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寶寶健康嗬護

0-1歲寶寶健康嗬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傑,謝燕青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婦女齣版社
ISBN:97875127031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89918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2
字數:249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ibaby同步指導書係:0-1歲寶寶健康嗬護》是一本為0~1歲孩子父母準備的育兒書籍,涵蓋0~1歲孩子身心發育、養育、安全與疾病等方麵。《ibaby同步指導書係:0-1歲寶寶健康嗬護》采用瞭方便父母閱讀的編寫方式,作者以孩子的生長發育為順序,按照月齡介紹瞭每個階段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養育與保健要點、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等。內容包括營養和喂養、心理發展、日常照料、安全與急救、疾病防治等專題,滿足父母進一步瞭解相關內容的需要。

作者簡介

孫傑,中華育嬰協會專傢,國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育嬰師國傢職業資格培訓專傢,國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兒童健康指導師培訓專傢,育嬰師國傢職業資格視頻教材編導(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齣版社齣版)。北京初樂元社區育嬰指導站教育總監,北京市教育學會北京未成年人健康教育研究會理事。
謝燕青,醫學碩士,資深醫學編輯,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曾任婦産科醫生多年,有豐富的婦科、新生兒科、兒科臨床診療經驗,提倡母乳喂養的健康理念。其健康科普文章散見於《媽咪寶貝》等各類專業雜誌及網站。

目錄

第1章 嗬護1周齡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好奇寶寶來到新環境
父母須知道的新生兒健康標準
新生寶寶(一周內)齣現的生理現象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品
寶寶的嬌嫩肌膚需細心嗬護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這樣抱寶寶纔舒服
抱寶寶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日常護理新生寶寶的幾個要點
哪些媽媽不能進行母乳喂養

第2章 嗬護2周齡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寶寶可以看見你瞭
原來寶寶能聽到
其實寶寶可以感覺到
寶寶嗅覺、味覺都很靈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新媽媽要注意哺乳姿勢
人工喂養的優缺點
人工喂養需要注意的事項
讓媽媽乳汁充足的增乳食譜

第3章 嗬護3周齡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寶寶通過吮吸尋求安慰
寶寶哭鬧的真正含義
寶寶吐奶怎麼辦
寶寶為啥不吃母乳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媽媽給寶寶洗澡有講究
為寶寶打預防針的注意事項
寶寶何時打預防針最好

第4章 嗬護4周齡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寶寶糞便中的大學問
寶寶小便中的健康密碼
寶寶打呼嚕是病嗎
寶寶夜間咳嗽怎麼辦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産後溢乳怎麼解決
撫摸寶寶,讓愛意更濃
媽媽在月子裏的進補要點

第5章 嗬護2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2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寶寶長瞭嬰兒濕疹,怎麼辦
寶寶屁屁上有紅疹,怎麼辦
影響寶寶健康的睡覺方式
摟著寶寶睡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2月齡寶寶飲食方案
0~3周歲寶寶體檢時間錶
寶寶第一次體檢注意事項

第6章 嗬護3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3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寶寶為何半夜哭鬧
讓寶寶止住哭聲的妙招
寶寶要尿尿的信號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怎樣喂養3月齡的寶寶
如何給寶寶穿衣脫衣
0~6個月寶寶傢居安全須知

第7章 嗬護4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4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喜歡踢被子的“壞傢夥”
寶寶為什麼打嗝不止
4月齡寶寶的營養需求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4月齡寶寶常見疾病的防治
4月齡必做的親子遊戲
給寶寶選枕頭學問多

第8章 嗬護5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5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寶寶齣牙時如何護理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寶寶上火後易引發的疾病與防治
妙招應對寶寶滾下床
5月齡寶寶的科學喂養

第9章 嗬護6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6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細數寶寶齣牙的規律
6個月的寶寶要刷牙
6月齡寶寶的睡眠特徵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讓寶寶多爬行的好處
有關寶寶睡眠問題的誤區
選對食物有助寶寶睡好覺

第10章 嗬護7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7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寶寶手指長倒刺是怎麼迴事
7月齡寶寶必做的親子遊戲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寶寶學爬階段的安全攻略
7月齡寶寶的營養食譜
帶寶寶航空旅行的注意事項

第11章 嗬護8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8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寶寶食欲不振的7大原因
8月齡寶寶的飲食要點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給寶寶曬太陽的注意事項
寶寶腹瀉傢居護理全攻略
節日裏寶寶傢居護理要點

第12章 嗬護9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9月齡寶寶的健康指標
寶寶要斷奶瞭
9月齡寶寶必玩的益智遊戲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如何把握科學的斷奶方法
科學喂養斷奶後的寶寶
為寶寶準備閤適的鞋子
寶寶斷奶後的喂養食譜

第13章 嗬護10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10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寶寶要學習走路瞭
10月齡寶寶必玩的益智遊戲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正確預防寶寶咳嗽
寶寶發燒護理全攻略
10月齡寶寶喂養食譜

第14章 嗬護11個月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11月齡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讓厭食遠離寶寶
11月齡寶寶必玩的益智遊戲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11月齡寶寶四季護理要點
防治寶寶便秘的方法
科學喂養11月齡的寶寶

第15章 嗬護1周歲的寶寶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1周歲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
1周歲寶寶不會走路正常嗎
寶寶喝水有講究
1周歲寶寶必玩的益智遊戲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患口腔炎寶寶的護理要點
給寶寶吃水果的閤理方法
科學喂養1周歲的寶寶

精彩書摘

第1章 嗬護1周齡的寶寶
在經曆瞭艱辛的十月懷胎和刻骨銘心的一朝分娩之後,準媽媽從懷孕伊始就期待的那個小生命,終於伴隨著一聲啼哭呱呱墜地瞭。作為新媽媽,麵對著剛剛誕生的寶寶一定是滿心歡喜,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嗬護寶寶時的手忙腳亂。初為父母的新媽媽和新爸爸,即使經過多麼係統的學習,也同樣會在寶寶哭鬧不停時,因缺乏一定的耐心和經驗,而感到心神忐忑、手足無措。所以,麵對這樣一個又小又軟的生命,新媽媽和新爸爸非常有必要瞭解一些護理知識和育兒之道,幫助自己解決育兒過程中的問題。
一、幸福寶寶成長全記錄
好奇寶寶來到新環境
寶寶齣生前,他在媽媽肚子裏時是生活在一種溫暖、舒適、比較安全的水環境之中,過著寄生的生活,媽媽肩負著促進寶寶成長的全部職責。
寶寶的臍帶是與母體連接的唯一紐帶,也是寶寶的“生命帶”,寶寶在母體中成長時所需的營養、呼吸、排泄等所有事情都是通過臍帶並藉助於母體完成的。
寶寶齣生後,由於連接母體的臍帶被結紮剪斷,為瞭適應新的環境,寶寶體內各係統結構及其功能都必須發生重大的調整,營養供給、呼吸、排泄等各項生理功能都必須由寶寶自己獨立完成。
寶寶齣生後的24小時是寶寶來到新環境的第一天,麵對新的環境,寶寶充滿瞭好奇。在這一天,寶寶需要經曆很多第一次,而隻有當這些事情都順利完成,纔能預示寶寶對新環境適應良好。
一脫離母體,寶寶最先遇到的難題就是呼吸。齣生前,寶寶依賴臍帶為自身輸送所需的氧氣,並排齣二氧化碳,寶寶的肺部還不運作,胎盤保證著母體富含氧氣血液和胎兒排齣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之間的交換。然而齣生後,生活環境突然間發生瞭重大的變化,寶寶對氧氣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而且還必須靠自己獲得。如此一來,寶寶接觸到空氣,他的呼吸係統和血液循環係統不再繼續依賴母體,寶寶開始呼吸,他的心髒和肺部都開始循環運作。很快,空氣就充滿瞭寶寶的肺部,肺泡擴張,隨之而來的就是寶寶自呱呱落地之後的第一聲響亮的啼哭。
聽到寶寶的啼哭,媽媽擔憂的心終於放下瞭。經過陣陣的啼哭,寶寶消耗瞭大量的體力,接下來,寶寶很快就需要填飽肚子瞭。一般足月齣生的寶寶經過醫護人員的清洗後,在媽媽的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給寶寶喂奶就是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瞭。剛開始,也許媽媽隻分泌幾滴初乳,但是這對於寶寶來說卻是甘露。初乳含有相當高的營養成分,而且含有很多抗體增加寶寶的胃腸道抵抗細菌的能力。所以,初乳對於寶寶來說是十分珍貴的。
寶寶健康是每個媽媽最期盼的事情。在寶寶齣生的第一天,寶寶就要為預防疾病做準備,醫護人員會帶寶寶去做必要的疫苗接種,為寶寶未來擁有健康的身體打下基礎。
寶寶齣生的第一天,還會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那就是寶寶要“拉”。寶寶脫離母體來到新環境的那一刻開始,寶寶的身體為瞭適應新的環境齣現瞭一係列的反映。寶寶一般在齣生後12小時開始排胎便,胎便是深綠色、黑色或黑色黏稠糊狀,3~4天胎便就可以排完。
每一個寶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從母體狹小的環境中脫離,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他們對世界充滿瞭好奇,未來的每一個日子,寶寶都將抱著一顆好奇的心探索這新的環境。
小心齣生窒息
齣生窒息是指嬰兒齣生時無法呼吸,這是導緻新生兒死亡、腦癱和智力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緻使29%嬰兒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寶寶齣生後,臍帶就會停止搏動,隻能靠自己的肺呼吸,而寶寶齣生時的第一聲啼哭就是肺已張開的錶示。如果寶寶生下來後沒有這第一聲啼哭,就不能很快建立自己的自主呼吸,就會緻使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引起大腦缺氧,最終導緻齣生窒息。齣生窒息的新生兒容易引發智力殘障、腦癱、癲癇和導緻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每年有約1000萬名的嬰兒在齣生後不能馬上呼吸,其中有600萬名嬰兒需要最基本的窒息復蘇。因此,新媽媽要小心齣生窒息,關注寶寶齣生時的第一聲啼哭。
父母須知道的新生兒健康標準
剛剛齣生的嬰兒具有頭大、身長、四肢短、反應遲鈍、睡眠多、呼吸和心跳快的特點,健康的新生兒有以下十個標準:
1.呼吸。新生兒的肺活量小,吸入氧氣少,遠遠不能滿足其新陳代謝的需要,隻能通過加快呼吸次數來彌補。正常新生兒每分鍾呼吸35~45次,哭鬧時可達60次/分。由於呼吸中樞的不健全,剛齣生的嬰兒錶現為呼吸淺快、不勻。
2.脈搏。
脈搏是反映新生兒健康的一個重要生命體徵,不過,新生兒脈搏沒有規律,一會兒慢,一會兒快,一般平均120次/分,最快可達140次/分。
3.體重。
體重是反映新生兒發育水平的重要標誌。剛齣生時,男嬰的平均體重為2500~4400剋,女嬰的平均體重為245004200剋。
4.身長。
身長是反映新生兒骨骼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剛齣生時,男嬰的平均身長為46��1~53��7厘米,女嬰的平均身長為45��4~52��9厘米,頭長占身長的1/4。
5.體溫。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體溫不穩定。新生兒從母體到體外,體溫一般要下降2℃左右,12~24小時逐漸迴升,穩定在36℃~37℃之間。
6.頭圍和胸圍。
一般新生兒的頭圍為3l~35厘米,胸圍比頭圍少1厘米左右。如果頭圍比胸圍小太多,可能為小頭畸形;如果頭圍比胸圍大得太多,則可能為腦積水。
7.排尿。
新生兒齣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如果第一周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則為異常。
8.拉大便。
新生兒頭兩天拉的大便呈黑綠色、黏稠、無氣味,喂奶後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9.膚色。多數新生兒齣生後第2~3天皮膚輕微發黃,若在齣生後黃疸不退或加深,則為病態。
10.感官與反射。
新生兒齣生後有覓食、吸吮、伸舌、右咽及擁抱等反射;對強光眨眼,眼睛易於嚮外轉;齣生後3~7天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寶寶大便時全身都會變紅正常嗎
當寶寶拉大便時,不僅會發齣“吭哧吭哧”的聲音,而且全身都會變紅,還會做齣皺眉、眼睛凝視或瞪眼等錶情,一旦拉完大便後這些錶現就很快消失。其實,這是寶寶的正常生理現象,彆以為寶寶哪裏不舒服瞭。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子宮裏沒有排泄大便的活動,他的腹部肌肉缺乏鍛煉,沒有足夠的力量,所以,齣生後的寶寶在拉大便時,需要全身用力幫助增加腹壓來完成排便過程。
新生寶寶(一周內)齣現的生理現象
寶寶脫離母體來到新環境後,為瞭能適應母體外比較獨立的生活環境,身體的各個係統都會隨之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齣現許多特殊的生理現象,而一定時間後又會自動消失。這些生理現象有:
1.生理性體重下降。
寶寶在初生後的幾天,由於哺乳量少,皮膚、呼吸蒸發水分,又排齣胎糞和小便,所以寶寶的體重不僅不升反而會降。大多數寶寶在齣生後2~4天,體重會降到一個最低點,這一現象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2.生理性黃疸。
由於寶寶的肝髒清除膽紅素的能力較差,許多寶寶在齣生兩三天會齣現全身皮膚、鞏膜發黃的現象,被稱為生理性黃疸。一般這種情況在7~10天後就會自行消退,早産的寶寶則可能延遲到3~4周纔消退。如果媽媽能在早期就供給寶寶充足的奶量,或讓寶寶待在光綫充足的屋子裏,就有助於生理性黃疸的消退。如果寶寶齣生24小時之內就齣現瞭黃疸現象,並很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則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需要診治。
3.生理性乳腺腫大。
不論男女寶寶都可能發生,一般在齣生後3~5天齣現,乳腺腫大像蠶豆或核桃大小,有的寶寶甚至還會齣現少量的乳汁分泌。一般2~3周後會漸漸消退。
4.陰道齣血。
這一生理現象一般會在女寶寶齣生後5~7天齣現,寶寶陰道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或灰白色黏液分泌物流齣。這是由於寶寶在母體內時,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受到母體激素的影響,齣生後,這一影響中斷,就造成瞭類似月經般齣血的現象,因此也稱“假月經”。一般持續一到兩天,不需治療就會自行消失,但是要注意寶寶的局部清潔。
5.新生兒紅斑和粟粒疹。
這一生理現象常在寶寶生後一兩天齣現,目前還沒有查明原因。寶寶的皮膚上會呈現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散布在頭麵部、軀乾及四肢,寶寶沒有不適感。一兩天後,皮疹就會迅速消退。
6.“馬牙”和“螳螂嘴”。
大多數初生的寶寶牙齦上會有黃白色、米粒大小的小珠,這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為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形成的,俗稱“馬牙”,幾周後就會自然消退。
7.紅色尿。
寶寶齣生後2~5天,由於小便較少,加上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泄增加,寶寶的尿液可能會呈紅色,並且排尿時寶寶因疼痛而齣現啼哭,多在尿液染紅尿布後被發現,不過持續幾天後也會自動消失。
新生寶寶容易脫水
齣生後一周內,寶寶的體重中70%以上是水,再加上寶寶在這一時期新陳代謝速度快、體錶麵積相對大散熱多、進食量較少和排便等諸多因素,就會導緻水分短時間流失過多,引起體內相對脫水,從而齣現“新生兒脫水熱”和“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情況下,這兩種現象都不需要藥物治療,隻要打開寶寶被褥散熱,同時給寶寶服用5%的葡萄糖水或白開水(每2小時1次,每次15~20毫升),熱很快會退去。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持續2天高體溫,或者10天後仍未恢復體重,就需要看醫生瞭。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品
媽媽迎接寶寶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兩個字:母乳!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母乳是新生寶寶的理想食品,它含有新生寶寶所需要的一切營養,比如,牛磺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並且,這些營養成分在母乳中的比例最為適宜寶寶生長,比任何其他嬰兒食品更容易消化吸收,此外,在母乳中還含有保護因子,讓新生的寶寶有足夠的力量抵禦外來諸多疾病的侵擾。所以,對寶寶來說,母乳的價值是任何其他食品所無法代替的。
尤其是在分娩後7天內新媽媽分泌的乳汁(即初乳),更是寶寶來到人世間的第一口食物,也是媽媽給寶寶的最好、最珍貴的禮物。因為初乳是由水、蛋白質和礦物質構成的,質地黏稠,呈淡黃色,提供寶寶在生命的最初幾天、乳汁還沒有分泌齣來前所需要的全部營養。並且,它還含有來自媽媽血液中的抗體和白細胞,可以促進寶寶消化道內一些有益細菌的生長。並抑製消化道內有害細菌的生長,因此,初乳能夠使寶寶免於受小兒麻痹、流感、腸道和呼吸係統感染一類疾病的侵害,還可以刺激寶寶排齣胎糞。
初乳喂哺的3個守則
1.盡量在産後30分鍾給寶寶開奶,以不定時、不定量的哺乳原則,讓寶寶分彆吮吸兩側乳頭各3~5分鍾,使寶寶得到最珍貴的初乳。
2.喂奶姿勢和方法要正確。比如,媽媽在産後當天,若身體虛弱或傷口疼痛,可采用側臥位喂奶;若身體狀態允許,最好采用坐位喂奶。喂奶時,媽媽要讓寶寶的臉和胸脯靠近自己身體,下頜緊貼自己的乳房;而且媽媽要用手掌托起乳房,用乳頭刺激寶寶的口周皮膚,待寶寶張嘴時,趁勢把乳頭和乳暈一起送入寶寶的嘴裏,讓寶寶充分含住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同時,媽媽還要一邊喂一邊用手指按壓乳房,這樣既有利於寶寶吸吮,又可避免寶寶的鼻子被堵上。
3.媽媽在坐月子期間活動量少,要科學閤理地攝取營養,既要注意攝取熱量和其他營養素充足的食物,但也要注意不可吃得過多,因為高熱量、油膩的食物若攝入得過多,不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會因腸胃不適而使乳汁減少,影響母乳喂養。
寶寶的嬌嫩肌膚需細心嗬護
眾所周知,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保護屏障,它能使我們的肌體免受微生物和病菌的侵害,防止紫外綫照射和機械損傷,等等,但同時皮膚自身也是十分嬌嫩的,尤其是剛齣生的寶寶,皮膚尚未發育成熟,顯得格外嬌嫩和敏感,稍不注意就可能受到傷害。
與成人的皮膚相比,寶寶的皮膚雖然在組織結構和功能上與成人的皮膚基本相似,但在實質上卻有著很大差彆。具體來講,寶寶的皮膚具有以下特點:
1.其厚度僅有成人皮膚的1/10,錶皮是單層細胞,真皮中膠原縴維少,缺乏彈性,防禦外力的能力比較差,皮膚容易因摩擦受損,輕微的外力都可能發生損傷,而損傷後又特彆容易感染。
2.寶寶的免疫係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抗感染的能力較差,皮膚易受到各種病菌的刺激和感染,哪怕是一丁點的刺激都會産生不適反應。
3.寶寶的皮脂腺分泌較為活躍,且吃的乳製品比較多,油脂分泌較多,因而,給病菌繁殖提供瞭有利條件。
4.寶寶的皮膚角質層尚未發育成熟,還比較薄,滲透性要比成人強,一些成人護膚品及外用藥,特彆是激素類製劑和偏酸或偏堿性的化學類物質,很容易被嬰兒皮膚吸收,産生不良反應並使皮膚失去天然屏障作用。
5.寶寶皮膚發育不完全,控製酸堿能力差,隻靠皮膚錶麵的一層酸性保護膜來保護皮膚,而且抵抗乾燥環境能力較差。
6.寶寶汗腺及血液循環係統還處於發育階段,調節體溫的能力遠遠不及成人,所以容易産生熱痱和發熱。
7.寶寶的皮膚色素層較薄,色素細胞較少,容易受陽光中紫外綫灼傷。
因此,寶寶的嬌嫩肌膚尤其需要媽媽格外細心的照料。媽媽在護理新生寶寶時,也一定要格外小心謹慎,以免意外損傷到寶寶的皮膚。
寶寶脫皮是正常現象嗎
寶寶在齣生24~36小時後會開始有脫皮的現象,尤其是手和腳,並持續2~3周,這既不是濕疹,也不錶示寶寶是乾燥性肌膚,而是因為寶寶剛剛脫離母體,對周圍的環境還不適應時所齣現的一種特有的皮膚現象,屬於正常情況,通常幾天內就會消失。一般來說,這時應等待寶寶自然脫落,不能用毛巾或手搓,以防皮膚損傷引起感染。不過,可以給寶寶洗澡,但水溫不能過高,以℃38~41℃為宜,但不可過度使用清洗用品。
此外,由於新生寶寶的錶皮角質層於齣生時並未完全褪去,再加上油質分泌不足,所以新生寶寶的皮膚較容易産生乾燥及皸裂現象。如果寶寶身體的某些部位,如手腕、膝蓋、腳踝等處齣現裂口或有齣血現象,也不必驚慌,可以為寶寶擦拭嬰兒油以滋潤寶寶的肌膚,助其愈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滿月後寶寶仍繼續脫皮或閤並皮膚濕疹,就要去醫院診治瞭。
二、開心媽媽育兒全指導
這樣抱寶寶纔舒服
生完寶寶,當護士將剛齣世的寶寶第一次送到媽媽的懷裏,虛弱的媽媽雖然充滿瞭喜悅卻又忐忑不安,看著護士手裏那個軟軟的肉團團,年輕的媽媽既愛又怕,實在無從下手,不禁茫然一片。
剛齣生的寶寶全身軟綿綿的,看上去是那麼脆弱,頭也抬不起來,頸部、腰部也都沒有一點力氣,寶寶就好像一個水晶球一樣,脆弱不已。其實,寶寶會這樣,是因為寶寶的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寶寶如此嬌弱,媽媽要怎麼抱,寶寶纔舒服,這可是一門大學問。
媽媽站著時,抱起寶寶,最重要的是要將寶寶的頭頸部固定好。具體步驟如下:
1.媽媽把右手伸進寶寶的頭頸交接處,將寶寶的頭頸處托住,保證寶寶的頭頸不受壓力。
2.媽媽把左手伸進寶寶的頭頸部後麵,右手轉而撐住寶寶的屁股,抱起寶寶。
3.媽媽把寶寶抱到自己身前,讓寶寶的整個身體貼近自己的胸部,給寶寶安全感。
4.媽媽將原本托住寶寶頭頸部的左手慢慢滑嚮寶寶的身體,讓寶寶的頭頸部靠在左手的胳肢窩上,讓寶寶更舒服。
5.最後,媽媽要用左手扶定住寶寶的身體,右手則保持支撐住寶寶的屁股。
媽媽坐著時,要長時間抱著寶寶,需要有一個比較省力的姿勢,媽媽可以選擇一個有扶手的椅子,腳邊再擱一個小闆凳。媽媽多抱寶寶能讓寶寶增加安全感。然而媽媽長時間抱著3~4韆剋重的寶寶,如果姿勢不正確,不能盡可能減少壓力,那麼媽媽很可能腰酸背痛,甚至患上“媽媽手”。根據嬰兒護理師的建議,當媽媽打算坐下來的時候,應該盡量選擇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媽媽把身體舒服地靠在椅背上,手臂則靠在扶手上,如此一來,寶寶的力量就能藉由扶手散開,減輕負擔。媽媽雙腳踩在小闆凳上,讓腿部微微彎麯,更能達到減少腰部負荷的作用,不僅媽媽做得舒服,寶寶在媽媽的懷裏也睡得更安心。
無論媽媽抱寶寶多久,寶寶最終還是要躺迴嬰兒床上,媽媽將寶寶放迴床上時,要注意讓寶寶的屁股先著地。具體步驟為:
1.先由一個人幫媽媽清空床上的障礙物,包括奶瓶、奶嘴、玩具等,留下一片平坦而舒適的環境給寶寶。
2.讓寶寶的屁股先著床,再讓寶寶的頭頸部慢慢地躺迴嬰兒床。
總之,要想晉升為一位閤格的媽媽,抱著寶寶時能不能讓寶寶感到很舒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
新生寶寶的兩種正確抱法
新生寶寶的抱法大都采用手托法和腕抱法兩種。手托法是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一方法比較多用於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腕抱法是指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裏,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
稍微大點的寶寶可采用單手抱、橫抱等抱法。單手抱是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裏,肘部護著寶寶的頭,這種抱法可以讓你單用左手抱寶寶,騰齣右手來做彆的事。橫抱是一邊抱一邊輕輕地搖晃,這是很能讓寶寶覺得舒服的姿勢,特彆適用於手腳粗大的爸爸們。
抱寶寶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媽媽掌握瞭抱寶寶的正確姿勢後,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媽媽要多與寶寶交流。媽媽多抱抱寶寶是為瞭讓寶寶增加安全感,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而這並不是抱著就能達到效果。媽媽在抱寶寶的同時,還要與寶寶多做交流,多跟寶寶說話,多用眼睛溫柔地注視寶寶,輕輕地撫摸,與寶寶有身體上的接觸,這樣既能讓寶寶感受到你的愛,又能對他進行語言刺激,開發寶寶的大腦,對寶寶的身心發育十分重要。
2.媽媽從床上抱起寶寶時,最好先用眼神或說話聲音逗引,引起寶寶的注意,一邊逗引,一邊伸手將他慢慢抱起。先把一手伸到寶寶的頭頸後及背部,另一手從另一側托住臀部和大腿,停頓一下,讓寶寶在你手臂上躺一會兒,等寶寶感到安全舒適,再輕輕將他抱起,並讓寶寶盡量靠近身體,緊緊依偎著你。
3.媽媽抱寶寶時要緊貼自己的左胸。媽媽將寶寶橫抱在自己懷裏,寶寶的頭部放在父母的左側,並有意讓寶寶靠近媽媽的心髒,讓他能聽到媽媽心跳的節律。有實驗證明:當寶寶哭鬧時,讓寶寶傾聽父母的心跳聲,能讓他們更快地安靜下來。這是因為,寶寶在母體裏的時候就聽慣瞭媽媽的心跳聲。齣生後,再讓寶寶聽到熟悉的聲音後,寶寶會産生一種親切感,這樣很容易適應這種情境,使情緒平復下來。
4.不要寶寶一哭就抱。正常情況下,寶寶哭是有益身體健康的,是寶寶運動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要每次寶寶一哭就馬上抱起來或喂奶。其實,寶寶哭有很多原因,媽媽應該注意觀察寶寶哭的規律,正確判斷寶寶哭的原因,然後再對癥采取措施。
5.剛齣生不久的寶寶不宜竪抱。由於寶寶齣生時頭占全身長的1/4,齣生不久的寶寶頭頸軟弱無力、頭耷拉著,不能竪直。竪抱寶寶時,寶寶頭的重量全部壓在頸椎上,頸肌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用不正確的懷抱姿勢會損傷寶寶的脊椎。這些損傷雖然當時不容易發現,但是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生長發育,所以在抱剛齣生的寶寶時要橫抱,不宜竪抱。
年輕媽媽易犯的兩個錯誤
年輕的媽媽抱起寶寶時,常常容易犯兩個錯誤:
1.沒有支撐住寶寶的頸部。寶寶的頭頸部在沒有媽媽手掌的支撐下垂落在媽媽的手肘外側,這對寶寶的頭頸部損害非常嚴重。寶寶的頸部發育還不完善,頸部的支撐力量不足,寶寶至少要長到3~4個月大時,頸部纔能挺立。因此,媽媽在抱著寶寶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支撐好寶寶的頸部。
2.用手臂支撐寶寶的頸部。一些沒有經驗的媽媽在抱寶寶的時候,會用手臂支撐寶寶的頸部,結果沒抱一會就覺得手很酸,寶寶也顯得很不安。其實,媽媽在抱寶寶的時候,應該讓寶寶的頸部自然地靠在手肘的凹陷處,手掌順勢撐住寶寶的屁股,而不是讓寶寶的頭頸部靠在手臂的地方。
日常護理新生寶寶的幾個要點
在日常護理新生寶寶時,媽媽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要點一:選擇適宜的衣物。
一般來講,寶寶的衣物都應以棉質、寬鬆、淺色為宜,避免給寶寶穿緊身的衣物。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身體發育迅速,身體變化非常快,如果衣物過緊,不利於寶寶身體成長;同時,寶寶皮膚的汗腺和血管還處於發育中,調節體溫的能力還比較差,若衣物過緊,當環境溫度升高時,寶寶的皮膚不容易控製體溫,易産生熱痱。
要點二:衣物清洗、消毒需徹底。
寶寶的衣物要常洗常換,清洗時需用專用的盆,同時,應用開水燙洗,選用中性肥皂或嬰兒專用洗衣液,要多漂洗幾次,以減少殘留化工産品的刺激,另外,洗完晾曬時應在太陽下曝曬,從而徹底消毒。
要點三:根據氣候環境的變化,及時采取相應保護措施。
夏季,由於氣溫較高,寶寶皮膚汗腺分泌旺盛,排汗功能較差,汗腺分泌物常堆積在汗腺口,而形成紅色的小疹子,這時媽媽要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涼爽,勤給寶寶洗溫水澡、更換衣物,保持新生兒的皮膚清潔,必要時也可在寶寶長痱子的皮膚上塗上嬰兒熱痱粉,幫助寶寶去痱止癢。
鼕天,天氣比較冷,防風、防凍、防乾燥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鼕天時,常見到許多寶寶臉上紅通通的,皮膚有些粗糙並且乾燥,這時需要給寶寶抹一些嬰兒油或凡士林等嬰兒保養品來改善皮膚狀況;另外,寒冷、風大時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必須外齣時,應提前半小時給寶寶的麵部和雙手塗上護膚油,並戴上圍巾和手套,避免寒風直吹皮膚。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什麼季節,媽媽都不能因怕凍著寶寶,總是緊閉門窗,而應每天都應該保持一定的通風時間,這樣有利於空氣的流通和加強寶寶肌膚的適應能力。
要點四:清潔時注意寶寶皮膚褶皺處,一定要用溫水。
新生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並且代謝很快,所以特彆容易受汗水、大小便、奶汁和空氣灰塵的刺激,而發生糜爛。尤其是頸部、耳後、腋下、腹股溝、臀部等皮膚皺褶處,很容易發生潰爛或感染,成為病菌進入體內的門戶。因此,為瞭防止意外傷害,媽媽在照料寶寶時一定要細心打理,最好能每日給寶寶洗衣洗澡,尤其是皮膚皺褶處要細細清洗。此外,由於寶寶的皮膚格外嬌嫩和敏感,給寶寶洗臉、洗澡一定要用溫水。
要點五:正確選擇洗浴用品和護膚品。
由於新生寶寶皮膚的特殊性,一般不建議經常使用洗護用品,但可以幾天用一次。天天使用洗護用品會刺激寶寶皮膚;不用也不好,隻有清水洗不太乾淨。因此,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要選擇嬰兒專用或刺激性小的沐浴液,這樣不易對寶寶的皮膚造成傷害;給寶寶洗頭發時,最好選用“無淚配方”的洗發液,以防刺激寶寶的眼睛。
此外,在給寶寶選擇護膚品時,應遵循“簡單”、“滋潤”的原則。對於皮膚乾燥的寶寶,可以在洗完澡之後,用軟毛巾把寶寶擦乾,然後要盡快擦上護膚品,這樣可以滋潤寶寶的皮膚,減少水分丟失。另外,如果要外齣,提前半小時給寶寶擦上潤膚油,讓潤膚油充分吸收,這樣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要點六:不能隨意塗抹藥物。
如果寶寶皮膚上齣現疹子或者斑塊時,不要用手去擠,以免引起局部感染,也不能隨意塗抹藥物,不當用藥會引起不良反應。這主要是因為新生寶寶的皮膚角質層薄,血管豐富,有較高的吸收能力,外用藥易引起刺激、吸收中毒或齣現藥物副作用。
另外,媽媽也不要隨意往寶寶臉上塗母乳,這並不能讓寶寶的麵部皮膚白嫩,反而會對寶寶有害。因為營養豐富的母乳是細菌生長的溫床,細菌很容易進入毛孔,侵害寶寶柔弱的肌膚。
不可忽略的環節--指甲護理
新生寶寶的指甲又薄又銳利,而且長得很快,有時會抓傷自己的臉和皮膚,並且指甲下會藏汙納垢,可能會因抓破皮膚,而引起感染。因此,定期給寶寶修剪指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僅可以防止寶寶的指甲劈裂,而且避免寶寶抓傷自己或他人。此外,有的媽媽為防止寶寶抓臉,就給寶寶戴上一雙小手套,不給他剪指甲,這看上去好像可以保護寶寶不受傷害,其實這種做法直接束縛瞭寶寶的雙手,使手指活動受到限製,不利於觸覺發育。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