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将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将女性主义的关怀延伸到了男性、儿童、成年人、罪犯以及家庭等相关领域,拓宽了对社会工作理论视野、实务领域、专业方法以及服务对象的创造性认知。本书是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等相关领域中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可多得的指导性读物。
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的产生被视为人类两性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女性主义的深刻洞见不仅颠覆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自身的偏见、歧视和刻板印象,而且进一步引发了对男性、家庭和社会的革命性反思。本书将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但并没有将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而是进一步将女性主义的关怀延伸到了男性、儿童、成年人、罪犯以及家庭等相关领域,拓宽了对社会工作理论视野、实务领域、专业方法以及服务对象的创造性认知。本书是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等相关领域中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可多得的指导性读物。
目录
致谢
导论
女性主义者直面平等社会关系的创造
女性主义理论和实务对男性和儿童的意义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重新定位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本书结构
第一章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基础
导言
重新理解女性生活
不同观点的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重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结论
第二章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具体探讨
依赖: 女性和社会工作者与国家关系的关键要素
全球化对福利状态的改变
照顾的混合经济及其私有化
赋权商业化
社会工作的非专业化
私有化以及集体福利关怀的个别化
对女性解放的抵制以及公共父权制
内外角色后现代福利
结论
第三章重新定义专业性
专业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对传统专业性的挑战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重新定义专业社会工作
假平等陷阱
结论
第四章男性
性别政治情结
社会工作中的男性
男性运动
质疑男性特质
男性“案主”及同事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与男性
社会工作中的性别化社会关系
结论
第五章儿童和家庭
父权制家庭
竞争的家庭
作为不可剥夺的人权的儿童权利
女性的养育技巧是社会工作干预的主要焦点
父职是一种经济关系
作为父母的政府
父权通过“新”科技对女性生育能力的控制
结论
第六章成年人
重新界定社区照顾的范围
制度性老年歧视和建立一个适合所有老年人的社会
重新界定照顾情境中的社区
转变专业界限和老年社会工作的非专业化
对照顾者进行照顾
老年虐待
第七章罪犯
缓刑: 复健还是惩罚?
女性主义犯罪学者强化男性特质和犯罪之间的关联
女性罪犯
年轻犯法者的罪犯化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处遇罪犯
结论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过去20年中,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给这个学科带来了很多创新。在这个体系中,它既有朋友,又有敌人。并且,它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来实现其目标——以切实可行的形式渗透到更加广泛的社会中。关于社会工作,女性主义者一直强调性别动力在这一女性开创的职业中的重要性。当然,女性在这一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并不能确保其作为一名女性的利益得到认可和回报。因此,女性主义者必须发展以女性为介入中心的理论和实务。基于此,女性主义者确信她们的工作能够包含所有人,不管其性别如何。另外,女性主义者还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建议,来回应一些批评——这些批评来自女性阶层内部,它们包含在女性所接受的社会分工的多种差异性之中。无论女性主义者生活在角色之中还是角色之外,她们都已经发展出分析工具并采取了社会行动。
也就是说,她们必须同时既反对压迫者又反对被压迫者。
此外,大多数女性仍然和男性保持联系,比如她们的父亲、丈夫、兄弟、儿子或者同事等。因此,在女性主义者生活在压迫者周围的同时,她们已经制定出解放的策略。这就要求重新概括她们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探讨这些就需要Ruth Brandwein称之为“既此又彼”(both/ and)的相互关联的逻辑,而不是“非此即彼”(either/or)的线性框架— —这种线性框架把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进行二分法描述或者看做是对立的实体。女性主义者把男人纳人他们的分析框架,并提出一些和他们共事的男性和女性感兴趣的行动。当所有这一切付诸行动时,女性主义者已经实现了其洞见。在这里,她们已经赞成女性主义的综合理论和实务的原则,并表明了女性主义与所有人的关联性。
女性主义者还致力于确保社会正义贯穿于所有社会分化中。这就需要承认所有职业中女性的存在,并希望终结所有形式的压迫。尽管它有着更多的关联,女性主义者还是继续把女性看做是他们分析的起点,把改善女性的社会处境看做是他们努力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女性主义者一直关注社会变迁——这种社会变迁在个体和结构两个层面进行——整体变迁中的一部分的投入、过程和产出。社会工作以及它所关注的社会正义— —致力于推动个体以及有关人员的变迁,并在这一过程中制定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决定——分享了女性主义的一些特征。因此,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提供了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与福利的服务提供和配置的专业投入度相一致。然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已经超出了法律所界定的这一职业的传统区域。女性主义者还对当前许多情境下有关处遇儿童、女性和男性的实务提出了批评。因此,它们之间的接近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更加难以相处。
与实务有关且体现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中的女性主义原则主要有: (1)承认女性的多样性; (2)尊重女性的力量; (3)消除某些女性团体的特权,以防止把差异转变为存在于不同女性团体之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基础; (4)把女性看做是有活力的行动者,她们有能力在生活的所有方面为自己做决定; (5)把个体女性置于她们所处的社会情境中,承认个体和与她们有关的集体之问的相互联系; (6)为女性提供一些空间,让她们表达自身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7)认识到“个人的即政治的”这一原则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实务的关系; (8)把个人痛苦界定为公众问题; (9)确保在女性的存在被看做整个人类存在的背景下解决她们的需要,在其中,每个人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10)承认人类关系相互依赖的本性,并基于此来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所发生的事情对其他任何一个人或群体的影响; (11)承认女人的个人问题有社会原因,并致力于在各个层面进行介入; (12)寻找个人问题的集体解决方法。
这些原则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综合提供了基本框架。社会政策则构成了详细说明上述原则的部分背景。
……
前言/序言
社会工作是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既是一门科学和一种专业方法,又是一项有效的社会制度安排。其工作领域广泛涉及学校、医院、社区、司法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问题人群。其本质功能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和维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情。综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当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之时,亦即现代化的加速时期,必须面对和设法解决各种旧有的和新生的社会问题,必须创造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格局。为此,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足以担当这些任务的,而必须同时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社会团体)的作用。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安排,即既要有一套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法律规范,又要在社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明确政府、非政府组织各自的角色以及两者合作互动的机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职业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应运而生,作为非政府组织最重要载体的社会工作机构迅速发展;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形成了购买社会服务与提供社会服务的合作机制。战后的欧美国家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起飞的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也是如此。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有效地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离,培育了一个初步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相比之下,我国社会发育和发展的滞后情况却非常突出。尤其在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方面,“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的体制性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单一的行政化倾向,使得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始终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政府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道义成本始终高企不下。即使是近年来蓬勃开展的社区建设,虽然在形态文明上成效显著,但在素质文明、社会文明和体制文明上却步履蹒跚。不仅如此,在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部分剥离以后,社区管理的单位化、行政化特征却愈发突出了。深究这些现象,根本原因还是“政社不分”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导致的社会发育不足,以及缺乏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应该看到,未来20年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起飞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要求将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任务及其重要性亦将愈益突出。因此,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目标,营造政社职能分开的社会体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尤其是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理当成为我国今后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项紧迫性课题。
当然,推动我国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发展,既需要向公众普及和宣传社会工作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又需要以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视野加强社会学的研究和社会工作学的学科建设,致力于培养一大批通晓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众多海内外著名学者的热情支持下,组织翻译和出版了这套“社会工作名著译丛”。
所选之书多为英美著名社工界教授的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著述。这些著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今西方社会工作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实践领域及实践模式。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香港大学社会福利博士何雪松的具体组织下,来自国内外多个社会工作系、社会学系和心理学系的年轻教师以及博士生、硕士生加入了本丛书的翻译群体。作为我国社会工作学科薪火相传、走向成熟的年轻一代,他们以自己艰苦的学术工作,切实体现了社会工作高尚的价值理念!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自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和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教师撰写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社会工作与管理丛书”出版以来,已被全国几十所高校选为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读物,更被众多地方政府、社区和专业机构选作指导其实际工作的参考读物。我们热切希望,这套 “社会工作名著译丛”同样能够对他们有所助益!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编辑出版社会工作类的书籍,为我国社会工作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他们的前瞻性眼光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本套译丛又荣幸地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图书。对此,我们不能不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有必要说明的是,本译丛的工作计划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为此,如果国内外更多的同仁能够加入这项计划(原著作者和译者),我们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是为序。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情。综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当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之时,亦即现代化的加速时期,必须面对和设法解决各种旧有的和新生的社会问题,必须创造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格局。为此,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足以担当这些任务的,而必须同时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社会团体)的作用。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安排,即既要有一套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法律规范,又要在社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明确政府、非政府组织各自的角色以及两者合作互动的机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职业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应运而生,作为非政府组织最重要载体的社会工作机构迅速发展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形成了购买社会服务与提供社会服务的合作机制。战后的欧美国家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起飞的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也是如此。
评分
☆☆☆☆☆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写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很不错,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将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将女性主义的关怀延伸到了男性、儿童、成年人、罪犯以及家庭等相关领域,拓宽了对社会工作理论视野、实务领域、专业方法以及服务对象的创造性认知。本书是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等相关领域中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可多得的指导性读物。女性主义的产生被视为人类两性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女性主义的深刻洞见不仅颠覆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自身的偏见、歧视和刻板印象,而且进一步引发了对男性、家庭和社会的革命性反思。本书将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但并没有将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而是进一步将女性主义的关怀延伸到了男性、儿童、成年人、罪犯以及家庭等相关领域,拓宽了对社会工作理论视野、实务领域、专业方法以及服务对象的创造性认知。本书是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等相关领域中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可多得的指导性读物。社会工作是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既是一门科学和一种专业方法,又是一项有效的社会制度安排。其工作领域广泛涉及学校、医院、社区、司法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问题人群。其本质功能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和维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评分
☆☆☆☆☆
适合性别视角的大学妇女研究中心
评分
☆☆☆☆☆
适合性别视角的大学妇女研究中心
评分
☆☆☆☆☆
学习社会工作的必需品
评分
☆☆☆☆☆
适合性别视角的大学妇女研究中心
评分
☆☆☆☆☆
没啥说的,不错 书是正版的,之前有过担心滴。内容还行吧,尽管我没觉得有多充实。冲着是名人写的,书的质量还行就不挑剔了。卖家发货挺快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书还是不错的,精装外壳,发货速度真心的快,评价晚了,书不错,应该再早点看的。推荐看,只是粗浅认识了一下,已经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好书,受益匪浅,如果不好好研究一下此书,绝对是人生一大遗憾。上周周六,闲来无事,上午上了一个上午网,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可是到一楼的查询处问,小姐却说昨天刚到的一批又卖完了!晕!为什么不多进点货,于是上京东挑选书。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那时我故作老成,总爱用蘸水钢笔写信写文章,那个美好的装逼时代啊,一去不复返了,可太值得回忆了,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蓝色钢笔水味,还有老主任抽的普通香烟味。在那个出版社,我就是这么装逼着,埋头于自己的这些文学情调里,似乎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所以等人家都把房子分完了,才发现我榜上无名,才想起提着暖壶去砸领导的门,那个暖壶的作用相当于这两天波士顿恐怖分子搞爆炸的高压锅。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被美国学界誉为“思想巨匠”和“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的史蒂芬·柯维博士,他的集大成之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成为中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必备的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史蒂芬·柯维的思想和成就,与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比肩。《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在每一章最后增加了一个“付诸行动”版块,精选柯维培训课程中的实践训练习题,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七个习惯”的理解和掌握,使“七个习惯”成为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行动指南,价值堪比18000元的柯维现场培训课。史蒂芬·柯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直接受教者,AT&T、通用电子、全禄、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每年,来自全球的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是高达百万人之多。东东枪和地下天鹅绒是两位在博客、微博、专栏里都非常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两人思维跳跃,观点奇特新颖,对待感情,他们也细细琢磨,也插科打诨。同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两位勇士将他们对两性情感的所感所悟一一精彩呈现,得此《鸳鸯谱》,闪着智慧幽默的光。鸳鸯谱,靠谱。
评分
☆☆☆☆☆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有效地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离,培育了一个初步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相比之下,我国社会发育和发展的滞后情况却非常突出。尤其在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方面,&;政社不分&;、&;以
评分
☆☆☆☆☆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情。综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当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之时,亦即现代化的加速时期,必须面对和设法解决各种旧有的和新生的社会问题,必须创造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格局。为此,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足以担当这些任务的,而必须同时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社会团体)的作用。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安排,即既要有一套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法律规范,又要在社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明确政府、非政府组织各自的角色以及两者合作互动的机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职业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应运而生,作为非政府组织最重要载体的社会工作机构迅速发展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形成了购买社会服务与提供社会服务的合作机制。战后的欧美国家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起飞的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