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人喜歡說鬼,也喜歡聽說鬼,無論縉紳士大夫,還是引車賣漿者流,鮮有不道聽途說,耳濡目染的。茶餘飯後,瓜棚李架,民間多的是滋生鬼故事的土壤。怪怪奇奇,口耳相傳,老百姓藉此打發平淡的日子,添加人生的情趣,宣泄鬱抑的心靈。
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其中關於鬼的故事、閑談不勝枚舉,既有來自民間的傳聞,源於異域的怪談,也有相當一部分屬於文人即景遣興的杜撰,或者是深有寄托的創作。
《鬼話連篇》即是一組談鬼的隨筆,漫談與鬼有關的民間傳奇、文學典籍,揭開一個鬼趣橫生的世界。
作者簡介
程章燦,福建閩侯人,1963年生。北京大學曆史學學士(1983),南京大學文學博士(1989),現任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著有《魏晉南北朝賦史》、《劉剋莊年譜》、《世族與六朝文學》、《石學論叢》等。
目錄
鬼話連篇(代序)
鬼的形相
鬼樣子
鬼的習性
如鬼飲酒
鬼的生老病死
鬼的變化
元氣十六兩
鬼的名目
舊時天氣舊時衣
豈曰無衣
耳徑通幽
井井有鬼
鬼的社會
替代行為
寓言與曆史
女鬼是齣來迷人的
鬼使神差
鬼的時空觀
鬼的陳述
鬼國
鬼官
鬼怕什麼東西?
鬼怕人
鬼怕文字
人鬼與錢神
鬼的文化
鬼的語文
為仙鬼捉刀
鬼詩是怎樣生成的?
鬼神附詩
莊子見鬼
畫鬼容易嗎?
鬼的周邊
說“鬼木”
唐傳奇中的“木鬼”
前世和後身
劍眉新解
活著的銅鼓
鬼節要來瞭
墨西哥的鬼節
精彩書摘
再說鬼生的活人,也就是“鬼子”。最早、最有名的“鬼子”,是晉代的盧誌。在《世說新語·方正》中,陸機曾經罵盧誌為“鬼子”。原來,盧誌先世盧充相傳曾與崔傢的女鬼幽婚,並生下一子。這是較早的關於鬼能生子的傳聞,而且生的是大活人。至於細節經過,《世說新語》沒有交代,眼下也不便瞎猜。稍微後齣的《幽明錄》就說得活靈活現。鬍馥之有個兒子,名叫鬍靈産,相傳就是已經作鬼的妻子李氏生的。原來,鬍馥之娶妻李氏,十幾年未得一子,李氏不幸病卒,鬍馥之哭得非常傷心。李氏忽然坐起,交代丈夫道:“既然這樣,我便先不朽爛,你也不要將我齣殯。天黑以後你來,我們仍然可以像生前一樣生活。”此後,李氏身體保持微暖,不久懷孕,十個月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鬍靈産。所謂“靈産”,就是“鬼子”的意思。
後來的鬼故事對這一類情節也著實感興趣,而且添枝加葉,編得更為好看。比如,清陸長春《香飲樓賓談》捲一有一段故事,說杭州清波門外有一位徐姓穩婆(即舊時的接生婆)。一天,幾個人模人樣的鬼風風火火地找上門來,輕車快馬,請她去給鬼産婦接生。鬼婦順産生下一個嬰兒,眾鬼韆恩萬謝,除付予紙錢外,又熱情招待穩婆吃飯。那穩婆當然不知道,麵條其實是用蚯蚓做成的,肉則是癩蛤蟆身上取下的,如此而已。無論如何,鬼類對傳宗接代之事也充滿瞭熱情,對子女也富有親愛之忱,是可以肯定的。當然,這也明顯是人類的一種移情錶現。
唐宋以迄明清,曆代都有鬼婦以紙錢買糕餅,或嚮人乞討食物,喂養嗷嗷待哺的鬼子的故事。在談鬼者的意識裏,大概認為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放之四海而皆準,即使鬼父鬼母也不能例外吧。令人驚訝的是,故事中的這些鬼子,後來往往又迴到瞭他們在人間的親屬身邊,長大以後,也並未錶現齣什麼與人類迥異之處。換句話說,鬼能生育,但生下的是人,不是鬼。《說郛》中錄有一段鬼太保的故事,說有一小妾身懷六甲,未及臨産就死瞭。後來開棺改葬,小妾早已化成一堆白骨,卻見棺裏坐著一個嬰兒,正在怡然自得地吃餅,養得白白胖胖的。鬼妾不僅生瞭孩子,而且哺養得很好。這孩子被主人抱迴傢,養大成人,也沒有什麼異常,相識的人都稱他為“鬼太保”。
鬼既然已經“死”過一次,也就應該無所畏懼,不存在所謂死的問題瞭。但實際上,在中國鬼文化傳統中,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並不這麼簡單,否則,天長地久,鬼的生活不但讓人覺得索然無味,鬼自己恐怕也要感到厭煩瞭。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捲五中說,如果人死瞭馬上輪迴轉世,這世界上就根本見不到鬼瞭。另一方麵,如果鬼不會死亡,沒有輪迴,那麼,古往今來,幾韆年下來積纍的鬼,早已多得地球都容納不下瞭。所以,鬼的死亡,或者輪迴,是需要一定時間間隔的。《管錐編》第二冊頁675指齣:“鬼亦能死,唐前早有俗傳。”《太平廣記》捲二九七《睦仁蓓》(齣《冥報錄》)記,仁蓓問一個“姓成名景”的鬼:“鬼有死乎?”成景答道:“有。”又問:“死人何道?”日:“不知道。就像人隻知生,而不知死。”鬼不僅有死,死之後也有墓地,在鴉鳴國。《太平廣記》捲三八四《許琛》(齣《河東記》下)記,許琛到瞭鬼域鴉鳴國,問黃衫鬼使:“鴉鳴國有那麼大一片空地,留著乾什麼用?”答日:“人死瞭變成鬼,鬼還會死,如果沒有這塊地,怎麼安葬他們?”相關的論述,還可以參看《管錐編》第二冊頁776。
唐代有一種民俗,“好於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陰刀鬼名,可息瘧癘也”。“聻”是鬼名,卻可以“息瘧癘”,以惡製惡,有些樸素辯證法的意味。這種民俗的來源,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續集捲四中解釋過:“餘讀《漢舊儀》說儺逐疫鬼,立桃人、葦索、滄耳、虎等。‘聻’為閤‘滄耳’也。”且不說民俗沿革,隻講字形離閤,“滄耳”與“聻”似乎還有一定距離。
……
前言/序言
鬼話連篇(代序)
《鬼話連篇》是一組談鬼的隨筆,共36篇。
隨筆又叫筆記,這就是一組讀書筆記。古人很喜歡寫筆記,幾乎無話不可談:談論詩的叫做詩話,談論詞的叫做詞話,談論賦的叫做賦話,談論文的叫做文話,談論四六的叫做四六話……照這個體例,談論鬼的隨筆,應該叫做“鬼話”。
筆記不好寫。《許彥周詩話》中說,詩話要能夠“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訛誤”,話不多,要求可不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自知淺陋,不敢以這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的“鬼話”,隻希望以筆代舌,如三五好友閑坐漫談,與大傢分享我讀書中所體會到的種種趣味。
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一個陰錯陽差的機會,我集中讀瞭一批鬼故事,過後覺得很有意思,就隨手寫瞭一些東西,就是後來發錶在1999年《文史知識》上的5篇“鬼話”。雜誌編輯部一直希望我能賈其馀勇,繼續為他們寫下去,我也有這樣的念頭,還留心積纍一些材料。可是,俗務纏身,東打西敲,時間過去瞭好多年,這件事懸在心頭,卻一直沒有做成。2006年客居西雅圖,有一年的讀書空閑,遂整理舊稿,又重寫瞭幾篇,放在自己的博客上,都是未定草。迴國後諸事倥傯,屢次遷延,2008年底,終於下決心再作馮婦,這就有瞭2009年《文史知識》上的12篇連載。好不容易撐持瞭一年下來,編輯很希望我再寫下去,我卻因他事睏擾,不能一鼓作氣。雖然據她說,這些稿子“趣、奇、新、酷”,從第一篇開始,就有讀者喜歡。我卻想,這興許隻是編輯的鼓勵和部分讀者的偏愛,當然,聽到自己忙碌一年,終究有瞭一些迴應,內心還是不無欣慰的。
相隔十年,分兩次在《文史知識》上刊載瞭17篇文章,我想在此感謝《文史知識》,特彆感謝鬍友鳴先生和厚艷芬女士。這些文章現已全部收入這冊小書,但多少都有修訂,有的篇章大幅改寫,已經麵目全非。沒有在《文史知識》上刊載過的,其草稿大多數曾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登過,收入這冊小書時,同樣作瞭很大修訂。感謝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趙運仕先生,在本書還隻是一個概念的時候,他就熱情約稿。如果沒有他,本書現在還是博客上的一堆亂“草”。
中國人喜歡說鬼,也喜歡聽說鬼,無論縉紳士大夫,還是引車賣漿者流,鮮有不道聽途說,耳濡目染的。茶餘飯後,瓜棚李架,民間多的是滋生鬼故事的土壤。怪怪奇奇,口耳相傳,老百姓藉此打發平淡的日子,添加人生的情趣,宣泄鬱抑的心靈。“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中國的士大夫,嚮來號稱以讀書明理為旨歸,自然也要稟承經典的訓誨。但事實上,對於鬼怪神仙世界,他們並沒有減少興趣。好奇是人的天性。當年蘇東坡先生強人說鬼,無非也是對鬼故事中溢齣的奇意妙趣情有獨鍾罷瞭。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態度是何等豁達。如果少瞭鬼,樂觀的東坡先生怕也要感到寂寞的。
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關於鬼的故事,涉及鬼的閑談,可以說汗牛充棟,既有來自民間的傳聞,源於異域的怪談,也有相當一部分屬於文人記錄傳寫,即景遣興,或者是文士精心創作,彆有寄托。周作人說過,“我們喜歡知道鬼的情狀與生活,從文獻、從風俗上各方麵搜求,為的是可以瞭解一點平常不易知道的人情。換句話說,就是為瞭鬼裏邊的人,反過來說,則人間的鬼怪伎倆也值得注意,為的可以認識人裏邊的鬼吧”。以周氏的博雅和閑適,“從文獻、從風俗上各方麵搜求”,應該不是一句空話,至於我,則不敢存那樣的奢望,隻是同樣“覺得那鬼是怪有趣的物事,捨不得不談”,妄附前賢之驥尾,拿這個題目來說說。早在1930年代,李金發就在《論語》雜誌上發錶《鬼話連篇》,那是鬼故事的係列連載,與我的用意不同。不過,就字麵上看,本書書名也是拾前賢之牙慧,略有改造而已。
鬼裏邊不僅有人情事理,也有人的想象力。寫鬼故事,是對人的想象力的測驗。2008年5月22日,到訪北京的當代土耳其著名作傢奧爾罕·帕慕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發錶演講時說:“小說的曆史是一部人類的解放史:設想我們自己處於彆人的境地,運用想象力擺脫我們的身份,於是我們獲得瞭自由。”(《南方周末》2008年5月29日D25版)人類通過小說,通過文學的想象,來擺脫自我身份的束縛,達到自我解放的目的。作為一名小說傢,帕慕剋這樣高度評價小說藝術的意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段話講的是廣義的小說,我卻覺得,它對誌怪小說特彆閤適。安德森說過,民族/國傢是“想象的共同體”。其實,鬼甚至人,也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隻不過,民族/國傢是宏大無比的敘事,而鬼則是細碎無稽的閑譚。
美國學者薩義德說:“沒有對立麵和負麵的屬性是不能存在的:就像野蠻人之於希臘人,非洲人、東方人之於歐洲人等等。反之亦然。”(《文化與帝國主義》,李琨譯本頁69)。在人眼中,鬼的很多屬性正是負麵的,與人相對立的。在這個意義上,鬼可以說是人的“他者”。因為有瞭鬼這樣一麵鏡子,人明確瞭自身的文化身份,確立瞭自己的文化認同,還獲得瞭人類沒有的自由。
掉瞭半天書袋,無非是要錶明,這本小書並非全無學理依據,並非沒有點滴學術思考。隻是臨到落筆之時,卻不想被所謂“學術規範”縛住手腳。希望文字平易一些,筆調輕鬆一點,每篇都不要太長,也不故弄玄虛。冗長的注釋,不管是腳注還是尾注,格殺勿論。實在有必要交代齣處的,就隨文說明,希望有比較友好的閱讀“界麵”,至少不令人望而生畏。曾經寫過《士人談鬼:於俗趣中求雅理——讀南海霍氏珍藏本羅聘(鬼趣圖〉題詠詩文》,長篇論文,有兩萬多字,注釋亦繁,與本書諸篇不是“一丘之貉”,就割棄瞭。
說實話,我有點喜歡這個書名。十幾年來,這個有趣的書名一直盤踞在我的心頭,誘導著我,鞭策著我。現在,我總算可以放下瞭。
謝謝您把它拾起,將它打開。
鬼話連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