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 中国版的凯鲁亚克,中国版的《在路上》,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看的一本书,为叛逆的灵魂找个出口。 从菜鸟背包客到职业旅行家,一百万个男孩愿意为了这份工作“去死”! 出走十年,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
这是一段背包十手的旅程分享,也是一个孤独狂徒的梦想宣言,*是 一趟深度心灵之旅。
从借个背包出发,到频频甩掉八份工作上路,整整十年,小鹏没干过 太正经的事儿,除了旅行——这是他人生中**严肃对待的事情。经纬之 间,他用*节俭*自助*深入的旅行方式,将半个地球统统塞进了背包。
背包十年,小鹏由*初的菜鸟背包客,变成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
无论是三毛,凯鲁亚克,还是切·格瓦拉,在路上的精神永远都在年 轻人之间传承,无论是现实反抗,还是自我寻找,趁着年轻赶紧再放纵一 次吧!用旅行将自己狠狠甩在陌生之地,然后在孤独与自由中,再把自己 找回来。
小鹏,新媒体时代的旅行作家,***位职业旅行者,中国职业旅行**人,用坚持实践梦想。背包十年,游历五洲……体验别样的人生旅程,分享着体验与感悟。 他是新旅行作家,将美景与体验塞入背包,将感动与分享凝结成册,著有 《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莲花之上》他,亦是网络名博,拥趸700万网友热议,成为新媒体时代跨媒体的影响力人物感召年轻人为梦想燃烧,小鹏,30岁,看上去很年轻!小鹏,同样有着旅行专栏作家的身份以出色的旅游攻略,主题设计,表达方式,在各大时尚类、文化类、旅游类、人文类知名杂志中刊载专栏或是专题。
序一 背包十年
序二 奔跑的小孩
**章 背包行天下
2001年6月 借个背包就出发 [中国,阳朔]3
2002年9月 速辞两份工作赴欧洲 [荷兰,格罗宁根]5
2003年1月 一定要去巴黎 [法国,巴黎]9
2003年2月 活着的废墟 [西班牙,巴塞罗那]12
2003年2月 融入当地才是真正的旅行 [安道尔]18
2003年2月 旅行总有奇遇 [意大利,米兰]19
2003年5月 听从内心声音而活 [荷兰,阿姆斯特丹]21
2003年6月 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 [丹麦,奥登赛]24
2003年6月 围墙内的世界太小了 [德国,柏林]26
2003年6月 双脚放在地狱,眼睛搁在天堂 [德国,柏林]29
2003年6月 旅行就是我的信仰 [梵蒂冈]31
2003年7月 寻找心中的神殿 [希腊,苏尼恩]34
2003年7月 一个人看日落 [希腊,圣托里尼]36
2003年7月 **次露宿街头 [意大利,比萨]37
2003年7月 多走多看才不算白活 [法国,马赛]39
2003年7月 海关裸体搜身 [瑞士,日内瓦]40
2003年8月 欧洲是个什么样儿 [比利时,布鲁日]42
2003年8月 发现爱.传递爱 [祛国·尼斯]45
2003年8月 找到一个回来的理由 [法国,巴黎]46
2003年9月 想你的天空 [德国,法兰克福]47
2003年11月 在丽江好好发呆 [中国,丽江]50
2003年11月 且行且珍惜 [中国,丽江]52
2004年4月 26岁已不再年轻 [中国,北京]54
2004年12月 妈妈心中的世界地图 [中国,北京]56
第二章 艰难的旅行路
2005年1月 重返欧洲,因为有了CCTV的名片 [法国,戛纳]61
2005年6月 迷路后该怎么办 [德国,纽伦堡]64
2005年7月 在王府井乞讨 [中国,北山]68
2005年11月 旅行需要的只是决心 [越南,会刘69
2005年11月 在西贡看到海的影子 [越南,胡志明]72
2005年11月 战地记者与赤裸女孩 [越南,胡志明]74
2006年6月 边开车边睡觉的“猛”司机 [中国,青海]77
2006年6月 今夜会不会再也醒不来 [中国,青海]81
2006年6月 玛吉阿米的留言簿 [中国,拉萨]84
2006年6月 在纳木错拍裸照 [中国,纳木错]88
2006年7月 活在当下 [中国,拉姆拉错]90
2006年7月 我的尼泊尔兄弟 [尼泊尔,加德满都]93
2006年7月 适应妥协还是背叛离开 [尼泊尔,加德满都]97
2007年1月 想去印度真不容易 [斯里兰卡,科伦坡]99
2007年1月 小心新德里的三种先生 [印度,新德里]101
2007年1月 持久的微笑与仰望 [印度,斋普尔]106
2007年1月 一些印度商人的价格把戏 [印度,詹斯梅尔]108
2007年1月 把老鼠当亲人 [印度,比卡涅尔]110
2007年1月 比北京300路公交车挤一万倍的汽车 [印度,詹西]113
2007年1月 一丝不挂的修行者 [印度,瓦格纳西]115
2007年1月 实现爱的*好方式是回家 [印度,加尔各答]117
2007年1月 在加尔各答做义工 [印度,加尔各答]121
2007年1月 与小偷同眠公交车上 [印度,孟买]125
2007年E1月 孤独是自由的另一个名字 [印度,邦加罗尔]127
2007年1月 热情如火的南印度 [印度,金奈]130
2007年2月 讲旅行故事给奶奶听 [印度,克拉拉邦]132
2007年2月 许多旅行者“死”在半路上 [马尔代夫,天堂岛]136
2007年6月 改写我人生的短信 [法国,昂提布]141
2007年6月 拒*比尔·盖茨的酒店 [法国,尼斯]143
2007年6月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法国,圣保罗德旺斯]146
2007年11月 冬天要去温暖的地方 [菲律宾,忘忧岛]149
2007年12月 他们的生活,像一条河 [中国,凤凰]152
2007年12月 凤凰的素年锦时 [中国,凤凰]154
第三章 看到自己的彩虹
2008年1月 旅行不是经济学 [突尼斯,突尼斯城]157
2008年1月 在撒哈拉仰望星空 [突尼斯,撒哈拉]161
2008年5月 一串钥匙,就是家 [中国,成都]163
2008年6月 趁着雨季去湄公河 [老挝,廊多]165
2008年6月 流浪者告诉我哪里是家 [老挝,孟威村]169
2008年6月 旅行中*快乐的事情 [老挝,孟威村]173
2008年6月 独臂阿仔的故事 [老挝,孟威村]175
2008年7月 不低头的人生 [泰国,清迈]176
2008年9月 闹鬼的房间 [加拿大,金斯顿]180
2008年9月 戴着假肢奔跑 [加拿大,渥太华]182
2008年12月 诺阿诺阿 [大溪地,帕比提]184
2008年12月 水上屋的** [大溪地,波拉波拉岛]187
2008年12月 旅行者都是好“色”之徒 [突尼斯,西迪布塞]189
2009年3月 比职业旅行*棒的工作 [美国,纽约]192
2009年6月 莫奈的两座花园 [法国,吉维尼]197
2009年6月 就着阳光吃法国大餐 [法国,安纳西]200
2009年7月 东欧也有798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202
2009年7月 波西米亚生活 [捷克,布拉格]203
2009年7月 查理大桥走九遍 [捷克,布拉格]205
2009年7月 6个人,12种血统,60种观点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207
2009年8月 自娱自乐的*高境界 [俄罗斯,贝加尔湖]210
2009年8月 走到哪里都是家 [俄罗斯,伊尔库恩科]213
2009年12月 我不羞愧 [柬埔寨,逼粒]216
2009年12月 艺术家的人生苦旅 [柬埔寨,暹粒]220
2009年12月 佛祖的微笑 [柬埔寨,吴哥]222
2009年12月 日出后竟然听到掌声 [柬埔寨·吴哥]224
2010年1月 小海豹的守护者 [南非,开普敦]225
2010年1月 曼德拉把南非变成彩虹 [南非,比勒陀利亚]226
2010年4月 如何成为职业旅行者 [荷兰,库肯霍夫]229
2010年5月 生命中*重要的事 [法国,戛纳]234
2010年6月 为了年华老去时不鄙视自己 [西班牙,拉曼恰]235
这本书简直是为每一个心中藏着远方、却又被现实束缚住的人量身定做的解药!我读完后,那种“说走就走”的冲动简直快要突破我的理智防线。它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文学腔调,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你耳边,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他那些年在路上的真实体验。我特别喜欢它描述那种初到陌生城市,提着背包站在街头,内心既迷茫又充满兴奋的那种复杂情绪。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展示了旅行中的狼狈与窘迫,比如在糟糕的旅馆里被蚊子叮咬,或者因为语言不通而闹出的笑话,正是这些细节,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烟火气,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不是什么精心策划的“网红打卡”游记。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旅行,从来都不是为了拍出几张完美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而是在每一次与世界的碰撞中,重新认识自己,打磨掉那些不必要的棱角。那种深入骨髓的自由感,透过文字都能扑面而来,让人恨不得立刻关掉电脑,收拾行囊,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不一样的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后劲却很足,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当初……”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就像是未经修饰的胶片摄影,带着一种粗粝而迷人的质感。它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和画面感。我仿佛能闻到东南亚雨季特有的泥土气息,感受到南美洲高原上凛冽的风。作者的观察力极其敏锐,他捕捉到的往往是那些主流旅游指南里绝不会提及的细节——比如一个偏僻小镇上老奶奶的眼神,或者某种特定食物的制作工艺中蕴含的文化密码。这种由微观视角切入宏观世界的叙事手法,使得阅读体验极为丰富。它不是在告诉你“你应该去哪里玩”,而是在引导你“你应该如何去感知世界”。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历史、地理乃至人类学的好奇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踏足的土地,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记忆和故事。这本书是最好的邀请函,邀请我们放下手机,真正用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去发现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掩盖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职业”这个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重构。我们通常理解的“职业”,是固定的朝九晚五,是明确的薪资回报,但作者却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存范本。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如何将热爱转化为生存资本”的探索过程,虽然书中没有详细展开商业计划书,但那种基于兴趣和经验的变现逻辑,对于所有在职业困境中挣扎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启发。它不是简单地宣扬“躺平”或“出走”,而是在强调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错、自我怀疑和最终的坚持。那些关于如何在路上维持生计的侧面描写,比如做过各种临时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生活智慧。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自由职业”背后,是比朝九晚五更强大的自律和更复杂的风险管理。这本书像是一剂清醒剂,让你在向往自由的同时,也能脚踏实地地思考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圈。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共鸣”。我总觉得作者像是我的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做出了我不敢做的选择。特别是他描述那种在日复一日的流浪中,如何与孤独相处的心路历程,让我深有体会。那种深夜里,一个人面对异国他乡的万家灯火,既享受着无人打扰的宁静,又偶尔被突如其来的失落感击中的体验,简直被捕捉得丝丝入扣。这种对内心世界的细致剖析,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旅行见闻录,上升到了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探讨。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那些短暂却深刻的相遇,那些萍水相逢却又温暖了彼此的瞬间。他没有将旅途中的人标签化或工具化,而是真诚地记录了每一次情感的流动与最终的别离。这种真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生活中那些匆匆而过的“路人甲乙丙”,思考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建立深度连接的机会。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以为这又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游记,但读下去才发现,我的预判完全错了。这本书的基调是积极的,但绝不是盲目乐观的。它极其诚恳地展示了“背包客”身份的残酷一面——身体的疲惫、经济的压力、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的焦虑。作者在描述这些困难时,态度是极其坦然的,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它们视为通往更高层次认知的阶梯。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他似乎在用自己的经历定义了一种新的“成功学”:成功不是财富的堆砌,而是对生命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视角,让我们反思自己被社会定义的生活轨道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它鼓励读者去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去问自己最核心的问题:我到底在追逐什么?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犹豫和渴望,读完后,内心会涌起一股平静而坚定的力量,去推动自己做出哪怕是微小的改变,哪怕只是换一种方式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