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般論者多以中國哲學的特質為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亦即英文所謂的Humanism。這種看法容易引起誤解,譬如以為中國人的視野隻是現實的人間世界,即使道德規範與宗教禮儀也不過是考慮“利用厚生”而已,談不上什麼關懷與境界。就算勉強肯定瞭道德主體有其超依據,也多半以後者為立說之“假設”而已,不必認真看待。這種觀點並不符閤先秦重要典籍的明白意旨。如果我們承認先秦典籍(如《詩經》、《書經》、《易經》、《左傳》等)與古典儒傢及道傢的主要作品,可以代錶中國心靈的原型,那麼我們將不難發現:中國哲學的特質並非僅是人文主義,而是開放的人文主義——嚮著界開放。此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不同名稱足以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颱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颱大哲學係教授。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荷蘭萊頓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嚮歐洲人講授《論語》兩年。颱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獲颱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教學特優奬。作品曾獲颱灣地區中正文化奬、最高文藝奬奬項。其“哲學與人生”課在颱大開設17年來座無虛席,被大學生社團推選為最佳通識課。
傅教授還是一位傑齣的演講傢,自1990年以來,他每年開展200多場哲學講座,還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新加坡等華人社團作傳統文化講座。他的著作目前逾百部,中國大陸已齣版的有:《哲學與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學》、《智慧與人生》、《贏的人生哲學》、《心靈導師》、《自我的覺醒》、《傅佩榮論語心得》、《人生中不可不想的問題》、《傅佩榮細說老子》、《傅佩榮莊子心得》、《傅佩榮細說孔子》、《傅佩榮四書心得》、《儒傢與現代人生》、《西方哲學與人生(三捲)》,以及有聲書係列:《老子講座》、《論語講座》、《莊子講座》、《孟子講座》、《易經講座》、《哲學與人生》等。
精彩書評
傅君一方麵以宗教哲學為解釋之架構,而另一方麵則又以曆史文獻之考證為立論之基礎,故能自抒己見而不陷於主觀臆測,所下論斷頗閤乎荀子所謂“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雙重準則。
——餘英時
中國哲學的特質並非僅是人文主義,而是開放的人文主義——嚮著界開放。此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不同名稱足以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這樣的絕不是個“
目錄
新版序
餘英時先生序
導論 周朝以前的宗教觀
第一部 《詩經》、《書經》中的天帝觀
引 言
第一章 “天”與“帝”的共同意義
第二章 天命觀
第三章 天概念之式微
結語
第二部 原始儒傢的天論
引 言
第四章 《左傳》與《國語》
第五章 孔子
第六章 孟子
第七章 荀子
第八章 《易傳》
第九章 《中庸》
結語
第三部 原始道傢的天論
引 言
第十章 老子
第十一章 莊子
結語
結論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關於“天”概念之起源,目前學術界有兩派針鋒相對的理論。一派主張天是由周的氏族神演化而成,另一派則反對此說,並主張天在周朝立國之前早已存在。第一派理論的著名代錶是顧理雅(H.G. Creel)。顧氏在《釋天》一文中提齣以下論證:第一,在商朝的記錄中,亦即甲骨文裏,不曾齣現天神之觀念,甚至天字亦付闕如。換句話說,商人不曾以天指稱上帝。甲骨文裏雖然有二十六處字形接近天字,但是顧理雅認為沒有一處明確指稱天神。他根據王國維的論斷,主張以天為至上神之信念係齣現於商周之際。
第二,在某些代錶周人思想的古代典籍中,天的地位遠較帝為超特。這些典籍包括金文(亦即青銅器銘文)、《詩經》與《書經》。顧理雅認為,西周金文中以天為上帝的用法共齣現十七次,以帝為上帝的用法則隻齣現四次。《詩經》中以天為上帝的用法齣現瞭一一八次,帝隻齣現四十三次。至於《書經》,顧氏則統計周初的十二篇文獻,其中天字凡一一六見,帝字凡二十五見。顧氏主張,這種重天輕帝的轉變可以理解為:帝原是商的氏族神,天原是周的氏族神。
第三,周人代商而起,帝概念與天概念得以對照比較,然後發現兩者所代錶的是同一神祗。至於天字的構成及其含義,顧氏主張:(一)天字所含的“大”字,原指人的偉大而言;(二)天原指神祗所居的上界,後來亦用以指稱這些神祗;(三)周人祖先所轉化的神祗皆可統閤於“天”之名下;(四)天成為共稱之名,喪失瞭帝所具備的人格性,成為一個非人格的神祗。
前言/序言
我對中國哲學的興趣與關懷,始於一九七二年在颱灣大學當碩士生時,有幸連續五年親炙方東美先生而深受啓發。真正著手認真研究,則是一九八。年到美國耶魯大學念書時,選讀餘英時先生的課纔開始的。方先生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與發展“博”我,餘先生以曆史文獻的考證與論據“約”我。經過這一博一約,我纔敢謹慎地踏入中國哲學的園地,提齣我的初步心得。
一般論者多以中國哲學的特質為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亦即英文所謂的Humanism。這種看法容易引起誤解,譬如以為中國人的視野隻是現實的人間世界,即使道德規範與宗教禮儀也不過是考慮“利用厚生”而已,談不上什麼終極關懷與超越境界。就算勉強肯定瞭道德主體有其超越依據,也多半以後者為立說之“假設”而已,不必認真看待。這種觀點並不符閤先秦重要典籍的明白意旨。如果我們承認先秦典籍(如《詩經》、《書經》、《易經》、《左傳》等)與古典儒傢及道傢的主要作品,可以代錶中國心靈的原型,那麼我們將不難發現:中國哲學的特質並非僅是人文主義,而是開放的人文主義——嚮著超越界開放。此超越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不同名稱足以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
儒道天論發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
☆☆☆☆☆
該書關於中國曆代思想傢的選取立意及某些作者的觀點,我們並不完全認同。但為便於參考研究,仍保留其原貌,在書中加編者注予以說明;個彆之處,有所節略,但不改動原書之觀點。《中國曆代思想傢》是由颱灣中華文化總會(原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等)與王壽南教授共同擔任主編,兩岸學者聯袂編寫,颱灣商務印書館齣版。這套著作對於讀者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作為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重點引進項目,此次以簡體字齣版,對文中的古今地名對照、注文體例和文字錯誤等作瞭必要的訂正,並將原25分冊按曆史年代閤並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和現代等凡7種14冊。
評分
☆☆☆☆☆
傳統文化必備,追根溯源文化自信
評分
☆☆☆☆☆
評分
☆☆☆☆☆
當代世界的思想版圖似乎可以說是自由主義、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三足鼎立。一個可喜的現象是,近年來新左派與自由主義學者對傳統錶示瞭一定的敬意,並開始緻力於掘發傳統資源的有利因素。相對於前兩者以西式解釋架構對傳統作工具性解讀,《原道》所稟持的保守主義特彆強調“以中解中”,立足於當代中國的最大需要,在曆史的內在性、民族的內在性和傳統的連續性中,去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性。這當中,最為關鍵的是民族文化生命的延續和張揚。糾纏不清的保種、保國與保教,其實是不同層麵的問題。通過百多年來無數仁人誌士艱苦卓絕、百摺不迴的巨大努力,保種、保國的目標已經達到,最高層麵的保教乃至弘教,也正在逐步得以實現。一個民族的復興,不一定以文化的復興為全部內容,但必然以文化復興為其最高標誌。在民族文化體力的較量與對話中,必須以我為本、以我為主,堅定樹立起自己的文化主體性。這,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進行文化建設的根本。本立而道生,有本則昌,無本則竭。
評分
☆☆☆☆☆
傳統文化必備,追根溯源文化自信
評分
☆☆☆☆☆
【成功者有16種好習慣】1.微笑。2.氣質純樸。3.不嚮朋友藉錢。4.背後說彆人好話。 5.聽到壞話時微笑。6.過去的事不讓人全知道。7. 尊敬不喜歡你的人。8.學會珍惜。9.對事無情,對人有情。10.多做自我批評。11.為彆人喝彩。12.感恩。13.學會聆聽。14.說話時常用我們開頭。15.少說話。16.喜歡自己。
評分
☆☆☆☆☆
《原道》十年自述
評分
☆☆☆☆☆
原版本的捲頭語和三篇序言,從不同角度介紹瞭該書係的齣版緣起和有關情況,簡體版將其主要內容附於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