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伯思·東觀餘論》的注釋部分,總體上本著尊重原作之本意、言簡意賅的原則,避免注釋多、閱讀負擔重的通病。對一般詞句隻作略注,而對文中所涉及的名物製度、史地名稱以及碑帖作品、書傢、書法著作、書學術語等則著重進行詳細注解,便於讀者直觀明晰地理解原文。為瞭使讀者進一步瞭解原作者、理解原著産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有助於讀者作進一步研究,《黃伯思·東觀餘論》以“附錄”的形式匯錄瞭黃氏墓誌銘、宋本莊夏跋文、米元章跋秘閣法帖等原始資料。
黃伯思《東觀餘論》是北宋時期一部著名的書學著作,此書乃黃氏卒後,其子在原《法帖刊誤》一書的基礎上,廣錄黃伯思生前審證金石、考核藝文之作二百餘篇而成。《東觀餘論》全書總分兩捲,上捲《法帖刊誤》為其獨立成書的著作,按淳化閣帖十捲順序依次考評,下捲為零散的書畫、古器物、校書序文等題跋文章。《黃伯思·東觀餘論》除對《刊誤》一書每捲前詳加解題之外,對重要的題跋等文句,在每組前加解題一條,概述此組文本的主要內容和觀點,以便於讀者查閱和綜閤理解。
內頁插圖
目錄
一、黃伯思生平
1.傢世生平
2.交遊
3.著述
二、《東觀餘論》成書及其版本流變
1.《東觀餘論》之成書
2.《東觀餘論》之版本流變
三、《東觀餘論》注評
四、黃伯思書學思想評述
五、附錄
六、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劉又說:“近來拜見蘇子容丞相,偶然閑見傳為唐人的一本書中載道:‘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後人遂以草名為花押,韋陟五朵雲是也。’遺忘瞭這本書的書名,是朝中雅士匯集的。他們喜歡收藏古今人的畫押之字,不遠韆裏來搜求,所藏數量很多,歸類輯成一書。曾經想為之作序,又偶然忘卻此事的齣處,也就不用瞭。”我說:“魏晉以來的法書到梁時禦府收藏,都是硃異、唐懷充、瀋熾文、姚懷珍等題名於首尾的紙縫之間,因此就稱之謂押縫,又叫押尾,隻是稱謂書名。後人所說的花押,乃是以草書來記錄自己書字,就稱之押字,或叫草字,大概沿用成現在的樣子。唐人以及建國初的前輩給人寫信,或隻用押字,與名用沒有什麼差彆,上奏錶、章等公文也是一樣。近來就把押字用於官方文書,或不寫自己名字而另外作一形模,就不對瞭。”
漢簡辨
近歲關右人發地,得古甕,中有東漢時竹簡甚多,往往散亂不可考。獨永初二年《討羌符》文字尚完,皆章草書,書跡古雅可喜。其詞雲:“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中二乾石守(此五字古本缺)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
前言/序言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藝術形式之一,它與中國的繪畫、雕塑、篆刻、音樂、戲劇、舞蹈等共同構成瞭獨具華夏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藝術體係,在西方藝術體係中找不到相對應的形式。書法作為一門藝術,與漢字的使用相伴隨,在古代經曆瞭一個漫長的自我完善過程。其具有藝術秉性的筆法、字法、章法以至墨法,其性情、意境等甚具美學高度的品位追求,在書法服務於社會生活實用需要的同時日益發展成熟,最終導緻在近現代由實用與藝術相兼轉而脫盡實用之義,成為一種純藝術形式。熊秉明先生所謂“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其論過於誇張,有嘩眾取寵之嫌,然書法作為一種高度抽象又極盡點、綫之性狀變化,極具錶現人的性情、精神之境界的藝術錶現力與精神感染力的獨特藝術形式,確實堪為中國文化的傑齣代錶之一。
黃伯思?東觀餘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