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全集 1-7册
作者:冬雪心境著
书标:历史新阅读丛书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成品尺寸:168mm*240mm
开本:16K
页码:272
出版日期:2014年07月第1版,2014年07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008-5790-7
印张:17
定价:32.80元
上架建议:畅销书/历史
分类:K 242.09
封面语:
繁华的帝国 强盛的王朝 大唐帝国的后光芒
平定藩镇 元和中兴 大唐王朝重现短暂辉煌
牛李党争 甘露之变 帝国在动荡中曲折前行
大唐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天地。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去细细品味那盛世的荣光,倾听那华丽的乐章,也看一看唐朝三百年间的文明与野蛮、权力与战争、阴谋与爱情、浪漫与残酷。
编辑推荐 推荐语
内容简介
本书为《唐朝那些事儿》系列第六卷,从唐宪宗李纯即位开始写起,一直到唐宣宗李忱去世为止,详细叙述了晚唐五十余年的历史。宪宗李纯即位后,平定诸多藩镇,重振大唐国威,实现元和中兴。可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二帝昏庸无能,使帝国再次陷入危局。文宗李昂励精图治,可惜党争不断。武宗李炎性格强势,对内打击异己、平定泽潞叛乱,对外威制回鹘,领土问题寸步不让;宣宗李忱勤政治国,收复丢掉近百年的河湟地区,在后世留下“小太宗”的美名,可惜两位皇帝过分崇道,终死于丹药。除此之外,书中有历史上一天之内官员被杀多的“甘露之变”,也有佛教史上的大劫难“会昌废佛”,更有历时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冬雪历史,精彩纷呈。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冬雪心境,天津市作协会员,本名李珩,天津人,音乐专业出身,热爱历史,尤其是唐朝历史,经过长期的准备,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大唐的历史。
目录目录
第一章:平定三镇
第二章:强征河朔
第三章:征讨淮西
第四章:藩镇平服
第五章:宪宗之死
第六章:昏庸二帝
第七章:时局考验
第八章:甘露之变
第九章:权臣固政
第十章:威制回鹘
第十一章:会昌废佛
第十二章:党争终结
第十三章:收复河湟
第十四章:遗憾结局
样章
引 子
李纯的时代已然到来,虽然这位28岁的年轻帝王还没有完全在心理
上做好准备,但谁也不会想到,他却开创了唐朝继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
后的又一个盛世局面。虽然他的时代已经无法达到先祖李世民、李隆基时
代的辉煌,但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帝国,在李纯的手中算是实现了中
兴之治。当李纯坐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先前经历诸多变故的他,已经下定
决心要重振大唐帝国的雄风。
公元806年正月,李纯改元元和,后世将他的时代称为“元和中兴”。
李纯早已认识到要想实现中兴之治,首先必须解决藩镇问题。于是,
在即位之初,经过短暂的修整朝纲之后,他将自己的利剑对准了藩镇。
一个目标 :西川刘辟。
第一章 平定三镇
西川的重要性
李纯即位伊始,百事待理,亟待解决的政事有很多,如贬黜二王集团
后的人事调整、解决沅水灾患问题、先皇李适的安葬事宜等。可是正当李
纯被头绪繁多的政事缠身之际,有使者从西川带来消息,西川节度使、南
康忠武王韦皋去世了。
韦皋作为李纯的坚决拥护者,在李纯即位的过程中出力不少。韦皋之
所以会支持李纯,是因为王叔文当政时,曾经拒绝了韦皋所提出的担任剑
南西川、剑南东川和山南西道三川节度使的要求,所以韦皋转而支持李纯。
如果当初王叔文答应了韦皋的请求,那么李纯后来在即位的过程中,韦皋
会采取什么态度也很难说,对于这一点,李纯心知肚明。
李纯同时也明白,韦皋具有拥立之功,如果他再提出担任三川节度使
的要求,那么李纯自己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同意韦皋的请求,不
符合李纯决心削藩、强化皇权的愿望,但拒绝韦皋必然会刺痛具有拥立之
功的功臣之心。现在随着韦皋的去世,李纯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目前对于西川节度使的继任人选,李纯因为政务繁忙还没有来得及认真考虑。可是此时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却鼓动部下将领上书,请求以刘辟继
任为西川节度使。
对于刘辟,李纯是十分了解的。这个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经登上宏
辞科的人,因为颇有才干,被韦皋任命为从事,一路升迁为御史中丞、节
度副使,经常往来于京师与西川之间。当初韦皋担任三川节度使的请求,
也是刘辟转达给王叔文的,当时如果不是韦执谊相救,刘辟或许早被王叔
文斩首了。
对于刘辟的请求,李纯丝毫没有犹豫便给予了回绝,他有心从自己即
位后一个节度使的任命开始,改变数十年来由藩镇自己决定节度使人选
的弊端。所以李纯拒绝刘辟后,立即任命御史中丞袁滋为剑南东道、西川、
山南道安抚大使,前往三川宣慰。随后李纯又决定以袁滋为同平章事,充
西川节度使,同时征刘辟入朝担任给事中。
李纯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从刘辟开始,以强硬的姿态对待藩镇,将
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刘辟早有在韦皋之后割据西川的野心,所以对李纯征其入朝的诏令
拒绝执行,并开始修缮甲兵,准备以武力抗拒诏命。袁滋走到半路听到刘
辟即将反叛的消息,担心自己前往西川会凶多吉少,因此一直逗留不进。
李纯知道消息后十分生气,下令将袁滋贬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
李纯虽然急于解决藩镇的问题,但他不是莽撞之人,在自己初登大位,
很多政务需要处理的情况下,对刘辟暂时选择了妥协,决定暂时批准刘辟
为剑南西川副大使、知节度使事。
对于李纯而言,这已经是莫大的让步。但刘辟显然并不满足,而且在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太上皇李诵病逝的时候,上疏李纯请求批准自
己兼任三川节度使。
这么不合时宜的上疏,让李纯极为恼怒,这等于在公开羞辱李纯,于
是他坚决驳回了刘辟的无理请求。可是,让李纯想不到的是,刘辟居然不
顾他的诏令,向东川节度使李康所在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发起进攻,准
备以武力夺取东川,进而实现自己割据三川的野心。
面对刘辟的公然叛乱,李纯当时站在了武力解决还是继续妥协的十字
路口。事实上,无论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对于李纯来讲都是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因为西川对李唐王朝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战略意义,甚至可以说唐廷是否能有效控制三川地区,可以影响其国运。
自从唐朝建立以来,虽然三川地区属于“外府”,但每次京城长安发
生紧急情况,三川便成为唐廷君臣的避难处所,这一点玄宗李隆基、德宗
李适深有体会。后世的顾炎武甚至将唐朝之所以国祚延续290年之久的原
因,归结为唐朝拥有西川这个避难所,可见三川对于唐廷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如此,唐廷历来重视三川地区的官员任选。世人皆称三川乃
是“宰相回翔之地”,如果任免得当,三川确实是唐廷避难的坚实大后方。
可是正因为三川地区如此重要,而且物产极为丰富,如果为野心家或割据
者所掌握,三川不仅起不到朝廷屏障的作用,反而会威胁朝廷的安全,直
接影响帝国的命运。韦皋可以在西川干预京城长安皇位的继承事宜,便是
好的证明。
另外,从军事角度来看,三川再往西即是吐蕃,自安史之乱以来,陇
右为吐蕃所占,长安经常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三川的存在,成为唐廷应
对吐蕃和南诏入侵的屏障。三川的西南与吐蕃和南诏接壤,如果设官有误,
必然会对唐廷构成极大的威胁。
不过虽然三川地位如此重要,但从唐朝中期以来,朝廷对于三川的控
制却是若即若离,时断时续。
从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顺宗李诵即位前,将近30年内,三川地区的
节度使,无论是严武还是崔宁,当政时期都是盘剥百姓,肆行猛政,尤其
是崔宁当政的14年间,依仗蜀地险要富庶,穷奢极欲,将三川俨然建成
自己的独立王国。《旧唐书》记载 :“蜀川天下奥壤,自(崔宁)置其中,
朝廷失其外府十四年。”
这种局面一直到了贞元元年(785年)韦皋担任节度使依旧如此,他
盘剥百姓、厚给士卒,士卒们婚丧嫁娶,他都供给费用,因而三川将士只
知道蜀中有韦皋,不知道远在京城还有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这些官军逐渐
变成了韦皋的私人军队。为了更加牢固地控制西川,韦皋禁止部下入朝做
官,不许手下人和朝廷中人来往,西川的割据独立状况比之崔宁当政时期
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长时间以来,李纯对任何割据一方的藩镇都极为不满。不过,由于
韦皋具有拥立之功,而且李纯又是刚刚即位,所以对他采取了容忍的态度。
虽然韦皋的去世为李纯提供了解决西川问题的机会,但李纯依然想将解决
西川的问题推迟。可是现在刘辟居然公然以武力试图兼并三川,完全无视
中央权力的存在,无视新皇帝李纯的
“如果继续妥协,朝廷还有什么法度可言,天下藩镇岂不是都要效仿
西川!”
这是李纯得知刘辟进攻梓州后,心中冒出的想法。
基于上述考虑,李纯决定以武力解决西川的问题。当然,在此之前,
李纯没有任何军事经验,万一讨伐失败,不仅三川会彻底丢失,而且他作
为皇帝的声誉也会从刚一即位就一败涂地。为此,他还是十分慎重地将讨
伐西川的事宜交付大臣们讨论。
讨平西川
事实上,当时朝臣十分明白李纯召集他们这些人商议的目的,不是不
讨伐而是怎样讨伐的问题,所以以宰相杜黄裳为首的朝臣们坚决拥护李纯
出兵。
“刘辟不过一介书生,臣建议让有勇有谋的神策军使高崇文出任统帅,
取消监军,朝廷一定会打败刘辟。”杜黄裳跪地说道。
对于杜黄裳的见解,李纯深表赞同,也就是从此时开始,“以法度裁
制藩镇”就作为李纯解决藩镇问题的一个指导性思想而贯穿于元和年间的
始终。
由于得到了杜黄裳等一批大臣的坚决支持,李纯对西川用兵的决心已
定。于是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二十三日,李纯正式发布《讨刘辟制》,
开始征讨西川。
在征讨西川的军队安排上,李纯除了命令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和山南
西道节度使严砺互为掎角、相互接应外,还听从了杜黄裳建议,派高崇文
率领五千人马向西川进军,同时派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领兵两千协
同出战。
李纯决定出兵讨伐西川,朝廷中功臣宿将有很多,按资历是轮不到高
崇文挂帅的。李纯听从宰相杜黄裳的意见,不拘一格起用他,在朝廷内着
实掀起了一阵波澜。
高崇文是幽州人,身在平卢从军,李适在位时跟随神策军偏将韩全义
驻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西北),治军颇有声望。贞元五年(789年),在
佛堂原与吐蕃的交战中,率领三千人马击败数倍于己的吐蕃大军,贞元
十四年(798年)晋升长武军使。
可以说高崇文是一位边将,在他的心中随时做好了为帝国出征的准备,
这一次他带着李纯的诏令,目标指向西川。在高崇文看来,这是皇帝陛下
给予自己抬升资历的绝好机会。
高崇文受命以后,立即从长武领兵南下,从郿县(今陕西郿县)经斜
谷穿过秦岭进入兴元(今陕西汉中),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和神策京西
行营兵马使李元奕会合。
三路人马兵会兴元,前方即将进入蜀地。摆在高崇文面前的有三条入
川之路,正面一条路为剑阁道,那里有刘辟的重兵把守,剑门关历来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采取正面强攻显然不是上策 ;西面一条路为阴平
道,经龙州(今四川平武)、昌明(今四川江油),绕出剑阁关,可以直奔
成都。不过,这条道路山高路远险隘不断,当年邓艾偷渡阴平,差点在那
里全军覆没,所以这条路高崇文也不加考虑。
那么,剩下的第三条路就是从剑阁关的东南方阆中(今四川阆中)进
入蜀中。由这条路入川,既可避开上述两条路的艰难险阻,又可以直达剑
南东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可以尽快解除刘辟对东川节度使李康的围困,
所以这条路是佳选择。
高崇文决定从阆中入川,首先解救被困的梓州。可是当他刚刚上路时,
就得到了梓州陷落,李康被俘的消息。为此高崇文昼夜马不停蹄从阆中入
川,进入剑州境内。同时严砺为了牵制敌军领兵攻打剑州,斩杀了刘辟的
剑州刺史文德昭。
高崇文随即以极快的速度南下,在三月即领兵攻打被刘辟占领的梓州。
刘辟没有想到官军会这么快进入蜀地,所以虽然占领了梓州,但守备力量
十分薄弱,高崇文不费吹灰之力就重新收复了梓州。
好书,儿子非常喜欢看
评分主要是便宜便宜便宜
评分质量一般
评分挺好
评分不提供发票啊!书还可以。
评分特价买的,很好
评分书不错!快递人员态度很差
评分还是可以的,很好看
评分不提供发票啊!书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