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袁世凯,字慰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人称其为袁项城。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二十日。早年投靠淮军首领吴长庆,捐得同知衔,后任驻朝鲜通商大臣。1895年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伪装赞成维新运动,却暗中向权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取得了慈禧太后的宠信。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残酷镇压义和团。1901年继李鸿章之后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北洋军阀的最高首领。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眼看清廷气数已尽,决定逼清帝逊位,骗得革命党人信任,攫取了中华民国总统之位。1915年12月复辟帝制,半年后在举国人民的一片声讨中忧愤而终。
内容简介
《袁世凯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准确地描写了袁世凯从青年从军到称帝归西的主要人生经历。其中包括袁世凯二赴朝鲜、小站练兵、组建北洋军、镇压义和团、逼清帝退位直至当上民国大总统、镇压革命、破坏民主、复辟帝制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袁世凯传》史料翔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流畅,适宜各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沙铁军,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正编审。曾荣获湖北省出版名人奖。四十余年来笔耕不辍,曾出版《昆阳之战》、《八公山上草木惊》、《扬州十八日》等历史小说以及《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三峡神话故事》、《黄鹤楼的传说》等丛书三十多集;并将《会飞的教室》、《爱的教育》、《圣经的故事》、《上尉的女儿》等十多部世界名著改写为青少年读本并出版,所创作的《碧血凝剑》曾荣获文化部与新闻出版署大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家世显赫
1859年9月26日,袁世凯来到人世。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祖父、父辈均科场有名。父袁保中更是上了“护官符”的大豪绅。袁世凯从小受到溺爱、娇纵,无心攻读经史。然而他却聪明机敏,喜游山水,爱交朋友,极善察言观色,能随机应变。他的这些性格特征,明显带有官宦子弟的共性。兴许这正是他后来不平凡人生的重要因素。
一、皇恩浩荡门庭显
二、投笔从戎蓄大志
第二章 受命赴朝
袁世凯生性机敏,果敢过人,也极善投机钻营。他在后来之所以能登上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与他青年时代随同吴长庆赴朝不无关联。在朝期间,袁世凯大显身手,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他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遭受挫折的苦闷。他的才干最终得到了李鸿章的首肯。至于吴长庆何许人也,袁世凯二次赴朝到底干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人生,本章将会向你细说原委……
一、“壬午兵变”露头角
二、为揽大权练新军
三、时乖命蹇火烧身
四、踌躇满志再赴任
五、甲午风云响惊雷
第三章 小站练兵
甲午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在内忧外患中,袁世凯深知土枪土炮非洋人对手,也深感清兵的建制与训练方法原始落后,为振兴武备,也为能趁机抓到兵权,他不断上书清廷请求督练新兵。因深得李鸿章、荣禄等朝廷重臣的赏识,他终于取得了在天津小站的练兵大权。小站出身的各级将佐,日后皆成为北洋系的重要骨干。至于袁世凯在小站如何招兵买马,如何重整部队建制,又如何训练新兵,本章会向你娓娓道来,请君细细品评个中滋味……
一、力主清廷振兵威
二、走马上任显身手
三、智勇过人再升迁
第四章 窥测风云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对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了“变法维新”的强烈要求。光绪皇帝受维新派影响,支持维新变法,并认为不变法不能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由此发生了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尖锐矛盾。袁世凯在变法维新运动中频频与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接触,信誓旦旦表示支持维新派,并赌咒发誓:“倘有三心二意猪狗不如。”可在关键时刻他为什么反而向清廷告密,出卖了维新派,致使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康、梁外逃,光绪帝被幽禁于瀛台?这其中鲜为人知的内幕,本章将帮你一一揭开。
一、云谲波诡藏玄机
二、审时度势巧周旋
三、忠肝义胆六君子
第五章 镇压义民
1897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利用教会,不断侵犯中国主权,包揽狱讼,霸占土地,巧取豪夺。他们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1900年,山东、河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外国列强,清政府命袁世凯前往山东镇压。袁到山东之后到底干了些什么呢?他是如何软硬兼施将山东的义和团镇压下去的?慈禧太后为何又转而要团结并利用义和团,最后却又被迫西逃?阅读本章会令人耳目一新,欲罢不能。
一、姑息养奸保教会
二、狡兔三窟谋虑远
三、软硬兼施工谋划
第六章 整军经武
清王朝末期,出现了一支完全仿照西方模式而建立起来的近代化武装力量——北洋军。这支部队的建立,袁世凯功不可没。除此,袁世凯还学习西方,大办陆军学堂,不断为北洋部队输送各类军事人才。在政治上,能审时度势,主张“立宪”。就在袁世凯权倾朝野、春风得意之时,为何又反遭罢免回到原籍呢?袁世凯在被免职期间又是如何窥测风云,等待东山再起的呢?欲知个中故事,看完本章便了然于心。
一、 绞尽脑汁大扩军
……
第七章 绞杀革命
第八章 推行独裁
第九章 欲行帝制
第十章 一枕黄粱
精彩书摘
忙办理赴朝事务吧!”这下正中袁世凯下怀。吴长庆也深知张謇~人实在忙不过来,便同意让袁留下,协助张謇赶办行军应用物件。张謇限袁五六天内就必须将各种军用物件办妥。谁知袁只用了3天时间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吴长庆十分高兴,觉得袁虽不是读书的料,却有出色的办事能力。
赴朝时,张謇和另一幕僚朱铭盘又建议吴长庆让袁世凯为“执行前敌营务处事”,负责全军军需并勘探进军路线。
袁世凯得知自己要随吴长庆赴朝平定内乱,觉得自己出头的日子到了,兴奋得通宵难眠。临行前,他给其兄写信,说:“弟限于资格,中原难期大用。抵高丽,能握兵权。”“既建功业,不愁韩王李熙之不我用。”他打算去朝鲜后要做两件事,一是“整军经武”,不让小邦所轻视”。其次是“削平朝鲜内乱,执大院君而囚之”。信中,袁世凯的政治野心暴露无遗。他说:“李熙庸主耳,无能为,夺其政权归我掌握,犹反手也。”①显然,他到朝鲜是想大显身手,一展宏图。
1882年8月19日,吴长庆率部东渡,25日即抵汉城城外。当晚,丁汝昌、马建忠与吴长庆密议诱捕大院君李昰应。第二天,3人即拜访李昰应。27日,李昰应回拜吴长庆时,其卫队被袁世凯挡住。吴、马命人将李昰应强行押送到天津(后被软禁于保定)。28日,吴派袁同马建忠商量剿除李星应的余党事宜。他与马表示“欲指挥一切”。马见他大言不惭,恐其坏了大事,便说道:“昰应虽已就逮,而其子载冕尚以训练大臣手握兵柄,恐乱党一闻捕治,或更奉以为乱,宜先诱而系之,然后行事。”②未将指挥大权交给他。
当晚10点,马建忠命人求得国王李熙手书,手书中请吴长庆、马建忠速讨“乱党”。马建忠即命吴长庆手下副将张光前、总兵吴兆有赴寻枉里搜捕,吴长庆到利泰里掩护和接应。袁世凯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他带领清军杀死了几十个“乱党”,表现得骁勇异常。
就在清军刚抵达朝鲜马山浦时,吴长庆曾令某营为先锋,立即登陆。其营官却表示士兵不习水性,多晕船,请求稍缓。吴长庆大怒,立即将该营官撤职,由袁代之。袁立即部署登陆,仅两小时就全部就绪,显露了袁确有指挥才干。吴长庆大喜,当众予以夸奖。
在平定朝鲜内乱期间,曾有少数清兵进人民居骚扰、掳掠,时有违反军纪的事情发生。袁世凯认为“上国天兵”在“属邦”乱来会“玷辱国体”③,向吴长庆主动提出由他来整顿军纪。吴长庆当即同意,授予全权,并交给他令箭。
前言/序言
袁世凯的一生,横跨晚清与民初两个历史时段。他出生官宦之家,世受皇恩,晚清时又成了清王朝的重臣。辛亥革命不久,他摘取了革命果实,登上了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他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新旧更迭、改朝换代、斗争极其复杂而残酷的动荡时代。特殊的时代孕育出了这样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特殊的历史人物。
有关论及袁世凯的著述甚多,绝大多数都将袁世凯钉在“窃国大盗”与“卖国贼”的耻辱柱上。说他“窃国”,主要是指他“篡夺了民国大总统的宝座”继又“帝制自为”;论及“‘卖国”,则以他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为主要罪证。
毫无疑问,袁世凯打青少年时代起即有极强的权欲、统治欲。他聪明机敏,富于权谋。在辛亥革命前后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他几乎都是主要参与者与策划者。为了登上权力的巅峰,他可以口是心非,出尔反尔,甚至不择手段。
然而,要解读袁世凯其人,必须将其置于那个特殊年代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许多重大事件的演变,既有袁世凯个人意志的影响,也有不以袁世凯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使本来就复杂多变的事物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此,笔者认为,对袁世凯其人不是以简单的“窃国者、卖国贼”六个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袁世凯之所以能登上民国总统的宝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近代化军事集团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武装力量,在实力对比上本来就十分悬殊。当时,倘若孙中山领兵北伐,显然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在政治上,袁世凯不仅得到北洋军事集团的拥戴,且赢得了部分革命党人的信任,并争得了外国列强的支持;在经济上,袁世凯已掌握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和一部分铁路权、滦州煤矿的开采权,以及开办盐局、铜元局、银元局,创办印花税等,这就为北洋军事集团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一切都是革命党人无法与之相匹敌的。基于上述三点,笔者认为,袁世凯在当时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故总统的宝座已非他莫属。
袁世凯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