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莹 著
图书标签:
  • 宋代史
  • 东莱吕氏
  • 家族史
  • 地方史
  • 宋代社会
  • 谱系研究
  • 历史人物
  • 社会生活
  • 文化史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5752
版次:1
商品编码:1053960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家族研究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近年古代文化研究的热点,无论在史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社会地位、影响深远的门阀士族、世家大族的研究,更是我们了解家族文化的一把钥匙。

内容简介

   东莱吕氏家族在宋代的文化中极具代表性,他们以吕蒙正科举起家,三代四人出任宰执,在北宋政坛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且从第五代吕公著开始与北宋兴起的新儒学——理学息息相关,吕氏一门荣登《宋元学案》者达七代二十二人之多。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第八代的吕本中足“江西诗派”的提出者,也是江西诗派在南宋的转折人物,对宋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十代的吕祖谦集文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理学家、教育家于一身,仿佛是整个家族开出的绚烂的花朵。整个家族绵延十余代二百五十多年,几乎与整个宋代相始终,是我们研究宋代文化家族与泰代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好典型。《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试图通过对东莱吕氏家族的研究,以微见著,揭示宋代文化家族的某些特质,进而彰显宋代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

罗莹:辽宁海城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近年在《船山学刊》、《社会科学辑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社科基金等项目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宋代家族的特点
第二节 宋代文化家族及其特点
第三节 宋代文化家族及吕氏家族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东莱吕氏家族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吕氏家族的世系与成员
第二节 吕氏家族婚姻考
第三节 吕氏家族著述考
第二章 东莱吕氏家族交游考
第一节 吕夷简的交游与仁宗前期的政坛
一、吕夷简与王曾
二、吕夷简与范仲淹
三、吕夷简与富弼
四、吕夷简的同道
第二节 吕公著的交游与北宋中期的政治学术
一、吕公著与欧阳修
二、吕公著与王安石
三、吕公著与司马光
四、吕公著与理学先驱诸子
第三节 吕希哲的交游与吕氏家族学术地位的奠定
第四节 吕祖谦的交游与南宋学术
一、吕祖谦与他的老师
二、吕祖谦与朱熹
三、吕祖谦与张杭
四、吕祖谦与陆九渊
五、吕祖谦与陈亮
第三章 东莱吕氏家族的特征
第一节 吕氏家族的家教与家风
一、注重孝义与礼法修养的世家传统
二、直言敢谏与清廉自守的人格操守
三、善于识才与知人善任的宰相风范
四、清静保守与谨慎小心的处事风格
第二节 “中原文献之传”的内涵
第四章 东莱吕氏家族的家学
第一节 正心诚意——理学传家
第二节 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史学传家
第三节 佛之道与吾圣人合——佛学传家
第五章 东莱吕氏家族文学研究之一吕本中
第一节 吕氏家族的文学传统及其文学创作
第二节 吕本中的交游与江西诗派的提出
第三节 吕本中的文学创作
一、吕本中诗歌的分期及主题
二、吕本中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吕本中词的创作
第四节 吕本中的诗论及其影响
一、“活法”说的内涵
二、实现“活法”的途径
三、“活法”诗论的影响
第六章 东莱吕氏家族文学研究之二吕祖谦
第一节 吕祖谦的文学创作
一、诗歌创作
二、散文创作
第二节 《皇朝文鉴》的成书及其意义
一、《皇朝文鉴》的成书与《圣宋文海》的关系
二、《皇朝文鉴》的编选目的
三、《皇朝文鉴》的编选体例
四、《皇朝文鉴》的意义
第三节 《东莱左氏博议》的文学示范意义
一、《东莱博议》的成书及其目的
二、《东莱博议》的文学示范意义
第四节 《古文关键》古文经典的确立及文章学意义
一、《古文关键》的版本及其编选
二、《古文关键》的评点内容以及评点体例
三、《古文关键》中的散文理论
四、《古文关键》的影响
第五节 吕祖谦的文论思想
一、文理兼融的文道观
二、讲求实用的文学观
三、雅正平和的诗学追求
结语
附录 东莱吕氏家族事迹编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不涉及《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的内容: --- 《金石拓本的流传与演变:宋代以来的碑刻文献研究》 一、引言:文脉的重塑与拓片的意义 本书深入探讨了自宋代迄今,中国金石拓本这一特殊文献载体的生成、流传、利用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学术思潮和社会变迁。拓本,作为对古代碑刻、墓志等实物资料的复制品,不仅是珍贵的史料载体,更是见证历史记忆重塑和学术范式转换的关键物证。本书旨在超越单纯的文献罗列,尝试构建一个以“拓片”为核心的时间轴,考察其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播与解读过程中。 二、宋代的“出土”与“收藏”:拓本的初兴 宋代是中国金石学勃兴的时代,以欧阳修、赵明诚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开始系统性地搜集、考订、著录碑刻。本书将重点分析宋人对拓本的认知与实践。首先,探讨拓本制作工艺的成熟,如“蝉翼本”、“薄纸本”的出现如何提高了文献的便携性和信息密度。其次,深入剖析拓片在宋代士大夫群体中的“雅玩”与“考据”双重属性。不同于后世偏重史料价值,宋人对拓本的审美取向和家族性收藏模式(如“绛帖”、“弇州石刻拓本”)是考察的重点。书中收录了大量宋人笔记中关于拓片流失、交换、甚至仿制的记录,以揭示早期拓片档案的脆弱性与私密性。 三、元明易代之际的“散佚”与“重估” 元代对宋代文脉的继承与颠覆,在金石学领域表现得尤为复杂。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元代拓本的地域性转移与用途变化。在新的统治格局下,部分原属南宋官府或士族的拓片开始分散,部分流入民间或被边疆地区所得。我们考察了元代官方修史过程中对碑刻资料的征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了元代文人对前朝拓本的态度——是从单纯的继承,到带有批判性选择的吸收。明代中后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江南藏书风气的鼎盛,拓片作为一种可交易的文化商品进入市场,其流传路径开始变得更加商业化和复杂化。 四、清代“乾嘉考据”与拓本的“定型化” 清代是金石学体系最为完备的时期,也是拓本研究达到高峰的阶段。本书详尽梳理了乾嘉学派如何将拓片从“古董”提升为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实证材料”。重点在于: 1. 地方志与拓片整理的结合: 分析地方精英如何利用拓片来编纂地方史志,从而确立地域文化身份。 2. 拓片品种的细化与分类: 探讨如“精拓”、“毛边本”、“全拓”等不同版本之间的学术价值差异,以及藏家如何据此进行价值判断。 3. 学术交流与拓片交换网络: 通过大量信札和目录的分析,重构清代学者间的“拓片圈子”,揭示信息和实物交换的地理网络。例如,扬州、徽州、北京三地在拓片搜集与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五、近现代的“现代化转型”与“文献化转向” 进入晚清和民国,随着西方文献学方法论的引入,拓片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转变。本书的后半部分关注这一转型期: 1. 照相技术的冲击: 探讨摄影术的出现如何挑战了拓片的中心地位,以及拓片在哪些领域(如细节刻画、纸张历史研究)仍保持了不可替代性。 2. 学术机构的介入: 考察中央研究院、各大图书馆等机构如何系统性地整理和收藏海量拓片,将其从私人收藏纳入国家文化资产范畴。 3. 古籍保护与修复的挑战: 阐述了在动荡年代,拓片在抢救、运输和修复过程中所面临的物质性威胁,以及由此导致的文献信息的断裂与重构。 六、结论:拓片背后的“无形之碑” 本书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拓片作为一种“活的文献”的特性。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的文字信息,更记录了历代士人对这些文字信息的关注点、辨伪手段以及审美偏好。通过对拓本流传史的考察,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学术精神的流变——从宋代的兴起,经由明清的繁荣,最终在近现代的学术规范中定型,其间充满了人为的介入、偶然的散佚与智慧的坚守。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光听书名就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尤其对“东莱吕氏家族”这个称谓感到好奇。宋代是个文化昌盛的时代,涌现了无数的家族名士,而“东莱”这个地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古朴而有底蕴的感觉。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老学究,慢悠悠地向我讲述这个家族的起源,从他们何时何地发迹,又如何一步步在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留下印记。书中会不会详细描绘他们家族的先祖事迹,是如何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又如何在太平盛世中发展壮大?我期待看到他们家族中涌现出的那些杰出人物,他们是如何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科举制度下脱颖而出,又如何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负。我还会关注他们家族内部的传承,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们是如何教育子孙后代,又是如何维系家族的荣耀和地位。或许书中还会涉及他们家族的宅邸、祖坟、宗祠等物质载体,这些都能反映出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习俗。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宋代家族画卷,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感,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评分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于宋代的研究一直情有独钟,而“东莱吕氏家族研究”这个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求知欲。我猜测,这本书绝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一个特定家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如何生存、发展并发挥影响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抽丝剥茧,从浩瀚的史料中挖掘出关于这个家族的珍贵信息。书中会不会深入剖析吕氏家族的政治生涯,他们是如何在宋朝复杂的官僚体系中游走,又如何在权力斗争中保持自己的位置?对于他们的经济活动,我也充满了兴趣,他们是否有经商的传统,或是拥有土地产业?又或是通过其他的途径积累财富,从而支持其家族成员的仕途和文化发展?更令我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呈现吕氏家族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他们是否有诗文造诣,或是热衷于书画收藏?是否对当时的学术思想有过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不仅仅在于对一个家族的个案研究,更在于通过这个家族的缩影,折射出整个宋代社会的风貌,其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等,都可能在其中得到生动的展现,这对我理解那个时代具有极大的意义。

评分

读到“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严谨而细致的学术研究的画面。这本书似乎是一位深耕历史多年的学者,历经数载寒窗,用大量的文献考证和史实分析,为我们呈现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吕氏家族图景。我设想,书中会从宏观角度出发,将东莱吕氏家族置于整个宋代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其家族兴衰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或许会详细梳理家族的谱系,探究其世代传承的轨迹,以及不同时期家族成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家族内部凝聚力的探讨,是什么样的家族文化和传统,使得这个家族能够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时代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它是否有着独特的家规家训,或是对子孙后代有着严格的培养体系?书中会不会引用大量的原始史料,比如墓誌铭、族谱、个人奏疏、文学作品等,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勾勒出家族成员的形象,还原他们的人生经历?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展现,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的分析,定能让读者获得深刻的知识和启迪,对宋代历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评分

“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味。我脑海中立即构想出一个画面:一位探寻者,带着好奇与敬畏,翻开泛黄的古籍,试图揭开一个曾经显赫却又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家族的尘封往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东莱吕氏家族的独特魅力。我想知道,这个家族是如何在宋代那个讲究门阀和士族的时代,通过何种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和声望。书中会不会详细描绘他们家族在某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的作为,比如参与了哪场重要的战役,或是对哪项重大的改革提出了关键性的建议?我对他们家族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起居也充满好奇,他们是否过着与普通百姓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他们的社交圈子又有多大?这本书的吸引力,在我看来,在于它能将历史人物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体,让我们看到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奋斗与荣耀。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那些冰冷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般去体会这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感受历史的温度。

评分

当我看到“宋代东莱吕氏家族研究”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家族故事,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信息和文化传承。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大刀阔斧地描绘时代巨变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家族,通过对其细致入微的考察,来折射出整个宋代社会的某些侧面。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界定“东莱吕氏家族”的范围?是仅限于某个时期,还是追溯其全部历史?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个家族在地方层面上的影响力,比如他们对于东莱地区的经济、文化、甚至政治格局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通过梳理家族成员的个人经历,来展现宋代社会的流动性,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或许还会涉及到家族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他们是如何塑造自己的后代,又如何在社会变迁中调整自己的定位。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份学术成果,更是一份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挖掘,它能够让读者以一种更微观、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宋代社会,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1 六角泰纲 ともいわれる 1213-1276 1242-? 佐佐木信纲 北条义时之女 左卫门尉、壹岐守,近江守护

评分

6 六角氏赖 ろっかく うじより 1326-1370 1354-1370 六角时信 长井时千之女 左卫门尉、检非违使、从五位下大夫判官近江守,禅律方、引付头人、近江守护

评分

11 六角久赖 ろっかく ひさより ?-1456 1445-1456 六角满纲 从五位下近江守,近江守护

评分

12 六角高赖 ろっかく たかより 1456-1520 1456-1506 六角久赖 大膳大夫,近江守护

评分

评分

3 六角时信 ろっかく ときのぶ 1306-1346 1314-1335 六角赖纲 左卫门尉,近江守护

评分

很喜欢质量不错很喜欢质量不错

评分

很喜欢质量不错很喜欢质量不错

评分

10 六角持纲 ろっかく もちつな ?-1445 1441-1445 六角满纲 兵部大辅,近江守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