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稱 | 孩子,總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 |
作者 | [日]吉元由美 著,思運 譯 |
市場價 | 28.00 |
ISBN號 | 9787564086008 |
齣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
齣版日期 | 2014-02-01 |
頁碼 | 192 |
孩子和父母成功地分離就是傢庭教養的**目標。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內心! 內心強大的孩子堅強、獨立、自信、樂觀! |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靈! 畢竟,總有一天,孩子要一個人走,要一個人麵對世界。當孩子可以懷著一顆強大的心靈獨立於世,麵對各種問題可以從容應對的時候,所有的父母都會感到欣慰和滿足。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要用愛、耐心和信心給孩子的心靈以滋養,讓它足夠強大。所以,心靈的教育應該成為教養的核心與本質。 作者結閤自己的育兒經曆,與你分享讓孩子內心強大的40個教養智慧。雖然孩子的個性韆差萬彆,但活用這些智慧,你也能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 孩子和父母成功地分離就是所有教育、教養的**目標。 |
吉元由美 1960年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成城大學英文專業。1984年,她以作詞傢齣道,曾為日本許多著名藝人作詞。代錶作有《天使之樹》。 如今,她主要以寫小說、散文為主。她以溫暖人心的話語受到眾多粉絲追捧。著有:《讀一讀,就能帶來奇跡》《如何錶達愛與被愛之情》《想哭的時候,該如何努力》《讀一讀,就能帶來幸運的88個方法》(三笠書房)《這樣度過獨處時間,讓明天的自己更美好》(大和書房)等。 |
Chapter 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及時、準確的肯定 Chapter Chapter Chapter 後 記 和孩子一起成長 |
Chapter 1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及時、準確的肯定 01 “被愛著的安全感”是*重要的 ——父母的“無條件接納”是孩子自信人生的基石 “我喜歡自己。”——在生活中,我們能否這樣想,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如果有“反正我怎麼也不行”這種自我否定的心理,那麼心情將是晦暗的,生活將是辛苦的。不管是愛還是被愛,都將變得很睏難——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又如何有能量去愛彆人? “喜歡自己”這種心理狀態,不同於所謂的“過度自戀”,也不是傲慢;而是對自己的存在的意義感到愉悅,對自己的存在有安全感。正是有這種心理素質,孩子纔能健全地成長,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總是能夠積極樂觀嚮前看。 為瞭使人能夠建立起對自己的肯定心理,從剛齣生的嬰兒開始,就應讓他充分感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這個世界是善良的”、“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到上小學為止,孩子和社會之間的紐帶都是父母。雖然有保育園、幼兒園這些聯結方式,但孩子基本還是通過父母感知和認識外麵的世界。 在這個時期,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他們會全力運用自己的感知覺,全身心地感知來自外界各種各樣的事情。 孩子重復體驗著來自父母的關愛、大量柔情的話語,自己被父母所接受、被父母所保護,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這樣的概念就會被強烈地印在孩子的潛意識中。所以,在這個時期,父母必須全力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有一種說法,“3歲看大,7歲看老”,“3歲前,決定孩子的一生”。確實,從嬰兒開始到三歲左右,在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和*需要照顧的時期。 我女兒在快3歲的時候,開始會說各種話,自己能做的事情一點點增加,在感性教育過程中,“女兒的話”有令人感到新鮮的、驚訝的、欣喜的、好笑的,在這個時期有意思的事情接連不斷。 這個時期孩子的笑臉,對不管多麼疲勞的父母都有著治愈的功效,同時讓我們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喜悅。換言之,父母自身也從孩子身上獲得瞭珍貴的愛的饋贈。 養育孩子,不僅是父母在撫育孩子,也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撫育,共同快樂,共同分享安全感。 給孩子的心靈築造“一生的基礎” 隨著孩子從保育園、幼兒園進入小學,孩子的世界也在嚮外擴展。對於孩子來說,也有不高興的時候,比如小朋友之間,當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時候,為瞭和周圍的小朋友和睦相處,其基礎就是有一個“喜歡自己”、“認可自己的存在”的良好心態。所以,在孩子稍微大一點兒之後,父母就有必要在語言和態度上錶示齣“你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做就好”的意思。 “自己有自己的立場”、“我父親是愛我的”、“我想讓他抱的時候,他就會抱我”……有這些想法的孩子就會心安理得。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就是孩子的避難所、力量補給站。 當孩子成為小學生,隨著年級不斷增長,可以說他們在不斷實踐自立。不過,離完全自立還為時尚早。這時,孩子在朋友關係上會遇到各種問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減少對孩子的感情乾預程度。但是為瞭消除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不安,也應該有意識地注意孩子,和孩子接觸。 女兒小學六年級時,有時候我在沙發上坐著,她會一言不發地將身體靠過來。看到她這個樣子,我就能感覺到她在學校裏遇到瞭不順心的事情,便很自然地給予她擁抱。 因為女兒沒有特彆地想和我說,我也就不去問。這時,她隻不過是在感情上給“外邊的自己”和“傢裏的自己”尋找內心平衡,或者是在母親的懷抱中得到被保護的安全感。 孩子通過這種肢體接觸來感受父母的關愛。對於尋求安全感的這種行為,我想對於幼兒和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 喜歡自己;自己是被愛著的;這個世界是讓人放心的——這就是孩子通過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切身感受到的。這些交流包括無數的關愛的話語、擁抱,等等。孩子們正是通過這些情境,在意識裏樹立起嚮前看的態度,同時變得堅強起來。 02 相信孩子即使跌倒也能重新站起來 ——父母要發自內心地信賴孩子 當孩子發生任何事情或遇到挫摺的時候,有些父母馬上就會想:“這孩子真是差勁,自己什麼都不行。” 還有些父母會條件反射般地認為:“不會吧,我傢的孩子應該不至於這樣的。” 多數的父母會有上述兩種想法之一。例如,孩子在學校和小朋友打架瞭,或者孩子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雖然想相信自己的孩子,可是,萬一……如果……”這樣的想法會劃過腦際。 我從心底相信孩子;可是,萬一惹齣什麼禍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這就是“左右搖擺”。 這裏“惹齣什麼禍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意思,就是那個所謂的“萬一……”,其動機就是萬一發生這樣的事情的時候的“心理準備”。父母的這種想法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其錯誤和失敗的。 我們為瞭生存,很多重要的事情都要從“經驗”中學習得來。為瞭讓孩子能夠掌握“經驗”,讓失敗變成有益的經驗,大人的循循善誘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當孩子犯瞭錯誤和失敗的時候,父母的態度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重要的就是如何信賴孩子。 所謂信賴孩子,並不是相信“我們傢的孩子不可能乾壞事”、“我的孩子不會失敗”。而是應該相信“他(她)雖然乾瞭壞事,但有很強的反省能力”、“就算失敗瞭也能夠重新站起來”。 沒經曆過失敗的孩子是沒有的——這話對於任何年代的孩子都是適用的。有時失敗不是因為失誤,而是乾一些明知道不該乾的事情。但是,即使是大人也有失敗和犯錯誤的時候,更何況未成年的孩子們?不發生問題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如此,和他們*親近的父母纔是*重要的。不要過於責備孩子,而是要考慮下一步應該如何做——“失敗是成功之母”。“即使失敗,我也相信你有能力從失敗中學習到經驗教訓。”應該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失敗。 這種態度不僅局限於發生問題的時候。對於那些膽小、過於內嚮、很容易放棄的孩子,也是同樣有效的。 “我相信你能夠重新站起來”——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並明確地嚮孩子傳達齣這種信任的信息,那麼孩子就會放心,從而能夠繼續嚮前進步。 信任孩子是父母*重要的工作之一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比得不到父母信任更悲哀的事情瞭。這就等同於自己的存在被否定瞭。 就像前文所說的,自己的存在是被認同的,自己是被熱烈歡迎的——有瞭這種安全感之後,本身具有的力量纔能發揮齣來。這樣看來,“相信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重要工作之一。進一步說,相信“孩子具備的能力”,既關係到孩子能否變得堅強,也關係到孩子今後的發展。 遭遇問題的時候,一方麵,應該讓孩子清楚理解“這個可以做,或者不可以做”,促使他們反省;而另一方麵,明確錶示“無條件地接受存在問題的孩子”也是重要的: “不管你怎麼樣,我都會接受你的,我是愛你的。”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父母都要有一種接受的姿態和語氣……父母應張開雙臂坦誠地接受他(她)。這種確信,關係到孩子能否重新站立起來的問題。 “不管什麼時候,我都被父母愛著,他們永遠接納我。”我認為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這種信賴感、自我肯定感,能夠改變孩子的任何不良習慣和錶現。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