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清文人園林秉承“天人閤一”的理念,遵循“宛自天開”的藝術宗旨,以活潑而巧妙的布局,精湛而高超的技藝,呈現山明水秀的風景,詩情畫意的境界。文人園林是古代文人思想的産物,文人於此問寄托其理想,錶現其智慧,體現瞭文人階層的文化、藝術特質。
《明清文人園林藝術》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時代精神的影響,分析明清文人園林的哲學根源、文化內涵和藝術特徵。《明清文人園林藝術》是以明清文人園林理論和相關文獻為主要研究對象,考察現存的園林實物,藉鑒學術界現有成果,采用動態的研究方法,從明清文人的視角詮釋文人園林的美學構成。
作者簡介
張淑嫻 ,一九八三年就讀於南開大學曆史係博物館學專業,二○○三年專事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研究,二○○七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作至今,從事明清建築和園林藝術與曆史的研究工作,側重於明清皇傢建築室內裝修與裝飾藝術和明清園林藝術的研究。發錶《明清宮殿建築的室內裝飾》、《古代建築中罩的使用及其藝術成就》、《倦勤齋建築略考》、《建福宮花園建築曆史沿革考》、《揚州匠意:寜壽宮花園內簷裝修》等文章。
目錄
前言
明清文人園林的發展概況
一、明清時期文人造園實踐的普遍
二、明清時期文人造園理論的齣現
明清文人園林的傳統文化基奠
一、“山水有清音”——明清文人園林與自然精神
二、“士誌於道”——明清文人園林與明清市隱心態
明清文人園林的傳統文學藝術意趣——文心畫境
一、“凝固的詩”——明清文人園林的詩意
二、“立體的畫”——明清文人園林的畫境
明清社會藝術思潮對文人園林的影響
一、明清文人思想基調的轉變
二、明清文人藝術思潮對園林的影響
三、明清文人生活樣態對園林的影響
四、明清時期異質文化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
少許勝多許——明清文人園林審美
一、明清之前的文人園林審美
二、“少許勝多許”——明清文人園林審美
明清皇傢園林審美
一、明清時期皇傢園林的成就
二、明清皇傢園林審美
參考資料
後記
精彩書摘
明清時期,文人園林作為兩宋的承傳而繼續發展,達到瞭極盛之局麵。
明代初期,集權專製加強,厲行禮法統治,用嚴刑峻法壓製一切禮製異端,硃元璋曾規定百官地宅“不許於宅前後左右多占地,構亭館,開池塘,以資遊眺”。嚴明的禁令,限製瞭私傢園林的發展。明代中葉開始,禁令鬆弛,經濟發展,奢靡之風漸盛,各地第宅逾製,造園之風興起。
明代後期隨著城市的發展,商業經濟的繁榮,人口相對集中,人對自然改造的範圍就愈大,人化自然的程度也愈高,自然山水地貌地域就日益縮小,人離開大自然也就愈遠。園林的興起與發展,反映人們在遠離自然的城市生活中,對自然的懷戀與嚮往,是心理上的一種補充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城市化程度愈高,人們對自然的嚮往和懷戀之情也就愈強烈。正是因為車馬喧鬧人事紛紜的生活為人所常厭,而林泉之誌,煙霞之侶,已耳目斷絕。
處身宦海鬧市的官僚士大夫們,很少再有機會去遨遊名山大川,像謝靈運一樣攀岩涉壑,如陶淵明似的乘輿遊山;隻能寄情筆墨以臥遊,或於鬧處尋幽,在園林中尋求雲水相忘之樂。同時,作為人的物質生活組成部分的園林,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和物質技術條件,商業經濟的發展,又為園林建造提供瞭物質條件。
經濟的發展,手工業分工越來越細,園林的發展,促成園林藝術達到高峰境地並逐漸成為一種造園模式。此時的文人園林更多地轉嚮於造園技巧的琢磨,園林設計日趨專業化,技巧更為成熟。同時對造園匠師,特彆是素養較深、技藝高超的造園匠師的需求上升,一大批掌握造園技巧、有文化素養的造園工匠便應運而湧現齣來瞭。明清時期造園疊山藝術傢,人纔輩齣,明代有陸疊山、許晉安、陸清音、周秉忠、周廷策、張南陽、顧山師、曹諒、高倪、計成、文震亨、陸俊卿、陳似雲等,清代“國初以張南垣為最。康熙中則有石濤和尚,其後則仇好石、董道士、王天於、張國泰皆為妙手。近時有戈裕良。”還有張然、張熊、張铖、李漁、王君海、王石榖、龔均榖、龔璜玉、硃維勝、長淑等人,載籍失傳,事跡不彰。被埋沒瞭的造園疊山藝術傢,更是不知其凡幾。他們為明清文人造園藝術的繁榮提供瞭人力技術條件。
隨著明清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文人的造園活動從以往的長安、洛陽轉移到江南、北京一些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蘇杭、揚州等地。
北京為明、清京都之地,皇族貴戚聚居,官僚文人薈萃,形成強大的社會勢力和文化圈。私傢造園活動亦相應地以官僚、貴戚、文人的園林為主流。明代北京私傢園林散布內城和外城及西北郊各處,《帝京景物略》、《長安客話》等書中記載的園林約達八十餘處。園林的內容,有的保持著文人園林的傳統特色,更多地則是著以顯宦、貴族的華麗色彩。
北京城內什刹海風景優美,水域遼闊,沿岸在明代一直是名園密集的地方,“水一道入關,而方廣即三四裏。其深矣,魚之;其淺矣,蓮之,菱芡之,即不蓮且菱也,水則自蒲葦之,水之纔也。北水多鹵,而關以入者甘,水鳥盛集焉。沿水而刹者,墅者,亭者,因水也,水亦因之。梵各鍾磐,亭墅各聲歌,而緻乃在遙見遙聞,隔水相賞。……東望之,方園也,宜夕。西望之,漫園、浞園、楊園、王園也”。沿海諸園密布,定國公園位於什刹海西岸,英國公新園則位於什刹海中部之銀錠橋畔,緊鄰海潮觀音庵,孝廉劉百世彆業、劉茂纔園、米萬鍾的“漫園”猶如顆顆明珠散落在什刹海的沿岸,在什刹海一帶形成園林區,同時藉收什刹海之景。北京的西北郊,山清水秀,湖泊羅布,風景優美,宛如江南。招來瞭貴戚官僚紛紛來此占地造園,以緻此處“大抵皆彆業、僧寺,低昂疏簇,綠樹漸遠,青青漠漠,間以水田,界界如雲腳下空。” 清代,在明代造園基礎上吸取江南造園技藝,並結閤北方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造園風格趨於成熟。同時,皇傢園林建設頻繁,至乾隆時達到高潮,從而形成集設計、施工、管理的一套嚴密體係和熟練的技術隊伍,對民間的園林建設産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北京城內宅園之多又遠過明代。
一些比較有名氣的園林都是當時的著名文人所有,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賈醪侯的半畝園、王熙的怡園、馮溥的萬柳堂、吳梅村園、王漁洋園、硃竹坨園、吳三桂府園、祖大壽府園。、汪由敦園、孫承澤園等。
江南地區山川秀麗,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氣候溫和濕潤,為園林建造提供瞭優越的自然環境,從南宋開始在這裏就興起園林建造之風。江南地區文人輩齣,文風之盛居於全國之首,他們醉心於江南的旖旎風光和文人優遊山池園林之雅興、陶冶寜靜清寂之情懷,建造園林,以追求雅逸和書捲氣來滿足園主人企圖擺脫禮教束縛、獲得返樸歸真的願望,這為文人園林的興起提供瞭精神背景。明清兩代,江南經濟發達冠於全國,商業繁榮為園林的興起提供瞭雄厚的經濟基礎。江南地區齣産太湖石及山石,疊山材料豐富,水源便利,建築技術素有修養,傢具裝修具有深厚的工藝傳統,為造園提供瞭物質基礎。
江南地區憑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人文氣氛和雄厚的經濟條件,造園活動蔚為興盛,蘇州、杭州、揚州、南京等地文人園林尤為密集。當時評價蘇、杭、揚三地,認為“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名園勝”。
蘇州是明清江南商賈雲集之地,明王綺記錄瞭成化以後蘇州經濟之繁盛景象:“閶閻輻輳,綽楔林叢,城隅濠股,亭館布列,略無隙地。輿馬叢蓋,壺觴檫盒,交池於通衢永巷中,光采耀目,遊山之舫,載妓之舟,魚貫於綠波硃閣之間,絲竹謳歌與市聲相雜。”蘇州城內河道縱橫,湖泊羅布,隨處可得泉引水,兼以土地肥沃,花卉樹木易於繁滋。附近的洞庭西山是著名的太湖石産地,堯峰山齣産上品的黃石,疊石取材方便。經濟的繁榮,優越的地理條件,為蘇州地區造園業的昌盛提供瞭條件。蘇州地區文風尤盛,人文薈萃,崇尚“顔、謝、徐、庾之風”,讀書習文為蘇州地區的社會風尚,書院林立,科舉得中者居全國之首。而文人們受商業文化的浸染,已經不再象古代隱士那樣隱居山林、田園,而是依附於城市,流連於市井,輾轉城鎮,交遊唱和,蕭歌玉宴,以“得從文酒之樂”為幸事,將“治園亭,雜蒔花木”作為高雅的文化活動。蘇州園林屬文人士大夫修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著正統的士流園林格調,且絕大部分是建在繁華的市內的“城市園林”。
……
前言/序言
明清文人園林藝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通過中同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時代精神的影響,分析叫清文人園林的哲學根源、文化內涵和藝術特徵。《明清文人園林藝術》以明清文人園林理論和相關文獻為主要研究對象,考察現存的園林實物,藉鑒學術界現訂成果,采用動念的研究方法,從明清文人的視角詮釋文人園林的美學構成。
評分
☆☆☆☆☆
明清文人園林秉承“天人閤一”的理念,遵循“宛自天開”的藝術宗旨,以活潑而巧妙的布局,精湛而高超的技藝,呈現山明水秀的風景,詩情畫意的境界。文人園林是古代文人思想的産物,文人於此問寄托其理想,錶現其智慧,體現瞭文人階層的文化、藝術特質。
評分
☆☆☆☆☆
隨著明清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文人的造園活動從以往的長安、洛陽轉移到江南、北京一些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蘇杭、揚州等地。
評分
☆☆☆☆☆
通過中同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時代精神的影響,分析叫清文人園林的哲學根源、文化內涵和藝術特徵。《明清文人園林藝術》以明清文人園林理論和相關文獻為主要研究對象,考察現存的園林實物,藉鑒學術界現訂成果,采用動念的研究方法,從明清文人的視角詮釋文人園林的美學構成。
評分
☆☆☆☆☆
明清文人園林秉承“天人閤一”的理念,遵循“宛自天開”的藝術宗旨,以活潑而巧妙的布局,精湛而高超的技藝,呈現山明水秀的風景,詩情畫意的境界。文人園林是古代文人思想的産物,文人於此問寄托其理想,錶現其智慧,體現瞭文人階層的文化、藝術特質。
評分
☆☆☆☆☆
明清文人園林秉承“天人閤一”的理念,遵循“宛自天開”的藝術宗旨,以活潑而巧妙的布局,精湛而高超的技藝,呈現山明水秀的風景,詩情畫意的境界。文人園林是古代文人思想的産物,文人於此問寄托其理想,錶現其智慧,體現瞭文人階層的文化、藝術特質。
評分
☆☆☆☆☆
明代後期隨著城市的發展,商業經濟的繁榮,人口相對集中,人對自然改造的範圍就愈大,人化自然的程度也愈高,自然山水地貌地域就日益縮小,人離開大自然也就愈遠。園林的興起與發展,反映人們在遠離自然的城市生活中,對自然的懷戀與嚮往,是心理上的一種補充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城市化程度愈高,人們對自然的嚮往和懷戀之情也就愈強烈。正是因為車馬喧鬧人事紛紜的生活為人所常厭,而林泉之誌,煙霞之侶,已耳目斷絕。
評分
☆☆☆☆☆
非常好的一本書,講的非常全麵。
評分
☆☆☆☆☆
作者簡介張淑嫻,一九八三年就讀於南開大學曆史係博物館學專業,二〇三〇年專事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研究,二〇〇七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作至今,從事明清建築和園林藝術與曆史的研究工作,側重於明清皇傢建築室內裝修與裝飾藝術和明清園林藝術的研究。發錶《明清宮殿建築的室內裝飾》、《古代建築中罩的使用及其藝術成就》、《倦勤齋建築略考》、《建福宮花園建築曆史沿革考》、《揚州匠意:寜壽宮花園內簷裝修》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