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早的骨伤科专著。书中汇集唐以前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及成就,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手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药,奠定了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被后世业骨伤科者奉为圭臬。其宝贵经验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是中医骨伤科工作者必读之书。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成书于公元1529年,出版后即受到当代同仁的好评,认为此书是正体科首本,内容详尽,处方立论,决定生死。
内容简介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是中医伤科经典之著,历经明代、清代、近代和现代数百年之久,为众医家在科、教、医中经常引用的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唐·蔺道人所著,是我国现存早的骨伤科专著。全书为一卷,首论治伤14个步聚,各种整骨手法、调理宜忌,方药应用;次论打扑伤损服药次序及方药。书中对骨伤科常见的跌打损伤、关节脱臼、手法复位、手术缝合、牵引、固定、扩创、填塞等具体治疗方法均有叙述;方药方面既有内服又有外洗外敷。书中汇集唐以前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及成就,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手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药,奠定了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其宝贵经验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被后世业骨伤科者奉为圭臬,为中医医骨伤科医生临床必读之作。
本次出版选用明洪武间刻本为底本,个别文字依明统治崇得堂刻本或明刊《道藏》本校改。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并于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检索。
作者简介
蔺道人(约790~85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姓蔺,名无从可考,因出家为僧,故称道人。唐代骨科学家。
蔺道人是一位很有学识的僧人,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技术。他一面修道,一面为贫病者、伤折患者诊病治伤。公元9世纪中,唐室日趋衰竭,统治者为解决经济困难,下令佛道僧尼还俗从事农桑生产,蔺道人因此怀着悲观厌世的思想,离开长安,到了江西宜春县钟村,隐名埋术,过着隐居的生活。因偶以其高明的整骨技术治愈邻人的骨伤,而名闻遐迩,求者日众。蔺氏即将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整骨书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邻人,另避幽处,安度晚年,因此,人们将蔺道人的传书《理伤续断方》,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目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正体类要
精彩书摘
鳖甲散 治五痨七伤,四时伤寒,浑身增寒壮热,骨节烦疼,咳嗽痰涎,酒色伤惫,四肢倦怠;及治山岚瘴疟,一切积气,心腹膨胀,呕吐泄泻,应是风疾,并宜服之。
肉桂四两 川芎四两 白芷四两 秦艽四两 鳖甲四两,醋炙三次,令赤色 紫菀四两,净洗,焙干 麻黄四两,不去节 羌活四两,一云独活 当归四两,去尾 干姜四两橘皮四两苍术一斤,焙 天台乌药七两 紫苏四两,不过火桔梗三斤,半焙 柴胡七两 川乌半只,炮 五味子七两
上焙碾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伤寒加葱白煎,劳损入盐,热酒调下。
小红丸
乌头一个 何首乌 苍术 蛇床子 五灵脂 牛膝赤小豆 白胶香 当归各一两 乳香二钱
上为末,好酒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小黑丸
白蔹十两 白及十两南星十两 芍药十两 当归五两 细辛三两 赤小豆一升 百草霜六两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搜风丸 治风损腰痛头疼。治效与黑丸子同。
何首乌 南星 骨碎补 川乌各半斤 土牛膝 芍药各五两,一云二两 细辛三两 当归十两 白藓皮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吞下,不拘时。
驱风丸 治效同黑丸子。
骨碎补五两 川乌一两 川芎一两 草乌二两 川当归二两 牛膝二两 木鳖二两 何首乌四两 乌金四两,即百草霜,一云京墨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或荆芥茶汤食后下。
黑虎丹 治男子妇人手足麻痹。
川乌一斤 木鳖一斤 地龙十两 黑豆半升 五灵脂二两松墨二两,醋炒
上四味为末,五灵脂醋研碎,煮面糊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或二丸,细嚼酒下,薄荷茶亦可,不拘时。
首乌丸 治风损宽筋。
何首乌十斤,黑豆半升同蒸熟 牵牛子十两,炒 牛膝二十两 薄荷二十两 川乌二两 青木香五两 皂角二斤。一斤烧存性,一斤蜜炙用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葱汤或薄荷汤,不拘时下。
匀气散 凡伤重,先下此药调气,然后服损药。
茴香 青皮 厚朴制 白芷 乌药 杏仁去皮尖,各半两 陈皮 麦柏 前胡 桔梗 苍术 粉草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同煎至八分,空心服。
四物汤 凡伤重,肠内有瘀血者用此。
白芍药 川当归 熟地黄 川芎
上各等分,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七分,空心热服。一方只用当归、大黄二味。
七气汤
半夏五两 人参一两 肉桂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食前热服。
五积散 治五痨七伤。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人葱白,食后热服。
苍术 桔梗各二十两 枳壳 陈皮各六两 芍药白芷 川芎 川归 甘草 肉桂 茯苓各三两 半夏三两,汤泡 厚朴 干姜各四两 麻黄六两,去根,节
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桂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中盏热服。
大成汤一名大承气汤。应伤损极重,大小便不通者,方服此,可加木通煎。如未通,加朴硝。俟大小便通,方可服损药。损药不可用酒煎,愈不通矣。然亦须量人肥弱用,如孕妇、小儿莫服。
大黄四两 川芒硝 甘草 陈皮 红花 当归 苏木 木通各二两 枳壳四两 厚朴少许
上件呋咀,每服二钱,水盏半,煎至一沸,去渣温服,不拘时。此乃专治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急将此药通下瘀血后,方可服损药。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芒硝二钱,煎热渐人 枳实二两 厚朴八两
上治效同大成汤。比较力轻,不拘妇人、女子、小儿,皆可服之。
排风汤 治诸风疾损。
……
前言/序言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得比较好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只要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只要把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作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辨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则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而痛心疾首。中医中药人才的培养,从国家社会的需求出发,应该在多种模式多个层面展开。当务之急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倡导求真求异,学术民主的学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首先是参师襄诊,拜名师制订好读书计划,因人因材施教,务求实效。论其共性则需重视“悟性”的提高,医理与易理相通,重视易经相关理论的学习;还有文献学、逻辑学,生命科学原理与生物信息学等知识的学习运用。“悟性”主要体现在联系临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辩的能力,破解疑难病例获取疗效。再者是熟读一本临证案头书,研修项目精选的书目可以任选,作为读经典医籍研修晋阶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诊疗环境,我建议城市与乡村、医院与诊所、病房与门诊可以兼顾,总以多临证多研讨为主。若参师三五位以上,年诊千例以上,必有上乘学问。第三是求真务实,“读经典做临床”关键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于置疑而后验证、诠释进而创新,诠证创新自然寓于继承之中。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厚积薄发、厚今薄古为治学常理。所谓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即是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以显著的疗效、诠释、求证前贤的理论,寓继承之中求创新发展,从理论层面阐发古人前贤之未备,以推进中医学科的进步。
综观古往今来贤哲名医均是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遑古义,创立新说者。通常所言的“学术思想”应是高层次的成就,是锲而不舍长期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在取得若干鲜活的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应足学术闪光点凝聚提炼出的精华。笔者以弘扬巾医学学科的学术思想为己任而决不敢言自己有什么学术思想,因为学术思想一定要具备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成果,当然是在继承为基础上的创新;学术思想必有理论内涵指导临床实践,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学术思想不应是一病一证一法一方的诊治经验与心得体会。如金元大家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自述“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于刻苦钻研运气学说之后,倡“六气皆从火化”,阐发火热病证脉治,创立脏腑六气病机、玄府气液理论。其学术思想至今仍能指导温热、瘟疫的防治。非典型传染性肺炎(SARS)流行时,运用玄府气液理论分析证候病机,确立治则治法,遣药组方获取疗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福群众。毋庸置疑刘完素是“读经典做临床”的楷模,而学习历史,凡成中医大家名师者基本如此,即使当今名医具有卓越学术思想者,亦无例外,因为经典医籍所提供的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则,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指出,培养临床中坚骨干人才,造就学科领军人物是当务之急。在需要强化“读经典做临床”的同时,以唯物主义史观学习易经易道易图,与文、史、哲,逻辑学交叉渗透融合,提高“悟性”指导诊疗工作。面对新世纪东学西渐是另一股潮流,国外学者研究老聃、孔丘、朱熹、沈括之学,以应对技术高速发展与理论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突出的现状。譬如老聃是中国宇宙论的开拓者,惠施则注重宇宙中一般事物的观察。他解释宇宙为总包一切之“大一”与极微无内之“小一”构成,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一寓有小一,小一中又涵有大一,两者相兼容而为用。如此见解不仅对中医学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对宏观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链接,纳入到系统复杂科学的领域至关重要。近日有学者撰文讨论自我感受的主观症状对医学的贡献和医师参照的意义;有学者从分子水平寻求直接调节整体功能的物质,而突破靶细胞的发病机制;有医生运用助阳化气,通利小便的方药能同时改善胃肠症状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还有医生使用中成约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运用非线性方法,优化观察指标,不把增生前列腺的直径作为惟一的“金”指标,用综合量表评价疗效而获得认许,这就是中医的思维,要坚定地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了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先从研修项目中精选20种古典医籍予以出版,余下50余种陆续刊行,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只要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就会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成。治经典之学要落脚临床,实实在在去“做”,切忌坐而论道,应端正学风,尊重参师,教学相长,使自己成为中医界骨干人才。名医不是自封的,需要同行认可,而社会认可更为重要。让我们互相勉励,为中国中医名医战略实施取得实效多做有益的工作。
王永光
2005年7月5日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