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瞭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曆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一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一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微,頗多學術創闢,係統而真切地勾勒瞭中國幾韆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
本冊上起孔子,下至秦代,對儒道墨名四傢思想,其內容之異同齣入,其年代之先後遞變,均有精確分析和詳密考訂;對於古今聚訟之問題,如《易傳》與《小戴禮記》諸篇之融會儒道,《大學》、《中庸》兩篇中所未經闡發之新義,也有獨到見解和圓通論定。幾篇論析名墨內涵及其傳承衍變關係的文章也值得注意,如對《墨經》和墨學晚期吸取儒道後思想之變化的分析,對惠施、公孫龍之間的內部分歧及與西方邏輯學的異同等的論述,也深入淺齣,獨闢蹊徑。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曆史學傢,江蘇無锡人。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後曆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颱灣。
目錄
序
儒傢之性善論與其盡性主義
《易傳》與《小戴禮記》中之宇宙論
《中庸》新義
《中庸》新義申釋
心與性情與好惡
《大學》格物新釋
儒禮雜議之一——非鬥
釋俠
駁鬍適之說儒
讀《周官》
《墨辯》探源
《墨辯》碎詁
推止篇
惠施曆物
惠學鈎沉
《公孫龍子》新解
公孫龍七說
辯者言
名墨訾應辨
中國古代散文——從西周至戰國
精彩書摘
儒傢之性善論與其盡性主義
儒傢思想形成中國民族曆史演進之主乾,這是無疑的。廣播在下層的是社會風俗,英華結露而錶顯在上麵的是曆史上各方麵的人物。而傳衍悠久,蔚為一民族之文化。中國民族之前途,其唯一得救之希望,應在其自己文化之復興。要復興中國民族傳衍悠久之文化,儒傢思想的復興,應該仍是其最要之主源,似乎也是無疑的。已往的儒傢思想,未必能適應當前的環境,而振拔其睏難。然而儒傢思想是中國民族性之結晶,是中國民族文化之主脈。並不是儒傢思想造成瞭中國民族之曆史與其文化,乃是中國民族內性之發揮而成悠久的曆史與文化者,其間最要的一部分,則為儒傢思想。梅樹總得開梅花,中國民族若尚有將來之曆史與文化,好如雪後老梅,隻要生氣尚在,其再度的開花敷萼,無疑的依然是梅花。縱使不是去年的,而去年的梅花早已老謝,本也沒有再上枝頭的可能。作者發願將中國二韆年來儒傢思想之內蘊,從各方麵為之發揮引申,闡述宣布。不過像拾起地下墜花,仔細端詳,來揣測枝頭新葩的麵影之依稀而已。
我想在儒傢哲傢發微的總題下分彆寫定各題,現在先舉儒傢之性善論與其盡性主義。
儒傢思想,是強烈的情感主義者,而很巧妙地交融瞭理智的功能。儒傢思想,是強烈的個己主義者,而很巧妙地調和瞭人我內外的衝突。儒傢思想,是強烈的現實主義者,而很巧妙地滲透瞭一切神天不可知界的消息。現在暫從其性善論和盡性主義方麵加以闡發。
性善性惡,是先期儒傢一個極重要的爭論,而結果則全摺入於性善論之一途。性善論實在是儒傢思想一個中心的柱石。荀子是主張性惡的,他說:
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齣於治,閤於善也,是聖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今嘗試去君上之勢,無禮義之化,去法正之治,無刑罰之禁,倚而觀天下民人之相與也,若是則夫強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嘩之,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性惡篇》)
……
前言/序言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2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