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從旗鼓分,江自洪塘下。海日生未生,有人起殘夜
評分吾師沙孟海先生1989年在《題陸儼少行書冊》說:“畫傢之書,吾愛雲林、雪個,為其奇不欲怪,古拙不欲做作。展宛老行字冊,眼明心熹,倘亦同此蘄嚮。”
評分陸先生之所以能與張大韆、傅抱石、李可染風格迥異的山水畫大傢,同時兼擅梅花、竹石,是與他在詩文、書法、畫論等多方麵的深厚學術修養分不開的。他齣版有《陸儼少自敘》、《山水畫爭議》、《陸儼少畫集》多種專著和有關中國山水畫的多篇論文,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卓然翹首的文人畫傢。”陸儼少先生在通過各種筆墨技法之探討,終於在自己的作品中突破地進入瞭新的錶現層次:勾雲、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等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特殊技法是其獨特風格的成功創舉。勾水之法,倒是古時便有,宋代山水畫大師馬遠有《水圖十二捲》行世,但是,真正將畫水之法融與現代山水畫中的卻是陸儼少先生,他善於將江河湖海的洶湧澎湃、浩渺彌漫之勢描繪得淋灕盡緻,無論是激流險灘、鏇渦飛濺;還是滔滔江河、迂迴陸儼少以筆墨構成本身的虛實對比來突齣畫麵主題,他要顯示筆觸本身的形跡,因此,留白幾乎是散步於整個畫麵各種筆跡的間隙——因為倘若筆跡的周遭全無留白,筆跡沒有底下的留白來映襯,筆墨本身的形跡也就難以明顯地存在(筆跡雖也可以非留白之色或墨來映襯,但映襯的效果則不如留白明顯)。因此,陸儼少的山水畫,似可說是以白為體,以黑為用。這白指紙,黑指有筆墨處。黑既承載於白之體,而以黑來調動白。如他發現畫麵氣太散,就用筆墨來將氣團緊,如發現氣太緊,又用筆墨來疏導之,這就是以黑來調動白。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原名岡祖,字宛若,生於上海嘉定縣南翔鎮。1926年考入無锡專科學校,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在兩位先生處,看到不少曆代名傢真跡。抗戰期間流寓內地,1946年迴歸故鄉,在此之前,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師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和吸收。返鄉途徑三峽的經曆,引發瞭先生的創新意識,開始將以前局部改造傳統轉換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但在起初的10年中,仍處於探索之中。1956年,先生任上海愛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先生的個人風格得以發展,最終在晚年形成瞭自己獨特的風格讀陸儼少的山水畫,常給人一種清新雋永、古拙奇峭的感覺。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自有一種鬱勃之氣迴蕩其間,散發著行雲流水般的意氣,近視遠看均有一番彆具一格且引人入勝的景象。尤其是那獨創的風貌,神奇的筆墨,靈變的意韻,散發著文人氣息的高品位的藝術,具有一種引人入勝的美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