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lope Roof Enginee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lope Roof Engineer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屋面工程
  • 坡屋面
  • 建筑标准
  • 国家标准
  • 建筑规范
  • 工程技术
  • 屋面防水
  • 建筑工程
  • 屋面材料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109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501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echnical Code for Slope Roof Engineering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2
字数:1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现在做所有的工作都不顺手。但是,谁让这就是人生呢!我还是随波逐流吧。

内容简介

   就算是一只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地活着!!!
   冈靡曰本励志漫画书!
   从旧岁到65岁,无不为《全力兔3:人生迷途全力求生》感动,没有谁的生活很容易!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材料
3.2 设计
3.3 施工
3.4 工程验收

4 坡屋面工程材料
4.1 防水垫层
4.2 保温隔热材料
4.3 沥青瓦
4.4 块瓦
4.5 波形瓦
4.6 金属板
4.7 防水卷材
4.8 装配式轻型坡屋面材料
4.9 泛水材料
4.10 机械固定件
4.11 顺水条和挂瓦条
4.12 其他材料

5 防水垫层
5.1 一般规定
5.2 设计要点
5.3 细部构造
5.4 施工要点
5.5 工程验收

6 沥青瓦屋面
6.1 一般规定
6.2 设计要点
6.3 细部构造
6.4 施工要点
6.5 工程验收

7 块瓦屋面
7.1 一般规定
7.2 设计要点
7.3 细部构造
7.4 施工要点
7.5 工程验收

8 波形瓦屋面
8.1 一般规定
8.2 设计要点
8.3 细部构造
8.4 施工要点
8.5 工程验收

9 金属板屋面
9.1 一般规定
9.2 没计要点
9.3 细部构造
9.4 施工要点
9.5 工程验收

10 防水卷材屋面
10.1 一般规定
10.2 设计要点
10.3 细部构造
10.4 施工要点
10.5 工程验收

11 装配式轻型坡屋面.
11.1 一般规定
11.2 设计要点
11.3 细部构造
11.4 施工要点
11.5 工程验收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建筑之脊,风雨无忧:坡屋面系统及其工程实践精要 坡屋面,作为建筑外观与功能性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与施工的精良程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品质、居住舒适度以及使用寿命。从古朴的青瓦飞檐,到现代的金属瓦、沥青瓦,再到高科技的光伏一体化屋面,坡屋面材料与技术的演进,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更承载了人类对安全、美观与可持续性的不懈追求。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坡屋面系统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要点,为建筑师、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全面而实用的参考指南。 第一章:坡屋面系统构成与基本原理 坡屋面并非单一的建筑构件,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多个层级和功能的组成部分。理解这些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各自作用,是进行科学设计与施工的基础。 1. 坡屋面结构层: 这是坡屋面的骨架,其形式多样,通常包括木屋架、钢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架。结构层的设计需考虑荷载传递(自重、风荷载、雪荷载等)、跨度、坡度要求以及与建筑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结构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屋面系统的安全性能。 2. 基层(或称找平层): 位于结构层之上,用于形成一个平整、坚固的基层,以便铺设防水层和瓦面。常见的基层材料有水泥砂浆找平层、木基层(木板、胶合板)、金属基层等。材料的选择需根据屋面坡度、荷载以及所选用的坡面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基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要能承受施工过程中的荷载。 3. 防水层: 这是坡屋面最关键的功能层,其作用是防止雨水、雪水渗入室内。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常见的防水材料包括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如TPO、PVC、EPDM)、聚氨酯防水涂料、SBS、APP等。防水层的铺设必须连续、搭接严密,并在檐口、泛水、天沟、出屋面构件等细节部位做好加强处理,确保滴水不漏。不同气候条件、坡度以及屋面材料对防水层的性能要求也不同。 4. 保温层: 在寒冷地区或对节能有较高要求的建筑中,保温层是必不可少的。它位于防水层之下或之上(外保温),能够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散失,提高居住舒适度,并降低采暖能耗。常用的保温材料有岩棉、玻璃棉、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聚苯乙烯泡沫板(EPS)等。保温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节能设计标准确定。 5. 隔汽层(或称防潮层): 在保温层与室内环境之间设置,用于阻止室内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渗透到保温层中,避免保温材料受潮,影响其保温性能,甚至可能导致结构腐蚀。常用的隔汽材料有聚乙烯薄膜、铝箔等。 6. 坡面装饰层(瓦面): 这是我们最直观看到的屋面层,起到装饰美观、遮阳以及部分防水的作用。坡屋面瓦材种类繁多,各有特点: 粘土瓦/陶瓦: 历史悠久,质感独特,色彩自然,耐候性好,但自重大,施工要求高。 水泥瓦: 强度高,成本相对较低,颜色、形状多样,但吸水率可能稍高,易冻胀破坏。 金属瓦: 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安装简便,寿命长,但隔音隔热性能相对较差,需要配合其他材料。 沥青瓦/合成沥青瓦: 重量轻,易于切割和安装,颜色丰富,成本适中,但耐候性和防火等级需重点关注。 金属屋面板(直立锁边等): 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适用于大跨度建筑,造型现代。 木瓦: 风格自然,但耐候性和防火性较差,维护要求高。 石板瓦: 质感高贵,耐久性极佳,但造价昂贵,自重大,对结构要求高。 选择合适的瓦材需要综合考虑建筑风格、预算、当地气候、环保要求以及耐久性等因素。 7. 通风层: 在某些设计中,为改善屋面通风,促进水汽排出,会设置通风层。例如,在瓦面下方设置通气条,或利用屋脊、檐口处的通风口形成空气对流。良好的屋面通风能够有效避免结构受潮,提高保温性能,延长屋面使用寿命。 第二章:坡屋面设计原则与技术要点 科学的设计是优质坡屋面工程的基石,它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并关注诸多技术细节。 1. 坡度设计: 坡屋面的坡度是决定其排水能力和防水效果的关键因素。坡度太小,排水不畅,容易积水;坡度太大,风荷载影响增加,施工也可能更复杂。不同材料的瓦片对坡度有最低要求,一般粘土瓦、水泥瓦的最小坡度多在25%以上,沥青瓦、金属瓦可根据产品说明书设计,但通常不低于10%-15%。设计坡度时需考虑排水区域、雨水量及当地气候特点。 2. 排水系统设计: 坡屋面的排水系统包括檐沟、落水管、天沟等。排水系统的设计需保证足够大的过水断面,以应对最大雨水量。落水管的设置位置、数量以及与排水管网的连接方式也需合理规划,避免局部过载或堵塞。天沟的坡度、宽度、深度以及防冻措施(如加热电缆)均需仔细考虑。 3. 防风设计: 坡屋面,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或风力较大的地区,需要特别注意防风设计。瓦片的固定方式、搭接方式、檐口及屋脊的处理,都需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防止瓦片被吹掀或脱落。金属屋面系统中,直立锁边等连接方式能有效抵抗风荷载。 4. 防水节点设计: 坡屋面系统的成败,往往在于细节的防水处理。烟囱、通风管、天窗、屋脊、檐口、墙体泛水等所有出屋面或转折的部位,都需要精心设计防水节点。这通常涉及多层防水材料的叠加、金属泛水板的设置、密封材料的选择与施工等。泛水板的形状、尺寸、固定方式及搭接规律,是保证防水效果的关键。 5. 保温隔热与通风设计: 根据建筑所在地气候和节能要求,合理设计保温层的厚度和材料,并确保隔汽层的连续性。在必要时,设计合理的屋面通风系统,以排散湿气,降低屋面温度。 6. 材料选择与匹配: 不同功能的屋面层材料之间必须相互兼容,并满足整体性能要求。例如,基层与防水材料的粘结性,防水层与瓦面的相容性,以及坡屋面整体的耐候性、防火等级等。 7. 结构安全验算: 坡屋面的荷载,包括自重、活荷载(如维修人员)、风荷载、雪荷载(如有)等,必须进行详细验算,确保支撑结构(屋架、檩条等)能够承受。 第三章:坡屋面工程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精良的施工是实现设计意图,确保坡屋面工程质量的关键。 1. 基层施工: 基层材料的铺设必须平整、牢固,无起鼓、开裂。对于木基层,需注意木材的防腐防潮处理,板材间的缝隙处理。水泥砂浆基层应在养护期满、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 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的施工是重中之重。 卷材防水: 铺贴时应顺坡铺设,搭接宽度符合规范要求,搭接缝应采用专用胶粘剂或热熔法密封。卷材的收头处理、阴阳角、泛水部位的附加层铺设、穿墙管道等节点的附加防水层必须严密。 涂膜防水: 涂刷前基层必须干燥、干净。涂料分层涂刷,每层厚度均匀,达到设计要求的总厚度。滚刷、刮涂等施工方式的选择需与涂料性能匹配。 3. 保温层与隔汽层施工: 保温材料应铺设严密,接缝处应填塞饱满,无空隙。隔汽层铺设时应确保连续、封闭,搭接严密,并进行可靠的密封处理。 4. 瓦面铺设: 放线定位: 严格按照设计坡度,从檐口向上或从屋脊向下,弹出控制线,确保瓦片铺设整齐、美观。 瓦片固定: 不同类型的瓦片有不同的固定方式。粘土瓦、水泥瓦常采用搭接方式,并用挂钩或钉子固定。金属瓦、沥青瓦则需要用专用钉或胶粘剂固定。固定件的选择要耐腐蚀,并且与瓦材相匹配。 搭接与连接: 瓦片的搭接长度、侧向搭接必须符合规定,以保证防水性能。屋脊、檐口、斜脊等部位的瓦片连接和收口处理尤为关键。 泛水与收边: 泛水板的安装必须到位,与瓦面紧密配合,并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墙体与屋面的交接处,泛水板应深入墙体,并与墙体防水层连接。 5. 屋脊、檐口、天沟等细节处理: 这些部位是屋面最容易出现渗漏的地方,需要格外细致。屋脊盖瓦、檐口滴水板、落水管连接、天沟排水口的设置等,都需按图施工,确保美观与功能兼顾。 6. 成品保护: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已完成的屋面层,避免损伤、污染。 第四章:坡屋面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是保证坡屋面工程最终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 1. 材料检查: 对进场的所有材料进行核对、检验,包括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合格证等,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 隐蔽工程验收: 在进行下一道工序之前,必须对防水层、隔汽层、保温层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防水层需进行蓄水试验(如适用)或淋水试验,检查是否有渗漏。 3.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各工序完成后,应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查,如基层平整度、瓦片铺设的平直度、搭接宽度、固定牢固程度等。 4. 泛水、收口等细节检查: 对所有泛水、收口、出屋面构件等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确保防水措施到位。 5. 整体观感质量检查: 检查屋面整体的平整度、顺直度、颜色均匀度等外观质量。 6. 最终验收: 在所有分项工程合格后,进行工程整体验收,并移交相关技术文件和保修承诺。 结论 坡屋面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建筑工程。从深入理解坡屋面系统的构成原理,到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再到精益求精的施工工艺,以及严谨细致的质量控制,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关键要素的阐述,能够为坡屋面工程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助力建造安全、舒适、美观且耐久的建筑屋面,真正做到“建筑之脊,风雨无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为一名非专业读者,我原本担心会因为专业术语过多而产生畏难情绪。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编纂者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他们在陈述技术要求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通过大量的图示和表格,将复杂的概念直观地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比如如何处理屋面排水不畅、如何避免瓦片脱落等,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既专业又实用。

评分

在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建筑知识库之中。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技术条文,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将抽象的技术要求具象化,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坡屋面防水构造时,书中不仅列出了不同节点的设计要求,还配有精细的节点大样图,详细标注了材料的搭接方式、粘结顺序以及密封要求,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处细节是如何确保防水性能的。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使是初涉坡屋面工程的读者,也能迅速领会其精髓。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提升我国坡屋面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曾参与过一些老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在进行坡屋面翻新时,常常因为缺乏统一、科学的技术标准而感到束手无策。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颁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权威、统一的参照。书中涵盖的不仅是基本的施工要求,更是对先进技术的提炼和总结,例如关于绿色建材的应用、节能保温措施的优化等,都体现了国家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推动坡屋面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技术依据,使得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得以趋同,避免了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同时,书中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和推广,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深入贯彻和实施,我国的坡屋面工程技术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从一个普通购房者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让我对房屋的屋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可能只关注房屋的外观和内部装修,而对于承载着遮风挡雨功能的屋顶,却知之甚少。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坡屋面,不仅仅是美观的瓦片堆砌,它涉及到精密的结构设计、优质的材料选择、严谨的施工工艺以及完善的防水防潮措施。这让我意识到,在购房时,关注屋面的质量是多么重要。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技术标准,是衡量其工程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颁布,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坡屋面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书中不仅吸纳了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技术理念,更结合了我国国情,制定出了符合实际需求的标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特殊坡度、复杂节点以及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应对我国地域差异大、气候条件复杂等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屋面工程技术人员,从业多年来,对于坡屋面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在接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之前,我对许多施工细节的处理方式都存在一些模糊和不确定。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对坡屋面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安全防护以及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荷载计算、抗风揭、防水排水等关键技术的规定,这些都是保证坡屋面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才能建造出既美观又耐用的坡屋面感到好奇。过去,我只能通过零散的资料和实践经验来摸索,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向我展示了坡屋面工程的奥秘。它不仅讲解了“怎么做”,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解释了每一项技术要求的科学依据和潜在风险。例如,在关于材料耐久性的论述中,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各种材料的老化机理,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让我对坡屋面的长期性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对于很多建筑工程的承包商和施工单位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宝典”。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规范施工流程,提高工程质量,更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书中对于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有着非常详尽的规定,从材料进场检验,到施工过程的监督,再到最终的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明确的检查点和合格标准。这对于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减少返工和纠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带着一种国家标准的庄重感,却又在细节处透露出对建筑工程严谨的态度。当我第一次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时,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以为这仅仅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行业手册,充斥着冰冷的数字和生涩的专业术语。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理论的阐述,到具体施工工艺的指导,再到质量验收的标准,层层递进,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坡屋面材料的详细介绍,各种新型复合材料、传统瓦片以及金属屋面等,都给出了详尽的性能参数、适用范围和施工要点,这对于我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材料选择,避免盲目跟风,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评分

工具书,我需要的。质量可以。

评分

很好,是正品,价格不太优惠,。。。

评分

马尔克思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可以说是“政治不正确”的典范。西班牙原文的书名叫做“Memorias de mis putas tristes”,“puta”是西班牙语中恶毒的骂人话,相当于中文的“婊子”,英译本译作“whore”,也是贴切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不错的

评分

马尔克思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可以说是“政治不正确”的典范。西班牙原文的书名叫做“Memorias de mis putas tristes”,“puta”是西班牙语中恶毒的骂人话,相当于中文的“婊子”,英译本译作“whore”,也是贴切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送货速度快 质量还好

评分

下笔之前曾在译名的问题上犯难,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厚颜无耻地求助谷歌,虽然由于当年国内盗版猖獗,马尔克思一怒之下禁绝了所有作品在中国的版权,但网上五花八门的译名还是不少。大约是受了《艺妓回忆录》的影响,“回忆录”系列的为数最众,有“苦妓回忆录”、“嫖妓回忆录”、“群妓回忆录”等等,也有经过美化文饰貌似港台古装片名的,如“难忘青楼怨女”,经过一番思量,还是用了自己的译名,虽拙劣不堪,且毫无意蕴可言,但勉强还算符合原意。“娼妓”一词比不得“puta”的铿锵,也比不得“whore”的生动,接近中性,缺乏力度,然而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去甚远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