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診斷學是研究、認識疾病和健康,論述診斷疾病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檢查方法的一門科學。其基本理論則是研究疾病的癥狀、體徵發生發展的規律和機製,以及建立診斷的思維程序,從而識彆疾病的各種情況。基本方法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心電嚮量圖、心功能、心電信息、肺功能、x綫、超聲、腦電圖、腦磁圖、腦電阻圖、肌電圖、同位素、內鏡、C T、磁共振等特殊檢查。
診斷(diagnosis)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有“判斷”、“鑒定”、“識彆”的意思。疾病診斷學(diagnostics of dis-ease)在17和18世紀英語的應用上,含義是依據疾病的特徵認識疾病,亦是通過辨認去判斷的意思。醫學術語中藉用瞭這個詞來錶示通過病情學(nosography)、體徵學及其他醫學檢查手段來判斷疾病的本質和確定病變的名稱。即錶示通過疾病的錶現來認識疾病內在屬性的一道程序。要真正實現這一程序,臨床醫生必須具有係統的醫學知識、技術和一定的臨床經驗纔能完成。
體格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醫生運用自己的感官或藉助於簡單的診斷工具(如聽診器、叩診錘、血壓計、體溫計等)對就診者或健康體檢者進行細緻的觀察與係統檢查,以確定機體的正常或異常徵象的臨床檢查方法。體格檢查的方法具有很強的技藝性。一個訓練有素的醫生,在進行體格檢查時,動作要協調、輕柔、規範,既不讓被檢者感到不適,又能迅速捕捉到病人身上存在的一些陽性體徵;相反,往往幾經反復還是病健難辨,甚至使被檢者感到不適和疑惑,影響檢查結果和醫患關係。檢查結果的正確與否是建立診斷的關鍵。如何使檢查技藝達到精確、嫻熟,又能迅速識彆異常情況等,這是臨床醫生準確診斷的關鍵。盡管一些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和先進的診斷技術相繼用於臨床,但毋庸置疑的是任何現代化的診斷儀器,目前仍無法替代詳盡的病史詢問及係統的體格檢查和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特彆是捕捉到多種臨床信息後的感悟以及所錶現的診斷行為,如醫生視覺感受到的直觀變化,觸診時獲得的觸覺信息,叩診時的叩診音變化,以及聽診時所聞及的雜音、噦音等,尤其問診獲得的病人主觀感受(即癥狀)和病情演變過程等。因此,體檢診斷在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顯而易見。
作者簡介
楊誌寅,男,漢族,1952年3月齣生,大學學曆,1969年4月參加工作。濟寜醫學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總編,衛生部教材辦、人民衛生齣版社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山東省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診斷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行為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省行為醫學教育研究所所長。獲山東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等稱號。曾任泰山醫學院副院長、濟寜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等。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行為醫學》及《診斷學大辭典》(第1、2版)、《漢英診斷學大辭典》、《現代診斷學》、《內科危重病》(第1、2版)、《心電學詞典》(第1、2版)、《感悟醫學傢》等專業及科普書籍30餘部,發錶論文100餘篇。承擔並完成國傢科技支撐計劃及部級、省級和廳局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部級及省級科技進步奬六項。
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分類總目
詞目分類目錄
正文
附錄
附錄1 236種常見病癥診斷標準
附錄2 十種常用評定量錶
附錄3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
附錄4 臨床常用公式及數據
附錄5 臨床常用反射與肌力檢查
附錄6 醫用法定計量單位
附錄7 臨床檢驗參考值及單位換算係數
附錄8 醫學常用縮略語
附錄9 衛生部首批淘汰的臨床檢驗項目與方法
附錄10 人類基因組計劃
附錄11 虛擬人
附錄12 病曆書寫基本規範(試行)
附錄13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附錄14 藥物對妊娠危險性的等級分類
附錄15 曆屆生理學或醫學諾貝爾奬獲得者及其獲奬項目簡介
附錄16 診斷學大事記
附錄17 國內齣版的主要診斷學著作(1949年~2009年)
索引
詞目中文索引
詞目英文索引
精彩書摘
檢查時觀察病人全身皮膚並配閤手指按壓,如其皮膚緊張、發亮,原有的皮膚皺紋變淺、變少或消失,甚至有液體滲齣,或以手指按壓局部産生凹窩者,即為水腫。水腫多由心血管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肝功能障礙以及營養缺乏、內分泌功能紊亂等原因所引起。根據水腫分布範圍分為全身性水腫和局限性水腫兩大類。全身性水腫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綜閤徵、腎炎、肝髒疾病、營養不良和特發性水腫;局限性水腫見於器官組織和局限性炎癥、靜脈阻塞、淋巴道阻塞以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根據水腫發生的部位不同,按其所在器官和組織命名,如皮下水腫、肺水腫等。水腫發生於體腔或室管內者一般稱積水,如心包積水,腦室積水,胸腔積水(胸水)、腹腔積水(腹水)等。根據水腫程度的不同,在外觀無明顯錶現者稱為隱性水腫;水腫錶現明顯,壓之凹陷者稱為顯性水腫,或稱凹陷性水腫,壓之不凹陷者稱非凹陷性水腫。根據水腫的程度分為輕、中、重度水腫:輕度水腫僅見於眼瞼、眶下軟組織,脛骨前、踝部的皮下組織,指壓後可見組織輕度凹陷,體重可增加5%左右;中度水腫,全身軟組織均可見明顯水腫,指壓後可齣現明顯的或較深的組織下陷,平復緩慢,體重可增加10%左右;重度水腫,全身組織嚴重水腫,低體位的皮膚緊張發亮,甚至有液體滲齣,胸腔、腹腔、鞘膜腔、外陰部皆見明顯水腫,體重可增加10%~15%以上。
前言/序言
診斷學是研究、認識疾病和健康,論述診斷疾病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檢查方法的一門科學。其基本理論則是研究疾病的癥狀、體徵發生發展的規律和機製,以及建立診斷的思維程序,從而識彆疾病的各種情況。基本方法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心電嚮量圖、心功能、心電信息、肺功能、x綫、超聲、腦電圖、腦磁圖、腦電阻圖、肌電圖、同位素、內鏡、C T、磁共振等特殊檢查。
診斷(diagnosis)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有“判斷”、“鑒定”、“識彆”的意思。疾病診斷學(diagnostics of dis-ease)在17和18世紀英語的應用上,含義是依據疾病的特徵認識疾病,亦是通過辨認去判斷的意思。醫學術語中藉用瞭這個詞來錶示通過病情學(nosography)、體徵學及其他醫學檢查手段來判斷疾病的本質和確定病變的名稱。即錶示通過疾病的錶現來認識疾病內在屬性的一道程序。要真正實現這一程序,臨床醫生必須具有係統的醫學知識、技術和一定的臨床經驗纔能完成。
體格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醫生運用自己的感官或藉助於簡單的診斷工具(如聽診器、叩診錘、血壓計、體溫計等)對就診者或健康體檢者進行細緻的觀察與係統檢查,以確定機體的正常或異常徵象的臨床檢查方法。體格檢查的方法具有很強的技藝性。一個訓練有素的醫生,在進行體格檢查時,動作要協調、輕柔、規範,既不讓被檢者感到不適,又能迅速捕捉到病人身上存在的一些陽性體徵;相反,往往幾經反復還是病健難辨,甚至使被檢者感到不適和疑惑,影響檢查結果和醫患關係。檢查結果的正確與否是建立診斷的關鍵。如何使檢查技藝達到精確、嫻熟,又能迅速識彆異常情況等,這是臨床醫生準確診斷的關鍵。盡管一些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和先進的診斷技術相繼用於臨床,但毋庸置疑的是任何現代化的診斷儀器,目前仍無法替代詳盡的病史詢問及係統的體格檢查和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特彆是捕捉到多種臨床信息後的感悟以及所錶現的診斷行為,如醫生視覺感受到的直觀變化,觸診時獲得的觸覺信息,叩診時的叩診音變化,以及聽診時所聞及的雜音、噦音等,尤其問診獲得的病人主觀感受(即癥狀)和病情演變過程等。因此,體檢診斷在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顯而易見。
漢英診斷學大辭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