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食利者政治經濟學》早在1914年鞦即世界大戰開始時就已經寫完,而計劃撰寫的序言則寫於這一年的8、9月間。我早就想對最新資産階級的理論經濟學進行係統批判。為此,我在僥幸逃脫流放後就移居維也納,並開始在維也納大學受教於已故的龐巴維剋。在維也納大學圖書館,我被迫主要來仔細鑽研奧地利理論傢們的著作。然而我未能完成在維也納的寫作,因為奧地利政府在戰爭開始前將我監禁於要塞,而且手稿也被看守人員認真地檢查過。在我被放逐的瑞士,洛桑大學圖書館給瞭我在那裏研究“洛桑學派”(瓦爾拉斯)和老牌經濟學傢的機會,並探究瞭邊際效用理論的根源。同時在那裏我也開始研究英美經濟學傢。然後,政治活動又使我移居到瑞典,這裏的斯德哥爾摩“國王圖書館”以及高等商業學校的專業經濟圖書館允許我繼續研究最新資産階級經濟學。我被捕後被驅逐到挪威,使我轉換到剋立斯坦尼亞(奧斯陸的舊稱。——譯者)諾貝爾學院圖書館,而後,即我到美國後,仍然是在當地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比較詳細地閱讀瞭美國的經濟學文獻。
在剋立斯坦尼亞,我的手稿很長時間不知遺失何方。隻是承濛我的朋友——挪威共産黨人阿爾維德·漢森(Arvid G.Hansen)的極力尋找纔失而復得。並於1919年2月帶到蘇維埃俄國。現在我僅把主要涉及英美學派和近些年整個齣版情況的某些見解和注釋寫進該手稿。
這就是《食利者政治經濟學》的外部“往事”。
至於事情的實質,可以歸結如下:迄今為止,在馬剋思主義陣營中,對最新資産階級經濟學傢的批判主要歸結為兩種形式:或者僅僅是社會學批判,或者是純粹方法論上的批判。例如,確定該理論體係與某一階級心理相似,就僅此而已。或者指齣,一些方法論基礎和對問題的態度不正確,因而認為沒有必要對體係的“內部”方麵進行詳細批判。
誠然,如果認為隻有無産階級的階級理論纔可能是客觀正確的。那麼,單單對該理論的資産階級性加以揭露這一點,嚴格說來就足以摒棄這種理論。實際上事情真是這樣。馬剋思主義希望獲得普遍意義,正是因為它是最進步階級的理論體係,而該理論在認識上的“圖謀”要比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級保守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思想更加來勢凶猛。然而十分清楚,在意識形態鬥爭中,例如對與我們敵對的體係的邏輯批判就恰恰應當揭示這個真理。因此,這些體係的社會學特徵也絕不能便我們放棄在純邏輯批判方麵進行鬥爭的責任。
還需要說一說有關對方法的批判。當然,弄清基本方法論基礎的錯誤會推翻整個理論體係。但意識形態鬥爭力求使方法的錯誤反映在體係的部分結論的錯誤中,也就是說,或是反映在該體係內部互相矛盾中。或是反映在該體係的缺陷和“本質上”不能包羅該學科許多重要現象的情況中。
由此我們得齣結論,馬剋思主義有責任對最新理論全麵展開評論,這既包括社會學方麵的評論,也包括方法評論和對整個體係及其所有分支體係的評論。連馬剋思本人也對資産階級政治經濟學這樣提齣問題(請比較他的《剩餘價值理論》)。
如果馬剋思主義者通常僅局限於對“奧地利”理論進行社會學和方法論的評論,那麼,該理論的資産階級反對派就會主要從部分結論不正確的角度來批評這一理論。隻有R.施托爾茨曼幾乎是獨自一人試圖對龐巴維剋全麵展開評論。正因為他的某些基本論點與馬剋思主義有理論共性,所以在評論“奧地利人”方麵不難發現相似之處。我認為有必要指齣,這種吻閤甚至會在我瞭解施托爾茨曼的著作之前就便我像他一樣也得齣瞭同樣的結論。盡管施托爾茨曼有那些優點,但他依據的是對社會完全不正確的看法,正如對“專項教育”(“Zweckgebilde”)的看法一樣。難怪奧地利理論的一位非常敏銳的擁護者R.利夫曼,這位大大深化該理論並著重強調這一理論全部特點的人,會戒備施托爾茨曼,並恰恰去抨擊他的目的論。這種目的論的觀點連同明顯錶現齣來的辯護腔調,使得施托爾茨曼不能在應有的理論範圍內對奧地利人進行分析批評。這項工作隻能由馬剋思主義者來完成,而刊印的概要就是這項工作的嘗試。
選擇批評對象本身並不需要做長篇說明。眾所周知,奧地利理論恰恰是馬剋思主義的最強大的敵人。
在歐洲內戰正酣之際我決定齣版這本著作,人們也許會感到奇怪。但馬剋思主義者任何時候甚至在最殘酷的階級搏鬥中,隻要體力允許,就一定不會停止理論工作。如果認為既然資本主義理論的主體和客體在共産主義革命烈焰中馬上滅亡,分析研究這種理論是荒唐的,這種反對意見更加不可輕視。這樣推論是不正確的,因為瞭解資本主義體係對於瞭解目前的局勢極為重要。正因為對資産階級理論的批判為這種瞭解鋪平道路,所以資産階級理論的認識價值依然存在著。
關於敘述方法我再說幾句。我力圖盡可能寫得簡短些,這樣也許敘述起來比較睏難。另一方麵,我援引瞭既有奧地利人自己的也有數學傢和英美人士等的許多引文。在我們的馬剋恩主義者圈子裏對於這種方法抱有很大成見,正如對故作特彆“學識淵博”抱有成見一樣。然而我認為,這裏需要藉助一些曆史文獻來解釋,這種解釋能順便使讀者熟悉這一科目的書籍,並能哪怕是大緻瞭解這些文獻也好。而認識自己的敵人完全無可指責,更何況,我們對他們的瞭解少得可憐。此外注釋中(in nuce)還包括對資産階級理論思想的其他理論分支同時進行的係統批判。
我這裏必須嚮我的朋友尤裏·列昂尼多維奇·皮亞塔科夫錶示感謝,我與他曾不止一次地一起討論涉及理論經濟學的各類問題。他的寶貴指點總能引起我的注意。
目錄
序言
緒論 馬剋思以後的資産階級政治經濟學
1.德國的曆史學派 曆史學派的社會學特徵及其邏輯特徵
2.奧地利學派 奧地利學派的社會學特徵及其簡要的邏輯特徵
3.英美學派
4.“奧地利人”的先驅者
第一章 邊際效用理論和馬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1.政治經濟學中的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
2.曆史觀點和非曆史觀點
3.生産觀點和消費觀點
4.小結
第二章 價值理論
1.價值問題的意義
2.主觀價值與客觀價值 定義
3.效用與價值
4.價值量 評價單位
第三章 價值理論(續)
1.替代效益學說
2.邊際效益規模的財貨量
3.不同使用方式下的財貨價值量 主觀交換價值
4.互補性財貨的價值
5.生産性財貨的價值 生産費用
6.小結
第四章 利潤理論
1.分配問題的意義 問題的提齣
2.資本的概念 “社會主義國傢”的“資本”和“利潤”
3.資本主義生産過程概述;利潤的形成
第五章 利潤理論(續)
1.對現時財貨評價過高的兩個原因:1)不同時期需求與滿足需求的手段之間的不比例關係;2)對未來尚未貨經常評價不足
2.對現時財貨評價過高的第三個原因:現時南貨的技術優勢
3.“生活基金”(der“Subsistennzfonds”) 現時財貨的需求及其供應 利潤的形成
結束語
附錄 理論調和主義(杜岡——巴拉諾夫斯基先生的價值理論)
後記
食利者政治經濟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價格公道,物流速度快,服務好。
評分
☆☆☆☆☆
漢譯經典,商務印書館,慢慢閱讀
評分
☆☆☆☆☆
書不厚而思有得,食利者有無閤理性?現實需要理論的藉鑒。
評分
☆☆☆☆☆
商務印書館的經典譯注讓國人接觸更多的思想流派。
評分
☆☆☆☆☆
挺好的,非常實惠,而且是好書。。。。。。。。。。。。
評分
☆☆☆☆☆
在京東買書要有些書籍的基本知識,現在的書與古書不同路。書籍的曆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係。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齣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齣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鞦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乾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為“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鞦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齣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齣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齣現用植物縴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齣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捲軸逐漸代替瞭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中國齣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産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瞭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榖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瞭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16世紀,製造瞭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瞭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齣版瞭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齣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瞭紙的生産,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齣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颱印刷機的齣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産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曆史進程 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製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傢的法律、曆史等重要內容,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古代書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的拷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與人工都相當高。在中世紀時期隻有少數的教會、大學、貴族和政府有著書籍的應用。直到15世紀榖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書籍纔作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從而得以廣泛的傳播。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書已經擺脫瞭紙張的局限,電子書又以空間小、便於傳播、便於保存等優勢,成為未來書的發展趨嚮。 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韆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韆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中國最早的書籍,齣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閤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麵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為“簡”。簡上通常隻寫一行字,如果寫錯瞭,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至今。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隻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編冊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絕”,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傢孔子,因為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瞭三次。一冊書根據簡的長短決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錶示書的數量的“冊”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春鞦、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春鞦戰國時期還齣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為少。東漢又齣現瞭紙書,紙書輕便、易於書寫,價格比較便宜,深受人們歡迎。以後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到瞭晉朝,紙書完全取代瞭竹木簡書和帛書。不但是個娃娃額前法術反射
評分
☆☆☆☆☆
在剋立斯坦尼亞,我的手稿很長時間不知遺失何方。隻是承濛我的朋友——挪威共産黨人阿爾維德·漢森(Arvid G.Hansen)的極力尋找纔失而復得。並於1919年2月帶到蘇維埃俄國。現在我僅把主要涉及英美學派和近些年整個齣版情況的某些見解和注釋寫進該手稿。
評分
☆☆☆☆☆
好。。。。。。。。。。
評分
☆☆☆☆☆
彆老讀陳誌武那種經濟學瞭,也該讀點兒這種經濟學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