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沉稳大气,字体选择也显得专业且易于辨识。初次翻阅,我立刻被其清晰的章节结构所吸引。它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录中那些“基础入门”与“高级应用”的并列安排,预示着无论是对CAD软件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自身技能的工程师而言,都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图层管理和标准规范的部分,这在实际的电气设计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图层命名约定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应用指南,那无疑将大大提升其实用价值。我期待看到那些详尽的步骤分解,尤其是那些看似微小却决定成败的操作细节,比如如何快速创建符合行业规范的电气符号库,或者在复杂项目中如何高效地进行设备布置和线路追踪。如果内容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指导,带着我们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完整的项目文件,那就太棒了,而非仅仅停留在软件功能的罗列上。整体感觉,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瞄准那些希望通过系统学习,将AutoCAD 2008这款经典软件的潜力完全挖掘出来,并将其应用于严谨的电气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
评分我尝试翻阅了中间关于“低压配电系统”的部分,感觉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试图将复杂的电气规范“翻译”成AutoCAD可以执行的具体指令。不过,我更期待的是,书中对于国家电气设计规范(如GB系列标准)的引用和讲解能更为直观和深入。很多时候,我们绘制的图纸,其规范性往往是项目能否通过审查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在每一个关键的绘图步骤旁,清晰地标注出对应的规范条文编号,并解释为何必须如此绘制,那么它就不再仅仅是一本软件操作手册,而升级为一份实用的设计规范执行指南。此外,针对“典型实例”,我非常好奇它们涵盖了哪些领域。是侧重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还是更偏向于建筑电气中的照明和插座布局?不同的应用场景对CAD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果案例的广度足够,能够展示软件在不同领域间的通用适应性,那这本书的覆盖面就更显厚重了。
评分从内容编排的节奏来看,作者似乎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直线、圆弧开始,逐步过渡到多重参照标注和块属性的运用。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对于自学者来说无疑是友好的。然而,对于电气工程设计而言,逻辑性往往凌驾于单纯的绘图技巧之上。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数据关联”的讨论。例如,如何利用块属性(Block Attributes)来自动统计设备数量或电缆长度,从而实现图纸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报表自动生成。如果这本书能将2008版本中可用的数据提取功能讲透彻,并展示它如何简化电气工程中的物料清单(BOM)编制工作,那就真正体现了工程软件的强大之处——用技术手段解放设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一个好的工程设计实例,最终的交付物往往是图纸和与之配套的准确的设备清单,如果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详尽的实战经验,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给所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初级工程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纸张的厚度和色彩还原度都很不错,这对于需要长期对照参考的工具书来说,是基本的尊重。内页的图示清晰度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在讲解电路原理图和复杂的接线逻辑时,线条的粗细、符号的区分度直接影响读者的理解速度和准确性。我个人非常看重教程中对“错误排查”环节的关注。在学习任何工程软件时,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系统报错或绘图逻辑冲突。一本优秀的教材,不应该只展示“如何做对”,更要教会读者“如何发现和修正错误”。如果书中能设置专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章节,比如关于对象捕捉失灵、标注样式冲突等工程绘图中的顽固问题,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同时,对于软件的自定义设置部分,例如自定义快捷键、工具栏的个性化配置,如果能提供一些“效率优先”的推荐配置,相信会受到那些追求工作效率的资深用户的好评。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疑虑集中在“2008”这个年份上。虽然电气设计的基本逻辑和原理是恒久不变的,但软件操作界面和一些新出现的智能化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迭代。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解核心的绘图逻辑和电气原理图绘制方法时,能够足够扎实和通用,这样即便读者转向更新版本的软件,那些底层思维和规范的理解也能无缝衔接。我尤其关注它对三维建模在电气管线综合应用方面的论述深度,虽然是基础和典型实例的定位,但如果能触及到如何利用有限的2008版本工具进行初步的空间布局校验,哪怕只是概念性的介绍,也会让这本书的价值“保值”许多。更重要的是,我渴望看到其中案例的“典型性”。一个好的教材,案例绝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是能对应到现实工厂、商业建筑或配电房中的真实场景。如果案例能附带详细的设计思路阐述——为什么选择这种布局,而非另一种——那才是真正体现了“设计”而非仅仅是“绘图”的精髓所在。
评分1984年的一天是一个非常令我激动的日子。我参加了“全省读书活动演讲赛”。那次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听到了他们振振有词的演讲。我有些惭愧。他们一个个成绩优秀,而我?我发誓努力向他们学习。
评分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2008电气工程设计(基础和典型实例),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1.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使读者在掌握使用绘制电气图形的同时,能够识别各类电气图形2.提供典型电气工程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的设计技巧3.涵盖电气设计的各个专业学科,读者可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章节,做到有的放矢4.书中全部电气图形符号均采用最新国标,所有实例均经过了实践检验5.实例讲解,深入浅出,读者只需按书中实例操作,即可在最短时间掌握-在电气领域的应用6.精选了大量实践题目,为读者提供了应用水平的实践平台7.对进行了新增功能说明,使读者的制图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在电气工程设计领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气设计软件,2008是其中一个通用软件,它能够完成电气工程绘图的绝大多数任务,如电气工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系统图、框图、逻辑图、接线图、电气平面图、设备布置图、元器件表格等的绘制,受到广大电气工程人员的欢迎,是适合进行电气设计的工具软件。本书通过多个实例,详细介绍了利用2008绘制电气工程图的方法。同时本书介绍了与软件环境的无缝集成的电气设计专业软件,能使设计和修改电气控制系统比以往更快,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错误、自动执行关键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并促进协作。本书共分3篇14章第1篇是基础知识(包括1~7章),其中第1章介绍2008中文版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绘图辅助工具及基本绘图命令,第3章介绍二维对象编辑,第4章介绍文字和表格的创建与注写,第5章介绍图形尺寸标注,第6章介绍块及外部参照,第7章介绍图形输出与打印第2篇是设计实例(包括8~13章),第8章介绍电气工程制图的技术要求,第9章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绘制,第10章介绍机械电气控制设计实例,第11章介绍建筑电气设计实例,第12章介绍电力工程设计实例,第13章介绍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实例第3篇是进阶提高,即第14章介绍电气工程专用绘图软件,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可以应用来设计大型复杂的电气工程图。,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自1982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十余次升级,其每一次升级,在功能上都得到了逐步增强,且日趋完善。也正因为具有强大的辅助绘图功能,因此,它已成为工程设计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软件之一。2008是根据当今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的需求而开发的跨世纪设计工具,它体现了世界技术的发
评分O 4.书z中全部电气图形符号j均采n用最新V国标,所有实例均经E过了l实D践检验;
评分有基础部分,讲解详细,自己感觉很不错
评分内容比较一般,初步了解还可以。
评分在电气工程设计领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气设计软件,AutoCAD 2008是其中一个通用软件,它能够完成电气工程绘图的绝大多数任务,如电气工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系统图、框图、逻辑图、接线图、电气平面图、设备布置图、元器件表格等的绘制,受到广大电气工程人员的欢迎,是适合进行电气设计的工具软件。本书通过多个实例,详细介绍了利用AutoCAD 2008绘制电气工程图的方法。同时本书介绍了与AutoCAD软件环境的无缝集成的电气设计专业软件AutoCAD Electrical,能使设计和修改电气控制系统比以往更快,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错误、自动执行关键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并促进协作。
评分本书共分3篇14章:第1篇是基础知识(包括1~7章),其中第1章介绍AutoCAD 2008中文版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绘图辅助工具及基本绘图命令,第3章介绍二维对象编辑,第4章介绍文字和表格的创建与注写,第5章介绍图形尺寸标注,第6章介绍块及外部参照,第7章介绍图形输出与打印;第2篇是设计实例(包括8~13章),第8章介绍电气工程制图的技术要求,第9章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绘制,第10章介绍机械电气控制设计实例,第11章介绍建筑电气设计实例,第12章介绍电力工程设计实例,第13章介绍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实例;第3篇是进阶提高,即第14章介绍电气工程专用绘图软件AutocAD Electrieal,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可以应用ACE来设计大型复杂的电气工程图。
评分一般
评分价格便宜 东西不错 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