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美国FBI第1机密!无人知晓的巴基斯坦“潜伏”事件,前总统齐亚·哈克飞机失事的真相解密!继《追风筝的人》《三杯茶》之后,又一中东题材的震撼之作!被誉为《第22条军规》之后伟大的讽刺小说!长期雄踞排行榜第1!荣获《卫报》2008年热销书奖!荣获夏克提·布哈特奖2008年图书奖!《纽约时报》《出版商周刊》《华盛顿邮报》《书目报》联袂推荐!
作者的话
我出生在巴基斯坦的一个偏远山区。在我之前,我们落中勇敢的成员做的冒险的事情,就是将地里的庄稼由土豆改成甘蔗。基斯坦空军学院使我摆脱了整天与土豆打交道的生活。我在图书馆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午后。阅读,使我进入了第二次青春期,体内洋溢着激情和感动。
当时对我来说,齐亚·哈克将军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他是我们的全军总司令和巴基斯坦总统。他认为他永远不会死,我也觉得他永远不会死。可几年后,在卡拉奇的一个空军基地,我们从新闻中得知他和几个高级军官因飞机爆炸罹难。
为了表达我们的哀思,我们几个凑钱买了一瓶黑方威土忌。
一个月后,我离开了空军。
内容简介
阿里·什格里,空军下级军官,谁该为他那战功赫赫的父亲之死负责?奥贝德,阿里的“爱人”,一夜之间却消失不见了……阿克塔将军,巴基斯坦二把手,他为什么在自己乘坐的飞机上释放神经毒气?班农中尉,名为美国派来的训导指挥专家,真实身份却是……他们与1988年“巴基斯坦空军一号”的坠毁和齐亚·哈克总统的殒命有什么关系?谜底一步步揭开……
作者简介
穆罕默德·哈尼夫,1965年出生于巴基斯坦,毕业于巴基斯坦空军学院。此后一直从事新闻记者和编剧工作。现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尔都语频道负责人,居于伦敦。
精彩书评
继《第22条军规》后伟大的讽刺小说。
——《书签杂志》
有着惊人的幽默感、精微的洞察力,将揶揄、调侃完美地融入政治事件。
——《华盛顿邮报》
穆罕默德·哈尼夫在巴基斯坦空军学院度过了7年光阴,他将其浓缩成这本风格独特的小说。书中,爱恨、家庭和政治事件交织穿插,故事跌宕起伏、情彩绝伦。他对齐亚将军、巴基斯坦军校生活、军事机制和CIA特工的描绘栩栩如生、真实可信。
——《书目报》
目录
封面
序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鸣谢
编后感言:
精彩书摘
空军学校的那些中队头儿们都一个德性,以为只要把你往禁闭室一关,把臭烘烘的嘴巴凑近你的耳朵,扯着嗓门儿用下流话骂你的母亲,你就会问什么招什么了。总的来说这是个倒霉的群体,名为队长却没有队伍可供他们领导。怪只怪他们自己缺乏领导才能,在仕途上半道止步,前途一片渺茫。只是在有训练项目时还有点差事可干,名为长官,其实已沦为永久性的钟点工。从他们的裤腰带你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境况,一律都系得很低,紧紧兜住腹部的赘肉。或者,你也可以注意一下他们的贝雷帽,都戴得特别仔细,为的是遮住头上亮晶晶的秃顶。他们升官无望,随时都可能被送去业余MBA班,靠养老金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那个拿我泄愤的家伙,你瞧瞧他别在军衣口袋上方那些水果渣色拉一样的东西,他的全部人生就都写在上面了。唯有那枚业已褪色的伞兵证章是靠行伍生涯挣来的。第一排徽章是自动别上他胸前的,因为都是些人人有份的玩意儿:独立四十周年纪念章、中队周年纪念章、今天我没手淫奖章。第二排,是对他当官辛苦的嘉奖。其中一枚是嘉奖他组织了一场壁球比赛,还有一枚是嘉奖他积极参加了植树周的活动。那个把臭嘴凑在我耳边骂我母亲的混蛋还赢得了一次免费去麦加的机会,胸前也就多出了一枚朝圣纪念章。
正应了奥贝德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真主慈悲,真主慈悲。哪怕你是只猴子,也会赏你一名美女。”
“二副”这辈子虚度的光阴已经够多的了,现在还在这儿徒劳费神,企图用他那熏人的口臭和歇斯底里的叫喊把我打垮。难道他不知道,他灌进我耳朵里的脏话,有些正是我的首创?要论收拾人,难道他没听说过如雷贯耳的“什格里方式”?难道他不知道,以前的我常在半夜三更被别的中队邀请过去,只消三分钟时间谈谈有关其母亲的话题,就准保令那些新兵蛋子放声大哭?现在离总统一年一度的检阅只有几周时间了,这么跳着脚骂我的老娘,难道他还真的以为能助他升官晋爵?
道理很简单:一个好士兵早已练就一样工夫,对这样的辱骂能做到充耳不闻。我的意思是说,他们在说关于你母亲的脏话时,其实绝对没有当真——我敢肯定也并无欲望——想要照他们所说的去做。他们之所以这么连珠炮似的叫嚷不过是出于惯性,而且觉得很酷,绝对没有赋予其任何想象。“你娘”的“娘”字响雷般灌进你的耳朵,还会在你脑海里震动好一阵子。但也就如此而已。你那可怜的娘他们连见都没见过呢。
要是这点噪音就能把你击垮,那你还不如就老老实实待在你那小小的山村,帮你老爹放放羊,或者去学医,将来当个大夫,那就能享受到你想要的宁静。而作为一名士兵,首要的就是要能扛得住噪音;你要是一名军官,大嗓门更是你最重要的进攻武器。
除非你是在无口令演练队。
瞧瞧清晨的练兵场上,都是什么样的人在指挥?谁在发号施令?我国当兵的有一万多人,从一亿三千万国民里选拔出来,经过严格的心理和生理测试,能够最后过关的只占报名者的百分之一。我们这些“民族的精华”——他们随时都在这样提醒我们——来到军营后,是谁在领导我们?是嗓门最大的那一个,声音最大的那一个。这个人从胸腔里爆发出来的口令声,足以惊飞树上的鸦群,足以令反应最迟钝的士兵把腿抬得老高,以至于当他们顿脚立定之时,足以让地球抖上三抖。
至少我是这么相信的,当然,那是在班农中尉到来并把无口令演练的理念灌输给我之前。“喊口令的训练只不过就是——训练而已,”这是班农常挂在嘴边的话,“而无口令指挥却是艺术。靠喊口令指挥训练,哪怕你喊破嗓子,也只有一个中队的兵能听见。而你用内心里的口令指挥时,上帝都听得见。”
尽管班农并不信神。
不知道他会不会来看我。不知道他们允不允许他来探监。
“二副”操我老娘操累了,几乎是在恳求我,恳求我别那么不明事理。我知道,他马上又要搬出“民族精华”那套屁话了,赶紧收紧腹肌。我可不能呕吐在这里。禁闭室这么狭窄,还不知道我会在这里待多久呢。
“你是我们民族的精华,”他摇摇脑袋,“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我刚向上级推荐了你,给你颁发荣誉之剑,而且会由总统亲手颁发。你有两个选择:四周之后光荣毕业,或者像托尼·辛格那样在鼓声中滚出校园。就在明天。啪,啪。大家鼓掌。托尼式的下场。”他双手合十,就像印度电影结尾常见的动作。
他们就是这样收拾托尼·辛格的。敲着鼓把可怜的家伙轰出学校。我一直都没想明白,托尼·辛格在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学校究竟做错了什么。认识托尼-辛格(或者叫做托尼长官,因为他比我们要高出六个年级)之前,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个名叫托尼的是邻居家的一条狗,读到过的唯一一个姓辛格的是历史书中的人物,一位独眼的印度土邦主,两百年前旁遮普的统治者。我想,总有那么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你们,不论你叫托尼还是叫辛格,只是你自己还蒙在鼓里罢了。
托尼·辛格就被蒙在鼓里,就因为有台收音机在宿舍里被他们发现了,他们就要将他以间谍罪论处。托尼辩解说他的收音机是用来收听流行音乐排行榜的。他们决定对他从轻发落,以所作所为有悖军人身份为由头,擂着鼓将他逐出军营。
一个落落寡欢的鼓手——这位军士在空军学校待了一辈子,永远都扛的是最大的那面鼓,你叫他怎么高兴得起来——在前面开路,咚,咚,咚,一直保持着进行曲的节奏。我们一千多名学员分列在从禁闭室到学校大门的雄鹰路两旁。
前言/序言
你也许在坠机现场的电视画面中看到过我。镜头时间不长,炽烈的阳光下,画面里的一切都仿佛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短短的两条简讯之后播出便终止了,想来是为了避免过多地渲染,有损国家军队的形象。我们正朝着总统专机“巴基斯坦空军1号”走去,但你在电视上看不到我们,因为摄影师是背对着跑道的。飞机还在加油,一队身着迷彩服的安全部队士兵高度警惕地环立在专机周围。暗灰色的机身只略微高于地面,机头低垂,犹如一头搁浅的鲸挣扎着想要回到大海,因为还有诸多使命等待着它去完成。
跑道位于巴哈瓦尔普尔沙漠腹地,距阿拉伯海六百英里之遥。茫茫大漠,无边无际的黄沙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白光,只有十多个活动着的人影,身着土黄色军装,正朝着专机走去。
镜头掠过,你可以看见齐亚·哈克将军的面孔,这张脸曾无数次地面对过镜头,而此刻你看到的却是它留下的最后影像。阳光下,他那中分的头发油亮油亮,雪白的牙齿闪闪发光,两撇小胡子一如既往地一翘一翘。但镜头推近时可以看出,这一次,他的小胡子却不是因微笑而翘动。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似乎心神不定,甚至有点步履蹒跚。
走在他右边的是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阿诺德·拉斐尔,亮晶晶的秃头,显然经过精心打理的唇髭,使得他看上去更像是个来自美国某个小镇的、有着同性恋倾向却也不失体面的商人。你看到他时,他正轻拍着海军蓝夹克衫的领口,大约是在拂去一粒似有若无的沙尘。他外表随和,深藏不露的却是外交家的狡黠与圆滑;不知有多少措辞尖锐、见解精辟的备忘录出自他的笔下,面对火药味再浓的谈判他都能保持谦谦君子的风度。齐亚将军的左边是他的前任特工首脑、三军情报局局长阿克塔将军,别在胸前的至少半打勋章似乎令他不堪重负。他脚步略显迟疑,一行人中,也许唯有他知道,他们实在是不该登上这架飞机的。他双唇紧抿,尽管白炽的阳光令万物失色,但你还是能看出,他原本白皙的面孔已变成蜡黄色了。将出现在次日报纸上的讣告会对他作如下描述:一位沉默的斗士,能在自由世界和苏联红军之间左右逢源者不超过十人,而他便是其中之一。
一行人朝一直铺到专机舷梯的红地毯走去,而你会看到我也同时在往前走。并且你立刻就能看出,所有这些人中,唯有我面带笑容,只是当我敬罢礼走近飞机时,笑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知道,我这是在向一群死人致礼。既然身着军装,你就不能不敬礼,有什么办法呢。
事后,来自洛克希德的专家们将会搜集飞机残骸,拼凑起来进行模拟试验,力图破解谜题:性能如此卓越的C-130,怎么会起飞才四分钟就从天上一头栽下来了呢?占星家则会忙不迭地将他们对1988年8月所作的预测资料翻检出来,发现自己的预测失算,便认定祸根正是这架“大力神”飞机,是它一举葬送了巴基斯坦最高层军政要员,美国大使也连带着搭上了性命。左派知识分子则会额手相庆,并列举过往的类似案例,指出此乃历史的必然。
但在这个下午,就像两次战争之间的间歇期通常会发生的那样,历史打了个长长的盹儿。我们在电视画面里看到有一百多名苏军士兵,尽管这些正准备撤出阿富汗的兵们给养已大不如前,吃的是沾上了靴油的面包,但他们胜利了,这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他们正准备迎接和平的到来,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在等待战争结束的同时,还是来巴哈瓦尔普尔为坦克购置一些零配件。一天的工作已告结束,他们正准备踏上归程。因为吃得太饱,这些兵们都懒得说话,只是出于礼貌,勉强应付着同伴偶尔的搭讪。事发后人们会说:“瞧那些兵们,一个个又累又乏,走得很不情愿的样子,谁都看得出来,他们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死神之手赶着登上那架飞机的。”
将军们的家属得到了丰厚的抚恤金,他们自己享受的则是国旗盖棺的厚葬,但有严格的命令,决不允许打开棺盖。飞行员们的家属则被带到充满血腥味的牢房里,关押数日后才得以释放。大使的遗体将被运回美国,安葬在阿灵顿公墓,墓碑上刻的照例会是一些溢美之词。不会有尸检,线索会逐渐消失,调查将面临重重阻碍,真相被层层掩盖。第三世界的统治者莫名横死的事情并不鲜见,而美国最耀眼的外交明星(在阿灵顿的葬礼上是如此标榜阿诺德·拉斐尔的)竟成了八位巴基斯坦将军的陪葬,就难免有人说三道匹了。《名利场》将出台一份调查报告,《纽约时报》将发表两篇社论,死者的子女将向当局提出诉求,最终他们将如愿以偿地被封官进爵。此次空难对真相的掩盖之严密,堪称航空史上之最。
爆炸芒果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