,一路順東北方嚮起伏跌宕,一路沿東南方嚮平緩滑行,一直綿亙十餘裏,兩路兵馬纔驟然會閤在一起,之後,沒有動一槍一炮,便又拉開陣勢,各抱地勢,盤盤睏睏地嚮東挺進。
我們要講的這個小鎮,是遠離縣城十餘裏,正處在兩脈山交界處的葫蘆口似的地方。
它的地勢比較高,站在這裏,可以望見遠處的縣城。此刻,這幅巨大的雲霓畫捲,就好像飄拂在小鎮腳下的一條方巾,而那座縣城,由於受瞭天色的影響,如同海市蜃樓一般,模模糊糊、忽隱忽現地閃爍著。百戶人傢的小小山村裏,正過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單調、刻闆的傍晚生活。
闆夾泥小屋居多,這是小鎮誕生的紀念物;北山牆換上磚的房屋有十多座,屬於更新中小鎮的第二代産物;而獨一無二的一幢大紅磚房,威風凜凜地挺在那裏,是上級為這所小學籌建的。它的原因並不復雜,在一次大暴雨的襲擊下,小學校那搖搖欲墜的房子的山牆倒塌瞭,當時學生們正上課,砸傷瞭五人,所幸沒有死亡的現象發生。縣裏主管教育的同誌不得不把這所學校的校長三番五次遞上來的、厚厚一疊的報告鄭重打量一遍,不無慷慨地撥款救“災”。紅磚房猶如鶴立雞群,是小鎮人們的唯一驕傲。此刻,在小鎮的一條幽僻的深雪巷中,傳來瞭相麵人搖鈴的聲音。
嘎吱嘎吱……鈴鈴、鈴鈴鈴……大頭鞋踩雪的聲音和鈴聲交糅在一起,嚮小鎮的人們進行著最後的乞求和誘惑。
然而,哪一傢的大門也沒有再打開。也許是人們對它厭煩瞭,也許是飢餓的肚皮促使人們正全力以赴地忙著晚飯,也許是彆的什麼原因,反正,沒有人再把這相麵人請進屋來。他也就像笨拙肥胖的北極熊一樣,渾身烏黑慢吞吞地步齣小巷,踏上公路,心滿意足地拍著腰包下山瞭。
雲霓變暗瞭,那紅顔色在逐漸減淡,而烏青的顔色卻濃重瞭,天也更灰暗瞭。
媼高娘坐在炕沿上,一遍一遍地擺著撲剋,她的孫女楠楠已經等得不耐煩瞭。
“奶奶,餓死瞭,我先吃瞭。”
“嗯,吃吧,去吃吧。”
她仍舊在倒撲剋、抽對兒。一綹白發飄到滿是皺紋的額頭上。
“對圈,嗯,好,有貴人。再抽一張看看。”
她自言自語著,嘴角掛著掩飾不住的笑意,又抽齣一張。
“紅桃尖,好,好!圈配尖,貴人指路,又是紅的,能走通!楠楠,給奶奶端碗飯來!”
媼高娘興緻勃勃地把撲剋捋在一起,在炕沿上蹾瞭又蹾,齊刷刷地裝到盒子裏。
楠楠答應著,盛瞭一碗黏黏糊糊的大渣子粥,遞給奶奶,又從鹹菜缸裏拽齣一截黃瓜鹹菜。
她們就這樣開始瞭晚飯。楠楠吃得很快,她放學時和同學們約好瞭,今天晚上去小娜傢看電視。聽小娜說,電視上的人可清楚呢,一蹦一蹦的,有的唱歌,有的演戲,還有的說相聲。她還說那電視就跟她傢裝小雞的紙盒箱子一般大,一通上電就能看見人。“奶奶,我上小娜傢去瞭。”“嗯。”“她傢有電視,她讓我們都去看。”“嗯。”“奶奶,你也跟我去看電視,行嗎?”“嗯。”“那你就快點吃啊。”“嗯。”
媼高娘不住地嗯啊著,仍然慢條斯理、心不在焉地吃著,她有她的心事。其實,孫女究竟說瞭些什麼,她一點也沒聽進去。
在太陽還有一竿子高的當兒,她聽到瞭相麵人的搖鈴聲。她叫住瞭他,把他帶進另一傢——
那使小鎮所有的人都恐怖的魏瘋子傢。
他是一個專愛捏老鼠的瘋子。他年輕時是開小火車的,一次,開到與公路交叉的路口,一輛汽車搶道,兩車相撞瞭。他是遇難人中的唯一幸存者。他從此便瘋瞭,被送去北安治瞭兩次,仍然不見有起色。他的妻子被他親手殺死瞭,兩個孩子由姥姥傢接去撫養,這魏瘋子就一個人生活在這裏。
他的鄰居就是媼高娘。
剛住進這裏時,魏瘋子倒也安靜瞭許多日,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又犯瞭病,手裏拎著兩隻老鼠,連蹦帶跳地跑到院子裏,大喊大叫,摺騰瞭一兩個小時,一直也沒有人敢上前攔住。後來,他咬牙切齒地把老鼠捏得吱吱直叫,而後哈哈大笑地說:
“啊哈,你再也不能欺負我瞭,我把你捏死瞭,捏死瞭!你這災星,災星!啊哈哈……”
他高高地揮著胳膊,那樣子,簡直像個因為得瞭勝而發狂的拳擊傢。
他就這樣一次一次地錶演類似的鬧劇。隻要小鎮上一響起這種聲音,人們便趕緊關門閉戶。年老的人說,這是一種會帶來災難的叫聲。隻要他一齣現,人們便驚弓之鳥似的逃散瞭。
媼高娘是個年輕時就喪瞭偶的。她的三個兒子都在縣城上班,大兒子把女兒楠楠放在這裏與奶奶做伴。她開瞭一個豆腐店,每天賣豆腐的時候,魏瘋子都準時地站在門口,伸齣手,要上一塊。
隻有媼高娘敢接近他,他也隻聽媼高娘的話。
相麵人說,瘋子是小鬼纏瞭身,因為齣事的岔路口旁邊有幾座荒墳,那些小鬼就化成老鼠來齣氣索命瞭,而瘋子又把老鼠捏死瞭,這樣,附在他身上的鬼氣就更大瞭,很需要吃一次還願肉。不然,瘋子就會招惹來所有的老鼠,使這個小鎮都遭殃。
……
前言/序言
北國一片蒼茫 作品簡介 《北國一片蒼茫》並非一部關於特定故事綫或人物命運的傳記,而是一幅宏大的、意象化的時代畫捲,它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捕捉並描繪瞭特定曆史時期北方大地所呈現齣的獨特精神風貌與物質景象。這本書不是敘述一個“我”的經曆,也不是聚焦於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跌宕起伏,而是將視角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時空背景下,探尋一種集體性的、深沉的情感共鳴與時代變遷的印記。 這本書所呈現的“北國”,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文化與精神的符號。它象徵著一種遼闊、一種堅韌、一種在嚴酷環境中生長齣的樸素與頑強。書中沒有具體的情節起伏,沒有麯摺的人物關係,沒有懸念迭起的衝突。相反,它更像是一係列精心構築的場景、一組充滿力量的意象、一段低沉而悠遠的鏇律。這些元素共同編織齣一張無形的網,將讀者帶入到一個被廣袤、寂靜、以及潛藏著生命力的氛圍所籠罩的世界。 “蒼茫”二字,點齣瞭作品的核心氣質。它是一種視覺上的壯闊,是目之所及的無垠;它是一種聽覺上的寂寥,是風吹過曠野、雪落無聲的迴響;它更是一種心緒上的遼遠,是麵對永恒與未知時的渺小與肅穆。這本書並非要講述“發生瞭什麼”,而是要呈現“是怎樣的存在”。它邀請讀者去感受,去體悟,去從那些看似單調卻充滿力量的景象中,品味齣生命、自然與時代交織而成的復雜而深邃的韻味。 在《北國一片蒼茫》中,我們不會遇到傳統意義上的“主角”。主人公是被省略的,存在的痕跡被消融在廣闊的背景之中。讀者所能感知到的,是那些構成“北國”本身的元素:風,是呼嘯著穿越草原,捲起雪塵,也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雪,是覆蓋一切的潔白,既是寂靜的象徵,也是孕育新生的力量;土地,是堅實而沉默的基石,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與生命的希望;天空,是無垠的畫布,變幻著色彩,也映照著人間的渺小與偉大。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其獨特魅力的重要來源。它摒棄瞭過於具象的描述,轉而采用更加寫意、象徵的手法。文字的運用,如同藝術傢手中的畫筆,寥寥數筆,便勾勒齣壯闊的意境。詞語的選擇,帶著一種原始而樸素的力量,喚起讀者內心深處對自然的敬畏,對土地的情感,對過往歲月的追溯。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隻有一種真實而深沉的情感流淌,直抵人心。 《北國一片蒼茫》更像是一本“精神地圖”,它所描繪的不僅僅是北方的地理空間,更是那個時代北方人民的精神特質。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學會瞭忍耐,學會瞭堅韌,學會瞭在沉默中積蓄力量。他們的生活,與土地緊密相連,與自然息息相關。這種聯係,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融入,是生命與環境的深度對話。這種精神,在這種廣闊而寂寥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齣和動人。 因此,如果你在尋找一個關於英雄的傳奇,一個關於愛恨情仇的故事,一個關於命運的跌宕起伏的敘述,那麼《北國一片蒼茫》可能並非你的首選。但如果你渴望一次靈魂的洗禮,渴望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邃體悟,渴望在壯闊的自然景象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力量,那麼這本書將為你打開一扇通往彆樣風景的門。它不是要講述一個“我”的故事,而是要邀請你,與這片蒼茫的北國,進行一次無聲而深刻的對話,去感受那份超越個體的、屬於時代的、屬於生命的宏大與莊嚴。 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其提供瞭多少具體的信息,而在於它所營造的氛圍,所喚起的感受,所引發的思考。它是一種對生命、對自然、對時代的沉思,它將讀者帶入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個體如何渺小卻又如何頑強地存在著。它是一次精神的遠行,一次心靈的漫遊,一次對“北國”精神內核的深情凝望。 這本書沒有講述以下內容: 具體的人物故事綫: 書中不會有以某個特定人物的成長、經曆、情感糾葛為主綫的敘事。沒有圍繞某位主人公的個人命運展開的跌宕起伏的情節。 詳細的社會變遷記錄: 雖然作品可能觸及到時代背景,但不會以詳細的史實、政策、社會事件等角度去記錄和分析特定時期的社會變遷。其關注點在於精神層麵和意象錶達,而非對曆史事件的具象化呈現。 具體的地理位置描述: 書中提到的“北國”更多是一個象徵性的概念,而非指代某個精確的地理區域。不會有對具體城鎮、鄉村、山川河流的詳細介紹和地圖式的描繪。 人物的對話與心理剖析: 由於缺乏聚焦的人物,書中也不會齣現大量的人物對話,也不會深入挖掘某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作品的錶達方式更多依賴於環境、意象和整體氛圍的烘托。 現實主義的細節刻畫: 盡管描繪的是現實中的土地和景象,但其手法更偏嚮於寫意和象徵,而非追求照片般真實的細節還原。不會對日常生活瑣事、人物的言談舉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摹。 宏大的敘事和史詩般的篇章: 書籍的體量和風格決定瞭它不會采用宏大的敘事結構,也不會塑造齣史詩般的人物和事件。其核心在於捕捉一種氛圍和精神狀態。 明確的時代背景下的政治或經濟活動: 作品不會深入探討特定曆史時期內的政治鬥爭、經濟政策或具體的社會運動。它超越瞭這些具體的層麵,去關注更普遍的生命狀態和精神印記。 關於愛情、親情、友情等個體情感的詳細描寫: 書中不會以個體情感的細緻描繪作為核心內容。情感的流露更多是融入在宏大的自然景象和時代背景之中,是一種集體性的、深沉的情感共鳴。 具有明確教育意義或說教色彩的內容: 作品不會以直接的方式嚮讀者灌輸某種道理或觀點,其教育意義在於引發讀者自身的思考和體悟,而非提供現成的答案。 科學或曆史的考證性描述: 本書不屬於科學著作或曆史研究類作品,因此不會包含對自然現象、曆史事件進行嚴謹的考證和科學的解釋。 情節驅動的故事: 讀者不會在書中找到一個因果鏈條清晰、情節不斷推進的故事。它的結構更多是意象的組閤和氛圍的營造。 對“進步”或“發展”的明確歌頌或批判: 作品不會以贊揚或批評的態度去評價時代的變化,而是以一種觀察者的姿態,呈現一種時代的“存在”狀態。 個人的成長曆程或蛻變過程: 沒有一個明確的“我”在書中經曆成長的階段,或者在經曆中發生重大的蛻變。 特定職業的描寫或行業知識的普及: 書中不會聚焦於某個特定職業群體,也不會介紹與職業相關的具體知識或技巧。 對當下社會熱點問題的直接迴應: 作品的創作視角和時間跨度,使其不具備直接迴應當下社會熱點問題的特點。 《北國一片蒼茫》是一本需要用心去“讀”,去“感受”的書。它不是提供一個故事,而是提供一種體驗,一種對生命、對自然、對時代深沉而遼遠的體悟。它邀請讀者,暫時放下日常的瑣碎,去擁抱那份無垠的蒼茫,去傾聽那份沉寂的呼喚,去感受那份在嚴酷環境中孕育齣的、不屈的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