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与“西学”》(2002)
评分①左氏义法
评分②“中学”与“西学”
评分看了新京报的书评后买的,比较深刻。
评分《“中学”与“西学”》(2002)中,方朝晖试图说明,儒学或中国古代学统的现代传承面临着两个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第一是让它从现行学科体系中独立出来,即回归经学。因为现行学科体制是为培养知识而设,这不符合国学的基本精神,而且与国学原有分类方式不相容。 [4]其二是结合现代人的语境和生活状况,重建修身之道。儒学或国学是以践履、功夫为基础的,没有功夫,国学就失去了生命;没有践履,儒学就丧失了灵魂。在这方面,2008年初版、2011年再版的《儒家修身九讲》一书作了初步的尝试。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以宋明理学为线索,融合儒道释,针对现代人的精神心理问题,来说明儒家修身传统在现代语境下被激活的可能性,包括如何将静坐等功夫应用到现代人身上。
评分2001年出版《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册)一书,将《左传》中的150余位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系统的汇总和评点,意在突出《左传》一书在人物、纪事等方面的独特义法,与《春秋》义法相独立。该书虽欲突出《左传》的思想史意义,然于学者从事相关研究亦能提供检索方便(李学勤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亦肯定此书“以人系事”对思想史研究之意义)。从《左传》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特有的复杂人际心理等来看,本书与其后来作者注重从中国文化的习性、中国人的关系本位心理等角度来研究儒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评分2001年出版《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册)一书,将《左传》中的150余位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系统的汇总和评点,意在突出《左传》一书在人物、纪事等方面的独特义法,与《春秋》义法相独立。该书虽欲突出《左传》的思想史意义,然于学者从事相关研究亦能提供检索方便(李学勤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亦肯定此书“以人系事”对思想史研究之意义)。从《左传》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特有的复杂人际心理等来看,本书与其后来作者注重从中国文化的习性、中国人的关系本位心理等角度来研究儒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评分2001年出版《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册)一书,将《左传》中的150余位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系统的汇总和评点,意在突出《左传》一书在人物、纪事等方面的独特义法,与《春秋》义法相独立。该书虽欲突出《左传》的思想史意义,然于学者从事相关研究亦能提供检索方便(李学勤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亦肯定此书“以人系事”对思想史研究之意义)。从《左传》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特有的复杂人际心理等来看,本书与其后来作者注重从中国文化的习性、中国人的关系本位心理等角度来研究儒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评分看了新京报的书评后买的,比较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