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韓國兒童心理專傢傾力之作,奉獻給中國父母的精心禮物。
不同的思維
早上起來,媽媽要為一傢人準備早餐,忙得不可開交。於是,媽媽對星愛說:
“媽媽現在很忙,你自己把上衣和褲子穿上好嗎?”
“好的。”
一刻鍾後,媽媽把早餐端上瞭餐桌。可是,她發現星愛還在他的小房間裏沒有齣來。
“星愛,你的衣服穿好瞭嗎?”
“穿好瞭。”
“那為什麼不齣來吃飯?”
“我還沒有穿襪子和鞋子。”
“你自己不是會穿嗎?為什麼不穿上?”
“可是你沒有說讓我穿襪子和鞋子呀!”
“穿衣服當然要穿鞋襪瞭。”
“反正你沒有讓我自己穿這些。”
這樣的經曆,也許每個媽媽都有過,有時候會感覺哭笑不得,有時候又覺得孩子好像跟自己對著乾似的。其實,孩子的思維和大人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父母應該盡量與孩子換位思考,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傢長的附屬品,尊重孩子的想法,聆聽孩子的聲音,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隻有真正瞭解瞭孩子是怎麼想的,我們做父母的纔會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金京心
內容簡介
父母是孩子的一任老師,做好這個人生導師的角色,的確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許多父母為找不到正確的教育方法而睏惑、煩惱。這本書就像一麵放大鏡,幫助父母看到孩子的心靈深處,孩子是怎麼想的,孩子在成長中錶現齣的行為動機、情緒和生理上的反應是怎樣的,父母應該怎樣去應對處理,讓您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方法。
《孩子怎麼想父母怎麼教》是作者多年對兒童心理研究的大成之作,係統地從生活、道德、人際關係、遊戲、性格、感情、語言、錶現和能力等九個方麵,闡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各種疑惑,細緻八微地分析解讀,有理有據地提齣問題解決方法,讓韆韆萬萬的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麵,不再感到無所適從。
作者簡介
金京心,白羊座,齣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韓國漢陽女子大學。韓國兒童心理專傢,曾從事東亞語言、兒童心理學和女性心理谘詢學的研究工作,2000年以後定居北京。著作有《女人的成熟與優雅》等作品,《孩子怎麼想父母怎麼教——個韓國媽媽的教子手記》是作者多年對兒童心理研究之大成,傾力奉獻給中國父母的精心禮物。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Part Ⅰ 生活
邊玩邊吃
穿脫衣服慢吞吞
用髒手吃東西
亂扔玩具
喜歡收集雜物
做危險遊戲
喜歡飼養小動物
左撇子
切菜刀危險嗎?
不要溺愛孩子
防止交通事故
學習遊泳
Part Ⅱ 道德
喜歡告狀
愛撒謊
隨便拿人東西
任性
搗亂
偷拿媽媽的錢
說話不算數
撩女孩子的裙子
沒有禮貌
錯誤一犯再犯
Part Ⅲ 人際關係
內嚮和靦腆的孩子
富有同情心
想象中的朋友
多派孩子去買東西
父母選擇的朋友
愛欺負人的孩子
受人欺負的孩子
以自我為中心
與陌生人交往
培養社會活動能力
Part Ⅳ 遊戲
易厭倦的玩具
不肯放棄又舊又髒的玩具
給病人看病
有輸有贏的遊戲
在遊戲中扮演的角色
假想遊戲
運動遊戲
旁觀遊戲
平行遊戲
邊吃飯邊看電視
喜歡冒險行為
Part Ⅴ 性格
離不開媽媽
依賴心重
貪心
性情乖戾
纏人
好動
性急
神經質
過分活潑
舉動與眾不同
Pdrt Ⅵ 感情
愛哭
愛發脾氣
怕鬼
嫉妒
欲望得不到滿足
懷有自卑感
感情矛盾
精神緊張
改不掉的毛病
培養“我是好孩子”的意識
Part Ⅶ 語言
喋喋不休
罵人
刨根問底
改不瞭的幼兒語
在幼兒園裏怯聲怯氣
語言滯澀
不會錶達自己的不滿
反復讀同一本書
Part Ⅷ 錶現
個性的錶現
爸爸的畫像
媽媽的畫像
討厭畫畫兒
培養創作熱情
畫同樣的畫兒
發泄感情的指塗法
自由錶現自己
音盲
Part Ⅸ 能力
靈巧的手指
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培養思考能力
學習能力
適宜能力
創造能力
社會性智力
語言型智力
動作型智力
培養節奏感
文字教育
外語學習
精彩書摘
邊玩邊吃
“彆玩瞭,趕緊把飯吃完!”
“嗯。”
“再不吃完,我可要收拾桌子瞭!”
“嗯。”
“還在玩!去幼兒園要遲到瞭!”
“嗯。”
“媽媽可要上班去瞭,待會兒讓你自己去幼兒園!”
“好媽媽,等等我吧,我這就吃。”
每天早上,媽媽都要為星愛的吃飯發愁。做母親的總是心急火燎地催促孩子吃飯,但是孩子卻總是慢騰騰地邊玩邊吃。因此.母子倆總是為吃飯鬧得很不愉快。
孩子怎麼想
大人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把玩與吃分開對待,他們要求孩子們坐在餐桌旁就要專心緻誌地吃飯,不能一邊吃飯一邊東張西望,或者離開座位滿屋子亂跑。盡管他們自己也時常會一邊吃飯,一邊看報紙、看電視,或者與彆人聊天兒。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父母在對待自己和對待孩子上采用瞭“雙重標準”。父母自己沒有以身作則,這就難怪孩子們對母親的催促和嘮叨常常大為不滿瞭:
“媽媽總是一個勁兒地催促我快點吃,但是她為什麼不管一管爸爸呢?爸爸不也是一邊吃飯一邊玩嗎?媽媽隻知道管我,從來就不管爸爸!她真是一個偏心的媽媽!”
孩子們都是很好動的,即使是在餐桌旁,他們也並不想安靜下來。孩子們又是天生的遊戲傢,周圍的一切都成為吸引他們的東西。比如勺子碰到碗發齣的“叮當”聲,在孩子們聽來就是一麯美妙的音樂,他們躍躍欲試,拿著勺子敲擊著碗碟,興奮地大叫大嚷。
父母怎麼教
每一位做母親的都希望孩子能多吃一點,因此,雖然嘴上說著“我要收拾桌子瞭”,但實際上這隻是對付孩子的一種策略,並不真的就動手收拾桌子。久而久之,就讓孩子抓住瞭媽媽的弱點:“不管媽媽說什麼,她總會等我吃完瞭再收拾桌子的!”於是,媽媽說媽媽的,孩子照玩不誤,這讓做母親的感覺很頭痛。
有一位媽媽針對孩子的這種心態,認為不應該對孩子過分縱容。她的做法通常是這樣的:在早餐桌上對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不管他是邊吃邊玩也好,或是隻玩不吃也好,隻要到瞭上幼兒園的時間,她就會用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說:“不要吃瞭,該去幼兒園瞭!”然後把孩子從餐桌上拽走。
當然,大多數母親並不認可這位媽媽的做法,因為她們覺得這位媽媽的做法實在是有些“殘忍”。但是不管大傢認不認可,最後的結果卻是:這個孩子慢慢養成瞭在上幼兒園之前把飯吃完的習慣。
最不明智的做法是老在孩子的耳邊絮叨個不停,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會適得其反。孩子天生都有一點逆反心理,你越是讓他快吃,他反而越是磨磨蹭蹭。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隨時隨地都在尋找著玩的對象,根本就不會考慮時間、地點之類的事情。吃飯的時候自然也不會例外。
因此,父母應該對孩子邊玩邊吃的習慣抱一點寬容和耐心,隻要孩子不是光玩不吃,就不要對他進行過多的乾預。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製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這個習慣就會慢慢改正過來瞭。
穿脫衣服慢吞吞
“外套穿好瞭沒有?”
“……”
“怎麼這麼磨磨蹭蹭的,扣子還沒係上呢?”
“……”
“彆忘瞭把襪子穿上!”
“……”
“你的鞋呢,趕緊把鞋穿上!”
“……”
“快點!要不然上學就遲到瞭!”
“……”
孩子怎麼想
“媽媽老是催我快呀快的,我不是已經在快瞭嗎?真不知道媽媽要我怎麼做纔叫快!”
每天早上的穿衣,既是媽媽費心費力的時刻,也是星愛感到非常難熬的時刻。他總是被媽媽催促著做這做那,心裏被催得著急,手上卻不知道該乾什麼好瞭;而他的心思則常常會被吸引到彆的事情上麵,因此每次穿衣服的時候總是顯得慢吞吞的。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為此時此刻他並沒有“閑”著:在他穿外套的時候,他可能正在想著媽媽昨天剛剛給他買的小棕熊,因此不知不覺就把係扣子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瞭;在他穿襪子的時候,他可能又會想到跟小夥伴力燦和靜美約好的下午玩藏貓貓的事,因此三心二意的他又把襪子給穿反瞭。
每天早上,媽媽總是全傢最忙碌的一個人,她要準備一傢人的早餐,收拾屋子,給每一個人準備好中午要帶的飯菜,因此媽媽常常會顯得不夠耐心。但是星愛覺得,雖然自己沒有媽媽那樣忙,但是自己也挺忙的呀,因為他今天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呢!可是媽媽似乎並不理解他,總是怪他穿衣服太慢,對此星愛覺得自己很委屈。
父母怎麼教
“這個孩子太難管教瞭,他就是集中不瞭精神做事!”如果做母親的這樣抱怨的話,那她就是太不瞭解自己的孩子瞭。
對於孩子特彆是幼小的孩子來說,想讓他們把注意力持久地集中在某件事情上麵是極為睏難的。當孩子們在從事某項工作或遊戲的時候,特彆是從事他們不感興趣的活動的時候,他們常常不能集中精神,又常常會受到外界環境的誘惑,從而不斷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一件事物轉移到另外一件事物上去。
明白瞭這個道理,做母親的就不應該單單責怪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慢吞吞的瞭。既然催促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就應該換一種方式。由於孩子的注意力總是會被有趣的東西所吸引,我們不妨就給孩子設定一個有趣的目標,以此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使他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自覺加快穿衣速度。
比如,你可以對他說:“小靜美現在早就應該到幼兒園瞭吧?”或者說:“今天手工課上,老師會教你們做些什麼呢?”或者說:“咱們得趕快穿好衣服,要不然就買不到你最喜歡的麵包吃瞭!”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為小夥伴早巳到幼兒園而自己還呆在傢裏著急,或者對今天的手工課充滿期待,或者因擔心沒有麵包吃而自覺加快穿衣的速度。一旦孩子對即將到來的事情提起瞭興趣,他就會自覺地加快穿衣的速度瞭。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情況下,你所提齣的目標不能太過寬泛或長遠,而應該是一些具體的、不久就會發生的事情,否則同樣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因為孩子的精力和思想必定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拋開眼前的事情去關注那些在自己看來非常遙遠的目標。一般說來,隻有那些“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纔會激起他們的興趣,並且躍躍欲試。
孩子在自己穿衣服的時候,還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衣物,有時甚至會固執地總是穿一套衣服不肯更換,而不管那件衣服是否閤體或保暖。如果父母要趕時間,那就沒有必要乾預孩子的選擇,因為這樣勢必要引起一場不必要的爭執。你可以把鬧鍾設置好,提前十分鍾起床,以保證孩子有充分的時間穿好自己的衣服。
用髒手吃東西
星愛跟小夥伴們玩沙子,弄得渾身都是土。孩子迴到傢,看見媽媽剛做好的烤肉,抓過來就往嘴裏放,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先去把手洗一洗,再拿東西吃!”
“為什麼要洗啊?”
“你看你的手上都是土,多髒呀!”
“土並不髒啊!”
“你的手上都是細菌,吃瞭會生病的!”
“為什麼吃瞭細菌就會生病呢?”
孩子怎麼想
很顯然,孩子並沒有真正理解母親所說的意思。在他的頭腦中,還沒有形成衛生這個概念,也不知道媽媽所說的“細菌”跟“生病”之間會有什麼聯係。他隻是在想:
“每次我一從外麵迴來,媽媽就讓我趕緊去把手洗乾淨,好像我的手上藏著什麼嚇人的魔鬼似的。可是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呀!這究竟是怎麼一迴事?”
孩子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會為瞭“洗手”一件簡單的小事而嚮他大呼小叫,最後在媽媽的催促和脅迫下,他還是很不情願地去洗瞭手。但是他心中的那個疑問還是沒有解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服從行為很顯然隻是為瞭應付媽媽,而不是發自內心地想去這樣做。因此如果再有這樣的情況,他會想方設法躲避媽媽的“檢查”,依舊我行我素。
這樣一來,反而造成瞭一種不好的後果。孩子會覺得母親不喜歡自己在外麵玩,因而當他每次在外麵玩得渾身上下髒兮兮的時候,就會産生一種懼怕感和罪惡感,害怕媽媽會對自己的行為生氣。當孩子懷著這種心情去玩的時候就總是提心吊膽的,怎麼玩都高興不起來。
父母怎麼教
母親對孩子進行衛生教育、培養孩子勤洗手的習慣是正確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教育的方式是不是恰當。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不做任何解釋就對孩子橫加指責,這樣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會使事情更加糟糕。
母親首先應該耐心地嚮孩子解釋“為什麼要洗手”。孩子們還不能理解什麼是細菌,以及細菌為什麼會讓人生病,因此母親不妨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比如可以對他說:“洗瞭手再拿吃的,纔會吃得又香又甜!”還可以對他說:“愛乾淨的孩子彆人纔喜歡跟他玩!”這樣說孩子一般是很容易接受的。
總而言之,隻有讓孩子形成“洗手是一件好事”的信念,纔能打消孩子的抵觸情緒,讓他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洗手。這樣養成習慣之後,如果碰到彆的人也像他那樣做時,他就會主動挺身而齣:“先洗手再吃東西,要不然吃瞭會生病的!”
……
孩子怎麼想父母怎麼教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