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姚金果所著的《解密档案中的孙中山》向读者讲述一个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对有错的孙中山……从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孙中山与共产党的角度,对孙中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深度解读。
内容简介
《解密档案中的孙中山》一书,从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孙中山与共产党的角度,对孙中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深度解读。
《解密档案中的孙中山》主要依据近年来公布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撰写而成,其中使用了许多新解密的档案文件。书中对于同孙中山有关的事件,如孙中山与国共合作的形成、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的思想动态、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和苏联代表的交往、孙中山对共产党的态度、孙中山对国民党右派的态度、孙中山北上的过程等,都有鲜为人知的细节描述。
该书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史原则,对于孙中山的功过是非进行了画龙点睛的评价,使人感到言之有据、耳目一新。要想了解孙中山的政治生涯,这是不得不读的一部书。
作者简介
姚金果,法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曾参加中央党史研究室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修订工作、《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的编辑工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的主持人。主要著作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史》、《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张国焘传》、《孙中山》等。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转载。
目录
一 屡挫屡奋的先行者
1.睁眼看世界
2.立振兴中华之宏愿
3.领导起义
4.临时大总统
5.无奈的选择
二 雄风不减
1.卸任的大总统
2.与袁世凯会晤
3.实业救国之梦
三 风雨如晦
1.改组同盟会
2.幡然觉醒
3.二次革命
4.不灭的精神
四 在荆棘中前进
1.“民国与叛逆不能两存”
2.护法之艰难
3.“不胜痛心疾首”
4.著书立说
五 柳暗花明
1.来自苏俄的声音
2.五四运动的启示
3.中国国民党
六 初交苏俄密使
1.苏俄的友好表示
2.“中国著名社会主义者孙逸仙”
3.联系密切的波达波夫
4.与维经斯基的会面
七 再交苏俄密使
1.斯特拉霍夫的密报
2.向列宁致敬
3.“亲爱的朋友孙中山”
4.对马林的吸引力
八 祸患生于肘腋
1.陈炯明的盛誉
2.“广东省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摇篮”
3.北伐与自治之争
4.与达林的交往
5.祸患生于肘腋
九 联俄的抉择
1.回答越飞“最微妙”问题
2.吴佩孚?孙中山?
3.挽救国民党
4.孙文越飞宣言
十 联共的曲折
1.中共探索“合作”之路
2.联共的底线
3.回答质疑.
十一 国民党一大
1.鲍罗廷来了
2.改组国民党
3.会前的分歧
4.《宣言》的危急时刻
5.合作正式形成
十二 黄埔军校
1.创建军校的动力
2.“这是革命的黄埔”
3.艰难起步
4.苏联的援助一波三折
十三 合作之惑
1.检举共产党
2.质问鲍罗廷
3.短兵相接
4.怀疑孙中山
十四 解决“共产派"问题.
1.左右为难
2.息事宁人
3.孙中山发怒
4.陈独秀不满
十五 联帝和反帝
1.寻求外援
2.鲍罗廷:“国民党不是反帝的”
3.争取关余
4.平定商团叛乱
十六 走近工农
1.“不知不觉者”
2.扶助农工
3.“耕者有其田”的坚守
十七 中山北上
1.冯玉祥政变
2.北上?北上!
3.访日内幕
4.扶病进京
5.暗流涌动
十八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1.壮志未酬
2.遗嘱风波
3.中外追悼
4.莫斯科中山大学
5.不尽的怀念
后记
精彩书摘
1.睁眼看世界
或许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在孙中山12岁的时候,就走出了他的出生地——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成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这一年是1878年。在当时,能有这种际遇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有生以来第一次漂洋过海的孙中山,看到巨大的轮船和浩渺的大海,十分惊奇。他后来回忆说:
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比机器和汽轮更令我难忘的是船上的一根铁梁,它连着船两边,使船更加坚固。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我记得,我那时想,这么重的一根铁梁,多少人才能把它装配好呢,最先想到的是那位发明这根大铁梁的天才和发明了应用它的机械方法。外国人所能做到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不能做,我立刻觉得中国总有不对的地方了。外国人既能制造这些坚硬的大梁,并且还能把它装配好,这不是说明他们在别的方面有优于中国人的经验吗?’
孙中山是同母亲一起,前往檀香山投靠自己的哥哥孙眉的。
在檀香山,孙中山又有了新的发现。当地有一个邮局,是个很平常的房子。但在孙中山看来,简直就像神话里的宫殿。他听人说,只要在信封上贴了邮票,写上姓名和住址,投入房子里的一只箱子里,便可以把信寄回中国去,像大汽船一样的快,不必等候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找到一个归国的侨民,托他带信回去。于是,孙中山便对这座神秘的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几十年后也未能忘怀。
更令孙中山感到新鲜的,还是檀香山的教育。孙中山发现,与在中国的私塾里读书截然不同,这里的教师上课时不带那吓人的铁戒尺,讲课时也不用那令人昏昏欲睡的声调,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全然与私塾里的四书五经不同,而教学方法又很新奇,也不是他已经习惯了的死记硬背……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孙中山大开眼界。
这一时期,孙中山还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影响。被华侨华人称为“檀香山”的这个美丽的岛屿,美国人叫它“夏威夷”。早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就认定夏威夷是美国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跳板,并产生了吞并的野心。1865年,美国独立战争刚刚结束,其势力就侵入夏威夷。1874年,美国政府乘夏威夷统治集团内讧之机,派出海军陆战队在夏威夷登陆,支持架刺鸠取得王位,紧接着就胁迫架刺鸠签订所谓的“互惠条约”,从而控制了夏威夷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夏威夷从此失去了独立的地位。夏威夷人民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喊出了“夏威夷是夏威夷人民的夏威夷”的口号,英勇抗击美国侵略者,拼死驱逐和打击入侵的敌人。当地的华侨也卷进了这场独立运动。
孙中山目睹了夏威夷人民反对美国殖民压迫的斗争,十分钦佩这个弱小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自此,孙中山开始关心起自己的祖国。他将中国政治腐败、国体衰微的状况同西方国家的发达、富强作了比较,认为中国的病根在封建专制制度,因而逐渐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
孙中山后来追忆说:“至檀香山,就傅西学,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
1883年,孙中山启程回国。此时他已是睁开眼睛看了世界的17岁的年轻人,满怀着对新事物的渴望和憧憬。
然而,面对的现实却令他颇为失望。
当船在上海靠岸时,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黄浦江面上外国军舰伸出的黑森森的炮口,继而看到的是全副武装的外国士兵傲慢地巡游在码头上。从上海回家乡途中,孙中山又饱受了精神折磨。每当船停靠岸边,都要听候税关厘卡等人员的检查,这些官吏以各种借口对旅客进行勒索。
当他乘上一只到翠亨村的沙船时,更是遇到地方税吏的多种刁难。先是税吏登上船,命令旅客们开箱解包,接受检查。旅客们为了求个平安,纷纷送财物给税吏。
但第一批税吏允行后,第二批税吏又来检查。孙中山很是不解,便解释说,已经检查过了。税吏说:“上次是查海关,这次是查厘金的。”孙中山只好又把箱子打开。
第二批税吏刚走,第三批又来查鸦片,他只好再把箱子打开。刚合上箱子,第四批又来查火油。孙中山这时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坚决拒绝打开箱子。税吏们于是扣了船,直到第二天船主送了礼,才许开船。
家乡的情况也使孙中山感到闷闷不乐。乡村中一成不变的习俗,乡亲们愚昧、迷信和地方官吏的贪腐,不时刺激着他的神经,使他感到一种无法与现实沟通的困惑。
孙中山的心已经不再属于这个乡村了!
不久,孙中山便离开翠亨村,前往香港求学。
……
前言/序言
解密档案中的孙中山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