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泽东年谱(1949——1976)1-6卷(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年谱记事,建国后部分。)
原价:390.00元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7339925
字数:2970000
页码:全6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毛泽东是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经中共中央批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一批研究毛泽东思想和生平的专家学者历经十多年,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访问了许多当事人,吸收了近年来*近学术理论成果,隆重推出了《毛泽东年谱》(1949-1976)。
《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记述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比较全面而充分地记录了他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过程,反映了他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等。
《年谱》如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从这部年谱中,可以了解毛泽东在这27年间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到几乎每一天的情况。
《年谱》体现了资料性、学术性、传记性相统一,以档案材料为依据,采用客观记述方法,发表了大量未编入毛泽东著作集中的讲话和谈话,内容十分丰富而翔实。
内容提要
这部年谱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六的生平、经历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多侧面多角度地体现了他的科学思想体系,包括他的理论观点、战略思想、政策和策略以及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等,展示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反映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过程,并尽可能地表现他的胸怀、情操、气度和风貌。这部年谱从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和光辉历程,走到取得全国胜利。
目录
《毛泽东年谱1》
《毛泽东年谱2》
《毛泽东年谱3》
《毛泽东年谱4》
《毛泽东年谱5》
《毛泽东年谱6》
作者介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编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研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门。
文摘
序言
我买下这套书,其实是出于一种近乎“猎奇”的心态。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政治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毛泽东。我总觉得,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决策,会深刻地影响到无数人的命运。而这套《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部分,恰恰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它不像一些传记那样,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而是以一种相对客观的口吻,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毛泽东在建国后的每一天,每一件重要的事情。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事件的描述上,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献,比如党内会议的纪要、毛泽东的批示、或者当时的报纸报道。这就像是在侦探破案一样,通过这些碎片化的线索,我得以拼凑出当时的历史真实面貌。我发现,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政策,在当年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其中又经历了多少讨论和反复。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毛泽东在某个时期频繁地外出视察,或者在某个阶段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反映了他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思考方式和工作状态。虽然有时候阅读过程会显得有些枯燥,需要耐心,但当读到那些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节点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我一直对建国初期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个年代的领导人是如何带领中国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这套《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部分,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这段历史的求知欲。它以极其详尽的笔触,记录了毛泽东在共和国成立后的方方面面。从他主持的重要会议,到他撰写的文章,再到他进行的每一次考察,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时间和地点。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当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时,书里会引用当时的内部文件和讲话,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决策的背景和考量。比如,在讨论经济建设的战略时,书中呈现的各种争论和调整,让我看到了当时决策者的智慧与困境。不仅仅是宏大的政治事件,书中也记录了一些看似细小的日常活动,比如他阅读的书籍、接见的客人,这些都为我勾勒出了一个更立体的毛泽东形象。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亲身经历那个时代,跟着毛泽东的脚步,一步步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宏观、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这段历史。
评分这本书我刚开始翻开的时候,觉得它应该是一本很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光是厚度就让人望而生畏。但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午后的阳光下,缓缓地讲述着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尤其被那些细致入微的记录所打动,不仅仅是那些重大的政策发布和政治事件,还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活动,比如毛泽东在某个下午会见了哪位外国友人,或者在某个夜晚阅读了哪篇报告。这些细节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脉络,让冰冷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书中的时间线清晰可见,仿佛跟着毛泽东的脚步,我一步步走过了新中国的初创、发展,以及之后的曲折。读到一些关键性的会议记录或者批示,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呐喊和思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大量原始材料的呈现,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理解那个时代的选择和无奈。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当时的情景,思考做出某个决定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和压力。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它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认识,不再是课本上那些标签式的概括。
评分第一次接触这套书,就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历史厚重感。它1-6卷的规模,足以见证那个年代的波澜壮阔。《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年谱记事,建国后部分》这个副标题,更是准确地概括了它的内容。我一直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尤其是想要了解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毛泽东是如何引领中国走向复兴的。这本书就像一本详尽的档案,把毛泽东从1949年到1976年的活动,以年为单位,日为细则,一一记录了下来。我特别欣赏它在记录重大事件时,会引用大量的原始史料,比如当时的会议记录、他的批示、以及相关的报刊文章。这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客观、真实,也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一些细节所吸引,比如在某个时期,毛泽东对某个问题的反复思考,或者他对某个重要政策的细致修改。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小,但却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和逻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那段历史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一种更加立体、更具深度的认知。它让我体会到,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细节和重大的决策共同塑造的。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套书的期望值并不高,以为就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资料堆砌。但当我真正翻阅起来,却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毛泽东作为那个时代的灵魂人物,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讲话,都深深地烙印在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中。这套年谱,就像一个显微镜,把共和国诞生以来,毛泽东的活动轨迹,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被那些他参与制定的重要政策的形成过程所吸引,那些关于土地改革、工业建设、外交策略的讨论,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政治生态。书中的一些篇章,记录了他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让我看到他在面对巨大挑战时,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艰难抉择的。它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也没有过多的渲染,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与历史对话,在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与奋斗,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奈。它让我对“共和国缔造者”这个称号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