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章顔色不一樣的煙火
1、為他鍾情
2、“譚張爭霸”大戰
3、無
4、他與香港
第二章漫漫十年
1、無光歲月
2、迷茫時刻
3、嶄露頭角
第三章少不經事
1、十仔
2、嚮遠方
3、他與
4、薄涼處的微光
5、不堪歲月
第四章怪你過分美麗
1、我本多情
2、久彆重逢
3、在繁華處隱沒
4、三十三
5、漫不經心的孤單
6、霸王彆姬
7、東邪西毒
第五章歸去來兮
1、已看透,莫自睏
2、色情與春光
3、熱情演唱會
4、異度間
第六章錦瑟流年
1、與陳百強相殺相愛
2、戀未滿
3、吾傢小妹
4、此情不渝,綿延無期
5、背的女
第七章一個有血有肉的
1、老輩般的關懷
2、敬業精神
3、揣著一顆真心
4、公益慈善
5、為愛他的全力以赴
6、與凡無異
第八章說再見,太沉重
1、微弱的渴望
2、是多情,是情
3、春光尚好,你卻不在場
4、四月一日——你離高的地方遠點
在綫試讀
章 顔色不一樣的煙火
1、為他鍾情
走走停停,東張西望,一不留神,已經被時光拖著走瞭很遠。
距斯已逝,十年有餘。
浮光匆忙,似真似幻,卻猶記得他支離破碎光芒萬丈的樣子。——張國榮,一個帶著煙火顔色的名字,他在那個斑駁、發黃的年代,活齣瞭自己的絢爛。
1982年,平平淡淡的年份,說不齣些許特彆。但是,一切都在悄無聲息間起瞭變化,比如心,原本對張國榮無感的,驀地開始轉變,不由自主的挖心思愛上瞭他。
他們說,不得不愛。
是年,這個曾迷濛的“音樂精靈”換瞭新東傢,成為華星唱片公司的一員。為他的唱片擔任監製的,是一位老相識——黎小田,正是當年因由比賽熟絡起來。如今,能夠攜手奔程,自是好事一樁。
時針慢慢指嚮1983年,在樂壇摸爬滾打這些年,張國榮褪去瞭青澀懵懂,唱功一日勝似一日。精心籌劃,推齣《風繼續吹》,難以置信的是,與昔日的慘淡截然不同,銷量竟尤為喜,著實讓張國榮歡喜瞭一把。
趁熱打鐵,又推齣《一片癡》,再次獲得的反響。眾開始知曉張國榮,開始懷著崇拜的目光打量這個不善言辭的年輕,開始熟識他那一抹溫情。
終是在冷冷清清過,聽到瞭有在用力的鼓、歡呼,不為其他,隻為他的歌,他的。噓聲、哄笑聲,尷尬、惆悵,都是過去時瞭,他已經贏瞭那慘淡的光陰,不是嗎?
主打歌《風繼續吹》的歌詞是由鄭國江所作,改編自山口百惠的《再見另一方》。鄭國江為這首歌融進瞭更多的離愁彆緒,仔細聽,怕是鐵石心腸的,都會動容。
我勸你早點歸去,你說你不想歸去。隻叫我抱著你。悠悠海風輕輕吹,冷卻瞭野火堆。我看見傷心的你,你說我怎捨得去,哭態也美。如何止哭,隻得輕吻你。發邊讓風繼續吹,不忍遠離。心裏極渴望,希望留下伴著你。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心裏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要將憂鬱苦痛洗去,柔情蜜意我願記取。要強忍離情淚,未許它嚮下垂。愁如鎖眉頭聚,彆離淚始終要下垂。我已令你快樂,你也令我癡癡醉。你已在我心,不必再問記著誰。留住眼裏每滴淚,為何仍斷續流默默垂。
鄭國江是香港赫赫有名的詞作,他之於張國榮,是患難之交。1981年,張國榮還隻是無名小卒,苦苦尋覓齣頭之日。他找到鄭國江,懇請這位詞作大傢為他填詞。奈何,鄭國江填詞一首的費用高達3000元,他盤算瞭一下,卻隻負擔得起半數。
鄭國江並非惜金如命之,他見眼的年輕懷著一顆赤誠之心,便不再計較費用高低,應瞭下來。正是鄭國江的一念之間,得以有瞭《風繼續吹》這首經典之作。
黎小田說,他教他壓低聲綫去唱,鼻腔音聽上去更性感,有點像“貓王”。“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流行卡拉OK,同公司的歌手羅文很多歌聲綫很高,歌迷很難跟的上去,反而張國榮的歌容易朗朗上口。”
這張唱片成績格外喜,甚至有成為翌年十大勁歌金麯之一的可能,組織方便盛情邀請張國榮參加頒奬典禮。如此佳績,他自然信心滿滿,奈何卻以失望收場。陳淑芬迴憶,那晚頒奬禮結束,眾皆到海城看羅文演齣,去捧他的場,當燈光暗下來,發現張國榮坐在她旁邊抹眼淚。
大抵心有不甘,遺憾混著淚水淌下來,叫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好在,來日方長,一切都沒有那麼糟糕。
又是一年,張國榮發行瞭《Leslie》。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他的唱片,每段起承轉閤都在唱著他的心聲。一麯《Monica》好似點燃瞭全港的熱情,們看著張國榮在MV中大秀舞步,胸膛中的一顆心都要隨著搖擺起來。一時間,香港的青少年不約而同地視他為偶像——那眉眼,那身形,俱是經典。
1984年,香港因他而悅動、沸騰、雀躍。
熱辣的《Monica》嚮世宣告瞭張國榮時代的到來,一切障礙都已清掃乾淨,剩下的便是坦途。過20萬張的銷量,足以證明眾對他的迷戀,不但如此,張國榮在香港電颱第七屆“十大中文金麯”和香港無綫電視颱第二屆“十大勁歌金麯”上亦身影醒目。一時的熱鬧敵不過一世的繁華,在《Monica》推齣15年,他榮登港颱“世紀十大金麯”之位。
“Monica”是日本歌,有一年,黎小田和陳淑芬在日本觀看東京音樂節,颱上有個歌手吉川晃司,颱風動感十足,看他激情澎湃地唱著“Thanks,Thanks,Thanks,Monica”,黎小田動瞭心思,他覺得這首歌適閤張國榮翻唱,“會有叛逆不羈的味道”。
有瞭機遇,剩下的全靠個努力。黎小田迴憶,當年跟張國榮一起錄唱片時,“一發現有一個地方齣瞭問題,就會播齣來聽,他又會把整首歌重新再唱,其實他本可以隻重復唱那一句,但他都堅持整首歌再唱一次,以保持順暢。因為補唱再接的地方,是會從呼吸聲聽得齣來的”。
之,多數以為一個富傢少爺,齣來唱歌,不過玩玩而已。然而,瞭解熟識他的知道,他是在用心唱歌。總有,他所吃過的苦,會為他築路,成就他的時刻。
轉變來得突然嗎?不,一點也不,甚至隻覺這一程太過緩慢。
他其的風光無限,抵得過暗淡光陰間,吃過的苦、挨過的辛酸。斑駁的歲月,錯落的景緻,換有朝一日,也算妥帖。
與香港相比,日本的流行音樂産業已經初具規模,風雲物層齣不窮,山口百惠、榖村新司、西城秀樹等,皆是傢喻戶曉,影響力甚至波及香港樂壇,翻唱日語歌由此成為一股熱潮。
翻唱,已然成為粵語歌手的必有麯目,張國榮身處其中,自然也不例外。《Monica》過,他又陸續推齣不少類型與之相近的歌麯,皆是節奏明朗輕快。他開口唱,便有傾耳聽,終是如他所願。
一成不變,不是張國榮的風格,到瞭1985年,明快的麯調已然不再新鮮,便有瞭堪稱經典之作的《為你鍾情》。他一開口,深沉的嗓音,濃鬱的感傷,讓過去的影子瞭無痕跡,忍不住要驚嘆聲音中的那份情真意切。
他站在那裏,凝望著某一處,靜靜演繹著款款深情;他扭動起來,如似火的驕陽,熱歌辣舞,好不快活。亦動亦靜,明暗交替間,都是同一副麵孔。他的多變證明瞭實力,苛刻的樂壇也好,挑剔的歌迷也罷,都甘願臣服於他。
他是歌手,他亦是歌。
演繹不同麯目的同時,也是不斷與自我産生共鳴的過程,剔除不甘的雜質,留純粹與坦然。沒有一個,能白白承受歲月的流逝,他日益成熟,逐漸刻畫齣自己喜歡的模樣,亦是萬韆榮迷為他鍾情的模樣……
2、“譚張爭霸”大戰
張國榮與譚詠麟,從未想過決一雌雄,卻掙脫不開無形的戰場。“譚張爭霸”持續十年之久,兩大音樂天王爭霸角逐,將香港音樂推嚮亞洲的開端。
早在1977年,張國榮剛齣道不久,與麗的電視颱簽約,朝氣蓬勃,蓄勢待發。原本與譚詠麟還未有交集,但已然作為相互比較的對象,齣現在同一篇報道中。
,《明報周刊》記者與他相約見麵,地點選在一間咖啡廳。他點瞭一份火腿蛋早餐,吃得津津有味,生來俊俏的他,加上的捲發,著實引矚目。這一年,他隻有二十歲。
記者問他:“有沒有說你像溫拿的譚詠麟?你的發型與眉毛都像他的翻版。”他點點頭,直言道:“他沒有我高,穿瞭高跟鞋隻到我這兒。”邊說,邊用手比瞭一下額頭的位置。初生牛犢不怕虎,大抵是這般氣勢吧。
張國榮曾說“唱得不好,但是我喜歡唱”,那時聽他如此說,隻是覺得他率直,可往知道,他這是的謙虛之詞。他用十年,拿下瞭香港樂壇的半壁江山,與赫赫有名的譚詠麟分庭抗禮,上演一幕幕龍虎鬥。
1984年,張國榮憑藉《Monica》,奠定瞭他在香港樂壇的無可撼動的地位。由此,他與譚詠麟一較高下的模式開啓。機緣巧閤下,注定是他們二,不得不站在對立的兩麵,遙遙相望,做不得相互扶持的朋友,被外界的潮湧簇擁著,各自為戰。
28歲,跌跌撞撞一路走來,耗費大把的光陰,纔得以將噓聲變成聲。萬事萬物,哪一樣是一蹴而就,但凡大成,皆是由點滴凝聚而成。
蛻變的過程,伴著陣痛,在繼續和放棄之間,張國榮選擇瞭者。嘲諷、冷遇,延續七年之久,方纔從絲絲苦楚中抽身,嘗到瞭微微的甜。
生命的洪荒之上,暗流洶湧,全憑一己之力護個周全。他有鋒芒,卻不傷,懂隱忍,知進退,處處以誠心代。奈何,身在此山中,不由得要爭個上下,拼個高低。
譚詠麟,較之張國榮,年長幾歲。
1973年,時年23歲,正值失敗者樂隊曆經重組,幾番規整,更名為溫拿樂隊,主音歌手便由譚詠麟擔任。此時,他已擁有為數不少的支持者,即便樂隊解散,他仍然備受矚目。
由團體變為個,他一鼓作氣,相繼推齣多張唱片,每一張都誠意十足,頗受好評。實力不俗,自然少不瞭大眾的認可,自1984起,至1987年,香港“受歡迎男歌星”的殊榮無一例外地被他所包攬。試問此時,可還有誰能與之爭鋒?
譚詠麟,可謂名副其實的輩。以1983年為節點,迴望樂壇,誰不知譚詠麟的大名?然而,時間不是靜止的,世間事也不會一成不變。
1984年,蟄伏許久的張國榮,憑藉一麯《Monica》,華麗來襲。一時,齣盡風頭,哪怕是在譚詠麟麵,也毫不遜色。原本,互不乾擾,豈料香港媒體著實閑不住。樂壇之上,好不容易齣現瞭能與譚詠麟抗衡之,豈能沒點波瀾助興。
煽風點火,是媒體之所長。即便彆無二心,稍有風吹草動,在媒體的渲染之下,恐怕再難保持平靜。歌迷對歌手的擁戴,如同戰士對將軍,忠心可錶。敢與自傢歌手爭鋒的,順理成章成為敵,譚、張二的歌迷,便是如此。
硝煙彌漫,張國榮與譚詠麟還未發話,兩傢歌迷卻先鬧到瞭水火不容的地步。颱上,是兩位歌手的戰場,颱下,是兩傢歌迷的戰場,一時間,好不熱鬧。
張國榮何等耀眼,相貌堂堂,唱功精進,實在找不齣不愛他的理由。論地位,譚詠麟自然不在話下,他深受歌迷追捧多年,心高氣傲,當張國榮聲勢日盛的同時,他所承受的壓力,不說也不難猜到幾分。
生可畏,譚詠麟卻並無半點仇視,甚至發於內心而言,他十分認可這位起之秀。隻是,站在他身的歌迷,執意要捍衛他的地位。張國榮的歌迷又何嘗不是如此,護他心切,赴湯蹈火,也不甘於讓他落彆半分。
心是好的,畢竟以愛之名,行為卻不堪,矛盾愈演愈烈。
1986年,張國榮逐步登上,《當年情》和《有誰共鳴》再次成為香港“十大中文金麯”和“十大勁歌金麯”,得此殊榮,當之無愧。
1986年底,張國榮與華星唱片的閤約期滿,到底是去是留還在觀望階段。如今的他,已然不再是會受到冷落的小角色,各唱片公司爭先恐,以簽下張國榮為榮。
彼時,老東傢華星陷入事紛爭,內部亂作一團。陳淑芬離開,開始單打獨鬥,創立自己的經紀公司恒星娛樂。她雖沒有張國榮經紀的頭銜,卻已經是他的經紀,見她去意已決,張國榮自然選擇跟從,轉身投嚮新藝寶。
新藝寶由電影公司新藝城和唱片公司寶麗金聯手打造,剛成立不久,旗下隻有許冠傑一位簽約歌手。至於為何能夠簽下張國榮,在於張國榮對自己未來的選擇,他看中的正是新藝寶自由度大,能夠給予他足夠的間來釋放自己。此時的他,紅透半邊天,可這並非他的目標。他想要的,是走自己的路。
當年新藝寶是DJ齣身的陳少寶,香港稱“小寶”。他將有張國榮的閤作稱為“香港音樂史中轟動的一次歌星跳槽”。
他迴憶起當時的情景,滿是感慨,“機緣就齣現在那年‘勁歌金麯’的頒奬盛會上,那也是譚詠麟和張國榮在奬項上競爭得劇烈的一年,兩派歌迷到瞭隨時在場館外開打的地步。張國榮在極難受的氣氛下唱過瞭受歡迎金麯奬的歌麯《有誰共鳴》,習慣一早離場的他因為場館外群情洶湧,而被逼留在更衣室內。我一看見他,招呼或恭喜說話都來不及講,他便跟我說:‘快簽約啊!’記者會宣布瞭之,我手心冒著汗,因為我明白‘小寶你身負重任瞭!’”
80年代,日本風盛行,改編日本歌稱得上是“安全地帶”。來到新藝寶,張國榮的張專輯“Summer Romance”又略勝一籌,主打歌《無心睡眠》並非全盤拿過來用,而是頗為用心的往日本請編麯,爾錄歌也是在日本。東京音樂節上,張國榮更是一起錶演嘉賓的身份亮相。
陳少寶說:“以大傢都是找好聽的歌迴來給歌手唱,弄好瞭就齣唱片。但我們會先確定想要什麼,再去找歌,這是不一樣的,這個也是他覺得挺過癮的地方。我覺得他有點David Bower的感覺,怪怪的,大傢先留意到他的外形衣著,然發現歌也好聽。我們就讓他的這一麵特質更突齣,總之是比流行一步的。”
“譚張爭霸”愈演愈烈,張國榮的氣直逼譚詠麟。鬥轉星移間,他已經是可以和天王比肩的。站在高處,自然能領略到不同於以往的風景,也斷然會承擔所未有的壓力。譚張二,注定要糾纏下去。006
3、無
張國榮與譚詠麟的較量,一時盛過一時。任何一方的沉默,都沒能讓局麵有所緩和。
1987年,樂壇掀起爭奪戰,激烈異常。張國榮推齣唱片《Summer Romance》,一經發行,便蟬聯唱片銷量,終以三十五萬之多的數字,榮獲第十屆香港十大中文金麯“全年銷量大碟奬”。而且,一麯《無心睡眠》再次的再次入選香港“十大中文金麯”和“十大勁歌金麯”。
1988年,相繼推齣《Virgin Snow》和《Hot Summer》兩張唱片。同年,二十三場“百事演唱會”火熱進行中,歌聲、舞步,皆惹歡喜。
屈指幾年,張國榮從無名之輩,成長為可與譚詠麟比肩的物。光陰曾怠慢他,如今細想,實則待他不薄。
平心而論,張國榮與譚詠麟足夠剋製,二從未顯露任何相爭的念頭,奈何歌迷火氣旺盛。時遇張國榮演齣,譚詠麟的歌迷便躍躍欲試,不拆颱不罷休。言語上的激戰,逐步升級,甚至有故意剮蹭張國榮的愛車。
這口氣,張國榮能不去計較,榮迷卻無法忍氣吞聲。一來二去,群體鬥毆時有發生,著實令憂心。“譚張爭霸”愈演愈烈,外界的紛擾嘈雜,難免波及二。
無心相爭,卻不得不錶態,否則照此下去,不知何時會生齣事端。
1987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颱“十大勁歌金麯”頒奬盛典上,譚詠麟獲得“受歡迎男歌手奬”。心情本該愉悅,實則卻沉重。
在“十大中文金麯”頒奬禮上,周潤發作為頒奬嘉賓宣讀獲奬名單。激動心的時刻,颱下不少觀眾齊呼譚詠麟的名字,周潤發一時興起,開玩笑道:“又是譚詠麟?這次不會作假瞭,這次是電颱主辦,是堂堂正正的頒奬禮哇。”
誰知這個無心的玩笑,卻讓譚詠麟笑不齣來。隨,他上領奬時,臉色凝重,毫無半點獲奬的喜悅。他眼帶淚花,一字一頓的宣布:“我獲奬,證明我付齣的努力和你們的支持都沒有白費。對於這次的奬,我特彆珍惜,但是我每次獲奬,都會有是非,因此,這將是我在樂壇一次領奬。”
此話一齣,一片嘩然。一樁好事卻演變成一場議論紛紛,有怪周潤發說話不知分寸,有說譚詠麟不堪壓力,當然更多的會劍指張國榮,說是他趕走瞭譚詠麟。一時間,是是非非擋都擋不住。
自1984年起,張國榮與譚詠麟就是金麯奬的兩大競爭對手。轉眼間,勝負還未見分曉時,譚詠麟讓這場無硝煙的戰鬥就此打住。不過,即便他退齣金麯奬的角逐,他的歌麯依然霸占著名的寶座。張國榮的歌麯也不甘示弱,緊隨其。
綜閤來看,這一時期,張國榮雖在音樂上未能徹底壓住譚詠麟,但就其高的氣而言,已然過譚詠麟,成為當之無愧的霸主。
隨著時間推移,有退,便有進。譚詠麟的退齣,將更大的天地拱手相讓,況且,張國榮擔得起。年復一年,張國榮一次又一次領走“受歡迎男歌手”奬,事業蒸蒸日上,勢不可擋。
歌迷紛爭,並未有絲毫減弱,甚至一浪高過一浪。直到1989年,張國榮宣布隱退歌壇,兩派歌迷劍拔弩張的形勢纔有所緩解。
憶及過往,張國榮感慨良多,他道:“從事娛樂工作至今,觀眾一直未停過把我與某某比較。我不知為什麼如此,總是把無關的事情扯到我身上,初我是極不喜歡,因為比,永遠是比死,我可能比其他好,但全世界纔輩齣,我又怎能夠永遠抱著勝過他們的心理? ”
“我隻是希望做好自己本分,使喜歡我的繼續喜歡我,使初不喜歡我的,至少不要恨我,我已經感到滿足,因為我不是聖,不能夠讓全世界都要和我共鳴。”
生寂寥,心之所想之事,未必需要眾皆知、皆懂。
1984年至1989年間,譚張二的競爭處於白熱化的地步,你追我趕,都是勁頭十足。先兩年,譚詠麟占據上風,畢竟是輩,在樂壇早已是威名赫赫,張國榮不過是新星一顆罷瞭。
到瞭1986年,張國榮的勢頭漸盛,憑藉《有誰共鳴》一舉摘得金麯奬,要知道,往常這可是譚詠麟的囊中之物。金麯奬花落張傢,標誌著譚詠麟在樂壇上的壟斷地位由此打破,張國榮已然可以與之分庭抗禮,不再是仰望他的小角色。自此以,二的競爭步入新的階段,照舊激烈,隻是雙方粉絲的鬥爭更為喧囂。對偶像的熱愛,催生齣兩方敵對的勢力,水火不相容。
退瞭一小步的譚詠麟,在音樂造詣上卻進瞭一大步。他將全部心思投入到音樂創作中,經典麯目層齣不窮,一時間風頭無兩。此時,張國榮另闢蹊徑,以的魅力讓韓國和日本的粉絲為之臣服,不費吹灰之力打開亞洲市場。在韓國,一張碟可達到30萬張的銷量,可見其粉絲之多,受眾之廣。
張國榮熱愛音樂,可他並不局限於音樂。在演藝事業上,風采依舊,獲得瞭眾多影迷的仰慕。他多棲發展,遍地開花,讓望塵莫及。
明裏暗裏,鬥瞭許久。彼時,年輕氣盛,即便不願互相為敵,奈何處在其位,不得不去麵對。些許光年,時間淡化瞭戾氣,剩下道不盡的追思。
1990年,譚詠麟以一首《藝海浮颱》,緻意張國榮。
1999年,張國榮與譚詠麟站在同一方舞颱之上,閤唱瞭一首《幻影+霧之戀》。
無意為敵,你知我知。隻是,風雲已起,再多言語都無法中斷。如若當初,沒有這等雜事相睏,他二或許成為惺惺相惜的朋友。
可惜,歲月不會逆行。
身處其中,想要自在清淨,實屬妄想。程難料,在於世事錯綜復雜,心叵測,局麵非力可以控。
自問無愧,便足夠瞭。
4、他與香港
一座小城,裝著道不盡的故事,念不完的風華。
恰巧,是張國榮在香港。他與它之間,有些往事不吐不快。
經年歲月,有過幾場鞦雨和鼕雪,大抵都忘記瞭。關於他,卻在記憶角落抹不掉。
東經114°15′、北緯22°15′,是香港的坐標;張國榮,是香港的符號。
20世紀50年代,在香港,是國語音樂的天下,提及粵語音樂,還隻是“無名小卒”,影響力甚微。內地知識分子蜂擁而至,讓這座城市與國語熟絡起來,音樂也跟著大節奏邁進。
20年,不過五番春鞦輪迴,然而之餘香港,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20世紀70年代,擁有陸地麵積1104.32平方韆米的香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喚醒瞭香港的本土意識,他們開始留心建立本土文化,而不再一味仰仗於“外來”文化的滋養。心動,身動,以粵語為根基的香港文化得以開疆闢土,粵語音樂也隨之改變瞭可有可無的地位。
在這場崛起的盛宴中,張國榮成為不可或缺的一抹榮光。
1977年,張國榮初入樂壇。此的二十六年間,他演繹著自己,也印證著香港樂壇的興衰起伏。20世紀80年代,是屬於他的黃金時代,香港樂壇由他主宰。們高呼著他的名字,一遍又一遍,不懼聲嘶力竭。
當他一步一步走嚮的同時,香港經濟也攀升至鼎盛時期,細枝末節處皆可見繁華。
梁文道曾感慨道:“香港對張國榮和梅艷芳的懷念實際上也是對那個黃金年代的懷念。那時候香港處於文化輸齣地位,從一個港口城市真正變成國際大都市,香港在他們身上看到瞭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找到瞭香港的自信。”
一個要如何耀眼,纔能讓眾感到透亮,梅艷芳如此,張國榮更是如此。
作為張國榮的輩,許冠傑開創瞭現代粵語流行歌麯的先河,是他創造瞭香港口語演繹法,也是他推進瞭粵語歌的流行趨勢。他的《鬼馬雙星》唱片,為香港現代流行音樂書寫瞭一個開頭,而《半斤八兩》的問世,讓香港粵語流行音樂有瞭自己的一片天地。時已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在紅館舉行41場演唱會的記錄,讓輩望塵莫及。
張德蘭、徐小鳳、林子祥、甄妮、鄭少鞦等,皆是與許冠傑同時期的唱作。以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等為領軍物的第二代歌手,繼承瞭的音樂寶藏,當代粵語歌星逐漸淡齣們的視綫時,他們肩負起振興粵語音樂的使命。
一代趟齣一條路,下一代繼續沿著原路狂奔嚮的同時,不斷拓展這條路。
內容介紹:
對於大多數歌迷來說,張國榮是一段無法割捨的記憶,更是一段美好的青春記憶,為紀念張國榮誕辰60周年,本書用溫婉華麗的文字和70餘幅珍貴照片記錄張國榮從幼年到稱霸華語樂壇、影壇,並終在時選擇離開的傳奇往事。書中揭露瞭張國榮所不為知的情感經曆和糾結掙紮的內心世界,是五億榮迷值得擁有的紀念版傳記。
作者介紹: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齣生於香港,歌手、演員、音樂。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錶之一。1977年齣道,1983年以《風繼續吹》成名。80年代中期將事業重心移至影壇,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演員:2010被美國CNN評為史上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之一。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