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6
邓贤抗战纪实系列 大国之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国第1本描写远征军历史的书
国民党远征军后裔书写抗战史,独树一帜!
长销25年的经典纪实文学
国民党远征军后裔邓贤书写抗战史,第一手资料,无可替代
中国第1本描写远征军历史的书
抗战史的必读书
长销25年的经典纪实文学
70年前,在“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40万中国男儿,自甲午战败后第1次出国作战。被英美嘲讽为“乞丐军队”的他们,以血水浸润了缅甸的山川。十多万客死他乡的英魂,散落在那片原始森林、瘴疬之地。
邓贤的父亲,本为富豪子弟,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也是《大国之魂》的主角之一。由于家族的因素,《大国之魂》成为介绍远征军难得的纪实文学。三年远征路,十万将士血,中国远征军铁马金戈,决战滇印缅,驼峰航线、兵败野人山、腾冲之围……这段几经湮没的历史功绩,这段中国抗战史乃至世界二战史上一段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第1次在邓贤的笔下复活。《大国之魂》由此成为书写中国远征军历史的第1书、抗战纪实的经典作品,一本了解抗战历史的必读书。
历史考证非常严谨,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历史性和文学性俱佳。
邓贤,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53年,四川成都人。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云南边疆当知青七年。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知青梦》《落日》《天堂之门》《流浪金三角》《中国知青终结》等。出版有《邓贤文集》,作品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学奖,并被译成日文、英文等在国外出版。曾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各级各类奖项,作品被译成日文、英文等在国外出版。
国民党后裔记录的抗战历史。
——豆瓣网友
喜欢看驻印军的那段,把日本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抗战中国军在三倍于日军的情况下都难以取得胜利,但在全副武装、严格训练的中国驻印军面前,同等兵力的日军根本就不堪一击。
——豆瓣网友
“作者邓贤的父亲,本为富豪子弟,参加了第二次远征,成为《大国之魂》的主角之一。由于家族的因素,《大国之魂》成为介绍远征军难得的纪实文学资料,邓贤本人的考证也非常严谨,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历史性和文学性俱佳。”
——民间军史达人 张午彦
第六章上帝的声音
……美国将军的气焰很高,史迪威虽然没有指挥联合军的名义,却以中英联合军指挥自居,指手画脚,不可一世……最后他和罗卓英两人丢下大军,只身逃往印度,造成中国远征军的惨败。
史迪威逃到印度,还幻想凑合一部分兵力打通滇缅公路,一九四二年七月曾草拟了一个“反攻缅甸计划”,作为他在缅甸指挥无方遭到惨败的遮羞布……这也说明史迪威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当时中美英具体条件,在失败后还写了一纸废文。
——摘自杜聿明回忆录《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
1
缅甸盟军的堤坝不可挽回地崩溃了。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傍晚,也就是日军攻陷畹町的当天,一架被盟军飞行员戏称为“信天翁”的DC—3型运输机在缅甸中部一片甘蔗园里颠颠簸簸地着陆了。
飞机上跳下来两个神气十足的美国飞行员。他们嘴里衔着雪茄烟,肩上佩戴上校军衔,高个叫罗伯特·斯科特,稍矮的叫凯莱布·海恩斯。他们奉美国总统之命,专程从印度飞往缅甸瑞冒接应史迪威脱险。
但是当他们被领进一座用作临时司令部的庄园时,两位上校吃惊地发现将军手下只有几十名士兵,而将军本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写日记。将军头戴上次世界大战时的旧式战斗帽,没有佩戴军衔和领章。只有那头花白的短发和威严的气派使人对这个瘦老头的身份不敢轻视。斯科特用一种大大咧咧的口气提醒这位穷途末路的总司令:“嗨,先生,总统派我们搭救您来啦!”
史迪威抬起头,愣了几秒钟。经过这段呕心沥血的日子,他变得面容憔悴,身体虚弱,眼睛布满血丝。但是他的目光仍然十分严厉。当他弄明白飞行员的使命时,便断然谢绝了总统的关心。
“不,先生,还是让我自己来对付这里的麻烦好了。”他朝飞行员挥挥手,然后又埋下头来继续写作。
飞行员愣住了。他们不得不打断将军的思路,再三向他解释,在离这座庄园不到二十英里的地方已经发现了日本人的坦克。
“我说过,他们会来的,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将军厉声说道。他站起来,向两位飞行员下了逐客令:“你们马上回去,把文件带走。请转告总统,我的事还没有做完。我会走到印度去,在那里重新收拾残局。那时我会写一份详细的报告给他。”
将军的固执使飞行员十分尴尬,他们不知道眼下还有什么事情比安全撤退更重要。对于冒着危险专程飞来执行总统命令的飞行员来说,面前这位性情古怪的将军简直不可思议:他在敌人坦克就要开到的时候居然拒绝援助。他们甚至疑心史迪威是不是受了刺激或者神经不大正常。
斯科特上校用一种惊慌不安的语调结结巴巴地说:“将军,请原谅,倘若因为我刚才对您有所冒犯,那么我……向您道歉。请您跟我们走吧。”
史迪威突然大为光火。他拧着眉头训斥他们:“你以为我会计较你们的态度吗?你这个傻瓜!我是指挥官,我有我的职责和任务。你们难道没看见,我的那些中国军队正在前面逃跑吗?日本人要撵上并且消灭他们,我得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去。带到印度,训练他们,把他们变成第一流的军队。可是现在他们都怕日本人,你们懂吗?”由于激动,将军的嘴角微微颤抖。
“请允许我问一句,将军,”海恩斯上校插言道,“您能追得上中国人吗?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到了一百英里外的科林。”
“在我确信无法赶上他们之前,我决不会放弃他们。”史迪威断然说。
“那么您打算走到印度去?”
“我想在日本人打断我的双腿之前,我还是有这个信心的。”将军回答。
飞行员只好悻悻地退出来。他们虽然坚持认为史迪威在干一件得不偿失的傻事,但是将军的意志和品格却使他们感到钦佩。
“凯迪,把飞机摇起来。”斯科特说。摇飞机是飞行员的行话,相当于轮船鸣笛或者军队鸣礼炮,表示致敬和祝福的意思。
“信天翁”飞起来。飞机带走了多余的文件,也带走地面人们的最后一线希望。将军走出屋门,目送这只钢铁大鸟掠过屋顶,掠过庄园,摇着翅膀在空中翱翔一周,然后迎着残破的夕阳朝西北天边飞去。马达声渐渐消失,大地重归宁静,天空一片空旷。黑暗的潮水从森林和房屋四周渐渐渗出来,慢慢挤压着人的心。史迪威感到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他深恐感伤情绪会影响自己的信心和意志力,就深深地吸进一口潮湿的夜空气,然后回到屋子里继续写日记。
夜幕降临,庄园里到处燃起篝火。值日军官传达将军命令:准备转移,半夜登车出发。现在史迪威指挥的队伍一共还剩四十个人,包括十八名美国军官,六名美国士兵,一个中国警卫班,一名传教士和一名美国新闻记者。
这天晚上,史迪威给华盛顿马歇尔陆军参谋长发去一份急电,报告自己的去向和方位。电报首次提到在印度建立基地训练中国军和反攻缅甸的设想。这个设想后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完善,正式定名为“X—Y计划”(即“人猿泰山”计划),呈报白宫。美国总统批准于当年执行。于是后来才有了著名的兰姆伽训练基地,有了十万学生大从军和气壮山河的缅甸大反攻。
当然,这份计划也是后来被人斥为“一纸废文”的东西。
……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为支援缅甸英军、并保卫西南大后方,组建了远征军,分别于1942年和1944年两度远征。从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再版前言
这部三十余万字的《大国之魂》是我的长篇处女作,写作于1989年春,完稿于次年秋天,算得上一本呕心沥血之作吧。很多读者问,当时你还是个青年,又没有当兵打仗,你是怎么写出这部与你个人经历毫无关系的抗战作品来的呢?
说毫无关系当然不确切,我父亲曾经作为中国远征军中的普通一员,以不到十八岁的年龄投笔从戎远赴印度,他们那一代青年是以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抗日战争的悲壮凯歌的。惭愧的是,当父辈的热血尚未冷却,历史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扭曲变形,我这个不肖子孙居然不知道我的老父亲曾在中、印、缅浴血奋战!“文革”年代,父亲的历史成了问题,我们家庭注定无法逃脱没顶之灾。当我在边疆年复一年当知青,个人前途屡屡受到挫折,心里没少抱怨父亲,诅咒那段给我们家庭带来厄运的“黑色历史”。
尽管我不断向组织表态同父亲划清界限,然而我对父亲的历史仍然一无所知。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某一天,历史厚重的帷幕突然掀起一角,在中国滇西怒江西岸的一处被荒草淹没的旧战场遗址上,当地人对我讲述了远征军伤亡逾万血流成河的故事。面对暗夜如晦的茫茫长空,面对长眠地下的无数抗战将士的白骨和他们被践踏的灵魂,我跪倒在地,泪如雨下。不肖子孙的愚昧、麻木、疯狂和偏见像铁锈一样壅塞了我的心灵。
后来我终于独自走遍怒江西岸的山山水水,进行首次千里大采访,祭奠被遗忘的抗日战场,我想我至此获得新生。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生命之旅,一次精神与灵魂的再生。是历史本身(不是书本或其他)引导我走向历史彼岸,走向我的精神家园,我相信,我的写作与人生至此开始。
我的唯一心愿是,谨以这本小书,献给我年迈而苦难的父亲,以及千千万万像他一样活着或者死去,有名或无名的普通抗战士兵。
还需要提及一句,这部书的写作过程,由我太太周晓蔚负责业余誊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仅有一间陋室,没有电脑,暑无空调,寒无暖气,抄写常在工作之余的夜间进行,四稿耗时一年又四个月,逾一百数十万字。那是怎样一项浩繁的工作呀,个中甘苦只有我知她知。
值此《大国之魂》重印之际,心生感慨,权作再版前言。
值得一看!
评分可以。遗憾的是没有了珍贵照片及地图!
评分给力,很快
评分挺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帮别人买的。
评分给儿子买的,他很喜欢?
评分书收到了,不错
评分正版
评分帮同事买的,质量还不错
邓贤抗战纪实系列 大国之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