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是“等待香港”系列的最后一部。启播于一九六七年的香港无线台,从躁动社会的一支镇定剂,到成为香港社会的“大家庭”,逐渐代替了香港人的心和脑。林奕华则从早期TVB的员工,一步步出走、远离,亲历了无线的“黄金十年”,亲见了“新浪潮”的搁浅滩头,从头细说往事,四十年“爱恨情仇”,痛骂笑赞的淋漓文字,全不似史书格式,却为无线立下了别样的传记。
内容简介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家变》、《杨门女将》、《妙手仁心》、《倚天屠龙记》、《男亲女爱》、《溏心风暴》、《金枝欲孽》……眼光狠辣,足以惹怒众多看TVB长大的内地粉丝;“大丑闻”,大愤怒,远至黎明“自杀”,中至偷拍阿娇,近到艳照门、隐婚门,尤以《陈冠希作为比喻的A to Z》的九千字长文振聋发聩;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作者简介
林奕华,横跨剧场、舞蹈、电影、教育等不同领域的香港多栖创作人、批评家。中学时在香港丽的电视与无线电视任编剧。毕业后与友人共同组建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五年旅居伦敦期间,自组“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一九九五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剧创作,编导作品超过四十部,并与不同媒体、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及团体合作。一九九九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近期舞台代表作有《张爱玲,请留言》、《十八相送 十八个与爱人分手的故事》、《半生缘》、《包法利夫人们》、《水浒传》及《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等,除香港外,表演足迹踏遍伦敦、布鲁塞尔、巴黎、新加坡、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一九九四年凭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出任香港影展、柏林影展等多个海内外电影节评审委员。在数个香港电视与电台节目中担当主持或评论人。自一九九七年起至今担任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香港演艺学院人文学科讲师。其批评文章散见《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外滩画报》、《上海一周》、《明日风尚》、《号外》等各地报章杂志。
精彩书评
当林奕华告诉我,他的新书以《等待香港》作系列名称的时候,我只直觉地感到不大妥贴,几时轮到林奕华巴巴等待了?这么被动,这么可耻,这么谦和的字眼,根本从来在他的字典找不到,不过大抵他的忠实读者都心知肚明,封面后边不会不是一座血淋淋的斗兽场,凡被点名出场的,不是倒霉的老虎便是时运低的狮子,统统要在众目睽睽下接受他无情的鞭挞。
——迈克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简称“无线”,是香港第
目录
代序 岁月风云不改
Ⅰ 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我与无线电视的恩恩怨怨(上)
我与无线电视的恩恩怨怨(下)
吴征亚视
谁在“造”电视?
三十年不变
我是个无线孤儿
香港电视圈烂gag文化
今天你无线了没有?
独一皇朝
网与墙
审查制度
周梁淑怡
十五个陈志云是香港之子的理由
Ⅱ 我爱你爱电视剧
我爱你爱电视剧
没有帝女哪有花
隔世救不了未来
做戏咁做
白袍加身
戏与气
倚天屠龙记
杨门女将
男亲女爱
丑与蠢
肥瘦因缘
溏心风暴
最破坏创作生态的“环保剧”
师奶与主妇
题目的创意
斗争那一套
主旋律剧
港剧的类型
港剧影响
港剧之家
骨与肉
主流港剧女
爱情方程式
哀艳的浪漫
四十年的头十年
甘国亮
Hong Kong Version of The Devil Who Wears Prada
长剧丹青
作者编剧
附文 程思嘉
相见好
Storytelling
当年慈母
雪妮
Ⅲ 香港秀
英国的改革
废话奥运
香港人的希望在内地
在八卦和是非以外
学问
Shall We Bank on 郑裕玲?
最令人不安的台庆
笑不出声
告别梦幻的香港选秀
选美男的学与问
细世界
志云饭“局”
Ⅳ 单向欲望,集体焦虑
这里是香港
是非
一对怨偶
偶像
有失明星身份
印象Pie
普罗大众的Life Style
明星与自由
她必须死两次
单向欲望,集体焦虑
豪门情结与皇室想象
由自杀想起
性的八卦
赌王的大师班
美容关系
块肉余生记之Great Expectations
有种香港式偏见叫Deep V
人心博人心的行为艺术3分39秒
Ⅴ 十五分钟身败名裂
天王是怎么自杀的
由吊带裙说起
脱裤时代
阿娇哭了
防火防风防走光
十五分钟身败名裂
艳照是怎样拍成的
陈冠希作为比喻的A to Z
明哥和黎达达荣的“浪漫西游记”
谁和谁真的在一起
Hijack刘德华
附录 解说香港流行文化的十大基因
精彩书摘
我与无线电视的恩恩怨怨(上)
“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改变什么的。”——最深得香港人喜爱并经常被当成是私人心得采用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又是由谁提倡及发扬光大的呢?若你问我,我会说那始作俑者,是电视。更准确地说,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又称中文频道翡翠台。
无线的翡翠台的确就是助长香港人以被动来面对无力感的一台巨型机器。甚至,根据我某个朋友的形容,香港人只是躯壳,无线才是脑袋。香港人想些什么,对什么事物有或没有反应,几时采取什么行动,全是听它使唤,由它支配。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这只脑袋让香港大多数人接受了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没有事情是不可以被容忍或包涵的,只要它不损害个人利益,每个人都可以把水平降低、要求降低,就是真的降到低无可低了,我们仍然可以告诉自己——只要习惯就好了。同时借着培养“惯性”之便,我们还可以练就对不公平、不公义的无动于衷,或轻轻叹一口气:“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改变什么的。”
因为,无线的翡翠台本身就是社会上最不求变却又代表“成功”的象征。它在节目编排、内容上的数十年如一日偏偏又在收视率上远抛对手,这“佳绩”表面上引来很多负面批评,骨子里却是香港人最乐意跟随的楷模。例如,正当舆论不断指出无线剧集如何千篇一律,如何不合情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大学生对戏剧的概念和灵感却多数由这些剧集中撷取。也即是说,香港人口头上懂得分辨良币劣币,可到了切实执行,才暴露可悲的事实:我们的手脚早已不受控制,因为我们的思想叫TVB。
你可以说,香港人在创意上有多追不上伦敦人东京人纽约人,以至上海人台北人和北京人,其实可以从我们有哪些电视节目,别的城市又有什么电视节目中寻到答案。就以无线从不缺乏的饮食节目为例好了,光是:BBC(英国广播公司)旗下已猛将如云,再加上C4(第四台),形式和风格迥异的煮食节目早已征服全球。老中青的代表人物分别有走高级路线的Gary Rodes,摩登主妇型的Nigella Lawson和鬼仔陈奕迅式的Jamie Oliver。我们却只能在不同名称的饮食节目内听着相同的对味道的形容:“好‘弹牙’呀!”仿佛饮食文化真是只与牙齿有关。于电视游戏,香港抄台湾抄日本已是众所周知。号称Asias World City的我们,在这方面连B拷贝都拿不到,只捡到个c。至于电视剧,以往仗着TVB本身是明星工厂,剧集不好还有知名度高的艺人罩住,这已足令港剧手执东南亚市场的牛耳。但自从台湾和大陆也加入拍摄金庸作品的战团,无线早已再无必胜的皇牌。继而先有大陆历史剧抬头,后有台湾的偶像青春剧接力——《还珠格格》开创先河,《流星花园》再下一城——让无线犹如连吃两记重拳,兼且还击之力微乎其微——编剧群中一无学者,二无天才,唯有继续在大众的讥笑中表演顺手牵羊得抄便抄。数面皮厚,较早前有一出试图“结合”历史剧与青春剧的TVB典型产品《帝女花》,近期则有叫人边看边觉得“比死更难受”的《当四叶草碰上剑尖时》。
TVB翡翠台的宗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香港人的宗旨:敌不动我便不动。如此被动又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可能是因长期身处安定的环境。久而久之,连一个人该有的自我启发、自我反思等思维上的主动机制,也会由放缓操作至完全关闭。“缺乏危机意识”是近一年来香港人讲得最多的自责语之一,依我看来,导致该种意识的减弱(特别是年纪较轻的族群),TVB实在责无旁贷。只是在商言商,TVB的发言人大可高调地站出来表示这类谴责是不合理的:说到责任,机构除了要向市民大众交代,更重要的,是面对股东。
赚钱才是正经。简单如这句话,已足够让TVB理直气壮地化整为零,把节目时段五马分尸。打开电视,很难不叫人怀疑有许多节目是先有特约赞助,才有节目内容。除了摆明车马的半小时广告杂志,现在更有分拆成五分钟一小块,十五分钟一大块的“信息节目”。播完一小块,再来一中块,或是一大块。这一块一块,题材看似是关于康健、争取公民权益、学英文等等,说穿了不过是各种商品的推销。愈来愈零碎的广告杂志式节目反映出翡翠台在节目制作方针上的被动,终于在营销上出现自食恶果的局面:由于过去二十多年它没有提升观众的智商和品位,以致高价货品的广告早已近乎完全绝迹该台,因此它亦唯有“将大屋间隔成多个小单位,以较便宜的价钱出租”。看见无线电视的这番局面,除了替它感到“可悲”,更不得不为香港人难过:这种使自己看来更cheap(廉价)、更lowbmw(低俗)的广告策略,岂不正好反映出目前社会的穷则变,变则更“穷”?(当香港的“小”经济因自由行获得回升而被政府大吹大擂,我则在内地电视台看见愈来愈多贵价消费品的广告!)然后,TVB的员工还要面对“一人一骚”和裁员。
香港人在眼界和胸襟上的狭窄,无疑是受到“脑袋”——TVB的压缩所影响。真要改变现状,得看我们有多少决心与勇气挣脱它的控制。所谓“挣脱”,不应该是“从今拒看翡翠台”,那太容易了,而且难保根植在身体每个角落里的无线因子不会随时对我们进行反噬——躲得过看得见的无线节目,却逃不出肉眼看不见的无线影响。正如我在前面写过,无线的影响力不是在于一个半个的制作,却是在于那套被全城人奉为圭皋的“价值观”。
前言/序言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这是林奕华城市三部曲的第三部,同之前的两部一样,纠缠着都市男女的欲望和故事,虽然没有振聋发聩的独白,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以独特的纤细敏感打动人心。谢幕的时候,他上台和演员拥抱,拿着话筒,站得笔直,说着感谢的话,一如最初的书生模样。作品反思都市人的紧张浮躁,内心却有艺术家特别的敏感纯净,这或许是林奕华和他的戏能吸引这么多观众的原因——特别是20-45岁中国演出市场的主力消费群。
评分
☆☆☆☆☆
好好好好好
评分
☆☆☆☆☆
诗人的母亲当时沉浸在伟大爱情之中,尽管就在岩石下度过的那个早晨之后没几个星期,她就品尝到了失望。的确,这一天,她兴高采烈激动不已地向她的情人宣布,每个月定时来骚扰她的月经这次已经过了好几天,而工程师竟然带着一种令人反感的冷漠(但是他的态度也许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掩饰他的尴尬)回答她说,这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理周期失调,过不了多久就会正常的。诗人母亲受到了伤害,觉得她的情人不愿与她共享这份希望与喜悦,就没再多说什么,直至医生宣布她怀孕的那一天。诗人的父亲说他认识一个妇产科医生,可以谨慎地帮他们摆脱烦恼,诗人的母亲听了不禁放声大哭。
评分
☆☆☆☆☆
看看林奕华描写的TVB。
评分
☆☆☆☆☆
不评论,帮人家买的。
评分
☆☆☆☆☆
书看起来有些旧,好像是旧书。希望以后不要出现这种情况。
评分
☆☆☆☆☆
东西不错,价格合适。
评分
☆☆☆☆☆
不错
评分
☆☆☆☆☆
书都没有包装,非常的旧 ,因为也没有说书不是新的 或者是拆封了的,所以还没开始看,感觉就非常不好了。这是我第一次在京东买书,体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