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邵逸夫全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邵逸夫全传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詹幼鹏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6080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176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邵逸夫全传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邵逸夫全传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邵逸夫全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邵逸夫全传》全新纪念版,了解这位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部分曾在香港出版,是邵逸夫生前认可的传记
  《邵逸夫全传》诠释一代传媒大亨做事做到极点的传奇人生。
  做老板:他是全球极长寿、任期时间极长的上市公司CEO。
  做娱乐:他拍摄了中国首部有声电影,他是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张曼玉、刘嘉玲、李嘉欣等明星的星途引路人,他一手打造了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邵氏电影帝国。
  做慈善:他创建的邵逸夫奖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他捐助内地教育达47亿元,在全国捐建有三万多所逸夫楼,他的名字流传千古。
  他的人生比他的电影更精彩。

内容简介

  

  邵逸夫少年时代涉足影坛,青年时代南洋打拼,成为南洋“戏院大王”。五十岁香港创业,兴建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影城”。从此他雄霸香港影坛,成为举世闻名的“电影大王”。
  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时代,他在香港的邵氏公司较早推行“电影明星制”,他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过几十项大奖。
  晚年,他淡出影坛后又成为香港电视业的巨头。他任董事局主席的“香港无线电视”创香港电视收视率极高,其影响波及中国内地、台湾、澳门和世界华人社会。他的影视王国造就了无数的影视明星、金牌导演和编剧。
  他是全世界看电影极多的中国人,他是香港娱乐界荣获英国皇家爵士勋衔的头一人。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曾将一颗新的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他以经营影视业而成为超级富豪,其资产超过200亿港币;他以乐善好施、兴学助教为人生快事,累计捐赠款项高达35亿元;晚年他以百万美金创立的“邵逸夫奖”,更是堪称“东方诺贝尔奖”。
  他是富翁,更是寿星——他的百年人生是一部精彩的传奇,更是一部壮丽的诗篇。
  
  

作者简介

  詹幼鹏(网名:云天片羽,笔名:詹斯、阿鹏),江西九江人。教师、作家、编辑。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字500多万字。出版有《拳台杀手迈克·秦森》、《意大利黑手党家族传》、《一代天骄马拉多纳》、《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等14部长篇。

目录

前 言
第一回 上海影坛群雄并起 邵氏兄弟结盟打拼
第二回 天一公司横遭围剿 分兵南洋绝处逢生
第三回 逸夫出山锋芒初露 南洋创业左右逢源
第四回 天一迁港辉煌一时 人祸兵荒劫后余生
第五回 影坛纷争明争暗斗 天命之年正式掌坛
第六回 智斗电懋奇招迭出 招贤纳士高手如云
第七回 奠基之作独具慧眼 法国康城名落孙山
第八回 参与选美发掘人才 莫愁断魂事出有因
第九回 梁祝走俏风靡港台 导演跳槽官司不断
第十回 林黛消殒残片难续 免遭空难无险不惊
第十一回 影城竣工如虎添翼 知人善用勤奋有加
第十二回 张彻加盟异军突起 新派武侠风靡影坛
第十三回 管家策反另立嘉禾 港岛影坛楚汉相争
第十四回 功夫影帝待价而沽 失之交臂终成憾事
第十五回 重返邵氏再建奇功 影坛式微无力回天
第十六回 淡出影坛执掌电视 荧屏纷争再起风云
第十七回 主办选美依红偎翠 港姐命运天上人间
第十八回 荧屏火并硝烟四起 奇招迭出异彩纷呈
第十九回 年届九十商场再搏 元老过招终无输家
第二十回 九旬高龄良缘再结 知己红颜相伴终生
第二十一回 重返影坛再拍新片 邵氏经典魅力长存
第二十二回 出让无线多方角逐 亲临台庆稳定军心
第二十三回 兴学助教慷慨解囊 热心公益荣膺爵士
第二十四回 养生有道年届百岁 百年人生百年辉煌
附录邵氏公司"获奖电影一览表












精彩书摘

  第一回 上海影坛群雄并起 邵氏兄弟结盟打拼
  上世纪30年代,少年邵逸夫在他大哥邵醉翁的带领下,贸然闯进这方当时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那样陌生和神秘的电影世界。从普通员工干起,后勤、打杂、放映、摄影乃至发行,他在所有部门都做过,且做得都很出色。正因为如此,日后在技术上谁也难不倒他。也就在此时,对电影事业的激情在邵逸夫年轻的心中被点燃,对事业的激情正是他成功的第一步。
  邵逸夫,祖籍浙江省宁波镇海。
  1907年,他出生在上海一位富有的商人之家。
  他的父亲邵行银(别号玉轩)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成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染料行。到邵逸夫出生的时候,邵行银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的“锦泰昌”染料行在上海很有几份名气,生意做得很像样子。他在上海商界也很有名声。
  邵行银并不是一位只会做生意的商人。他不仅在生意场中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还很关心时政。当年,他就非常同情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外界接触也比较多,家中常有些名士风流走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当他在上海病逝时,他的葬礼很是体面。许多在当时名重一时的人物,如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都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行银另外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对新鲜的事物很敏感。当时电影还是刚刚传入中国,还是无声电影的时代,他就对这种东西很感兴趣,好像他和电影就有缘。有一次,他与朋友出去游玩,一块看了一场电影,就立刻被电影吸引住了。无声电影在当时被老百姓看成是一种神奇的玩艺,谁都弄不懂那么一块白布上,怎么就会凭空出现山水树木、活人牲畜!但邵玉轩与众不同,他在惊叹之余,马上就去打听有关电影方面的知识,想把它当作一个有利可图的行当!当别人还在为电影作口头义务宣传的时候,邵行银已经捷足先登,打起了电影的主意。正是这样,他才在后来才毅然地派他的长子邵醉翁去接收上海的“笑舞台”剧院,不久就经营起影片的进出口生意,从而开创了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在这一点上,又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成功商人的精明。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位父亲,才有了后来邵氏家族的辉煌和邵逸夫的事业。
  邵逸夫共有兄弟姐妹八人。在他出生时,他的上头已经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所以后来在圈子里,他又被称为“六叔”。按照邵氏家谱中的辈份排序,邵氏四兄弟属于“仁”字辈。所以他们的“派名”从大到小,依次是仁杰、仁棣 、仁枚、仁愣。后来四兄弟都没有继承父业,而是全部都进入了娱乐圈,并将本名弃之不用。成年之后,他们全都改用别号,分别叫做醉翁、村人、山客、逸夫,皆源于陶渊明的田园诗篇。这些原本为“号”的别名,后来叫惯了,也就成了他们的“名”。
  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也就是邵仁杰,在四兄弟中排行老大(后来圈子里的人又称为“邵老大”),是影响邵逸一生的最为关键的人物。邵逸夫就是在他大哥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电影事业的。
  邵醉翁从事电影业也是半路出家。他本来学的是法律专业。
  1914年,邵醉翁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当时法租界的中法振兴银行做律师。做了几年律师后,在1921年就转入金融界,担任中法振兴银行经理。这时,他就利用在金融界的优势开始经商。邵醉翁开始经营的是一些小本生意,也赚过一些小钱。后来,他为了把生意做大一些,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经营一家蛋厂,并取名叫“华友蛋厂”。没想到不到几个月,华友蛋厂就不得不“执笠”(广东话意为“关门倒闭”的意思)。华友蛋厂的倒闭,虽然没有让邵醉翁在经济上受到什么重创,但是,他却从此意识到经商并非己之所长,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像父亲那样,能把一家染料行,打理得那样有声有色。
  经商不成,天生不甘寂寞的邵醉翁,并没有满足于做一名银行经理。于是他就突发奇想,决定弃商从艺。在父亲的支持下,同当时在上海滩演艺圈颇有几份名声的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合伙,一举收购了法租界的“小舞台”。
  “小舞台”是当时法租界一家娱乐场所。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加上又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只好把“小舞台”抵押出卖。邵醉翁等人收购之后,决定改变原来的经营思路。他们认为,一家娱乐场所,名字很要紧。原来的“小舞台”,就给人一种没有大名堂的感觉。于是,他们就按照“小舞台”的谐音,将其改名为“笑舞台”。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决定放弃其他的娱乐方式,以上演当时流行的文明戏为主,争取档次较高的市民观众。由于经营策略的改变,尽管是一字之别,但“笑舞台”的生意却异常红火。这让邵醉翁第一次尝到了从艺的甜头。从此以后,他就干脆放弃本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不过,令邵醉翁当时并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人生道路的重新设计,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而且还会在后来的岁月里,影响到自己的几个弟弟,并且能让自己最小的弟弟邵逸夫,在未来的拼搏中一举成名,成为我国电影史上名闻中外的电影大亨。
  正当大哥邵醉翁在上海演艺圈春风得意的时候,邵逸夫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邵逸夫七岁那年,就被父亲邵行银送进了美国人在上海办的一所学校学习英文,为的是让他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正规教育。当时,邵行银对这位小儿子的确是宠爱有加。据说当时上海有一位看相的江湖术士,是邵行银的朋友,对“麻衣相法”颇有研究,被人们传得神神道道的。有一天,那位相士见过邵逸夫之后,就对他的父亲邵行说:“邵老板,我可要恭喜您了。您这位六公子可真是一位异人。我看他的骨相非常奇特,这在相书上被称作为‘鹤形人格’。在南方人中,有此奇相者实在是凤毛麟角,实属罕见。这样的人物,将来即使不能出将入相,也会富甲一方,决不是健仆走卒之类的等闲之辈……”
  邵行银听后,不由得置之一笑。
  当时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也陪坐在一边。这位受过文明教育的邵醉翁,只觉得这位江湖术士的话实在是无稽之谈,实属“无厘头”。一个人的未来前程难道是由他的长相决定的么?出于礼貌,他当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只是听之任之罢了。
  是不是就是由于那位相士朋友的这一番话,让邵行银对邵逸夫更加宠爱,并寄予了厚望,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邵行银是一位正经的商人,又是一位很开明的商人。从他自己奋斗的经历和当时的世风变化中,他就意识到,这个小儿子将来要想出人头地,光会“子曰诗云”是不行的,还必须要学好英文。
  邵逸夫虽然在当时并没有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但在小学读书时他还是很用功的。几年下来,他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其他的课程了也都很优秀。于是小学毕业后,邵逸夫就顺理成章地考入了美国人开办的“青年会中学”读书,成了一名风华正茂的洋学堂的中学生。
  在中学时代,邵逸夫不但英语说得流畅,没有半点“洋泾浜”,而且还让他眼界开阔,逐渐形成了他一种中西融合的文化观念。上海号称“十里洋场”,当时的娱乐事业已相当发达。从上中学起,他就经常出入于上海繁华的娱乐场所。耳濡目染之下,邵逸夫渐渐痴迷于当时流行的文明剧。大哥的“笑舞台”成了他经常去找乐子的地方。
  后来,那种东方的文明戏,已经不能满足这位少年的好奇心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影。��
  电影,这门外国人创造的艺术,传入我国是十九世纪后期的事,也正是当年邵逸夫对西方艺术渴望的年代。1896年8月10日,上海《申报》副刊上刊登的一则电影广告,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一则电影广告。
  上海,成了电影传入我国的第一站。
  关于电影的发明,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说电影的发明来自一场打赌。
  据说1872年的某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酒店里,一个叫斯坦福的青年人和另一个叫科恩的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争执的焦点是马在奔跑的时候,是不是四只马蹄都着地?
  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只马蹄着地。争执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有名的驯马师来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尽管他是一位有名的驯马师,但这并不奇怪,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是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这位驯马师的好友就是美国旧金山有名的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当他知道这件事后,也很感兴趣,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于是,他就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然后让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就牵来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这匹跑马经过这些木桩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编好了号,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他发现每相邻的两张照片上显示的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他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只马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也就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是,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展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立即迭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善于思考的人们终于从这匹“活”马的形象中得到了启迪。从此以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两用机,放映了一部世界上最早的短片《火车到站》,标志电影这一艺术的正式诞生。
  当然这种说法之所以能流行,说明它并不是无稽之谈。
  不过,十九世纪末电影艺术的诞生,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就如一种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艺术叩响了二十世纪的大门。
  其实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或者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就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像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此外,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世界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
  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
  到1872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才用24架照相机拍摄了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后来,他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让人们能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这已经是电影的雏形了。
  受此启发,188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
  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直到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
  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浇水的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定为电影诞生之日,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电影之父”。
  电影这门现代艺术,从它的发明到正式问世,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漫长的历程。但是在它获得成功的第二年就传入了我国,在1896年的上海《申报》上就见到了它的广告,这实在是个奇迹。可见邵逸夫也真是生逢其时,让他有幸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电影观众。
  自从上海滩有了电影之后,邵逸夫读书的兴趣就在渐渐降温。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往那有限的几家放映场所跑,几乎成了那里的常客。一种天生的热忱,让他对这门艺术情有独钟。不过他那个时候,并没有想到去拍电影,更没有想到自己在未来的人生中,能以此奠定自己的身价,以此名扬海内外。
  虽然邵逸夫没有想到要拍电影,但当时在上海滩,还是有人想拍电影。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大哥邵醉翁。
  自从电影传入上海之后,邵醉翁的“笑舞台”的生意就没有那么火了。许多市民的兴趣都让这种新鲜的洋玩艺给吸引过去了。这时,邵醉翁就想到了自己是不是也来搞一搞这种东西,和外国人争一争。他在惊叹之余,马上去打听电影的知识,把它当作一个有利可图的行当!
  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本来就十分喜爱戏剧艺术,常常自己写个剧本,让家里养着的演员排演,然后到他的“笑舞台”去演出。自从接触到电影之后,他就开始筹画,想自己拍电影了。但是,他想到自己只是一个爱好者,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想拍电影,必须找一位懂行的洋人合作。
  1902年,邵醉翁终于找到了一位叫列文的美国人,和他达成了协议。当年,他们就联合拍摄了一部叫《慈禧太后》的影片。《慈禧太后》应该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影片。虽然是同美国人合拍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中国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却在我国电影界开创了中外合拍的先河。
  中国人自己独立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这是一部舞台艺术片。它的诞生地并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当时还是满清王朝的都城北京;它的制作者也不是邵醉翁,而是一个叫任景丰的沈阳人。
  1892年,任景丰在北京开了第一家丰泰照相馆。由于他照相的技术高超,设备又比较先进,生意很是不错。在北京多年,也算是了“老北京”,很有人缘。当电影传到北京之后,他又于1902年开办了一家“大观楼影戏园”。这家影戏园,是当时北京城最早放映外国电影的场所之一,生意很是红火。
  在经营放映业的过程中,任景丰感到这些进口的外国影片不但价格既昂贵,而且还货源紧俏,常常断档,影响自己的生意。有一次,由于跑片的伙计在途中出了问题,没有及时赶上放映的时间,让那些等候在门外的观众大发雷霆。这些人在盛怒之中,砸了戏院前面的招牌,差一点儿把任景丰的影戏园子给砸了。出了这次变故之后,任景丰就突发奇想,要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去拍电影。
  这位任景丰实在不愧是条东北汉子,一旦动了这个念头之后,果然一发不可收,真的干了起来。他想到北京人都爱看京剧,而当时京城中的谭鑫培风头正劲。谭鑫培是我国京剧“谭派”的创始人,人称“小叫天”。当时,凡是他主演的剧目,只要是挂了他的牌子,都会场场爆满,很是卖座。于是,任景丰就和谭鑫培商议,想把他主演的传统剧目《定军山》拍成电影。
  在此之前,任景丰多次为谭鑫培拍过剧照和定装照,两人私交也不错。这位京剧大师一听,就在一阵爽朗的呵呵大笑声中答应了。果然事从人愿,在谭师傅的大力支持下,任景丰终于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电影,也是第一部舞台艺术片。
  这部由中国人独立拍摄的第一部“默片”(无声 邵逸夫全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邵逸夫全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

  在一般人看来,获得“佾生”资格也算是小有收获,值得祝贺。曾国藩却视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悬牌批责为奇耻大辱。回到家塾“利见斋”,他闭门不出,咬牙发愤。没想到这一次“悬牌批责”,居然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学了十六年也没有学通的曾国藩有如桶底脱落,豁然贯通,突破了父亲刻板教育下形成的僵化文笔思路,文理大进。转过年来,第七次参加考试,终于中了秀才。这平生第一大辱居然成了曾国藩一生功名的开场锣。又一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评分

邵老板的自传很好啊!值得一看!

评分

好的学学学

评分

每年促销都会在京东买书

评分

书塑料封皮已被撕掉,纸有些受潮

评分

  综合这两封信,让我们来历数一下曾国藩平生的五大耻辱。

评分

满减很不错!值得买!

评分

邵逸夫全传邵逸夫全传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邵逸夫全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邵逸夫全传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