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未都先生的文化學堂繼續開講。《醉文明:收藏馬未都(4)》延續第叁冊的文化主題係列,以藏品為載體,以主題為綫,講述瞭傳統“五福”係列、“中華傳統美德”係列、曆代龍紋係列、君子六藝係列、瓷之紋係列等等,全麵展示瞭幾韆年文明的恒常與流變、古人今人的風骨與氣質。以小看大,見微知著,在這裏寶物與文化交相輝映,盡顯我們曆史長河中溫情感性的一麵;藏品背後蘊含的最樸素的人生智慧,更是曆久彌新,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作者簡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館長。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說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啓濛讀物;接著他還寫瞭《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的專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論文小品文章。2008年1月1日,馬未都登上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講授中國文物及其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2010年,廣西衛視為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瞭全新節目《收藏馬未都》。2011年,觀復博物館隆重推齣“瓷之色--中國古代顔色釉瓷器展”,並齣版《瓷之色》一書。
目錄
1.餘韻悠悠民樂器
2.傘屐蓑笠說雨具
3.福壽綿長韆古夢
4.富貴須從何處得
5.內外兼修得康寜
6.仁善寬厚話好德
7.瞭無牽掛求善終
8.百善為先說孝悌
9.立國立身說忠信
10.是非辭讓話禮智
11.風骨如蓮知廉恥
12.蹈仁履義說仁義
13.先秦漢唐看龍紋
14.俊雅雄健宋元龍
15.日月朝暮明龍紋
16.一身數變清龍紋
17.剋己復禮說禮藝
18.怡情修性說樂藝
19.君子必備說射藝
20.張弛有度說禦藝
21.溝通傳達說書藝
22.邏輯思辨話數藝
23.美好圓滿水果紋
24.民生關懷蔬菜紋
25.芬芳艷麗花卉紋
26.萬木爭榮說樹紋
前言
自序
收藏於我本是私事,可一來二去成瞭公事。尤其做瞭電視節目,大眾媒體傳播又快又廣,百姓的需求又多又雜,許多話說完就忘瞭,連自己想看看自己怎麼說的都成為奢望。恰好齣版社找來,擊掌為慶,節目成書。
但這不是節目的文字實錄,需要增刪改動完善,工作量比想象的大。補充知識,補充圖片,為的是讓讀者多些閱讀樂趣,在樂趣中對收藏對文化有所斬獲。
收藏是一個話題,社會上相關新聞天天會有,用以吸引百姓的眼珠,挑動百姓的內心。但凡稍有心動,就會解囊。而麵對琳琅滿目的中國文物,大部分人會手足無措,喜歡而不敢喜歡,這種滋味早期誰都會有,很正常,原因是文化對我們構成的誘惑太大。
這種誘惑會長久纏繞。我們生在長在這塊文化土壤中,不管你在意與否,你都會受其營養滋潤,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強壯身心。一個中國人,真的有資格自豪,五韆年文明延續未斷,各種文明的證物隨處可看甚至可取,這不是中國人的福氣麼?!
兒時聽過一句老話:隻有享不瞭的福,沒有受不瞭的罪。過去國傢窮,每個國民跟著窮;上一代人乃至我們這一代都受過罪,那時收藏和文化都是奢望;今天國傢富瞭,國民也跟著富,真到瞭享福的時候這個福忽然大瞭,多少有些讓人承受不瞭——這個大福就是中華民族韆百年來積纍的文化,浩如煙海。那麼好,讓我們一同慢慢享受吧!
是為序。
馬未都
日子過得快,晃晃悠悠又一年。《醉文明》(叁、肆)又齣版瞭,春種鞦收,自然都是喜悅。我與讀者同樣期待。
馬未都補記
精彩書摘
3 福壽綿長韆古夢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說“五福臨門”。一到過年過節,大傢都會在門上貼上“福”字。那麼“五福”包括什麼呢?
“五福”第一是長壽。人活在這個社會上、活在這個星球上,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能夠長壽是“五福”的第一個標準。第二是富貴,這個標準在文明的演進當中有一些小小的變化。第三是康寜,就是健康安寜,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希望得到的。人吃五榖雜糧沒有不得病的,所以健康是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第四是好德,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德行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對待這個社會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有上好的德行,就是在生活中不給他人和社會造成麻煩。第五就是中國人說的“善始善終”,因為我們無論多麼長壽,最終都要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在最終的時候能不能走得更好,這也是人類對生命終極思考的一個價值。本篇先從排在“五福”首位的長壽開始說起。
古代的人們是怎樣追求長壽的呢?首先是內心的安定。古人觀察到,對壽命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就是心態。一個急躁的人非常容易暴亡,我們有時候說“把我給氣死瞭”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中國古代的養生之道就非常強調內心安寜。比如孔子,他活瞭73歲,是一個長壽之人。在兩韆多年前有這樣的壽數,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他一生當中就一直強調自己內心的安定。下麵通過兩件藏品來看看上麵都有哪些長壽人物,描述的是什麼樣的長壽故事。
這是一個清代早期的五福碗,上麵寫著五個“福”字。可以說這是一種化抽象為具象,或者說化具象為抽象的形式,用一個很具體的字來錶明自己的內心世界。上麵“福”字是用瀝粉的方法突起的,很立體,中間填的是青花色。清代初期這樣的五福碗相對來說比較多,到瞭清代中期以後,抽象化的圖案多瞭起來,比如畫五隻蝙蝠代錶五福。在瓷器和其他文物上,這種紋飾俯拾皆是,已不再那麼直接瞭,而是用間接的方式錶現瞭當時生活的富足狀態。
這是一個清乾隆時期的豆青釉青花象耳尊,上麵畫的是八仙祝壽圖,有一個老壽星,下麵都是八仙人物,還有幾個小童。八仙的姿態神態各異,錶明瞭古人長壽的意願。
這個圖跟明代的八仙上壽圖有明顯的不同,它加瞭很多世俗的畫麵。比如說這裏有一個劉海戲金蟾的場景,整個畫麵非常生動,錶明當時這件瓷器有可能是當時送的祝壽禮品。瓷器的背麵畫的就是蝙蝠,兩隻蝙蝠相嚮,是騰飛的狀態。可惜少畫瞭三隻,如果再畫三隻就是“五福”瞭。
這是一個水仙盆,上麵畫的是雲鶴紋,有滿天祥雲,還有滿天飛舞的仙鶴,錶達瞭一種自由的意境,一種渴求生命的狀態。“渴求生命”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生活中實實在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放下心中的煩惱,追求生活的平靜,不要過度追求生活中的財富,做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的蠱惑下,做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很多人也認為自己有超凡的能力。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人,人傢問他“你為什麼要做這個非法的事呢”,他說“我上班一個月纔掙一韆多塊錢,我的理想上是開上蘭博基尼”,你想想這事兒有多不靠譜啊!人滿足自己的欲望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不要設置太高的目標,不要給自己增加壓力,這是你祈求生命能夠長久的一個根本要求。中醫說“內心恬淡虛無,百病難生”,隻要人人都有一份好心情,長壽之路或許並不遙遠。
·觀復學堂·
1. 宋代最長壽的皇帝是哪位?
馬未都評:曆史上有很多長壽之人,作為標杆的往往是皇帝,因為皇帝是全國人民都可以知道的一個人,所以他的長壽就顯得特彆重要。
北宋和南宋加起來319年,其中最長壽的皇帝就是南宋第一個皇帝高宗趙構,他活瞭81歲。在中國封建社會皇帝長壽的排行榜中,他位列第三。這裏包括武則天,武則天活瞭82歲,比他還多活一歲。趙構是徽宗的第九子,是個非常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他是一個內心比較安定的人,從小就能看齣他長大後的模樣。
據說金人南侵的時候,宰相需要帶一個皇子做人質,去金兵的軍營談判。當時徽宗十幾個兒子在一起開會,誰都不願意去,所有人都認為一定是有去無迴,必將死在金兵手下。這時候趙構站起來說,“我去!”他到瞭金兵的軍營後,所有人都在觀察他,因為金人認為皇上都是好吃懶做、唯唯諾諾、膽小如鼠的。可對於這個人,他們形容為“呆若木雞”,什麼都不怕的樣子。“呆若木雞”最早並非貶義,而是非常高的評價。周莊王當時喜鬥雞,有一隻雞看所有的雞過來,還跟木雞似的站著,什麼都不怕。語言在發展當中意思會轉化,後來我們就發展成說一個人呆頭呆腦的。但恰恰是呆若木雞的趙構給瞭金人一個不良信號,金人認為他不是皇子,要求退迴去換真皇子來,就把趙構給退瞭迴來。趙構後來南渡跑到杭州建都,南宋因此迎來瞭第一個發展高潮,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盛世之景象。所以由於趙構奠定下來這樣一個基礎,南宋後來的生活還是很圓滿的。
現在都市裏的人往往生活壓力大、節奏快,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跑不完的應酬,而且作息還不規律。那麼我們怎麼纔能健康長壽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陶冶性情,處事不驚,減緩壓力。減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我也經常說自己需要減壓,壓力太大、事情太多,需要減去一些事情。我們人生中要追求很多很多目標,但我覺得大部分目標是追求不到的,所以就要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如果內心能夠尋求到自己的一份安定,對生命來說是最好的一件事。現代醫學也可以證明,影響壽命的直接因素就是心理的壓力。我們為什麼拿皇帝來舉例呢?就是因為皇帝的心理壓力比普通人都大。這個國傢都是他們傢的,他什麼事情都要管,所以九五至尊的皇帝們雖然貴為天子,但活過80歲的皇帝僅有4個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享年89歲;唐代女皇武則天,享年82歲;南宋高宗趙構,享年81歲;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0歲。
2. 我們祝壽的時候常常說“壽比南山”,那麼“南山”指的是哪裏?
馬未都評:南山指的是終南山。一般情況下,我們很容易認為南山一定在南邊,但今天站在中國的腹地看,這南山卻是在北邊,位於陝西西安。為什麼用南山來比長壽呢?因為老子在那兒生活過,那兒有一些老子生活的傳說和遺跡。道教主張清靜無為,主張人要放下心中的煩惱,追求人生的快樂。說到快樂,長壽是第一條。中國人認為道教是讓人長生不老的,所以就認為南山是長壽的象徵。
“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今天以地圖而論,東海大概就是中國地圖“雞脖子”底下的位置。但是古代沒有這麼多的人文教育,很多知識是靠經驗積纍,所以人們對東海這一片廣袤的海峽非常不清楚,就覺得廣袤無垠,所以纔說“福如東海”,錶明福氣像大海一樣,一眼望不到頭。
3. 小說《三國演義》裏“鶴發童顔”形容的是誰?
馬未都評:我們在生活中會碰到一些老年人,頭發都雪白瞭,但是臉色非常紅潤,說的就是這種現象。“鶴發童顔”在我們的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在《三國演義》中指的是華佗。
華佗是東漢著名的醫學傢,在中國曆史上確有其人,所以在《三國演義》第十五迴裏有一段描寫。周泰受瞭槍傷以後,孫策非常著急,聽說有一個叫華佗的人可以藥到病除,於是就把他請來瞭。書中說孫策一看這人“鶴發童顔,有飄然齣世之姿”,意思是這人齣來以後跟仙人一樣。孫策就說“大夫您看這怎麼辦”,華佗就說這是一件小事,然後把藥方開瞭,一個月時間周泰就痊愈瞭。
華佗本身是長壽的人,後世的人把華佗神化瞭,因為我們過去認為無疾而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於疾病對人的侵擾,我們對能夠醫治疾病的人都懷有敬意。今天也是這樣,人們一有傷病馬上就奔醫院。同樣,在過去,社會上對有高超醫術的人一定是高看一眼的,所以華佗就留下瞭很多富於傳奇色彩的故事。
我們一生中很多時候都在跟疾病作鬥爭。我們希望自己長壽,首先就希望自己是健康的,遠離疾病。不幸的是,你主觀上想遠離疾病,但你一生中未必能遠離疾病,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那樣的疾病,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不會孤立地存在,你總會跟社會打交道。從吃的上麵講,今天有大量的問題齣現,比如瘦肉精、地溝油、毒牛奶等等,這些事情對身體都是有傷害的。即便沒有這些事情,自然界換季、氣溫降低、人體不適等等,你也可能會遇到問題。我們在未來的人生和社會發展當中,一定是把疾病作為第一研究重點,所以現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醫藥和防治疾病研究。
·古玩門診·
古玩一
這是一個清代中期的筆架山,俗稱渡海觀音,畫麵上有兩條龍、海水,上麵坐著一個觀音。從功能上講,這應該是一個裝飾性很強的筆架山。這種山字形的筆架山在宋代就有瞭,隻不過形態各異。這是最典型的三山式,有三個峰,兩邊兩個龍頭算兩個峰,上麵的觀音算一個峰,底下寫著六字款“大明宣德年製”。
從青花顔色上講,這件東西跟乾隆時期的非常接近。龍的形象不像乾隆時期的標準型,有一點點差異,但是觀音的形象--她眼角是吊著的--跟乾隆時期觀音造像的麵相比較接近。而且這種東西的胎跟拉坯的那種圓形的(如碗、盤等)都不一樣。在拉坯的過程中,胎土淘製得比較細膩,而且拉的時候有一個應力,所以就顯得非常硬。而這件是一個模子活兒,模子製的胎都比拉坯的胎軟,因為太硬瞭就沒法填充模子。上麵這些須狀不是模子製齣來的,而是後來粘上去的,工藝比較麻煩。
古玩二
這是一個雙龍尊,我們在之前的書中講過,但這個尊跟以前的有所不同。之前看到的這種青瓷或白瓷的尊,釉通常隻到肩部,肩以下基本就沒有釉瞭;青釉一般情況下都能到下部,甚至到底。這就說明,這個造型在唐代的流行過程中,釉的覆蓋麵是越來越廣的。從三彩的角度來說,它的顔色比較單一,有黃色,也有帶一點兒綠的黃,即淺黃和深黃之間,這也符閤早期唐三彩的規律。胎非常細膩,上麵有一層化妝土。所以從胎、釉的顔色以及施釉的尺度看,這就是唐代初年的東西,距今也將近1 500年瞭。
雙龍尊不是中國人的傳統造型,而是我們從西域學過來的,它跟中國的漢文化有一點兒不同。這個造型非常優美,首先是器型飽滿,整個腹部渾圓;兩個龍從肩部突然升起,呈對稱狀。這個造型在清雍正時期非常受歡迎,所以雍正一朝有豆青釉、茶葉末釉,做瞭很多這種仿品。二百六七十年前,雍正皇帝就下令做過這個東西,可見這個造型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這件東西非常古樸,跟我們後來非常矯情的審美有天壤之彆。當你真正從內心覺得這樣的東西是一種大美的時候,你的審美已經提高瞭一個段位。
古玩三
這是一個葫蘆瓶,它的顔色對比非常強烈。我們過去在顔色搭配時,最忌諱的就是紅配綠--過去有一句不大好聽的話“紅配綠,賽狗屁”。其實不然,審美有時候是物極必反的。比如五彩從元代創燒以後,到瞭明晚期就很趨嚮於大紅大綠的這種錶現,以紅、綠為主,非常鮮艷強烈,給人的感官刺激或者說給人感官的愉悅超乎想象。這件東西猛一看就是紅綠彩,但實際上它上頭還有兩個顔色--黃和紫,這就符閤瞭五彩的基本條件。五彩是一個泛稱,不管幾個彩都叫五彩。
這件東西是晚明五彩的典型代錶。首先是造型,嘉靖萬曆時期,葫蘆瓶非常流行;其次就是這種彩是單一的,不加青花,到瞭清代以後,五彩中往往願意加上青花;再從紋飾來看,上麵牡丹的畫法--雙犄牡丹,對清代康熙年間的畫風産生過深遠的影響。造型、顔色、紋飾,每個特點都能反映那個時期五彩瓷的特點。這件東西準確地說應該是天啓年間的,已經是明代最後期。
15日月朝暮明龍紋
明代的龍紋大傢都比較熟悉,因為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文物以明清以來的居多,比如故宮就有雕龍的龍柱。明清兩代的龍紋看著都差不多,我們作為一般的百姓來看龍紋,其實隻是看它大緻的形態和氣勢。
這是一件明代後期萬曆年間宮廷用的景泰藍龍盤,是用來給皇帝祝壽的。畫麵上是兩條龍捧著一個“壽”字,一條是紅色的,一條是黃色的,這兩種顔色都是中國傳統的吉祥色。“壽”字的上方和下方都有吉祥符號“”,這就是萬壽。這件萬壽龍盤是給皇帝祝壽的時候宮廷為他定製的。這時候的龍看上去,眼睛上好像戴著眼鏡,有一種眼大無神的感覺。從圖像上可以看到,明代後期的龍顯得比較細弱,跟明初的感覺完全不同。明代初年的龍都非常壯碩,頭大如鬥,怒發衝冠的樣子。明代龍紋的變化其實反映瞭國傢態勢的變化,也就是由強盛逐漸轉為衰落的總體態勢。我們可以從龍紋的態勢上看到國傢逐步衰退的過程,理解國傢為什麼衰退。
明朝初年永宣時期國勢強盛,龍紋也就顯得非常健碩。這時候龍的鬣毛都是衝天的,眼睛呈比目眼,嘴張得非常大而強勁,四肢極為有力,身體粗壯,動作凶猛。比如明宣德時期的青花雲龍紋天球瓶,這個時期的龍動作十分凶猛,代錶的是國傢蒸蒸日上的形態。但是到瞭明中期成化年間,龍雖然保留瞭永宣時期龍的基本特徵,頭也比較大,毛發也是衝天的,但它的四肢和身體的形態像在玩耍,心態已經放得非常平和。這是因為這一時期國傢已經安定瞭,大傢已經沒有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瞭,一天到晚都是遊戲的狀態,所以這時候龍也是一種遊戲的狀態。到瞭明代晚期,將近100年的時間,龍的形態已經變得非常鬆軟,錶情變得比較怪異,整個國傢處在一種似乎沒人管的狀態。通過這樣的畫片,我們可以簡單地瞭解明代龍紋的演變,從中可以看齣一個朝代的變化。
這是一件明代銅鎏金瑞獸雙龍紋瓶。銅在中國封建社會是非常重要的物資,因為錢是用銅鑄造的。錢按計重算,所以鑄造這樣一個銅瓶至少跟銅錢的價值對等。這上麵畫的是明朝中葉的龍,還保留瞭早期的一些特徵。這條龍呈站姿,是騰空的,四肢還是非常有力的。從龍紋的變化來瞭解一個朝代的變化過程,這段曆史就變得非常直觀而容易理解。
明朝的龍紋從永樂開始都是百姓很容易接受的一種龍紋,這個龍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龍的樣子。但是洪武時期的龍很有意思,有一種龍叫“貓臉龍”--臉像貓臉,圓圓的,它跟此前元朝的龍、此後永宣時期的龍截然不同。為什麼畫成這個樣子呢?至今無解,不知道什麼原因。洪武一朝在瓷器上所描繪的龍,大部分是呈貓臉狀。短短的三十幾年龍為什麼有這樣的巨變,有什麼具體含義,我們今天還沒能搞清楚。
·觀復學堂·
1.明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馬未都評:中國曆史上朝代不斷更迭,明朝是一個大朝代,從1368年洪武登基到1644年明朝滅亡,享國276年。從洪武皇帝算起,依次是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啓和崇禎,總共17朝。但17朝隻有16位皇帝,因為正統年間發生瞭“土木堡之變”,正統皇帝被瓦剌軍俘虜,朝臣們就把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扶上位,這就是景泰皇帝。後來在“奪門之變”中,正統皇帝又把皇位奪迴來,並改年號為天順。所以明朝總共有16位皇帝,在位時間最短的是泰昌,僅僅一個月,最長的是我們大傢熟知的萬曆,在位48年。
2.我們老說皇帝是真龍天子,明朝的皇帝中有幾位屬龍?
馬未都評:生活中講究概率,中國有13億人,屬龍的至少有1億人,同樣屬鼠、屬牛、屬虎、屬兔等等的差不多都是1億人,這就是概率決定的。16位皇帝中,理論上講應該有一到兩位屬龍的,實際上明朝皇帝中屬龍的隻有一位, 這跟概率非常吻閤,他就是開國皇帝硃元璋。中國大部分皇帝都有畫像,明朝皇帝也有畫像,大部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肆) 中信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