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现货 我们爱过又忘记+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 共3册 余秀华作品 文学 诗歌集

套装现货 我们爱过又忘记+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 共3册 余秀华作品 文学 诗歌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秀华 著
图书标签:
  • 余秀华
  • 诗歌
  • 文学
  • 现货
  • 套装
  • 我们爱过又忘记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摇摇晃晃的人间
  • 诗集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睿图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1129
商品编码:10322704432

具体描述

套装共3册 总价格:92元

 

9787549563494 9787540470838 9787513321129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我们爱过又忘记 开本: 32
作者: 余秀华 页数:  
定价: 35 出版时间: 2016-05-01
ISBN号: 9787513321129 印刷时间: 2016-05-01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版次印次: 1次 1次
编辑推荐  2015年中国诗坛的收获,刷*朋友圈,引发媒体报道热潮。2015年底,读书界、诗歌界年终盘点,诗人余秀华斩获奖项无数,成为继海子以来受欢迎的国内诗人。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热销15万册,被豆瓣读书推荐为“2015年度中国文学榜”繁体版《月光照在左手上》,获入选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10大好书。诗人、北大教授臧棣,著名主持人鲁豫,著名学者喻国明等倾情推荐;民谣歌手钟立风为其诗《我爱你》谱曲并演唱。  内容推荐 《我们爱过又忘记》内容简介:是余秀华所有未出版诗作中情诗的精选,共150余首。其诗感情真挚,句子浑然天成,常有神来之妙语。它歌咏爱而不得,歌咏人世间的悲伤、幸福和感叹,宛如天籁,动人心弦。新诗集保持了其作品一贯的高水准,佳句迭出,值得反复品味、收藏。  作者简介 余秀华,诗人。湖北钟祥人。著有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2009年正式开始写诗,至今已有诗作2千余*;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引发关注;2015年1月,因“民谣与诗”微信公众号发布诗人沈睿评点其几*诗作的文章,引起疯狂转发。2015年1月底,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上市热销,为20年来国内诗人作品销量之*。同期,余秀华获网易“2015年十大女性奖”之*,并被《出版人》杂志评为“2015年度作者”。  目录

 

暂无

媒体评论

我喜欢余秀华的诗,她的诗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有机的诗歌。“云里写诗,泥里生活”,这也是我自我借鉴的一句话。 

   ——李健(歌手) 

   在一个矫揉造作的时代,真诚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余秀华的诗作无异于天籁之音。 

   ——喻国明(学者) 

   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 

   ——老井(诗人) 

   余秀华坐拥自己的世界,与境遇无关,与身份无关,她就是这样纯粹的诗人。 

   ——马灯(诗人)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开本: 32
作者: 余秀华 页数:  
定价: 28 出版时间: 2015-01-01
ISBN号: 9787540470838 印刷时间: 2015-01-01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版次印次:  
编辑推荐

数百家媒体报道,超千万次转发,上亿次阅读,穿越大半个中国,每读一次,都带给我们直抵灵魂深处的震撼;

她是一位纯粹的诗人,被诗评家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

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让人目瞪口呆,将我们的心刺得生疼;

广大网友对她的诗歌一见钟情,引发民间持续关注。

内容推荐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近期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女 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 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 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 人信心,充满阳光。 作者简介 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 村人,著名当代诗人。她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这让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对学习、工作、婚姻都带来了影响。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 后,她的诗作被广泛转发,尤其是一篇《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使得她在网络上一夜爆红。她的诗作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她过人的文字天赋、加之身体残疾,更 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养的狗,叫小巫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

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我跌倒在田沟里,它摇着尾巴

我伸手过去,它把我手上的血舔干净

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

比我好看。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就去跳舞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不像我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我一声不吭地吃饭

喊“小巫,小巫”,把一些肉块丢给它

它摇着尾巴,快乐地叫着

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

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

 

◆那么容易就消逝

我没有足够的理由悲哀了,也不愿为我现在的沉默

冠以“背信弃义”

嗯,我不再想他。哪怕他病了,死去

我的悲伤也无法打落一场泪水

从前,我是短暂的,万物永恒。从前,他是短暂的

爱情永恒。

现在,我比短暂长一点,爱情短了

短了的爱情,都是尘。

那么容易就消逝,如同谎言,也如同流言

今天我记得的是消逝的部分,如同一个啤酒瓶

就算重新拿起来,也是贱卖

或,摔碎的可能

 

◆假如开出一朵花

虽然在村庄,在没有车马经过的早晨

我还是不知道拿它怎么办

因为多么了解那个过程,从水里捧出火的坚决

和一开到底的绝望

我们都是开放过的人

被生活吞进去又吐出来,也被命运俘虏过

它总是有些瘦弱,被窥见的,被隐匿的

那些情感在选择合适的时候,合适的花瓣

这个时候,我是去追逐一列火车

还是一场雨水。我们对这个世界深信不疑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服自己

就让一朵花走进灯光,再隐退于黑暗

轮回到这里

彼此相望,各生慈悲心肠

 

◆手持灯盏的人

她知道黄昏来临,知道夕光猫出门槛

知道它在门口暗下去的过程

也知道一片秧苗地里慢慢爬上来的灰暗

她听到一场相遇,及鼻青脸肿的过程

她把灯点燃

她知道灯盏的位置,知道一根火柴的位置

她知道一个人要经过的路线以及意乱情迷时候的危险

她知道他会给出什么,取走什么

她把灯点燃

她是个盲女,有三十多年的黑暗

每个黄昏,她把一盏灯点燃

她把灯点燃

只是怕一个人看她

看不见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月光落在左手上 开本: 32
作者: 余秀华 页数:  
定价: 29 出版时间: 2015-02-01
ISBN号: 9787549563494 印刷时间: 2015-02-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印次:  
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 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 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 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作者简介 余 秀华,1976年生,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致使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2009年开始写诗。《诗刊》编辑 刘年在她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诗,惊艳于诗中深刻的生命体验、痛感,于2014年第九期刊发了她的诗,之后《诗刊》微信号又从中选发了几首。农民,残疾人, 诗人,三种标签引爆了公众对她的热议,然而余秀华说:“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再见,2014

像在他乡的一次拥抱:再见,我的2014

像在他乡的最后告别:再见,我的2014

我迟钝,多情,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他们挥手的时候,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我以为还有许多可以浪费的时辰

2014如一棵朴素的水杉,落满喜鹊和阳光

告别一棵树,告别许多人,我们再无法遇见

愿苍天保佑你平安

而我是否会回到故乡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怀揣下一个春天

下一个春天啊,为时不远

下一个春天,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日记:我仅仅存在于此

蛙鸣漫上来,我的鞋底还有没有磕出的幸福

这幸福是一个俗气的农妇怀抱的新麦的味道,忍冬花的味道

和睡衣上残留的阳光的味道

很久没有人来叩我的门啦,小径残红堆积

我悄无声息地落在世界上,也将悄无声息地

隐匿于万物间

但悲伤总是如此可贵:你确定我的存在

才肯给予慈悲,同情,爱恨和离别

而此刻,夜来香的味道穿过窗棂

门口的虫鸣高高低低。我曾经与多少人遇见过

在没有伴侣的人世里

我是如此丰盈,比一片麦子沉重

但是我只是低着头

接受月光的照耀

 

 

横店村的下午

恰巧阳光正好,照到坡上的屋脊,照到一排白杨

照到一方方小水塘,照到水塘边的水草

照到匍匐的蕨类植物。照到油菜,小麦

光阴不够平整,被那么多的植物分取

被一头牛分取,被水中央的鸭子分取

被一个个手势分取

同时,也被我分取

我用分取的光阴凑足了半辈子

母亲用这些零碎凑足了一头白发

只有万物欢腾

——它们又凑足了一个春天

我们在这样的春天里

不过是把横店村重新捂热一遍

 

 

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

当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

 

许多部位交换着疼:胃,胳膊,腿,手指

 

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

被长久的荒凉收留

 

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

爱得不够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我们爱过又忘记》 一场关于记忆、遗忘与情感纠缠的深刻剖析 《我们爱过又忘记》是一部触及灵魂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中那些既璀璨又易逝的瞬间,那些刻骨铭心却又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模糊的印记。作者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带领读者走进一段段爱与被爱、相聚与分离的情感旅程,探讨了记忆与遗忘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在平凡生活中,却承受着非凡情感的个体。他们或许曾经深爱过一个人,将对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细语都珍藏于心;又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选择放手,任凭那些曾经炙热的情感,随着岁月的流转,化作泛黄的照片,或是一段模糊的旋律。然而,遗忘并非全然的解脱,它往往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曾经付出的情感的追问。 书中,那些“爱过”的痕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虽然遥远,却依然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它们是爱情最美好的证明,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即使现实的车轮滚滚向前,将我们带离曾经的风景,那些爱过的记忆,依然会在某个深夜,某个熟悉的角落,悄然浮现,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们反思,在爱情的博弈中,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紧密相依,又是什么让我们渐行渐远?是激情燃烧的瞬间,还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是彼此的理解与包容,还是无法逾越的隔阂与误解? 而“又忘记”,则是一种无奈,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自我保护。当爱已成往事,当现实无法承载过多的情感重量,遗忘便成了一种必然。但遗忘并非抹去,它更像是将那些深刻的印记,小心翼翼地封存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偶尔开启,感受那份曾经的温度,然后再次轻轻合上。这种遗忘,并非是对爱情的背叛,而是对心灵的一种疗愈,一种在经历过深刻的情感后,重新找回平静与自我的过程。 作者在叙事中,极富张力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们可能在某个瞬间,试图抓住流逝的爱,却发现指缝间空空如也;他们可能在某个时刻,努力遗忘痛苦的过往,却发现那些记忆如同藤蔓,缠绕着心底,挥之不去。这种内心的拉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更加真实。 《我们爱过又忘记》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它更是一面折射人生的镜子。它让我们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反思那些曾经的遇见,那些擦肩而过的缘分,那些铭心刻骨的爱恋。它告诉我们,无论爱过还是忘记,生命都因此而更加丰盈。那些爱过的时光,塑造了我们;那些学会忘记的过程,让我们成长。 书中对细节的描绘,同样令人称道。微风吹过脸颊的触感,阳光洒在肩头的温度,雨滴敲打窗棂的声音,甚至是一句无心的玩笑,都可能成为触发记忆的钥匙。作者善于捕捉这些细微之处,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叙事,营造出浓郁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那些喜怒哀乐。 《我们爱过又忘记》是一次对情感的深刻致敬,也是一次对生命无常的温和解读。它鼓励我们,勇敢地去爱,去体验,去感受。即使最终不得不学会遗忘,也要在遗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如何选择,过去的经历,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滋养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韧。 《月光落在左手上》 一曲关于生命、疼痛与存在的诗意咏叹 《月光落在左手上》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它以一种近乎原始的纯粹,直面生命的本质,探讨存在的意义。作者用文字编织出了一幅幅充满象征意义的画面,将日常的琐碎升华为对宇宙、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极富画面感和想象力。“月光”象征着温柔、宁静、神秘,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左手”则常与内心、情感、本能相连。当月光落在左手上,仿佛是一种不经意的触碰,一种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的对话,一种对生命微妙之处的感知。 作品中的诗歌,往往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叙事线索,但却蕴含着强大的情感力量。它们像一个个闪烁的火花,点燃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作者以一种孩童般的视角,审视成人世界的规则与无奈;又以一种饱经风霜的智慧,洞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疼痛”是贯穿这部诗集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种疼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孤寂、情感上的创伤、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知。作者毫不避讳地展现这种疼痛,并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得以存在的证明。在她的笔下,疼痛不再是令人恐惧的黑暗,反而可能是一种净化,一种唤醒,一种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存在”的追问,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个核心。我们为何而来?我们为何在此?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宏大的命题,在作者的诗句中,被化解为对具体事物的细致描摹。一棵草,一只鸟,一缕风,乃至一颗微尘,都可能承载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她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存在的千姿百态,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命细节。 《月光落在左手上》的语言风格,粗粝而直接,却又充满了惊人的美感。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它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自有其朴素的力量。作者的文字,仿佛是大地深处的涌泉,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雨露的清新。 诗集中的意象丰富而多元。月光、星星、天空、大地、河流、树木、花朵,以及那些关于生命、死亡、爱、孤独的词汇,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诗歌世界。这些意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呼应,相互渗透,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 例如,作者对自然的描绘,并非仅仅是景物的客观呈现,而是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天空的湛蓝,可能映照着内心的澄澈;大地的辽阔,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而微小的虫鸣,则可能诉说着被遗忘的生命絮语。 这部作品,也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女性,在生命中的种种体验。对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的挣扎与超越,都被细腻地捕捉。她用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记录下女性的坚韧与脆弱,描绘出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特存在。 《月光落在左手上》并不会提供直接的答案,它更多的是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它鼓励读者,走出舒适区,去感受生命中的阳光与阴影,去拥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它让我们明白,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也可能藏匿着月光般温柔的光芒,即使面对生命的无常,也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姿态。 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读的书,需要放慢脚步,去体会那些字里行间的呼吸与心跳。它像一位智者,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点醒我们,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认识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心痛,可能会感到困惑,但最终,我们一定会被这种生命的力量所打动,被这种对存在的深刻敬畏所感染。 《摇摇晃晃的人间》 一部关于个体生存的真实告白与深刻洞察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一部以真实为基石,以深刻洞察为棱镜,折射出个体在现代社会中艰难而坚韧生存的作品。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聚焦于最微小的个体,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 书名“摇摇晃晃的人间”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与象征意义。它描绘的不是一个稳固、坚不可摧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倾斜动荡的生存环境。在这个“摇摇晃晃”的人间,个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风险。 这部作品的核心,是对“摇摇晃晃”状态的细腻描摹,以及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如何挣扎、如何生存、如何保持尊严与自我。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种种不易。这些不易,可能体现在微薄的收入,可能体现在人际关系的疏离,可能体现在对未来的迷茫,也可能体现在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书中,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现实。她直面生活中的艰辛,直面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真实困境。然而,她并不是一个悲观的记录者,而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洞察者。她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剖析着这些困境的根源,同时也展现了普通人在绝境中依然闪烁的人性光辉。 “摇摇晃晃”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贫困或不稳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漂泊与无依。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和生存模式正在被打破,个体需要不断地去适应、去调整,去寻找新的立足点。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痛苦。 作者在书中,特别擅长刻画那些边缘化的个体,那些在社会大潮中被裹挟、被忽视的人群。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过人的才能,但他们依然努力地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生命的意义。他们可能是辛勤的劳动者,可能是困境中的母亲,也可能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常常碰壁的年轻人。 通过对这些个体的描绘,作者揭示了“摇摇晃晃的人间”的真实面貌:它既是充满挑战与痛苦的,也是充满韧性与希望的。那些在风雨中前行的人们,用他们的坚持,用他们的乐观,用他们的善良,构筑了人间的另一种可能。 《摇摇晃晃的人间》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极具感染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抵人心;它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引发深刻的共鸣。作者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勾勒出最真实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人。 书中对细节的把握,同样令人称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对话,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作者善于从这些细微之处,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他们在“摇摇晃晃”的人生中,是如何维持自己的尊严和前进的动力。 例如,作者可能会描写一位在城市角落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他的辛勤劳动,他疲惫的眼神,但他依然对生活保持着一份朴素的期待;或者描绘一位独自抚养孩子的单身母亲,她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展现出惊人的坚强和母性的光辉。 这部作品,并非是对社会问题的简单抱怨,而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深刻反思。它让我们看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挑战,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让我们认识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拥有选择的力量,依然可以找到前行的方向。它鼓励我们,要以一种更加坚韧、更加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去守护内心的那份温度和希望。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活着”这件事,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用户评价

评分

与以往读过的任何诗集相比,这套书的连贯性和情绪张力是其显著的特点。它们不是零散的片段,而更像是一部结构精密的个人史诗。我发现自己经常会跳着读,但无论从哪一页开始,都能迅速被拉入她构建的情境之中。这种“拽力”非常难得。而且,她的语言节奏感极强,有一种天然的韵律感,即便是散文诗,读起来也充满了内在的鼓点和停顿。我尝试着大声朗读了几段,那种声音在空气中回旋的感觉,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她如何运用断句和标点符号来控制读者的呼吸。这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某个人生阶段的思考,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学习如何观察世界、如何将瞬间的感受固化为永恒艺术的范本。

评分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直击灵魂的温柔陷阱,那种略带褪色的复古感,配上烫金的纤细字体,初见时就让人心头一紧。我通常对诗集不太感冒,觉得很多都很玄乎,看不懂,但这套书的排版,尤其是留白的处理,让人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非常私密的日记。它不像那种装订得板板正正、高高在上的“文学经典”,更像是从某个旧书店角落里淘出来的宝藏。我翻开第一册,那墨香和纸张本身的质感就足够让人沉浸了。我记得其中有一首诗,讲的是关于一个物件在时间流逝中的变化,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让人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小细节。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场视觉和触觉的盛宴,预示着里面内容的重量感,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评分

最让我心动的,是其中蕴含的女性视角与生命力的交织。我一直觉得,好的诗歌不只是抒情,它更应该具备一种强大的内在逻辑和世界观。这套书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女性自我审视、自我和解的内在空间。比如,在讨论“爱”的那部分篇章里,她笔下的爱不是浪漫偶像剧里的甜腻,而是充满了泥土气息和宿命感的纠缠。那种热烈到近乎毁灭的激情,以及随后而来的抽离和冷静,展现了一种极端的平衡。我尤其欣赏她对日常意象的捕捉能力,比如阳光穿过窗帘的形状、厨房里的水渍,这些极其平凡的场景,在她笔下瞬间被赋予了哲学性的深度。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贴近生活,你不会觉得她在跟你“高谈阔论”,而更像是你在一个老朋友的家中,听她娓娓道来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

评分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时间的容器,那么这套书承载的,是生命中那些最原始的、最不愿示人的部分。它的“现货”感(指称呼中的词汇,在此指代其即时的、不加修饰的表达力)极强,仿佛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外界的一切喧嚣都已退去,只剩下她与纸张的对话。我注意到,她处理“遗忘”和“铭记”这两个主题时,用词极其精准,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很多诗人倾向于歌颂美好,但她却敢于直面那些生命中的“瑕疵”和“裂缝”,并从中提炼出一种近乎残酷的和谐。对我个人而言,它像是一面多棱镜,每一次光照,都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自我内心的阴影与光亮。它不一定能让你感到快乐,但它能让你感到“真实”,而这份真实感,在如今这个过度美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稀缺。

评分

读完这三本书,我得承认,我需要时间消化。余秀华的文字,就像是锋利的小刀,时不时地在你心口划出一道口子,但奇怪的是,它带来的不是疼痛,而是一种被精准命中的清醒。特别是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那种对个体生存状态的直白描摹,那种不加修饰的坦诚,让人感到一种近乎粗粝的美感。我常常在想,一个作者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砺,才能将痛苦提炼成如此澄澈的语言。她似乎毫不费力地就触及了人类情感中最原始、最脆弱的部分,比如爱与被爱的挣扎,比如面对世界时的孤独与反抗。很多当代文学作品总是在追求某种“高级感”或者“复杂结构”,但她的文字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有力,像石头砸进水面,砸开的涟漪久久不散。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的体现,读起来酣畅淋漓,但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

评分

正版书,值得拥有购买

评分

除了价格方面,都还行

评分

质量很好,非常喜欢!

评分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我。

评分

有塑封无破损,满满的期待中收到了书,确切地说是诗集,随手翻了翻,便被文字吸引了

评分

很棒的一套,送给朋友的生日礼物,自己以后也想收藏一套

评分

可以 送人的 然后break up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快递速度太慢慢慢,上个月22号下的订单,今天7号才收到,这速度真是醉了,差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