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9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6-2025)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首本从中长期视角分析和预测中国经济的专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强力打造;
全面了解中国未来10年经济走势的读本;
甫一出版就被选为中央党校官员培训教材。
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增速回落后,中国经济何时、以何种方式“触底”,“触底”后是何种走势,“十三五”时期将经历怎样的转型?本书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系列研究的第四辑,力图对这些问题给出回答。
课题组提出“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概念。质量追赶大体上处在“后历史需求峰值”与“成熟增长”之间,其特征是通过提升增长质量实现中速增长,进一步缩短与先行者的距离。与质量追赶相适应的发展条件、体制和政策环境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为供给侧改革提出了直接而明确的要求。在供给侧改革受到重视且有所泛化的情况下,突出重点和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6-2025)》各章在分析具有中长期意义的新趋势、新特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未来十年增长前景预测,并对2016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同时探讨了各相关领域实现质量追赶的途径和方法。
刘世锦,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
前言 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
综合
第1章 十年展望: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经济
需求
第2章 城镇住宅:峰值过后的分化和重塑
第3章 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结构,拓展建设空间
第4章 汽车:供给侧影响逐步显现
第5章 出口:坚持结构升级的既定方向
供给
第6章 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就业再配置
第7章 创新驱动:从数量扩张到质效并重
第8章 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城市结构体系,提升城市生产率
第9章 汇率:迈向浮动新阶段
产业
第10章 农业: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第11章 制造业:砥砺前行,在分化中重塑优势
第12章 服务业:制度改革扩大有效供给
第13章 金融:重构监管框架,护航金融稳定发展
区域和城市
第14章 区域发展: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缩小区域差距
第15章 城镇化:城镇融资年龄人口比重变化下的去库存与去杠杆
资源环境
第16章 能源:需求增长逐步恢复,结构优化加快
第17章 水资源:落实制度与补齐短板
第18章 土地资源:严格保护与科学开发
第19章 碳排放:降低减排的社会成本
二、质量追赶:追赶的新阶段
由高速增长转到中速增长,这个中速增长期如何定位,在长期增长分析框架内,它处在什么位置,起到什么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来说,以往重点放在解释后发经济体的“起飞”问题上,对起飞后的持续增长和到达一定水平后的“降落”问题缺少关注,虽然国际上也有一些文献(Eichengreen,2012; Pritchett&Summers;,2014)关注到了“降落”的问题,但尚未形成一个有较强解释力、影响力的分析框架。对中速增长期的研究,不论对理解这个特定时期,还是构造一个长期分析框架,都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分布来说,中速增长期大体上处在高速增长期结束后与成熟增长期到来之前的区间。这里所说的成熟增长期,是指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已经达到的增长阶段,已实现需求的更新支出,如住房、汽车的置换或维修等支出,构成需求的主要部分。这种更新需求在中国逐步增多,但中国远未达到成熟增长阶段。与成熟增长期相比,中国至少还多出了两方面的需求,一是工业化阶段尚未实现的需求,或者说中高收入阶层已经实现但中低收入阶段尚未实现的需求,如农民工进城后的住房需求、低收入者的首次购车需求等;二是消费结构升级,重点是服务性需求比重上升,中产阶级推动此类需求增长是主力军。这两种需求加上更新需求,构成了中速增长期的主导性需求。
从供给侧看,在2015年的本项课题研究中(刘世锦,2015),我们区分了初次扩张型增长(P型增长)、追赶标杆型增长(A型增长)和前沿拓展型增长(F型增长),中速增长期将以A型增长为主,加上逐步减少的P型增长和逐步增多的F型增长。A型增长的特征是大多数企业与标杆企业的差距相对缩小,行业增长的质量平均值提升。
因此,中速增长期依然是追赶期。这个判断相当重要。中国目前人均GDP约8000美元,美国人均GDP超过50000美元。从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也只约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如果要接近或赶上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从数量上说,大部分追赶还是完成于中速增长期。但由于基数已经很大,即便增速放缓,仍可保持人均收入水平不低于以往的数量增长。难度主要表现在质量提升上。这里要谨慎地将质量提升与创新驱动区分开来。质量提升大部分仍然是“追赶型”的,也就是说,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吸收甚至模仿上,只是“标的物”由过去的“铺摊子”转到“上台阶”。质量追赶过程中当然会有创新,但大多是适应性、扩展性的创新,那些根本性、具有颠覆意义的创新也可能出现,能够形成直接增长推力的比重应该不大。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应过于强调创新而忽略追赶,事实上,追赶的空间远大于创新。这不仅涉及到对创新驱动的如实评估,也涉及到具体的战略和政策选择。比如,如果把重点放在追赶上,就应当采取更为开放且选择性更强的政策,鼓励支持那些有助于质量提升的“引进来”、“走出去”活动。实现某个质量追赶目标,能拿过来还是要先拿过来,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质量追赶与数量追赶相比,对发展条件、体制和政策环境的要求将有很大不同。在现有的情况下,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纠正资源错配。目前在行业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生产率差异,表明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欠佳,根源在于行政性垄断,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和定价受阻。通过深化改革纠正资源错配,仍会在“老经济”中释放出规模可观的需求,特别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投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生产率,增加收益,化解潜在风险。这也是当前供给侧改革中“降成本”潜力zui大的领域。
二是激励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包括发展新兴产业,如与制造业升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在已有产业中采用新装备、新技术,如用机器替代人工;更多地则是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提升,如由低端制造转到高端制造,加大设计、研发、品牌等元素的比重。产业升级将带来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产业集中度的适当提高;将更多地开发和利用中高级生产要素,全面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水准;将从行业标准到工匠精神,全面推动精致生产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三是营造创新环境。创新与产业升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在于,产业升级中的大多数内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我们也要跟着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追赶的含义;而创新则是从无到有,我们与发达国家大体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创新必须经历一个试错过程,因而不确定性显著加大。之所以强调市场在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让更多地人参与创新,提高创新试错过程中的成功概率。创新要素是流动的,那些能够吸引到更多创新要素的地方,才会拥有更多的创新成功的机会。所以,大量的创新出现在创新型城市或区域创新中心。所谓营造创新环境,就是要形成有利于市场发挥作用、能够吸引到更多创新要素的体制和政策条件。创新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创新型城市或区域创新中心并非人为指定的,而是在竞争中形成的。
……
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
刘世锦
本书是“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系列研究的第四辑。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而“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期,从长期经济发展阶段看,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转型的关键期。转型进程如何,关系2020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重大。
本书研究内容聚焦于“十三五”时期。依照惯例,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和各重要领域今后十年的增长前景做出展望,重点分析“十三五”时期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经历了长达6年的增速回落后,中国经济何时、以何种方式“触底”,“触底”后是何种走势,是“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议题。在长期增长框架中,这一阶段如何定位,应该起到什么样的历史作用,也是理论上面临的挑战。我们提出“由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概念,就是一个有关的理论描述。质量追赶大体上处在“后历史需求峰值”与“成熟增长”之间,其特征是通过提升增长质量实现中速增长,进一步缩短与先行者的距离。与质量追赶相适应的发展条件、体制和政策环境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为供给侧改革提出了直接而明确的要求。在供给侧改革受到重视且有所泛化的情况下,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至关重要。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依次展开讨论。
一、转型再平衡的条件与进程
当前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大的下行压力,“底”在何处,从高速增长“降落”后前景如何,是“十三五”直接面对的关键问题。
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到中速增长,背后则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体系的系统转换,从大的增长过程看是增长阶段的转换,可称之为“转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长时的平衡转向中速增长的平衡。这一平衡的实现,将取决于三个条件。
第yi,高投资触底。从需求角度看,以往的高增长主要依托于高投资,消费总体上是稳定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则是一个较小且不稳定的量。在过去较长一个时期,高投资主要由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构成,这三项可以解释投资的85%左右。而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这正是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来源。高投资触底,有一个通俗说法,即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出口三只“靴子”落地。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作为政府稳增长的主要抓手,这一指标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处在回落状态。出口已由以往20%以上的高增长转为2015年的负增长,可以认为大体触底。房地产投资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2014年触到历史需求峰值后开始快速回落,2015年下半年出现月度同比负增长,当回落趋稳时,很可能成为房地产投资增速触底的信号。房地产投资增长触底,也意味着全部投资乃至从需求侧看的整个经济增速探明底部。
第二,去产能到位。随着需求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6-2025) 中信出版社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6-2025)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