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英汉双语)/企鹅口袋书系列

论自由(英汉双语)/企鹅口袋书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译 编
图书标签:
  • 自由主义
  • 政治哲学
  • 思想史
  • 双语阅读
  • 企鹅经典
  • 西方哲学
  • 人文社科
  • 启蒙运动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 经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
ISBN:9787500143505
商品编码:10394698416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论自由(英汉双语)/企鹅口袋书系列
  • 作者:(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译者:牛云平
  • 定价:29
  •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
  • ISBN号:978750014350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1-0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16

编辑推荐语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编著的《论自由》讨论了个人在宗教信仰、思想、言论、个性等方面的自由,研究了社会对个人可行使权力的性质和界限,明确提出了“多数人的暴政”这一振聋发聩的名言,和“人类无论作为个人或集体,只有出于自卫这**目的时,才能干预任何人或人群的行动自由”这一鲜明论点。全文篇幅不长,但思想深刻、视域辽阔,引人入胜;且旁征博引、前后相贯、逻辑严谨、条理清楚、论说明晰。 本书是英汉双语读本。

内容提要

《论自由》是影响力*为广泛的哲学作品之一,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书中探讨了自由的风险和责 任。暴政既可以通过政府实现,也可以源于人群中大 多数的意见。通过分析这两种暴政,密尔提出,在我 们对他人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为重要的自由是思 想、团结、追求自身舒适的自由。
    

作者简介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年)是英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政府文官,富影响的19世纪思想家之一。密尔著述颇丰,覆盖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重要著作有《逻辑体系》(1843年)、《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论自由》(1859年)、《论代议制政府》(1861年)、《功利主义》(1861年)、《女性的服从》(1869年)等。

目录

译者导读
一 序言
二 论思想与讨论自由
三 论个性自由——人类幸福的因素之一
四 论社会对个人的管制权限
五 论自由原则之应用


《论自由》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其著作《论自由》中,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清晰的逻辑,为我们阐述了自由的价值、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部作品不仅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更是理解个人权利、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关键文本。密尔的论证并非空泛的哲学思辨,而是紧密联系着社会现实,旨在为当时的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指明一条通往更公正、更繁荣的道路。 《论自由》的核心论点在于,个人自由是人类进步和幸福的基石。密尔认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个人应该被允许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种自由涵盖了思想、言论、表达、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多个层面。他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或政府压迫,认为它们会扼杀个体的创造力、阻碍思想的交流,并最终导致社会的停滞不衰。 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的捍卫 密尔对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捍卫尤为坚定。他认为,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应该被允许存在和表达。原因有三: 首先,被压制的观点可能包含真理的一部分。历史上有太多例子表明,曾经被视为异端的观点,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一味压制异见,就有可能扼杀真理的萌芽,错失发现真理的机会。 其次,即使被压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允许其存在和讨论,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捍卫正确的观点。当真理与谬误并存时,通过辩论和论证,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真理的优越性,并加深对其的理解,使其更加牢固。相反,如果不允许任何错误的观点出现,我们就会失去检验和巩固真理的机会,真理也会变得苍白和脆弱。 最后,如果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而少数人的观点被压制,那么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创新和进步往往源于对现有思想的挑战和质疑。一个垄断了思想的市场,最终只会走向僵化和保守。 密尔强调,个人应该有权在公开场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会引起他人的不适或争议。他认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就来自于思想的碰撞和多元。压制少数派的观点,实际上是社会自身的损失。 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威的界限 《论自由》中,密尔对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威之间的界限进行了精密的界定。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即社会或国家干预个人事务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只要一个人的行为不直接损害到他人,那么他就应该享有完全的自由,即使他的行为在他人看来是愚蠢的、不道德的,或者不符合社会习俗。 密尔将社会上的“舆论”和“习俗”视为一种潜在的压迫力量,甚至比政治压迫更为危险。因为政治压迫是外在的、可见的,而舆论的压迫则是无形而渗透的,它能够悄无声息地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纳入一种既定的模式,扼杀个体的独特性。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遵守社会习俗,并非出于内心的认同,而是出于对他人评价的恐惧,这是一种肤浅而危险的服从。 他鼓励人们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去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人类的生存状态并非只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潜力。个性的发展是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少数派的权利与社会多数暴政 在《论自由》中,密尔对“多数的暴政”(tyranny of the majority)提出了深刻的警示。他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即使是民选的政府,也可能因为代表着多数人的意志,而对少数人的权利构成威胁。如果多数人有权力压迫少数人,那么民主制度的本质就发生了扭曲。 他强调,政治制度的设计必须能够有效地保护少数派的权利,防止多数人的意愿成为压迫少数人的工具。这要求在法律和政治实践中,都要有对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不受多数人意见的影响。 密尔对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够学会如何理性地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观点,如何明辨是非。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群体,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自由的价值。 自由的实践与社会责任 尽管密尔极力倡导个人自由,但他并非主张一种无政府主义式的个人放纵。他清楚地认识到,自由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责任的承担。他的“伤害原则”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社会责任的内涵:即在行使个人自由的同时,必须顾及他人的福祉。 密尔认为,自由并非没有边界,而这种边界恰恰体现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上。真正的自由,是在尊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实现自我。这种相互尊重和社会责任,是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自由社会的基石。 《论自由》中,密尔还讨论了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经济自由是个人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也警惕经济力量可能对个人自由造成的压迫。他支持一种在市场经济中,但同时又能够保障工人权利和公平竞争的制度。 跨越时代的思想遗产 《论自由》中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密尔关于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的论述,为我们理解网络言论、学术讨论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社会日益关注个体权利和身份认同的今天,他对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的强调,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密尔的洞察力在于,他看到了自由的脆弱性,以及它所面临的各种潜在威胁,无论是来自政府的压迫,还是来自社会舆论的束缚。他告诫我们,自由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去捍卫、去维护。 《论自由》是一部激励人心的著作,它不仅是对自由主义思想的精辟阐释,更是对人类尊严和个体价值的庄严宣告。阅读《论自由》,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理解自由的珍贵,并激励我们成为更独立、更具批判性思考的个体,共同为建设一个更自由、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又是一本说教意味浓厚的政治哲学著作。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他用一种非常温和而又坚定的语气,阐述着自由的价值。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自由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紧密联系起来。他认为,充分的自由不仅是权利,更是实现个体潜能、追求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他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束缚,无论是来自政府、社会还是习俗,都可能阻碍个体的成长。作者对“个性”的赞美,也让我感到振奋,他鼓励人们不要随波逐流,而是要敢于成为那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这种对个体独特性和价值的肯定,在当今社会尤为可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对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思考。对于那些感到迷茫、或者希望活出真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会让你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茅塞顿开的书。作者的分析视角非常独特,他并没有将自由简单地等同于为所欲为,而是将其置于社会互动的框架下进行考察。他精辟地指出了,个人自由的行使,不能以牺牲他人的自由为代价,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需要不断的协商和调整。书中对“个人主权”的强调,让我耳目一新,作者认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个体完全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思想和行为,这种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对于政府权力扩张的警惕,也让我深有同感,历史上有太多因为权力过度集中而导致个体自由被压制的例子。作者并没有回避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张力,而是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结合点。他提出的“伤害原则”为界定自由的边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标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思想的洗礼,它让我对“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尤其是在理解“自由”的内涵方面。作者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式的论述,而是深入到自由的各个层面,比如思想、言论、行动等,并逐一分析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容忍”在自由社会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正是因为我们能够容忍那些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社会才能保持活力和多样性。他对于“思想自由”的辩护,更是让我看到了开放性思考的巨大力量。作者并没有教条式地灌输任何一种思想,而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他对于“自由”与“责任”之间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他指出,真正的自由并非毫无约束,而是在承担相应责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动性。这本书的阅读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由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共同守护和珍惜。它也让我反思,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实践和捍卫这份自由。

评分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尽管它的篇幅并不算厚重,但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力量却着实让我震撼。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论述,思考他提出的观点与当下社会的关联。尤其是在自由与个体权利的部分,作者以其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潜在侵蚀,以及个体在维护自身自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他并没有一味地强调绝对的自由,而是指出了自由的界限,以及这种界限如何在社会契约中得以确立和维持。书中对“多数人的暴政”的警示,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民主制度下,少数人的声音和权利也同样需要被尊重和保护,否则自由将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化的口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他引用历史事实、哲学思想,并辅以逻辑推理,使得他的论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于任何关心社会进步和个体福祉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启迪之作,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由”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去争取和捍卫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和权利。

评分

最近读了这本《论自由》,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虽然是关于哲学思辨的书籍,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他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并且非常有力地阐述了为何限制这些自由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尤其喜欢他对“异议”的推崇,认为每一个不同的声音,即使一开始听起来多么不合时宜,都可能蕴含着真理的火花,或者至少能够促使主流观点进行反思和进步。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具有说服力,他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到他所构建的逻辑体系中。书中的例子也很贴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自由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也更懂得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权利。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它鼓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并为维护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