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为了全方位描绘中国革命战争史,从1995年开始,人民出版社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始策划并着手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历时寒暑12载,终于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最好纪念。《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套丛书,共包括14卷15本,分为土地革命战争纪实(4卷5本)、抗日战争纪实(4卷)、解放战争纪实(6卷)。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专业功底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理论科研与教学人员。他们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把当年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丛书,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天、面向未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目录
总序/张震
第1章 处心积虑,日本凯见觎东北
第2章 月黑风高,“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
第3章 奋起抵抗,辽宁义勇军首燃抗日烽火
第4章 拒绝劝降,吉林抗日义勇军松江浴血
第5章 违蒋命令,黑龙江东北军誓死御士
第6章 风起磐石,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稳坐南满
第7章 屡历“讨伐”,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东满转战
第8章 擅打恶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雄飞哈东
第9章 屡毙日酋,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吉东巧打妙战
第10章 恶战连绵,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铸劲旅
第11章 燎原之势,东北人民革命军再添新军
第12章 步入鼎盛,东北抗日联军十大联军成军
第13章 西征先锋,抗联第一路军存亡之际
第14章 南进西出,抗联第二路军的西征苦斗
第15章 冲破“讨伐”,北满抗联主力部队的西征胜利
第16章 分区作战,抗联第一路军的最后光荣
第17章 冲破重围,抗联第二路军踏雪入苏
第18章 连战连捷,第三路军黑嫩平原掀起“红色风暴”
第19章 移师苏联,东北抗联密林中厉兵秣马
第20章 重返战场,大反攻中的东北抗联
参考书目
后记
东北抗日联军组织序列表
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序列表
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兵力
日本关东军战斗序列表
伪满洲国军战斗序列表
中共满洲省委所属党组织分布情况、反日游击队创建地示意图
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游击活动区域示意图
东北抗日联军各路军游击活动区域示意图
伪满洲国行政区划图
精彩书摘
第3章 奋起抵抗,辽宁义勇军首燃抗日烽火
军、政两署锦州成立,黄显声奉命整编公安骑兵总队,处决凌印青,击毙张学成——锦州阻击战,辽西义勇军首燃东北抗日烽火,关东军含惧而退——锦州保卫战,东北军再撤关内,锦州失守——辽西东北抗日救国军与敌激战:耿继周部两攻新民、两战彰武,郑桂林部打绥中,锦西民团全歼古贺联队——辽南三角地带,东北民众自卫军杀敌不止:邓铁梅夜袭凤凰城,攻战龙王庙,四次反“讨伐”中壮烈殉国;苗可秀前仆后继,宁死不屈,少年铁血军坚持作战——辽南第2军区誓灭敌寇:“老北风”、项青山揭竿抗日,李纯华率部两攻海城,刘景文大战关门山,赵亚洲、“金山好”乔装攻沈阳,赵殿良二打沈阳城——辽东辽宁民众自卫军坚持斗争:唐聚五桓仁誓师抗日,通化保卫战初战告捷,李春润血战新宾——辽东反“讨伐”,自卫军作战失利
辽西地区,东起辽河,西迄榆关,西北与热河毗邻,西南面临渤海。其间铁路纵横,北宁铁路(北平至沈阳)横贯东西,是沟通关内外的主要通道。以大虎山为起点的大通线直通辽北,是吉林、黑龙江两省南向入关的又一重要干线;以沟帮子为起点的营沟线向南与长大线相接,成为关内与辽南及大连港相联结的一条捷径。
辽西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冲,也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地内多山,除东部及沿渤海湾狭长的辽西走廊为平原外,其余则多为丘陵、山地。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降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大有回旋的余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首先占据辽西地区,以达到既可以控制东北,又可以打开入关的道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之目的。另一方面,日本进兵辽西走廊控制交通要道,企图切断东北与关内的联系,阻止关内抗日武装出关支援,使其可以集中兵力镇压东北各地蓬勃兴起的抗日武装,从而可以迅速地占领东北全境,以实现其把东北变成殖民地、奴役东北人民的罪恶目的。同样,抗日军民控制辽西,不仅能够洞悉沈阳等地日军的侵略动向,而且能够及时地得知平、津等地的消息,便于与关内爱国者的联系,取得关内的援助。
“九一八”事变以后,正是辽西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辽西军民誓死保卫国土,与进犯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奋战,从而使辽西地区成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起最早、最活跃的地区。
“九一八”沈阳沦陷后,9月23日,张学良通电将东北的军、政指挥中心西迁,在锦州设立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行署和辽宁省政府行署,以张作相代理边防军司令长官,米春霖代理辽宁省政府主席。25日,已经撤到北平的原省政府部分人员二十多人在警务处处长黄显声的带领下返回锦州。9月末,米春霖等相继到达。10月初,荣臻参谋长也率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在平人员到锦办公。
锦州不仅为辽西重镇,而且是天津与沈阳之间的交通枢纽和入关的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锦州的存亡,不仅意味着辽宁全境的得失,而且直接关系到热河和平、津的安危。因而,锦州军、政两署的及时建立,对辽宁以至整个东北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也为全国人民所瞩目。
“九一八”事变时,在锦州城外驻有东北军步兵第12旅张廷植部,约九千七百人;两署成立后又将驻洮南的步兵第20旅常经武部调来辽西,以加强大辽河一线的防务,该部约一万一千人。此外,在辽宁还有张树森的骑兵第3旅驻通辽,孙德荃的步兵第19旅驻兴城,约九千五百人;刘翰东的炮兵第8旅驻彰武、阜新一带,约二千四百人;王和华的炮兵第6旅一个团驻锦州、北镇一带。这样,辽西地区东北军总兵力约三万三千人。原驻沈阳的步兵第7旅王以哲部溃散后,余部已奉命撤入关内,洮南镇守使张海鹏部5个骑兵团已公开投敌,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也已暗中与日军相勾结,已非锦州军署所能调遣。虽然辽宁全境东北军尚有差不多六个旅的兵力,但因装备较差,有的部队不满额,加上旧军队一些固有的弱点(如官兵对立,群众关系不好,各保实力,互不应援等),一旦日伪军全力西犯,现有正规军的兵力必然有势单力孤之感。因此,民众武装状况如何,对于辽西的得失,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了。
此时,在国难当头的情形下,原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便挑起了在辽西地区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进行抗日的重担。辽西地区成为东北义勇军兴起最早、声名极高、活动最活跃、打击日军最有力的地区之一,黄显声功不可没。
黄显声,字警钟,辽宁凤城县人,1896年出生,1922年结业于东北讲武堂第3期炮兵科,毕业后,一直服务于东北军。1930年春,张学良委任其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公安局局长。“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黄显声在锦州先后组建了辽宁省公安总队和东北抗日义勇军,在辽宁和热河广大地区到处打击日本侵略军及伪军,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1937年2月2日,他在汉口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1949年11月27日,蒋介石下令将其秘密杀害于重庆白公馆。
早在“九一八”事变前,因沈阳等地形势日趋紧张,黄显声曾将从各方面汇集的情报向在北平的张学良作了详细报告,并提出了应变的建议。张学良当时答称:已派王树翰赴南京请示过蒋介石,蒋说有九国公约及国联,日本不能强占我领土,因此不必惊慌。万一日本进攻也不可抵抗,以免扩大事态,处理困难。但张学良同时指示黄:“你们地方武装可以加紧训练,严加戒备。”因此黄显声返沈后,曾扩充各县公安队编制,同时又建立了地区公安联防区。他还果断地将辽宁所属的公安部队和各地警察编为12个总队(每三县至五县为一个总队),以利调动。
1931年9月初,经张学良同意,黄显声又以警务处的名义紧急通知全省58县公安队到沈阳领枪,将沈阳库存原东北军历次入关作战所获旧枪支约二十万支(每支枪配给50发子弹)尽数发到各县,领枪者尤以辽西、辽南等地最为踊跃,这些枪支为这些地区后来迅速组织的民众抗日武装提供了有利条件。
军、政两署成立以后,黄显声又以警务处处长的名义不断扩充公安武装和民众武装力量。当时,张学良碍于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对军、政两署有一条原则指示,即:要求东北军的正规部队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一切问题由地方政府出面去解决。
因这时省政府主席米春霖常住天津,很少到锦州来,边防军参谋长荣臻也经常往返于平、锦之间,很少在锦理事,所以锦州的军政大计实际上是由代理参谋长黄显声来主持。黄在得到张学良的默许和暗中支持的情况下,可以放手行事。由于“九一八”事变时由沈阳等地撤出的警察及公安总队已按黄显声的命令,由原沈阳市公安局督察长兼公安总队长熊飞(熊正平)带到锦州集中,这一部分队伍已基本上被保存下来。9月末,黄显声又亲自主持召开锦西、义县、兴城、绥中、北镇、黑山、盘山、台安等八县公安局局长会议,决定抽调各县公安干警补充辽宁省公安总队,并重新改编为3个骑兵总队,令其在锦州北三屯一带驻扎整训,准备打击来犯之敌。八县会议之后,黄显声又通令全省其他各县,也要迅速与驻锦州的省政府警务处联系。于是,各县公安局局长纷纷赶往锦州听候指示。他们回去后,普遍组织民团,这样又为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
……
前言/序言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80周年的纪念日。从诞生之日起,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与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经过长达22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谱写了一曲天翻地覆、乾坤更替的壮丽史诗。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和军队专家学者共同策划、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问世了。当看到这部14卷15本的恢弘巨著时,作为亲身经历这支革命军队艰难历程的一名老战士,我仿佛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波澜起伏、辉煌绚烂的壮丽画卷。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伟大开端。这一时期,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以游击战、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先后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和“围剿”。在反“围剿”斗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主力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转危为安,并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则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进行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总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敌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9月至1950年6月进行的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随后适时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果断发起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随后向全国进军,展开战略追击,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中国革命战争长达22年,历时之久、规模之大、条件之艰苦、历程之复杂、胜利之辉煌,为中外战争史所罕见。在指导这场战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但指引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而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军事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亿万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斗争经验与创造精神。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有过重要的理论贡献。但这一思想体系之所以用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来命名,是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特贡献分不开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率先在井冈山斗争中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9年,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建立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纲领性文件。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奠定了我军战略战术的基石;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战略退却、战略反攻理论以及慎重初战,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作战原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名著,阐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但坚持了8年之久的敌后抗战,消灭了大量日伪武装,而且自身力量得到了空前发展。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朱德同志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以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基本内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大量军事著作和文电,进一步丰富了积极防御和运动战思想,而且创立了转入战略进攻、进行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系统理论,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历程,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与伟大。其中所蕴涵的战争指导真谛,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思想源泉。
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伟大军队。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朱德同志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同志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5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800名。这一千多名将帅,无不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不仅在战略战术上高敌一筹,而且能以高昂的士气压倒一切敌人,从而创造出无数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战争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广大官兵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人民军队这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是激励新一代军人建功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每当回想起当年这段血与火的斗争历史,我便常常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和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无数先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既包括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者,如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杨靖宇等同志,也包括千百万的史书上不见姓名的烈士。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次战役、战斗中,先后有一百多万指战员牺牲于战场,仅师以上干部就有两千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牺牲时都很年轻,风华正茂,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那一代中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以身许国的真实写照。没有这些先烈血染疆场,就不会有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为了全方位描绘中国革命战争史,从1995年开始,人民出版社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始策划并着手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历时寒暑12载,终于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最好纪念。《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套丛书,共包括14卷15本,分为土地革命战争纪实(4卷5本)、抗日战争纪实(4卷)、解放战争纪实(6卷)。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专业功底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理论科研与教学人员。他们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把当年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丛书,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天、面向未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张震
二○○七年四月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东北抗日联军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