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言文对照小学集注(朱熹夫子编,与《五种遗规》《女四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德育课本》同为童蒙必读之书)简体横排
定价:29.80元
作者:(宋)朱熹 辑,(清)高愈 注, 沈元起 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11327994
字数:255000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同类好书推荐《曾文正公家书》(宣纸线装、精校足本、精美至极)点击进入《读史是人生的必修课》(你想增加智慧吗?史书是不可不读的。)点击进入《体验人生**享受》(定弘法师出家后讲演首次集结传)点击进入《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国*早语文教科书、影响民国老课本的发端之作)点击进入《群书治要译注》(习仲勋题词、多国元首正在学习、净空法师力荐)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小学》是朱熹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所撰,全书六卷,分作内、外两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门,外篇分嘉言、善行二门,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是儒者为学的基础,儒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其他多种原因,加之现代人对古文的阅读障碍,该书已被现代人所忽视,其中的优秀思想亦不被现代人所了解。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实践书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及学习方法,我们重新出版了《文言文对照小学集注》。书中,编者为该书做了通俗、简明、易懂的注释及相应的白话翻译,很容易让读者深入其中,领悟作者深意。
目录
内 篇
立教
明伦第二
敬身第三
稽古第四
外 篇
嘉言第五
善行第六
作者介绍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雅致的气息,让人一拿到手就有一种庄重感。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温润,不是那种廉价的漂白纸,印墨清晰,字体的排版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尤其是朱熹的那些集注,在简体横排的处理下,显得既现代又易读,完全没有了传统古籍那种晦涩难懂的距离感。对于我们这些平日里接触经典需要反复查阅的读者来说,这种清晰的版式简直是福音。它仿佛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古老的智慧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平易近人地融入现代学习生活。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所做的现代化处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深思熟虑。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设计者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和时常翻阅的佳作。
评分从实际学习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预期。我过去总觉得这类经典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流于表面,但这一本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对于中小学生或者初涉国学的新手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框架,让他们可以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初步认知。同时,对于更高阶的研究者而言,它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底本和参阅的权威版本。我注意到,在某些关键的典故和引文中,作者都有标注出处,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素养。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可以伴随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工具书,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领悟。这种贯穿性、长期性的价值,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用“沉浸式”来形容或许最为贴切。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很少能静下心来与一本厚重的经典进行深度对话。然而,这套书的版式设计,特别是字间距和行距的安排,非常有利于长时间的阅读而不觉疲惫。它巧妙地将深奥的义理与简洁的呈现方式结合起来,使得阅读的阻力大大降低。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多花哨的图文干扰,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文本本身。这种尊重经典的编辑理念,使得读者可以心无旁骛地进入朱熹构建的思维世界。这种阅读的纯粹感,在当代出版物中是相当稀缺的品质,它让学习经典不再是任务,而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滋养。
评分对于出版社的选择,我个人一直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但中国华侨出版社这次的表现,无疑是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古籍重排,更像是一次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译的成功实践。我能感受到,出版方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处理‘集注’与‘简体横排’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确保了在形式革新的同时,精神内核丝毫未损。从购买、开箱到正式阅读的整个过程,都透露出一种高品质的匠心。它让我想起那些老一辈学者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这种对知识的尊重,最终体现在了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人由衷地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内容上,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无疑是顶级的,朱熹的注解体系本身就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智慧结晶,其对儒家经典的阐释,深刻且富有洞察力。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对照”这个环节做得极其到位。那种精细的校勘和译注,使得即便是对古代汉语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上原著的逻辑链条。我尝试着对比阅读了几个章节,发现很多以往自己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在对照的注释下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词义,更重要的是对朱熹思想脉络的梳理和背景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经典语境的理解深度。这种详实而又不失灵动的注释,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和享受,而不是枯燥的记忆。它真正做到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学问态度,严谨又不失温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