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IS的多维贫困精准识别与评价 | ||
| 定价 | 138.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王艳慧 等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72 | |
| 字数 | 300 | |
| ISBN编码 | 9787030428578 | |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需求分析 1.2 关键技术问题 1.3 存在的科学问题 1.4 技术需求难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多维贫困内涵研究 2.2 多维贫困的识别与度量研究 2.3 贫困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4 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2.5 村级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2.6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研究 2.7 研究现状综述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总体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2 贫困术语释义 3.3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多维贫困识别基础信息数据库构建技术 3.4 多维贫困状况测算指标体系构建技术 3.5 多维贫困状况测算分析研究 3.6 贫困分布特征分析技术 第4章 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设计 4.1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指标体系 4.2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维度贫困调查指标体系 4.3 社会经济贫困数据库建库指标体系 4.4 多维贫困测算指标体系 第5章 农户多维贫困度量及贫困分析 5.1 农户多维贫困测算与分析方法 5.2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人口多维贫困特征测算与分析 5.3 南阳市县级多维贫困人口测算分析 5.4 内乡县村级多维贫困人口测算分析 5.5 武陵地区基于生活水平维度的县级贫困度量 第6章 村级贫困人口空间分布分析 6.1 村级贫困人口空间化方法 6.2 村级贫困人口空间化技术路线 6.3 湖北省鹤峰县村级人口空间分布 6.4 重庆市黔江区村级贫困人口空间分布 6.5 黔江区贫困人口空间格局分析 第7章 行政村多维贫困度量与贫困分析 7.1 参与式村级多维贫困测算指标选择 7.2 村级多维贫困测算指标权重设置 7.3 基于贫困综合指数的贫困村测算模型 7.4 重庆市黔江区贫困村测算与分析 7.5 黔江区贫困村与贫困农户的关系分析 第8章 村级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格局分析 8.1 村级居民点离散度评价方法 8.2 内乡县村级居民点分布离散度评价 8.3 内乡县村级居民点离散度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关联关系分析 8.4 鹤峰县村级居民点分布离散度评价 8.5 鹤峰县离散度综合指数DCI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9章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 9.1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可达性评价方法 9.2 黔江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分布 9.3 基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的黔江区教育可达性评价 9.4 不同区位条件下的黔江区教育可达性分析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总结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我最近在寻找关于多维度贫困评价的最新研究动态,偶然看到了《[按需印刷] 基于GIS的多维贫困精准识别与评价》这本书。书名中的“多维贫困”让我眼前一亮,因为贫困并非仅仅是收入低,它还涉及到教育、健康、住房、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而“GIS”的加入,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前沿和实用。我一直觉得,很多贫困现象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难、山区居民看病难等。如果能将这些地理因素纳入贫困评价体系,无疑会更加全面和深入。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运用GIS技术来量化和分析这些多维度的贫困指标,比如如何通过空间数据来评估教育资源的可及性、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甚至是如何利用卫星影像来分析住房条件和环境质量。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了解如何将空间分析的强大功能,应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评分在我看来,贫困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中最棘手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如何“精准”地找到并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按需印刷] 基于GIS的多维贫困精准识别与评价》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精准识别”和“GIS”的组合,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传统的贫困评估方法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况时,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贫困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匮乏,还包括了教育、健康、居住条件、社会参与等诸多维度。而GIS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维度是如何在地理空间上分布和相互作用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利用GIS技术,将各种异质性的数据(如地理坐标、气候信息、土壤类型、人口统计数据、基础设施分布等)整合起来,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多维度贫困状况的精细化评价体系。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将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具科学性的视角来审视和解决贫困问题,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其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减贫事业的研究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评估贫困。传统的贫困线标准虽然有用,但往往难以捕捉到贫困的深层原因及其空间异质性。《[按需印刷] 基于GIS的多维贫困精准识别与评价》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两个关键点:“多维贫困”和“GIS”。我一直认为,贫困的发生和演变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等空间要素息息相关,而GIS技术恰恰是处理和分析这些空间数据的利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详细阐述如何将多维贫困的各个维度(如健康、教育、收入、居住环境等)与GIS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一套全新的贫困识别和评价模型。特别是对于“精准识别”这一点,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可能带来的突破性进展。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具体的GIS分析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真实的案例研究中,从而为更科学、更精准的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评分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评估区域发展差异以及其中包含的贫困问题的场景。《[按需印刷] 基于GIS的多维贫困精准识别与评价》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对“多维贫困”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因为它比单纯的收入贫困更能体现真实的困境。而“GIS”的引入,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因为我一直觉得很多贫困问题都与地理位置、交通不便、资源分布不均等空间因素有关。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如何利用GIS技术来收集、整合和分析各种与贫困相关的空间数据,例如基础设施分布、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等。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分享如何将这些空间数据与多维度的贫困指标相结合,构建出更精细、更具象化的贫困评估模型。我相信,通过GIS这样的工具,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贫困的“地图”,从而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脱贫政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评分这本《[按需印刷] 基于GIS的多维贫困精准识别与评价》的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让我对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一个如此复杂而现实的问题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认为,传统的贫困评估方法往往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反映个体或区域所面临的真实困境。这本书将GIS(地理信息系统)这样一个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引入贫困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创新的视角。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将地理空间数据,比如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基础设施分布等,与社会经济指标相结合,构建出更精细、更具动态性的贫困模型。试想一下,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直观地“看见”贫困的地理分布规律,识别出那些被传统统计方法忽视的“角落”,了解贫困与自然环境、交通便利度、公共服务可达性之间的微妙联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理解和应对贫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让人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更精准地定位贫困,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扶贫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