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平法制图的钢筋加工下料计算》一书的姊妹篇。
本书共十五章。包括:概述、梁的集中标注内容及其图示方法、梁的原位标注及其图示方法、悬挑梁与加腋梁的标注及其图示方法、框架柱的规格标注及其图示方法、多层中柱变截面处过渡纵向筋、多层边柱变截面处过渡纵向筋、多层具有变截面的角柱、框架中顶层的柱筋、框支梁和框支柱的规格标注及其图示方法、剪力墙、板式楼梯、楼板、无梁楼盖板的图示解读、筏形基础。全书均用双线条绘制钢筋的施工绑扎,清楚地表现钢筋位置前后的可见性——显现与隐蔽。以图形进行更直观、更形象的讲解,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为本书的初衷。
内容简介
《平法结构钢筋图解读》共十五章。包括:概述、梁的集中标注内容及其图示方法、梁的原位标注及其图示方法、悬挑梁与加腋梁的标注及其图示方法、框架柱的规格标注及其图示方法、多层中柱变截面处过渡纵向筋、多层边柱变截面处过渡纵向筋、多层具有变截面的角柱、框架中顶层的柱筋、框支梁和框支柱的规格标注及其图示方法、剪力墙、板式楼梯、楼板、无梁楼盖板的图示解读、筏形基础。全书均用双线条绘制钢筋的施工绑扎,清楚地表现钢筋位置前后的可见性——显现与隐蔽。以图形进行更直观、更形象的讲解,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为《平法结构钢筋图解读》的初衷。
《平法结构钢筋图解读》可作为高级建筑工程技师的培训参考书,也可供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和土建类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框架的构件要素及次梁
第二节 结构图中的投影与尺寸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的传统制图表达方法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的平法制图基本概念
第二章 梁的集中标注内容及其图示方法
第一节 梁的构件代号及集中标注形式
第二节 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一行的习惯注法
第三节 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二行的习惯注法
第四节 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三行的习惯注法
第五节 梁的集中标注中第四行的习惯注法
第六节 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五行的习惯注法
第七节 梁的宽度与钢筋横摆数量
第三章 梁的原位标注及其图示方法
第一节 原位标注梁的截面
第二节 原位标注梁的箍筋
第三节 梁的一般原位标注
第四节 梁的箍筋原位标注与负筋省略标注
第五节 梁的箍筋全部为原位标注
第六节 箍筋的集中标注与箍筋原位标注兼有情况
第七节 原位标注抗扭筋
第四章 悬挑梁与加腋梁的标注及其图示方法
第一节 悬挑梁
第二节 加腋框架梁
第五章 框架柱的规格标注及其图示方法
第一节 柱子的箍筋
第二节 横向局部箍筋
第三节 竖向局部箍筋
第四节 柱子的制图表达方法
第六章 多层中柱变截面处过渡纵向筋
第一节 变截面中柱钢筋混凝土模板图
第二节 多层中柱的传统制图表达方法
第三节 抗震多层中柱变截面处过渡钢筋(钢筋搭接方式)
第四节 抗震多层中柱变截面处过渡钢筋(钢筋机械连接方式)
第五节 中柱变截面处过渡钢筋实长的图解求法
第六节 非抗震多层中柱变截面处过渡钢筋(钢筋搭接方式)
第七节 非抗震多层中柱变截面处过渡钢筋(钢筋闪光接触对焊连接方式)
第七章 多层边柱变截面处过渡纵向钢筋
第一节 变截面边柱钢筋混凝土模板图及其传统画法
第二节 边柱变截面处诸多过渡钢筋的实长求法
第三节 抗震边柱变截面处连接上层钢筋,外侧一面钢筋过渡弯曲后伸至上层
第四节 非抗震边柱变截面处三面用预设靴筋连接上层钢筋,外侧一面钢筋弯曲后伸至上层
第八章 多层具有变截面的角柱
第一节 变截面角柱的混凝土模板图及传统画法
第二节 变截面角柱中平行正投影面和侧投影面的钢筋
第三节 抗震变截面角柱中不平行于任何投影面的过渡钢筋
第四节 抗震变截面角柱中搭接钢筋尺寸
第五节 抗震变截面角柱中焊接和机械对接钢筋
第六节 非抗震变截面角柱中搭接钢筋尺寸
第七节 非抗震变截面角柱中对接(焊接、机械)钢筋尺寸
第九章 框架中柱顶层的钢筋
第一节 抗震框架中柱顶端及其钢筋
第二节 抗震框架边柱顶端及其钢筋
第三节 抗震框架角柱顶端及其钢筋
第十章 框支梁和框支柱的规格标注及其图示方法
第一节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概念
第二节 框支梁平面图的平法制图习惯标注方法
第三节 框支梁的传统制图钢筋图画法
第四节 框支梁的钢筋绑扎操作施工分析
第五节 框支柱的钢筋图
第十一章 剪力墙
第一节 剪力墙的构造概念和剪力墙符号
第二节 剪力墙体系中的构件
第三节 构造边缘构件
第四节 约束边缘构件
第五节 楼层间的剪力墙中纵向筋搭接
第六节 剪力墙在上下楼层之间墙厚(沿层高)发生变化
第七节 剪力墙中水平分布筋与其他构件的整体化锚固
第八节 剪力墙顶层竖向分布筋与屋面顶板的整体固接
第九节 剪力墙中的连梁
第十二章 板式楼梯
第一节 板式楼梯的类型和标注规则
第二节 第一组板式楼梯
第三节 第二组板式楼梯
第十三章 有梁楼盖板
第一节 混凝土板的类型及其代号
第二节 楼板平面图上钢筋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第十四章 无梁楼盖板的图示解读
第一节 无梁楼盖板的图示概念
第二节 柱上板带X向贯通纵筋
第三节 柱上板带Y向贯通纵筋
第四节 跨中板带X向贯通纵筋
第五节 跨中板带Y向贯通纵筋
第六节 X向柱上板带与Y向柱上板带的交汇区域
第七节 X向柱上板带与Y向跨中板带的交汇区域
第八节 又向跨中板带与Y向柱上板带的交汇区域
第九节 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的综合表达
第十五章 筏形基础
第一节 筏形基础的构造
第二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梁的集中标注
第三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关系
第四节 基础梁的平剖对照与钢筋读图
第五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板标注
第六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构造图示解读
第七节 无基础梁平板式筏形基础
第八节 无基础梁无板带的平板式筏形基础
后记——与本书有关的软件介绍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平法制图的钢筋加工下料计算》一书的姊妹篇。
今天的《混凝土结构》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初,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它源于前苏联的学科名称。而在西方,称为“CONCRETESTRUCTURE”。1966年,我国颁发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后1974年、1989年、2002年曾数次修改颁发新规范,废止旧规范,2002年颁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也就是目前执行的规范,去掉了“钢筋”两个字。看来,修改后的规范名称叫法,和西方的叫法一致。
2000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并通知相关设计单位执行。此后,设计单位所设计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了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出图。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比较,以框架结构图中梁柱为例,只绘制梁柱的结构平面施工图——二维图。人们知道,二维图形是不能表达物体的空间形状的。但是,它是以文字的形式替代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这里的文字标注,可以写出梁或柱的混凝土模板尺寸和梁长、层高等尺寸;钢筋的强度等级和尺寸规格及其数量。钢筋的强度等级和尺寸规格及其数量中,又分为集中化的统一要求的标注和分散的个性化标注。这种制图规则不再绘制结构施工详图。但是,施工单位的人员,可以根据构件的抗震等级,去查阅《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相应的详图及其相应尺寸。这里的尺寸,都是“代数尺寸”(以结构平面施工图的具体尺寸为数值因子),自己要在施工前换算。
设计单位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此后略称“平法”),如所绘制框架梁柱结构施工平面图,只包含梁、柱及其相关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个性化的具体标注),不绘制结构施工详图。这样一来,设计单位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出图的效率。但是,确认钢筋加工尺寸的这部分工作量,却转移到了工地。这时,工地施工人员,如何根据手中的“平法”图纸,根据构件的抗震等级等条件,准确无误地去查阅《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相应的施工详图及其相应尺寸,便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了。因此,这一过程,仅仅是一个详图的确认及其相关代数数据的具体数字化的过程,没有形成具有尺寸和技术注解的工程技术文件。这在所建立的技术档案环节上,留下一个重要空白。从而,这一图纸解读过程,必须是严格、慎重和仔细无误地“对号人座”,准确记下技术数据和技术说明。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它的前提。前提就是准确无误地仔细读懂结构施工平面图。为此,笔者针对平法图的特点——二维图形加上特定的工程技术注解,以及通用性的结构详图,用与其相对应的传统钢筋结构工程图及其轴测投影(空间立体投影)示意图,来进行形象讲解。也就是说:结构施工图,是以标准定量阐述为主;轴测投影示意图,是以形象表征为主。
平法结构钢筋图解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