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008年上半年召开的理论研究活动的学术总结,所收录的论文范围广泛,重点突出,主要围绕着“共产党宣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历史解读和时代阐释,重点对《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进行考察,发掘《宣言》的思想内涵、哲学价值、精神意蕴和时代启示;二是对《宣言》的文本分析,主要是从《宣言》的写作与形成过程、文本学构成人手对其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进行解释;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重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命运、现实状态和未来走向进行观照和思考;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其中重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态、主要发展阶段和最新成果的研究;五是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关系、内容和成就进行考察,主要包括对改革开放历程及改革开放实践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此外,在本辑论丛编辑过程中,汶川特大地震和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壮举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我们,为此,我们在地震一个月时专门开了“用伟大民族精神筑起新的长城”研讨会,并将个别文章收入本辑论丛。
目录
活生生的辩证法
——对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关系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话语中的领导者与战略家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解读《共产党宣言》
从《共产党宣言》看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根本区别
论《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意义
——兼论科学发展观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的重建与创新空间
经典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传播史新探
邓小平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新农村建设实践思考
批判精神的践履
——马克思主义“回归”与“走向当代”的方法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种理论形态关系
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向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哪里?
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联及其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未来改革重点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兼论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
《共产党宣言》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地位
抗震救灾中民族精神的彰显与弘扬
后记
精彩书摘
党在确定改革开放方针时并不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化大革命”中,原来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全国上下都要求改变,但人们并不想推翻根本经济政治制度,人们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变。然而科学社会主义是很一般的,它必须具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具体内容,即中国特色,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特殊的革命道路,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停止对这种特色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有得有失,有前进有后退,道路是曲折的,理论指导是不得力的,终于演变成“文化大革命”的大破坏。改革开放再次开始了这种探索。这种探索性的实践尽管有一般的理论指导,但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出现标志着能够具体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科学理论的诞生,它是总结建国以来的正反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改革开放经验的初步结晶。应该特别强调,所谓中国特色不一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独有而其他国家都无的特点,而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能够推动整个国家又好又快前进的特点。它可能不是中国独有的,但只要适应中国国情,也是中国特色。我们探索中国特色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之后,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有了具体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不过,这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具体,但其特殊内容究竟有哪些还不太清楚,还比较抽象,此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过几次系统的概括:一次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他重要观点,实质上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概轮廓。再次是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十二点。
前言/序言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