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本书系统介绍了小麦条锈病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病原菌、症状、生理病变、周年发病过程、大区流行规律、病原菌生理小种、品种抗病性,抗病性鉴定,抗病育种,持久抗病性,病情调查,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内容,还重点分析了条锈病间歇式大流行的成因和相关对策。本书内容丰富,叙事明白,阐释清晰,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小麦条锈病。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药种子营销人员、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与危害
一、症状
二、生理病变
(一)光合作用
(二)呼吸作用
(三)核酸和蛋白质代谢
(四)水分关系
三、产量损失
第二章 病原菌及其侵染过程
一、病原菌
(一)分类地位
(二)形态特征
(三)生物学特性
二、侵染过程
(一)接触期
(二)侵入期
(三)潜育期
(四)发病期
第三章 病原菌生理小种和寄生适合度
一、生理小种
(一)生理小种的概念
(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
(三)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
二、寄生适合度
(一)基本概念
(二)测定方法
(三)测定结果
第四章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
一、周年发生过程
(一)越夏
(二)秋苗发病
(三)越冬
(四)春季流行
二、大区流行规律
(一)流行区划、菌源传播和流行因素
(二)西北区的流行
(三)华北区的流行
(四)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流行
(五)云南省的流行
第五章 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利用
一、小麦品种的抗病性
(一)低反应型抗锈性
(二)慢锈性
(三)高温抗锈性
(四)其他抗锈性类型
二、品种抗锈性与病原菌毒性的遗传
(一)低反应型抗锈性的遗传
(二)慢锈性的遗传
(三)条锈病菌毒性的遗传
(四)“基因对基因”学说
三、抗锈性鉴定和抗锈育种
(一)抗锈性鉴定
(二)抗锈种质资源
(三)抗锈育种途径
四、抗锈性失效问题及对策
(一)抗锈性失效的原因
(二)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
(三)延长抗锈性持久度的途径
第六章 病情调查与预测预报
一、病情调查
(一)病情调查记载指标
(二)病情普查
(三)病情发展系统调查
二、病情预测预报
(一)综合分析预测法
(二)指标预测法
(三)数理统计预测法
第七章 栽培防治与药剂防治
一、栽培防治
二、药剂防治
(一)药剂防治技术
(二)三唑酮的持效期
(三)三唑酮的治疗作用
(四)三唑酮作用的病理学机制
(五)烯唑醇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与危害
一、症状
症状是患病植物外在的不正常表现,通常由“病状”和“病征”两类特点构成。病状为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而病征则为发病部位所出现的病原菌营养体和繁殖体。症状不仅是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而且也是鉴定抗病植物或抗病品种的主要依据,只有熟悉症状类别及其特点,才能准确判断抗病类型和抗病程度。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危害叶鞘、茎、穗部、颖壳和芒(彩图1至彩图7)。发病部位最初生成小型的褪绿病斑(俗称花斑),随后迅速出现黄色或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叶片上夏孢子堆呈卵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凸起,被叶表皮覆盖,成熟后表皮破裂而外露,并散放出黄色粉末,此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彩图4)。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较轻柔,肉眼观察不甚明显。夏孢子堆周围可能出现褪绿、枯黄等异常。在小麦成株叶片上,夏孢子堆两端附近还可陆续产生新的孢子堆,以致多个夏孢子堆沿叶脉呈“虚线”状排列(彩图3)。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夏孢子堆,叶片黄化、枯死。
在幼苗叶片上,有时以最初出现的夏孢子堆(侵入点)为中心,在周围形成一圈夏孢子堆,翌日在其外围又生成一圈夏孢子堆,如此不断向周围扩展,成为同心环状(彩图2)。当中心的孢子堆破裂散粉、变为枯黄色后,四周各圈的孢子堆依次处于正在散粉、刚刚破裂、尚未破裂和正在产生等不同状态,最外一圈为褪绿晕环。
前言/序言
小麦条锈病及其防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